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语文学科更注重感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都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惟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引导学生“美读”
  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的“美读”、联想和比较品味。是提高学生审美层次、增强教学境界的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有情感的朗读成为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启发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美读。并品味其情调,领略其精神,激扬其情怀,对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文章的境界大有裨益,学生读中感受到了活生生的形象,应会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心领神会,受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必然在情感方面加强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开卷有益,读书总有体会,但读书的快乐来自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感悟和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给学生自己发现、感悟的机会。从读中去感悟,在阅读情境中联系自身实际。而获得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二、编演课本剧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对故事、表演等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教《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时,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虽然这样比平时的课堂教学多花了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能获得平时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把编演课本剧引入课堂,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三、借助想象和联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入的源泉。“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外、天山的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文的文学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主题画面,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成功的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教学中出现闪光点,增添教学的亮色。如讲散文《春》,可让学生联想到描写春景的古诗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
  四、善用画面和音乐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语文有互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意的手段,如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学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从而收到意想不戴的效果。如讲授沈复《幼时记趣》时开课前先播放歌曲《童年》,欢快的旋律,动听的歌声诠释着童年的快乐,似乎把学生带入那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勾起了他们的童年往事,然后再让学生讲讲他们的童年趣事 。
  五、创设语速、语调之美
  从教师的内在因素去寻求教学的情趣,创设语速、语调的美让学生进入角色。比如第二次课中邹继承老师在讲授冰心的《纸船》时,他通过读,用心去体悟,融入情感地读,引领同学们进入角色,从而起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朗朗上口,本身就极富有感染力,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运用朗读,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古人云“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其次巧妙运用态势语言。一方面,教师随教材内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变化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有助于唤起学生对教材感情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表情、动作的反应,并据此判断学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情境,改变手法,推进课堂教学。
  六、寻求教材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通过探究教材内容的精妙之处去吸引,从教材的潜在内容上去寻求教学的情趣,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趣,比如在学习冰心《纸船》一诗时就可扣住有些同学的父母不在身边,作为一名留守学生(此时学生境况与冰心类似),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对父母的爱与思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设,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教学《背影》时,我含泪讲述了我与父亲之间产生误会的一段情景,此时,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讲小时候父亲打他,而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故事,随后她流泪地说“我知道错了,我想向爸爸说声对不起!”随后很多同学讲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大家的情绪都沉入一种父爱的氛围中,带着这种感情,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总能捕捉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从而获得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其他文献
一、勤到学生宿舍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沟通  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这过程中,勤到学生宿舍倾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聊天。因为学生宿舍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思想现状的了解,依据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运用倾听,也可以了解到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使教育对象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和人格的关怀,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为进一步做好班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求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火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点燃火药的有效途径,而课堂提问更是爆炸的导火索。我认为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呢?   1、提问要有价值,有梯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有价值既能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又能分散本节课的难点。少设
期刊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关键,而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我认为创造力在教育中分成三部分,即创新式教学、教学提高创造力和创造力学习。通过教学提高创造力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某种思考技能,从而锻炼其思维活力与能力,真正做到跳出常规定式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当下需要研究的问题。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我认为要抓好“三个环节”,即“
期刊
所谓自由练习,就是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适当留一些时间,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或者布置随堂作业让学生练习,以此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对所讲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或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爱玩、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其特点在必要的讲解、点拨后,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动脑、动口、动手的训练,使他们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期刊
一、转变思想,认识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二、分析原因,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形象性、快速性显出了独特的魅力。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优点,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一、利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真正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学、乐学、主动学。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
期刊
学习目标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②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重点难点   ①领悟诗情,理解诗意。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认真看课本142—144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合作探究部分,标好
期刊
现在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输不起,所以期望值就高,期望孩子在你的手中能被教育得非常优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呢?  一、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引路人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
期刊
陆九渊“道不外索”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必须自己“立志”,说明他察觉了学生内在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陆九渊还指出学生的自信心、怀疑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倡导“自立自得”、“师友辅导”、“优游读书”等学习原则和方法,充分显示了他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一)“自立自得”:重视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自立自得”的教学思想,让学
期刊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的本质不单单是学生的认知过程,确切的说更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的过程”纯知识的教学时更本不存在的,应该培养和造就怎样的人才呢?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全面推进、全面提高新一代国民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一世英语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富有文学因素和情感色彩的语文课教学,则成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