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笔者结合自己指导竞赛的体会,在分析当前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指出当前学科竞赛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培养
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风靡全国各高校,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高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等,这些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规模、形式、内容上也是越办越好。笔者曾有幸担任过学生“挑战杯”竞赛和结构设计大赛的指导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与竞赛的组织、指导工作,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指导竞赛体会,分析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际参考。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概况
(一)学科竞赛开展情况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旨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创造力的系列化活动。以下几种是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随着“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它与电子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答卷、方案设计,着重考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项综合性的学科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具备一定的材料、力学、结构原理知识以完成结构设计,同时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将想象中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结构模型;还有,高数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吸引、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开展的意义
1、科技竞赛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它要求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必须形成良好互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2、学生们通过学术竞争和交流,既可以加强专业基础,又可以开拓知识视野,通过大赛和相关学科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灵活能力得到加强,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3、在科技竞赛活动中,通过不同类型高校的同台竞技,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对全面提升高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4、竞赛的开展使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同时因为竞赛的需要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设备利用率也大为提高,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二、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态度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大学,调研的对象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和专科在校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在回收的25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80%的人表示非常赞同学校举办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这其中,70%的人认为通过学科竞赛,可以增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加深知识的运用能力;60%的人认为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加自信心;80%的人认为可以提高与老师、同学等的协调沟通能力等;然而,真正能够付诸实践参与各类比赛的人数却不到20%。
分析造成大学生没有意愿参加学科竞赛或有意愿而最终不愿参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赛自信心不足
参赛自信心不足是导致学生不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学科竞赛都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与中学阶段选拔性的竞赛不同,其覆盖面更广,而许多学生对此有胆怯心理,严重缺乏自信,经历过后才发现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么难,因此,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初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弱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因素,学生普遍存在“茶壶里煮饺子”的困惑。近年来,教育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但多数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真正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能力弱的困局。
(三)竞赛受众面小
因为一些学科竞赛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很多院校往往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视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方面,为了追逐竞赛成绩,许多院校专走捷径,往往只在竞赛前选择少数尖子学生,专门开小灶、进行集中培训,而对广大非参赛学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丝毫未受竞赛得益,这是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的和精神背道而驰的。
(四)竞赛未能带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因学科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之外,致使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教学,也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热情,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大大降低了培养质量。
三、学科竞赛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通過这些学科竞赛活动,能够把新的专业技术、新的实验设备引入到赛前培训,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指导竞赛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科竞赛与创新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但是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竞赛成绩不理想,学生参与面、竞赛影响面不大,教师积极性未充分调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学科竞赛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解决之策: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科学奋斗精神
未来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推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平时注重对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教育,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在强大舆论的感召下踊跃参与学科竞赛,勇于挑战自我,发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竞赛中所反映出来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临场发挥心理素质差,答辩应对能力弱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不同反映,这些问题与平时课程考核方式太过依赖卷面考试有关。如果能够调整平时课程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思路、组织语言、临场发挥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
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以竞赛促教学发展、以竞赛促学风建设的目的。日常教学中渗透有关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让学科竞赛作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后一步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打下基础。
(四)营造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平时应注重在学生中加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科竞赛过程中,加大赛事宣传力度,确保每位学生得知竞赛消息,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通过赛前动员大会等来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受益面。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尽量提供经费、指导教师、场地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对前几次比赛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提高参赛作品质量,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
(五)推动学科竞赛项目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
一些学科竞赛要求参赛队员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从选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材料采购、样机调试到最后的撰写报告,整个过程和实际工程非常接近,可以结合近年来毕业生的就業流向、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不但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应用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互相了解,为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和就业工作创造条件。
四、结语
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所不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耿俊茂.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教育创新.2006,(7)
[2]陈天虹.从大学生结构竞赛看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4)
[3]卢铁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4]何雪峰,静悦吾.以科技竞赛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今日科苑.2007(20)
[5]唐英杰.从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效地创新教育及培养模式.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6)
[6]宋大伟.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培养
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风靡全国各高校,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高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等,这些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规模、形式、内容上也是越办越好。笔者曾有幸担任过学生“挑战杯”竞赛和结构设计大赛的指导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与竞赛的组织、指导工作,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指导竞赛体会,分析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为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际参考。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概况
(一)学科竞赛开展情况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旨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创造力的系列化活动。以下几种是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随着“挑战杯”科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是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面向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之一,它与电子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答卷、方案设计,着重考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一项综合性的学科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要求参赛者具备一定的材料、力学、结构原理知识以完成结构设计,同时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将想象中的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结构模型;还有,高数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这些竞赛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吸引、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开展的意义
1、科技竞赛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它要求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必须形成良好互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2、学生们通过学术竞争和交流,既可以加强专业基础,又可以开拓知识视野,通过大赛和相关学科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灵活能力得到加强,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3、在科技竞赛活动中,通过不同类型高校的同台竞技,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对全面提升高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4、竞赛的开展使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同时因为竞赛的需要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设备利用率也大为提高,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二、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态度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态度,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大学,调研的对象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和专科在校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在回收的25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80%的人表示非常赞同学校举办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这其中,70%的人认为通过学科竞赛,可以增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加深知识的运用能力;60%的人认为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加自信心;80%的人认为可以提高与老师、同学等的协调沟通能力等;然而,真正能够付诸实践参与各类比赛的人数却不到20%。
分析造成大学生没有意愿参加学科竞赛或有意愿而最终不愿参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赛自信心不足
参赛自信心不足是导致学生不参加学科竞赛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学科竞赛都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与中学阶段选拔性的竞赛不同,其覆盖面更广,而许多学生对此有胆怯心理,严重缺乏自信,经历过后才发现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么难,因此,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初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弱
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学科竞赛的重要因素,学生普遍存在“茶壶里煮饺子”的困惑。近年来,教育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但多数学科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真正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能力弱的困局。
(三)竞赛受众面小
因为一些学科竞赛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很多院校往往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视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方面,为了追逐竞赛成绩,许多院校专走捷径,往往只在竞赛前选择少数尖子学生,专门开小灶、进行集中培训,而对广大非参赛学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丝毫未受竞赛得益,这是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的和精神背道而驰的。
(四)竞赛未能带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因学科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之外,致使教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演变为对部分参赛学生的额外教学,也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热情,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大大降低了培养质量。
三、学科竞赛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通過这些学科竞赛活动,能够把新的专业技术、新的实验设备引入到赛前培训,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指导竞赛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科竞赛与创新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但是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竞赛成绩不理想,学生参与面、竞赛影响面不大,教师积极性未充分调动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学科竞赛的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解决之策: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科学奋斗精神
未来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推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大学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平时注重对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教育,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在强大舆论的感召下踊跃参与学科竞赛,勇于挑战自我,发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竞赛中所反映出来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临场发挥心理素质差,答辩应对能力弱等问题,实际上都是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不同反映,这些问题与平时课程考核方式太过依赖卷面考试有关。如果能够调整平时课程的考核方式,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思路、组织语言、临场发挥等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
将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以竞赛促教学发展、以竞赛促学风建设的目的。日常教学中渗透有关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让学科竞赛作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后一步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打下基础。
(四)营造浓厚的学科竞赛氛围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平时应注重在学生中加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科竞赛过程中,加大赛事宣传力度,确保每位学生得知竞赛消息,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通过赛前动员大会等来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受益面。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尽量提供经费、指导教师、场地设备等各方面的支持,对前几次比赛进行经验总结与分享,提高参赛作品质量,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
(五)推动学科竞赛项目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
一些学科竞赛要求参赛队员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从选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材料采购、样机调试到最后的撰写报告,整个过程和实际工程非常接近,可以结合近年来毕业生的就業流向、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计学科竞赛项目,不但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应用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互相了解,为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和就业工作创造条件。
四、结语
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所不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耿俊茂.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科技教育创新.2006,(7)
[2]陈天虹.从大学生结构竞赛看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4)
[3]卢铁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4]何雪峰,静悦吾.以科技竞赛促进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今日科苑.2007(20)
[5]唐英杰.从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效地创新教育及培养模式.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6)
[6]宋大伟.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现代教育科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