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之间的访谈是从一段问答开始的。
问:经络是什么?
答:经络是空间。人没有经络这样的空间,是不能活的。
问:那穴位呢?
答:穴位也是空间。尽管在西医解剖中它们都没有表象的存在,只能看见肌肉。
而这一点恰恰彰显了我们老祖宗的伟大!换句话说,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经络和空间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问:让我们不懂医的大众怎么理解空间?
答:这么说吧。一个杯子之所以能盛水,因为中间有空间;一个房子能住人,也是因为中间是空的。没有了空间,它们也就没用了。人体中的空间同样如此重要,但我们却把它当成了“没有”。
问:经络是神经吗?
答:不是。经络是通道,比如我给你扎针,你会觉得脚心发凉,寒气通过经络在向体外排。
问:这个通道能向外排寒气,那它会向体内进寒气吗?
答:是的,通道的功能是双向的。
问:穴位是长在经络上的吗?
答:它是经络互通的联络驿站。
问:为什么按着穴位它会酸痛?它有什么作用?
答:它相当于长城上的垛口,我也把它称作驿站。
问:它能储存东西吗?
答:是的,好东西坏东西它都会储存,我们按摩穴位刺激它,也有清理作用。
问:癌瘤是长在经络上还是穴位上?
答:任何部位坏东西堆积多了都会成为病灶。
……
经过二十多年的从医体悟,张克镇在理论研究、自身实验与临床总结中,创立了“生命空间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从人体空间的独特视角,重新认识并解读人体结构及生理病理规律、探索诊治及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弥补了目前医学从医学模式、医学理论及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缺陷。其专著《生命空间论》2006年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针灸界泰斗程莘农教授专门为《生命空间论》出版题词:“独辟蹊径,拓展经络研究空间;科学创新,造福人类健康事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郑国锠院士也对其领域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生命空间思考的由来
张克镇说,生命空间的思考把我引入了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全新领域,且充满哲学的魅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往往都是从实体这个角度进行的。而“生命空间学说”则认为人体由空间和实体共同组成,存在于人体中的空间不是“没有”,而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空间的存在,不仅可弥补以往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不完整性,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由此导致的、与之相关的疾病,并找到正确的诊治预防的办法。
张克镇认为,空间是人体形成、组成、新陈代谢、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与场所。由此他提出了生命体的六大结构要素理论,即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应该具备肉体结构、精神结构、时间结构、能量结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等六大部分。
张克镇说,现代医学仍然奉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即将人体中客观存在的空间部分及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自然结构要素等纳入医学模式之中。他的这一观点,弥补了现行医学模式的不足、以及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的缺陷。
根据“生命空间学说”的原理,张克镇进一步提出了“经络是人体中存在的相对有序、相对稳定的空间”的假说。这一假说符合古典经络理论原理,且得到了现代科学实验及临床实践的验证。
打碎杯子后的启示
张克镇出生在山东,从军后在大西北度过了十八个青春年华。交谈中当问到“生命空间论”是受什么启发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生命的真知往往隐藏于最基本、最常见的生命现象之中,空间具备了这个特点。而空间博大、质朴的特点往往则成了令人忽略的直接原因。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虽然真理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它甚至会像苹果砸在牛顿头上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灵魂之门,但只有智者才会从那颗坠落的苹果上发现万有引力的存在。
张克镇说:“任何思想的诞生都需要丰富的积累和一个契机。有时候,这个契机甚至可能会从一个错误开始。生命空间学说的诞生就是如此。”
那是1996年一个晴朗的早晨,张克镇把与他朝夕相伴的一个普通玻璃杯突然碰落到地上,杯子零乱的碎片告诉他,它的生命结束了。他跳跃的思绪也被那刺耳的声响召唤回现实之中。
当他一片一片地捡起那些碎片时,思想也如这些碎片一样,被打碎后又重新聚拢。他猛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杯子的用途——恰恰在于其空间的存在,而杯子的破碎则意味着它空间的消失。于是,他由此步入了人体空间之门的思考……
张克镇继续说,我决心从医的愿望始于对疾病的无奈与痛苦。当看到某些医学理论及方法对多种疾病无能为力甚至越治越重时,除了疑问与探寻,作为一名目睹患者痛苦的医生,更易产生一种悲悯与哀痛。这种情绪也很容易化为一种愿力、一种为苍生解除苦痛的行为。 于是,我放弃了更多的机会,去了大西北那个荒凉的山沟。在那里,我从另外的角度获得了对生命认知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来自于对自己身体所进行的实验,更来自于躲在世界的偏僻一隅对生命的所思所悟。
面对太多生命的困惑,我也曾感到过前所未有的茫然与焦虑。当我们研究生命、具体到人体的形态时,如从更微观的视角来看,从细胞的层面、原子的层面,甚至更微观的层面来审视人体的形态结构就会发现,组成人体最广泛的成分是空间而不是实体。
但是,在对生命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实体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我们错过了很多获得真知的机会。这使我想起禅宗大德净慧长老谈禅时说的一句话:“无门为法门。”我们对于空间的忽略与错过,似乎正是由于无门可入造成的。但无门可入的真正原因恰恰因为它到处是门,以至于这些门无法与我们心中的主观规则相吻合,最终被轻易错过。
这正是我们的悲哀。如果鱼忽略了水的存在,我们定会嘲笑它的无知。但当我们忽略了空间存在的时候,谁又来嘲笑我们呢?
“生命空间学说”的意义
第一、该学说补充了现有医学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不足。弥补了以往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不完整性,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由此忽略的、与之相关的疾病。
第二、该学说认为,存在于人体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人体简单的组成部分,也是连贯生命体各种要素的纽带。正是由于体内存在的这些空间的作用,才使人体各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内外相连、完整的、适度开放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张克镇进一步提出了“生命体结构的六大要素”理论,科学地诠释了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等各种关系。
第三、该学说从理论及临床的角度,指出了现行医学模式存在的缺陷,认为医学界现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重大缺陷,未来医学应该遵循更为全面的“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
第四、“生命空间学说”的创立,使得传统中医及经络的经典理论能够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原理得以科学解读。张克镇所著的《生命空间论》一书,首次系统地把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全新的视角、现代科学的术语和思维通俗地给予了诠释。它不只是对传统中医原有理论的深层次发掘,而是更科学地拓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第五、“生命空间学说”的另一重大贡献,就在于对中西医学理论沟通、指导现有临床及科研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意义的认识,它让我们摆脱了以往针对细菌性与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病原体与抗生素之间简单对抗的治疗思路,走出了“无药可用”与抗生素毒性对器官组织危害大的困境,从而找到更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法。
“生命空间学说”给中医经络理论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上的提升,对于临床实践过程中方法的创新也提供了诸多实用的价值和贡献。例如,传统号脉诊断的方法在中医诊断中沿用了几千年,但由于它测量的是人体脏腑器官运动的动态指标,故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运动、情绪、用药等。从而影响到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张克镇通过研读《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记载,整理总结出了“尺肤诊断法”,即通过对前臂各部位的不同变化来综合研判疾病,从而起到了相互佐证与补充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而對于传统经络穴位及治疗过程中针灸取穴的认识,张克镇同样也有自己的新观点。根据生命空间学说的原理,他认为常态的经穴与病态的经穴有着很大的差异,依据常态来对病态进行治疗,不可能取得最佳的疗效。他说,既然经络在身体中是四通八达的,既然人体有病部位表现为“不通”,那么经络及穴位中的气血运行一定会受到疾病这种“不通”的影响,使得经络运行与正常人体产生差异。换句话说,就是正常的经络穴位会随着疾病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治疗时仍然遵照正常人体的穴位与经络来进行,一定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也因此而独创了“四肢取穴”。这一简便效捷的“元通针法”在传统经络取穴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经络是相对稳定、相对有序的空间
“生命空间学说”对于经络认识的观点,得到了著名经络研究资深科学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院研究员祝总骧的高度认可和评价。祝总骧说:“根据我对经络的几十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里完全证明,经络就如张院长说的,就是一个空间。”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郑国昌教授指出,《生命空间论》与细胞生物学理论相仿。多细胞生物体(包括人类)内有两个系统,即共质体系统与非共质体系统……(通过其)空间,细胞间就可彼此识别、连接、通讯、互相作用,把大大小小的细胞群连成一个整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国际老龄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指出,《生命空间论》是医学理论的创新思维。这一理论体系填补了现代医学理论的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方法上或理论上的创新,而是集医学模式、医学理论、临床实践等多层次、多角度创新的体系。可以说,张克镇的“生命空间学说”及“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的产生,是近代医学基础理论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空间,是最简洁的!又是最深邃的!
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用无穷!
2011年3月,张克镇与杜力先生共同创立了“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他说,作为医者,希望人们远离病痛,笑脸比阳光更灿烂……
(责任编辑/曾孔)
人 物 专 访张克镇
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总院院长,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青团中央首批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技术能手。多次应邀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等做专访或专题报道。多次应邀为多所医学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党校、博鳌论坛、中关村论坛等做专题演讲或授课。
·2018年应《Science》杂志社总部、梅奥诊所、明尼苏达医学院等邀请赴美访问介绍其医学思想体系并分别做主题演讲。
·2020年3月5日,在《Science》国际合办期刊《Research》上发表题为《The Significance of Physiological Spaces in the Body and Its Medical Implications》(《人体中的空间及其医学意义》)学术论文,是当前医学基础理论突破性创新及中医科学性论证的重要发现。
主要专著:2004.《革命健康:我们为什么离健康越来越远》;2007.《生命空间论》;2010.《生病的真相:张克镇祛病解码》;2012.《医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