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2日,匈牙利总统施密特·帕尔宣布辞职,国会以压倒票数通过了施密特的辞职声明。
施密特2010年6月当选为总统,同年8月上任履职,在五年一任期的总统职位上刚做满一年半时间,这么匆匆宣布下台,令人惊讶。他也成为匈牙利近15年来首个中途下台的总统。
施密特年轻时曾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属国家“功勋人物”。他还担任过显赫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之后服务于政府公职,先后担任体育部副部长、驻外大使、欧洲议会副议长、匈牙利国会主席。他当选为总统,可谓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2012年1月,有人在网站上披露,施密特20年前写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母校泽梅尔魏斯大学于3月27日公布正式调查结果,证实施密特博士论文多处抄袭了德国和保加利亚学者的论文。泽梅尔魏斯大学最高权力机构通过投票,决定撤销施密特的博士学位,相当于从其“校友榜”中销掉了或许百年才一遇的“总统校友”。
为了保住总统大位,施密特曾作了努力。他声称学校并无权力剥夺其学位,要提起诉讼维权。他还声称抄袭事件与担任总统并无关系,“抄袭旧事”毕竟只是学术规范问题,非其利用公权力所为。在施密特所在党“青民盟”与执政伙伴“基民党”绝对控制的国会里,只要施密特“恋栈”,反对派责令其辞职走人的呼声,就很难获得国会以弹劾等方式的实质回应。
施密特甚至把这一场“揪斗”文贼运动指为政治迫害。他说,反对派就是对他捍卫国会通过的法律表示不满。在施密特任总统的这一年半时间里,他从来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这令对国会通过的法律深为不满的反对派人士怒火中烧。反对派查他的旧帐,寻找其历史道德的“污点”。
施密特的辞职,为“总统抄袭事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纵观事件前后,我们可以看出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社会上有“发现机制”,能不受阻碍地揭丑;其次,利益关联学校视学术尊严为最高价值,能公正地作出回应,不因“事关总统校友”而有所偏袒;第三,竞争政治的存在,客观上为执政党选出的总统加了几重监督与制衡。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是施密特本人重新发现了“总统的价值”,并最后促成其辞职走人的决心。当他把辞职视为捍卫“总统荣誉”之行为,并把个人的得失服从于国家的利益之时,他就能坦然接受“文贼”这个道德审判。在匈牙利,总统是议会总理制下的一个荣誉性职位,它代表着国家的团结,是超党派的。正如施密特所言,“抄袭旧事”令国内出现分歧,有损于总统形象,他惟有辞职才能恢复总统之价值。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施密特辞去总统之职,一部分是起因于总统的“虚职”。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看一位身处实权和要害部门的政治明星是如何在“文贼”一事上栽跟头的。
2011年3月1日,被视为德国总理默克尔“未来接班人”的39岁年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宣布辞职,起因是他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
与施密特所怀疑的被反对派“扒粪”不同,发现古滕贝格是“文抄公”的,是一位酷爱进行论文评议的德国教授。这位名为安德鲁·雷斯卡的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准备评议古滕贝格博士论文之时,意外发现这篇题为《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多次引用报纸和学术刊物的文章却未注明出处,有一处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抄了一篇新闻报道,也未注明出处。可笑的是,这篇博士论文还被所在学校拜罗伊特大学认定为“优秀论文”。
安德鲁·雷斯卡遂向拜罗伊特大学举报,后者立即启动调查程序,最后认定古滕贝格论文抄袭,学校也毫不犹豫地剥夺了这位被称为“德版奥巴马”的政治明星的博士学位。
一向严谨、勤奋和注重原创的德国,对自己的政府大员居然是个“文贼”怒不可遏,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虽然默克尔为古滕贝格作了几番辩解,但后者最终还是无奈地辞职走人。“卿本佳人,奈何作贼?”一个前途无量的政治新秀就这么毁在自己的“学术不诚信”上。
当然,也有政治人物因手里握有足够的资源成功地为当过“文贼”开脱。2008年10月,加拿大总理哈珀被指演讲稿抄袭,事件一传出,自称是撰稿人的一名官员立即出来道歉并辞职。这名撰稿人表示,事情是2003年突然爆发伊战,事发紧急,他只好大段抄袭了澳总理霍华德对同一事件的演讲辞。他称当时身为反对党领袖的哈珀并不知情抄袭一事。哈珀遂躲过一劫。
施密特2010年6月当选为总统,同年8月上任履职,在五年一任期的总统职位上刚做满一年半时间,这么匆匆宣布下台,令人惊讶。他也成为匈牙利近15年来首个中途下台的总统。
施密特年轻时曾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属国家“功勋人物”。他还担任过显赫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之后服务于政府公职,先后担任体育部副部长、驻外大使、欧洲议会副议长、匈牙利国会主席。他当选为总统,可谓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2012年1月,有人在网站上披露,施密特20年前写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母校泽梅尔魏斯大学于3月27日公布正式调查结果,证实施密特博士论文多处抄袭了德国和保加利亚学者的论文。泽梅尔魏斯大学最高权力机构通过投票,决定撤销施密特的博士学位,相当于从其“校友榜”中销掉了或许百年才一遇的“总统校友”。
为了保住总统大位,施密特曾作了努力。他声称学校并无权力剥夺其学位,要提起诉讼维权。他还声称抄袭事件与担任总统并无关系,“抄袭旧事”毕竟只是学术规范问题,非其利用公权力所为。在施密特所在党“青民盟”与执政伙伴“基民党”绝对控制的国会里,只要施密特“恋栈”,反对派责令其辞职走人的呼声,就很难获得国会以弹劾等方式的实质回应。
施密特甚至把这一场“揪斗”文贼运动指为政治迫害。他说,反对派就是对他捍卫国会通过的法律表示不满。在施密特任总统的这一年半时间里,他从来没有行使过否决权,这令对国会通过的法律深为不满的反对派人士怒火中烧。反对派查他的旧帐,寻找其历史道德的“污点”。
施密特的辞职,为“总统抄袭事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纵观事件前后,我们可以看出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社会上有“发现机制”,能不受阻碍地揭丑;其次,利益关联学校视学术尊严为最高价值,能公正地作出回应,不因“事关总统校友”而有所偏袒;第三,竞争政治的存在,客观上为执政党选出的总统加了几重监督与制衡。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是施密特本人重新发现了“总统的价值”,并最后促成其辞职走人的决心。当他把辞职视为捍卫“总统荣誉”之行为,并把个人的得失服从于国家的利益之时,他就能坦然接受“文贼”这个道德审判。在匈牙利,总统是议会总理制下的一个荣誉性职位,它代表着国家的团结,是超党派的。正如施密特所言,“抄袭旧事”令国内出现分歧,有损于总统形象,他惟有辞职才能恢复总统之价值。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施密特辞去总统之职,一部分是起因于总统的“虚职”。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看一位身处实权和要害部门的政治明星是如何在“文贼”一事上栽跟头的。
2011年3月1日,被视为德国总理默克尔“未来接班人”的39岁年轻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宣布辞职,起因是他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
与施密特所怀疑的被反对派“扒粪”不同,发现古滕贝格是“文抄公”的,是一位酷爱进行论文评议的德国教授。这位名为安德鲁·雷斯卡的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准备评议古滕贝格博士论文之时,意外发现这篇题为《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多次引用报纸和学术刊物的文章却未注明出处,有一处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抄了一篇新闻报道,也未注明出处。可笑的是,这篇博士论文还被所在学校拜罗伊特大学认定为“优秀论文”。
安德鲁·雷斯卡遂向拜罗伊特大学举报,后者立即启动调查程序,最后认定古滕贝格论文抄袭,学校也毫不犹豫地剥夺了这位被称为“德版奥巴马”的政治明星的博士学位。
一向严谨、勤奋和注重原创的德国,对自己的政府大员居然是个“文贼”怒不可遏,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虽然默克尔为古滕贝格作了几番辩解,但后者最终还是无奈地辞职走人。“卿本佳人,奈何作贼?”一个前途无量的政治新秀就这么毁在自己的“学术不诚信”上。
当然,也有政治人物因手里握有足够的资源成功地为当过“文贼”开脱。2008年10月,加拿大总理哈珀被指演讲稿抄袭,事件一传出,自称是撰稿人的一名官员立即出来道歉并辞职。这名撰稿人表示,事情是2003年突然爆发伊战,事发紧急,他只好大段抄袭了澳总理霍华德对同一事件的演讲辞。他称当时身为反对党领袖的哈珀并不知情抄袭一事。哈珀遂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