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籍不仅具有权属和税收的功能,还具有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的功能。土地管理当中,地籍管理是最为基础同时也是最为核心的工作和部分,是对城镇土地进行的总体的测绘,是城镇土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本文中对地籍测量在城镇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 城镇土地
1.地籍测量概述
现代地籍调查是一项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与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而建立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为编制计划和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税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对城镇土地进行科学的测量其目的就是为了清楚城镇土地的位置、属性、用途、面积及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土地管理的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城镇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整个地籍测量成果是管理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的重要基础,是城镇小建设中土地使用的基本依据。
3.作业实施
3.1控制测量
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正全面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为了全省地籍成果的统一,首要应解决好基础测量出现的问题,例如广东省作为统一的C级GPS网已建成使用,为统一控制测量基础创造了条件,建议全省国土系统以县(市)一级为单位在C级网基础上统一布设首级D,E级GPS全面网,为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新一轮土地利用调查、日常地籍变更、土地测绘定界建立统一控制基础,逐步统一全省国土系统控制基础,基本消除由于选择不同控制点可能产生的相邻市、县接边处测量成果的不一致。控制测量GPS在测区附近选择合适GPS控制点作为控制的起算点,在测区内均分布了一定密度的GPS控制點,一般密度为布设3--5个。点定位方便GPS*RTK和全站仪碎部点测量作业。
3.2界址坐标测量
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的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但应注意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要分布均匀。
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随着我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建立,GPS-RTK法可望作为一种主要的作业方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址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址点均需认真测定二次,二次坐标值差在误差范围内的,取均值使用。防止人为因素如对中、置平等处置不当造成误差,流动站观测时始末观测点均应为已知点,保证跟踪观测的可靠性。
对一般界址点应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地形草图。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受机接受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所有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部分界址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和界址点上用钢尺量取栓距。采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出其坐标。量取栓距时,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误差。对作于起算点的界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3内业数据处理。白天外业采集数据后,晚上应及时对当天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利用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3.dat格式,展绘碎部测点,结合默认编码进行初步成图,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到当天的图当天绘完,以免事后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或返工重测,并为图形编辑做好准备。
3.4地籍图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首先是内业检查,根据自己的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全面审核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河流的名称等。如果不需要修改,则可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距离,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视检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工作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如果发现错漏,则应立即补改。此时由流水编号以后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正式地籍图,主要给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完毕后,作为编辑宗地图及地籍图的基础数据。
4.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研究
数字化全球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与地籍测量工作之中,相对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技术能够为地籍测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探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中融合了不同的技术元素,凭借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将地籍测量工作过程中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相关属性等元素,相对传统测绘技术,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中土地符号、数字、文字信息糅杂在一起的欠缺,更为生动的、贴近工程实际的模拟出工程现状的土地空间位置等属性信息。其次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地籍测量部门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同时可以与客户通过网络技术在流程之间进行交流和共享,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产品的要素、属性和进行数据加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再次数字化测绘技术内业与外业工作中都具备技术成熟的特征,突破了内业与外业界限的限制,保证内业的逼真性与高效率,减轻了外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周期;最后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绘工作中能够为客户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字化测绘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较为详细的设计,客户通过将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对地籍中各类要素进行精确的统计、叠加、汇总与分析,凭借精确的数据与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数字化测绘技术较传统测绘技术更加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实现了地面数据的逼真模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社会客户信息化、个性化的实际需要,精准的数据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5.结语:
总之,地籍测量的成果是城镇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土地测量的技术水准是测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不断提高地籍测量的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测量的质量,为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维才.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
[2]黄晓君.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5).
[3]孟令东.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探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9).
【关键词】地籍测量;土地管理; 城镇土地
1.地籍测量概述
现代地籍调查是一项具有政府行为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与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而建立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为编制计划和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税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对城镇土地进行科学的测量其目的就是为了清楚城镇土地的位置、属性、用途、面积及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土地管理的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城镇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整个地籍测量成果是管理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的重要基础,是城镇小建设中土地使用的基本依据。
3.作业实施
3.1控制测量
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正全面开展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为了全省地籍成果的统一,首要应解决好基础测量出现的问题,例如广东省作为统一的C级GPS网已建成使用,为统一控制测量基础创造了条件,建议全省国土系统以县(市)一级为单位在C级网基础上统一布设首级D,E级GPS全面网,为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新一轮土地利用调查、日常地籍变更、土地测绘定界建立统一控制基础,逐步统一全省国土系统控制基础,基本消除由于选择不同控制点可能产生的相邻市、县接边处测量成果的不一致。控制测量GPS在测区附近选择合适GPS控制点作为控制的起算点,在测区内均分布了一定密度的GPS控制點,一般密度为布设3--5个。点定位方便GPS*RTK和全站仪碎部点测量作业。
3.2界址坐标测量
在界址点和地物点测定前,传统的方法是在首级控制网下加密一、二级图根导线,随着GPS设备的普及,用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是一种高效率的选择。在变更地籍测量时,当原有已知点破坏较多时,也可选择GPS快速静态模式布设导线,但应注意观测时间应大于15分钟,布网时要有足够的起算点,起算点要分布均匀。
现在界址点解析法测量方法主要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随着我省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建立,GPS-RTK法可望作为一种主要的作业方法。采用GPS-RTK方法时,由于每个界址点测量都是孤立的,没有检核条件,建议每个界址点均需认真测定二次,二次坐标值差在误差范围内的,取均值使用。防止人为因素如对中、置平等处置不当造成误差,流动站观测时始末观测点均应为已知点,保证跟踪观测的可靠性。
对一般界址点应用RTK技术进行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或内存中,并在现场绘制地籍地形草图。
对于高层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地区,RTK接受机接受条件不好,测量状态无法固定时,则应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所有全站仪都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画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所以也是数字测图的主要方法。部分界址点和地物点无法用仪器直接施测时,可在图根点和界址点上用钢尺量取栓距。采用距离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等几何方法求出其坐标。量取栓距时,注意要有多余条件检核,以排除误差。对作于起算点的界址点应量取至少1--2条界址边长,检核其精度。
3.3内业数据处理。白天外业采集数据后,晚上应及时对当天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利用全站仪通讯软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编辑将数据存为3.dat格式,展绘碎部测点,结合默认编码进行初步成图,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到当天的图当天绘完,以免事后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或返工重测,并为图形编辑做好准备。
3.4地籍图编辑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首先是内业检查,根据自己的草图及地籍调查表在计算机上全面审核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记房屋的层数与结构、单位名称、道路、河流的名称等。如果不需要修改,则可自动生成界址线、注记本宗地相邻界址点间距离,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视检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工作尽量做到细致、耐心。如果发现错漏,则应立即补改。此时由流水编号以后的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汇总表、正式地籍图,主要给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审查完毕后,作为编辑宗地图及地籍图的基础数据。
4.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研究
数字化全球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与地籍测量工作之中,相对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技术能够为地籍测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速度与质量。探究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中融合了不同的技术元素,凭借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将地籍测量工作过程中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相关属性等元素,相对传统测绘技术,弥补了传统测绘技术中土地符号、数字、文字信息糅杂在一起的欠缺,更为生动的、贴近工程实际的模拟出工程现状的土地空间位置等属性信息。其次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在数据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地籍测量部门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同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同时可以与客户通过网络技术在流程之间进行交流和共享,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产品的要素、属性和进行数据加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再次数字化测绘技术内业与外业工作中都具备技术成熟的特征,突破了内业与外业界限的限制,保证内业的逼真性与高效率,减轻了外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了工程项目的周期;最后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绘工作中能够为客户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字化测绘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较为详细的设计,客户通过将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对地籍中各类要素进行精确的统计、叠加、汇总与分析,凭借精确的数据与多种方案的比较选择出适合自身需求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优势,数字化测绘技术较传统测绘技术更加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实现了地面数据的逼真模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社会客户信息化、个性化的实际需要,精准的数据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支持。
5.结语:
总之,地籍测量的成果是城镇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所以土地测量的技术水准是测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不断提高地籍测量的水平,从根本上保证测量的质量,为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维才.浅谈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
[2]黄晓君.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5).
[3]孟令东.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探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