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与吴哥窟,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31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在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与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行节闭幕式上,1000多名观众共同观看了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共同领略两座人类艺术高峰的神奇壮美,共同接受一次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文化洗礼。
  素材解读
  1.民心相通的高远立意
  原本担心100分钟的纪录片会给人以拖拉冗长之感,可当精美的画片投放到大屏幕上,雄浑的音乐响起时,千人的现场鸦雀无声,纵横于千年时空,时间仿佛凝固了,观众仿佛穿梭徜徉于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窟莫高窟和世界上最大的寺庙柬埔寨吴哥窟,如饥似渴地吸收著文化的甘露和滋养,100分钟瞬间即逝。
  远隔千山万水,莫高窟是沙漠戈壁中的绿洲圣景、千年营造的精神家园;吴哥窟是热带雨林中千年久远的信仰圣地。如何把它们放在一个交汇的坐标,一个比照的维度来呈现。
  “因为对话,文明不会消失;因为微笑,世界永远和平。”纪录片导演安秋在阅读大量史料后,找到了莫高窟和吴哥窟共同的“魂”:同为海陆丝绸之路上的重关要口,都与丝路共兴衰、同荣辱,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形成的亚洲艺术高峰。要通过两个文化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阐发“民心相通”的时代主题,进而揭开莫高窟和吴哥窟带给人类的伟大启示,体现“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2.开放包容的文明互鉴
  一边是莫高窟第328窟的供养菩萨塑像,端庄沉静;另一边是吴哥阇耶跋摩七世笑脸,慈悲大气。现场的大屏幕上,这两张经典面孔相互遥望、无声交流,烘托了《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主题。
  这两张面孔,代表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虽然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不同,但这两大文化奇迹却诞生于同样的信仰;同样在历史中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曾沉寂破败过,又同样在19世纪的文明进步中被重新发现、传播、保护、研究、欣赏。“两窟相似的历史境遇中,沉淀了‘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艺术总监周兵庆幸参与这样一部作品,探寻文化之美、历史之变。
  3.延绵千年的文化精神
  三危山下、宕泉河边,有一片敦煌研究院公墓区。这里安葬着常书鸿、段文杰以及其他20多位敦煌文物事业的先辈。他们生前守护莫高窟,逝后也永远地守护着莫高窟。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把这种精神总结为“莫高精神”。已在大漠工作56年的她,研究上,推动敦煌研究院从成立之初的壁画临摹与绘画技法研究,逐步扩展到了敦煌石窟考古研究、艺术研究、文献研究、民族宗教研究等多学科研究;技术上,推行“数字敦煌”,“要把莫高窟完好地交给下一代人,无愧祖先、无悔后人,这就是担当,就是使命”。
  从响彻千年的开凿声,到千百万没有名字的画匠和石匠,再到长眠的守护者,前赴后继,文脉就这样静水流深,文化就这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网”2019年9月5日,有删改)
  适用话题
  对话 传承 守护
其他文献
人生“多拐几个弯”,是不断选择和放弃的智慧。  二叔小时读书不是特别出色,在一些人看来,他只能平平常常地过上一生。但二叔种地,每亩地的收成在村上年年都是冒尖的。而且二叔织渔网、捕鱼、打猎等,样样都在行,是村上为数不多的多面手。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那年二叔得了一份印制精致的发明证书。那是由县科学技术部门颁发的,烫金的证书虽说耀亮了村人的眼,可在有些村人眼中,这闪光的证书是挺能干的文化人才能得到的
期刊
题型七 语言特色鉴赏题  一、什么是语言特色鉴赏  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怎样答语言特色鉴赏题  (一)语言特色鉴赏的“四角度”:  1.用词之美  
期刊
美文引路  故乡的番薯  ◎孙善文  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薯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  地是自家的地,番薯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上长途客车,辗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薯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
期刊
聚焦热点  10岁的路子宽的父亲路炎衡,7年前不幸患上白血病。几年来,路炎衡一直靠药物维持健康,但自2018年8月份以来,路炎衡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靠吃药已经无法缓解,只能靠输血维持,医生建议尽快进行骨髓移植。经过检查,全家人只有路子宽和路炎衡配型成功。面对这样的结果,路炎衡坚决不同意,不断地说要放弃治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能拖累他!”  但路子宽的态度和父亲正好相反,他一开始就很坚决。当
期刊
近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正式启动。在其公布的86部作品剧目单中,现实題材成了重头戏。《遇见幸福》《幸福院》《正青春》《了不起的儿科医生》《热爱》……创作者在大众文化热点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找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人物、事件以引发观众的共情,并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生动台词和精彩表演投射出来,引导大众情绪,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些作品中,已播出的成了荧屏爆款,获得业界口
期刊
细节描写在写人记事、状景描物的记叙文或者散文中很常见,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例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对,这段文字节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大家印象特别深刻呢?
期刊
解题技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是什么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是什么是分析概括。  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看法,也就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所持的支持或反对的意见。这是作者思想的间接或直接的流露,也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换言之,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思想倾向或情感倾向。这种倾向是多元的,既可以肯定否定,可以爱恨褒贬,
期刊
2019年8月24日,台风“白鹿”登陆广东,24名驴友在广东惠州白马山溯溪遇险,深圳蓝天救援队的许廷秀、尹起賀在将17名驴友护送下山涧后,被山洪围困失联后遇难。9月4日,尹起贺的骨灰被安放在山东鲁西南烈士陵园,菏泽市与曹县的多位领导参加了安放仪式,当地老百姓也拉起了“时代英雄”的横幅。如此盛大的仪式,是发自内心的敬意,是出于道义的共鸣,更是用正确的方式对尹起贺最好的告慰。  素材解读  在危急关头
期刊
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8年6月29日,在伏尔加格勒体育场内,“俄罗斯世界杯”进行了一场尴尬的比赛。小组赛H组第三轮,比赛接近尾声时,日本队0-1落后波兰队,但根据比赛规则,日本队已基本保证晋级。而波兰队因此前的战绩已无缘淘汰赛。在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比赛中,日本队队员放弃了进攻,而波兰队球员也失去了战斗欲望,场上的绝大部分球员几乎静止在球场中央。  材料二:伏尔加
期刊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著作等身,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