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大量的观察事实及心理学研究发现,凡是对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满怀热情的学生,该门功课的成绩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全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
一、運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在导入本课时只用了一张黑白图片和对图片的文字解释: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同学们争抢着回答问题,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便导入本课第一个框题:“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表现”。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五、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更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历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创设成功的情境提供了众多机会。
如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同学曾经去过某座城市,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因此我临时想到,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家住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誉。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
一、運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在导入本课时只用了一张黑白图片和对图片的文字解释: 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同学们争抢着回答问题,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便导入本课第一个框题:“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表现”。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如《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作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清政府、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通过四个场景表演重现当时的历史,探索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救国方案进行探讨。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究。
五、及时反馈创设成功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
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内容不仅要考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更要考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历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创设成功的情境提供了众多机会。
如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五个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座城市。很多同学曾经去过某座城市,所以很快便指出来。可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了解仍然停留在固定的图片上,因此我临时想到,引导学生谈谈你眼中的某座城市在改革开放后有哪些变化。其中一位同学家住温州,他的介绍深刻而生动,赢得学生的热烈赞誉。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