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台和达法测定温州珊溪水库地区地震的平均波速比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06年2月4日至4月3日发生在温州珊溪水库地区ML≥2.0地震的平均波速比。计算使用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记录,在较强地震前观察到持续的低值异常现象,在时间分布上出现较明显的异常过程:下降—持续异常—回升—发震,分析表明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其他文献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量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遥感测量方法。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是近50年来发生在我国大陆的最大规模地震。地震造成的断裂带长度约350 km。文中以断裂带最西端的震中地区为实验区,选取多时相ERS-2 SAR影像和航天飞机SRTM DEM数据,采用二路重轨雷达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了地震形变信息
利用大同台网1990~2000年的地震记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同地震序列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波Q值在中强地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频率的尾波Q值在几次中强地震前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低值,并与大同震情"窗口"出现同步的异常。
通过对1950年以来中国大陆5级以上原地(区)连发地震组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各个时期的原地(区)连发地震组具有填充的特征,各个时期都存在主体活动区域,并且与7级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依据以上特征,可对今后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和5级以上原地(区)连发地震组的发震区域提供判定参考,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考查了1900~2001年中国大陆不同活动地块浅源强震分布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并讨论将其应用在地震趋势预测中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陆西部的天山、祁连 柴达木、羌塘 拉萨及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MS≥7.0)和大陆东部的中朝 鲁东黄海地块和华南地块东边界(东南沿海地震带)东半段中的强震活动(MS≥6.0),大多数(70%以上)发生在地球自转加快的年份中;大陆西部滇东 滇西地块的强震活动(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