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
作者:张程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26.80元
内容简介:《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一书共有历史故事32个。分别从官场、生活、人心、社会、悬案等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分析,并沿袭历史研究中的怀疑精神,选取古代历史中的案件来透视部分历史原貌。书中既讲了文字狱、普通官员的贫困、官场中衙役和下人的隐性权利。感叹仕途的艰辛与离奇;又写了名妓从良、孝子杀人和小人物向上爬的现象,关注社会底层的艰难;还讨论了关于科举公正、司法腐败、靠山政治和办公室政治等内容,展现古代社会光怪陆离的种种幕幕。
强盗做好官:从唐僧父亲赴任被杀案看官场
唐朝贞观初年,苏北考生陈光蕊高中状元,被授予江州刺史之职,又迎娶了娇妻满堂娇。一时间,人生四大喜事中除了“久旱逢甘霖”和“他乡遇故知”需要特定的前提,陈光蕊难以实现外,“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都被他占了。
陈光蕊这个小子的运气也太好了,好得让人嫉妒!
只见他左手拥着娇妻,右手举着官凭(任命书),高高兴兴准备赴任了。陈光蕊寒窗苦读十余年,现在终于迎来了收获。他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吩咐家人王安去找赴任船只后,又叫妻子准备美酒,要小酌几杯。他没什么理想与追求,“世间万事,惟酒消除”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不多时,王安引着一个叫刘洪的船夫来见陈光蕊。
陈光蕊瞟了刘洪一眼,点点头,就雇他了。夫人满堂娇拉拉他的衣角,悄声说:“这个人不中。听了他语言无味,觑了他面色可恶。”
陈光蕊不以为然:“夫人,你多想了。你又不能未卜先知。”
满堂娇解释说:“我是不会未卜先知,但我端详这个船夫,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不像个好人。”
陈光蕊自负地说:“不妨事的。”
就这样,刚愎自用的陈光蕊糊里糊涂地上了刘洪的船,往江州而去。陈光蕊喝着小酒,看看满堂娇,觉得不对劲。“娘子,你现在好歹也是刺史夫人了,怎么能灰头草面不打扮?倘若在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或者官场中人,怎么相见啊?”在他的坚持下,夫人满堂娇虽然不情愿,也不得不穿上光鲜亮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满堂娇的见识就是比丈夫陈光蕊要强。那个船夫刘洪果然不是好东西。他一直琢磨着怎么抢劫没有丝毫警惕性的陈光蕊的财物,现在见陈夫人美若天仙,动了谋财害命霸占娇妻的歹念。刘洪先把王安推入江中,然后持刀向陈光蕊说明来意,要加害于他。
陈光蕊一介文弱书生,想都没想过如此情景。他语无伦次地哀求:“我与你无冤仇,为何加害于我”,末了只会抱住夫人痛哭,哭得浑身发抖。刘洪一把揪住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再推入江中喂鱼。
大唐的新科状元、江州刺史,就这么轻易被强人杀害了。
陈光蕊的妻子满堂娇当时怀有身孕,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面对刘洪不得不忍辱负重,虚与委蛇。那强人刘洪霸占了满堂娇后,看着陈光蕊的官凭、官服,想出了一桩更惊天动地的恶行。他要夺取陈光蕊的一切,包括陈光蕊的江州刺史一职。于是,他穿戴齐整,像模像样地顶替陈光蕊到江州上任去了。江州来了一位新刺史,水照流生意照做,一切照旧。冒充陈光蕊的刘洪从江州刺史起步,连续十八年都呆在江州为官。到第十九年,刘洪被揭穿了。原来满堂娇到江州后产下一个男孩。为了孩子不落入恶棍刘洪之手,她把男孩抛到江中,写血书说明身世。这孩子后来被金山寺的长老搭救,长大后剃度为僧。他知道身世后,回江州找到母亲,报仇雪恨。
我们之所以知道早死的陈光蕊,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也就是那个日后大红大紫的和尚。陈光蕊儿子出家后的法号是玄奘,因为代表唐朝去西天取过经而被国际友人叫做“唐僧”。在《西游记》里,陈光蕊是不折不扣的配角,写得很简单,就是让读者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可在《西游记》成书之前,陈光蕊的故事就在评书中流传了,没有受到删减,形象相对丰富。唐僧的父亲被塑造成一个“几年积学老明经,一举高标上甲名”的书生,对世事一窍不通,看不出在政治上有什么抱负和能力。他的被杀一定程度要归咎于自身。
陈光蕊赴任被杀案现在看似离奇,可在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学中是相对常见的情节。有许多作品提到了官员赴任途中遭遇不测的故事。比如《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讲了一个更具体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永乐年间苏云赴任浙江兰溪知县,半路上遭强盗徐能抢劫。苏云同样被抛入大江,苏夫人则侥幸逃脱,但是刚生下的婴儿被徐能养为己子,取名徐继祖。十九年后,徐继祖中了进士,当了监察御史,这才报仇雪恨。“三言”中还有更离奇的故事,强人为了冒充遇害者的官职,还要迫害相关认识的人,设计一局局连环扣,犯下连环案。如果将这些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动画不会逊色于日本的柯南,电影电视不会比英国那个叫什么福尔摩斯的差。文学来源于生活,民间文学对官员赴任被杀案的描绘和读者的津津乐道,说明了这类案子不仅有现实例子,而且还不少。
却说中国是泱泱大国,朝廷官员威严庄重,为什么屡屡有官员没上任就在途中被杀呢?因为中国太大了。一个官员拿着官凭,从京城到任所,沿途即便没有千山万水,走上成百上千里路实属正常。而且官员要回避在本乡本土当官,赴任途中走的都是陌生的道路,加上语言又不通,走起来着实困难。朝廷不是有驿站吗?是,朝廷是有驿站,但局限在主干道和要害地点,远远没有覆盖全部国土。总之,官员上任免不了孤单地走偏僻小路。况且科举之后,读书人通常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不好好学,个个晃晃悠悠像豆芽菜似的,他们当官后,带一两个随从,远涉他乡的确很危险。为什么朝廷不派官兵护送官员上任呢?这个主意不错,一个官配上十个兵沿途护送,既安全又威风。问题是,养这十个兵的费用和他们几个月往返的盘缠谁来支付呢?如果从国库拿银子,那朝廷的公务员队伍岂不是要扩充近十倍了?朝廷权衡利弊,最终还是要求新官上任不要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所以,明清时期的官员们咬咬牙,就是借高利贷也是要凑起一队家丁,拿着棍子刀枪,护送老爷上任。
唐僧父亲赴任被杀案的重点是强人杀了真官后,胆敢冒充官员上任。他们就不怕被人戳穿吗?不是强人们不怕,也不是他们胆子大,而是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身份证或者网络,验证官员真伪很复杂、很难。往往是,一个年轻人拿着一纸官凭,就说自己是某某某,新任某某官。对方最多看看那纸上的朝廷大印是不是真的,上面有没有错别字,对这个年轻人是否就是某某某则无法当场验证。如果有怀疑,你可以跑到京城的吏部去查证,可吏部见过某某某的相关人等也只能给你描述该人大致长相。如果冒充者不是体形相貌明显不对或者真人有特殊长相(比如身高两米、左手七个手指头、脑门有个“官”字之类),骗局很难被揭穿。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冒充官员的强人能做好官吗?
如果不会当官,把政务搞得一团糟,冒充的强人们立马自我暴露。可这些人做官做得好好的,非但没有出什么纰漏,各方面关系处理得都没问题,有的还干出了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夸奖。《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正史不会记载这类让官府丢脸的事情),康熙初年新任池州知府郭某在赴任途中被强盗杀害,妻儿被强盗掳掠。强盗发现官凭后,也冒名到池州上任。冒牌官的日子过得舒服,就是不断有亲朋好友来池州拜访或者投奔。这些老郭家的亲友进了知府衙门就没有出来过――全被强盗杀死在内衙了。在外面,这强盗可能长得挺有一把手的样子,地方上挺信服他的。重要的是,人家把池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训起话、办起事情来头头是道,辖区下没有恶性案件发生、百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年终考核的时候,上级给假知府评了“政理精明”。唯一让上级官员有点不满的是,池州府的钱粮收齐了,也看着存放在府衙里了,可就是迟迟不愿解送到省里来。
后来,老郭的一个小舅子发现身边的亲友一去池州不复返,觉得蹊跷,也跑到池州了。他比较精细,没有直接去见姐夫,而是在路上观察知府模样。池州知府竟然不是姐夫,肯定是假冒的。小舅子就寻机混入知府衙门,从被羁押的姐姐那里得知真相,赶紧跑到省里报案。
安徽省衙高度重视,调集重兵杀入池州,围住知府衙门,抓获了假知府真强盗。调查发现,池州府衙内存有白银八万两。据强盗交待,他准备收齐十万两税银后,卷款潜逃,过逍遥日子去,可惜在成功的前夜功亏一篑了。最后,这个很有行政能力的强盗被处决了。
假设真正的郭知府没在途中被杀,上任后能否取得假知府那样的行政成绩呢,又能否拥有假知府那样的声望呢?很难说。就像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如果没死,就任江州刺史后也不一定能宦海沉浮十八年,岿然不动。就冲他在遇害前表现出来的幼稚轻信、刚愎自用和虚荣懒散,陈光蕊能否当一个称职的刺史都是问题。古代读书人,尤其是科举制后的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全面发展。那时候也不兴什么素质教育,读书人光知道读书,不知道实践;光知道往上头跑,不知道下面的基本情况,捧着子曰诗云乱侃,花拳绣腿的多,真才实学的少。一旦遇到问题了,从书斋里出来的新官们还真不能解决好。强盗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毕业于社会大学,做强盗前做过贩夫走卒,知道社会实情,做了强盗后走南闯北,眼界大开,冒充起官员来把政务处理得好好的。还没在哪部明清作品中看到哪个强盗冒充上任后因为不会当官而被人戳穿的。
强盗能做好官,真官不一定做得比强盗好。
身份错乱,结果颠倒。强盗做官做得比真官强,这便是唐僧他爸赴任被杀案暴露出来的关键问题。追究下去,只能是官员选拔的标准出了问题。
摘自《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
作者:张程
中国画报出版社
定价:26.80元
内容简介:《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一书共有历史故事32个。分别从官场、生活、人心、社会、悬案等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分析,并沿袭历史研究中的怀疑精神,选取古代历史中的案件来透视部分历史原貌。书中既讲了文字狱、普通官员的贫困、官场中衙役和下人的隐性权利。感叹仕途的艰辛与离奇;又写了名妓从良、孝子杀人和小人物向上爬的现象,关注社会底层的艰难;还讨论了关于科举公正、司法腐败、靠山政治和办公室政治等内容,展现古代社会光怪陆离的种种幕幕。
强盗做好官:从唐僧父亲赴任被杀案看官场
唐朝贞观初年,苏北考生陈光蕊高中状元,被授予江州刺史之职,又迎娶了娇妻满堂娇。一时间,人生四大喜事中除了“久旱逢甘霖”和“他乡遇故知”需要特定的前提,陈光蕊难以实现外,“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都被他占了。
陈光蕊这个小子的运气也太好了,好得让人嫉妒!
只见他左手拥着娇妻,右手举着官凭(任命书),高高兴兴准备赴任了。陈光蕊寒窗苦读十余年,现在终于迎来了收获。他觉得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吩咐家人王安去找赴任船只后,又叫妻子准备美酒,要小酌几杯。他没什么理想与追求,“世间万事,惟酒消除”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不多时,王安引着一个叫刘洪的船夫来见陈光蕊。
陈光蕊瞟了刘洪一眼,点点头,就雇他了。夫人满堂娇拉拉他的衣角,悄声说:“这个人不中。听了他语言无味,觑了他面色可恶。”
陈光蕊不以为然:“夫人,你多想了。你又不能未卜先知。”
满堂娇解释说:“我是不会未卜先知,但我端详这个船夫,看他胁肩谄笑、趋前退后、张皇失措,不像个好人。”
陈光蕊自负地说:“不妨事的。”
就这样,刚愎自用的陈光蕊糊里糊涂地上了刘洪的船,往江州而去。陈光蕊喝着小酒,看看满堂娇,觉得不对劲。“娘子,你现在好歹也是刺史夫人了,怎么能灰头草面不打扮?倘若在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或者官场中人,怎么相见啊?”在他的坚持下,夫人满堂娇虽然不情愿,也不得不穿上光鲜亮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满堂娇的见识就是比丈夫陈光蕊要强。那个船夫刘洪果然不是好东西。他一直琢磨着怎么抢劫没有丝毫警惕性的陈光蕊的财物,现在见陈夫人美若天仙,动了谋财害命霸占娇妻的歹念。刘洪先把王安推入江中,然后持刀向陈光蕊说明来意,要加害于他。
陈光蕊一介文弱书生,想都没想过如此情景。他语无伦次地哀求:“我与你无冤仇,为何加害于我”,末了只会抱住夫人痛哭,哭得浑身发抖。刘洪一把揪住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再推入江中喂鱼。
大唐的新科状元、江州刺史,就这么轻易被强人杀害了。
陈光蕊的妻子满堂娇当时怀有身孕,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面对刘洪不得不忍辱负重,虚与委蛇。那强人刘洪霸占了满堂娇后,看着陈光蕊的官凭、官服,想出了一桩更惊天动地的恶行。他要夺取陈光蕊的一切,包括陈光蕊的江州刺史一职。于是,他穿戴齐整,像模像样地顶替陈光蕊到江州上任去了。江州来了一位新刺史,水照流生意照做,一切照旧。冒充陈光蕊的刘洪从江州刺史起步,连续十八年都呆在江州为官。到第十九年,刘洪被揭穿了。原来满堂娇到江州后产下一个男孩。为了孩子不落入恶棍刘洪之手,她把男孩抛到江中,写血书说明身世。这孩子后来被金山寺的长老搭救,长大后剃度为僧。他知道身世后,回江州找到母亲,报仇雪恨。
我们之所以知道早死的陈光蕊,主要是因为他的儿子――也就是那个日后大红大紫的和尚。陈光蕊儿子出家后的法号是玄奘,因为代表唐朝去西天取过经而被国际友人叫做“唐僧”。在《西游记》里,陈光蕊是不折不扣的配角,写得很简单,就是让读者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可在《西游记》成书之前,陈光蕊的故事就在评书中流传了,没有受到删减,形象相对丰富。唐僧的父亲被塑造成一个“几年积学老明经,一举高标上甲名”的书生,对世事一窍不通,看不出在政治上有什么抱负和能力。他的被杀一定程度要归咎于自身。
陈光蕊赴任被杀案现在看似离奇,可在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学中是相对常见的情节。有许多作品提到了官员赴任途中遭遇不测的故事。比如《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讲了一个更具体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永乐年间苏云赴任浙江兰溪知县,半路上遭强盗徐能抢劫。苏云同样被抛入大江,苏夫人则侥幸逃脱,但是刚生下的婴儿被徐能养为己子,取名徐继祖。十九年后,徐继祖中了进士,当了监察御史,这才报仇雪恨。“三言”中还有更离奇的故事,强人为了冒充遇害者的官职,还要迫害相关认识的人,设计一局局连环扣,犯下连环案。如果将这些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动画不会逊色于日本的柯南,电影电视不会比英国那个叫什么福尔摩斯的差。文学来源于生活,民间文学对官员赴任被杀案的描绘和读者的津津乐道,说明了这类案子不仅有现实例子,而且还不少。
却说中国是泱泱大国,朝廷官员威严庄重,为什么屡屡有官员没上任就在途中被杀呢?因为中国太大了。一个官员拿着官凭,从京城到任所,沿途即便没有千山万水,走上成百上千里路实属正常。而且官员要回避在本乡本土当官,赴任途中走的都是陌生的道路,加上语言又不通,走起来着实困难。朝廷不是有驿站吗?是,朝廷是有驿站,但局限在主干道和要害地点,远远没有覆盖全部国土。总之,官员上任免不了孤单地走偏僻小路。况且科举之后,读书人通常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不好好学,个个晃晃悠悠像豆芽菜似的,他们当官后,带一两个随从,远涉他乡的确很危险。为什么朝廷不派官兵护送官员上任呢?这个主意不错,一个官配上十个兵沿途护送,既安全又威风。问题是,养这十个兵的费用和他们几个月往返的盘缠谁来支付呢?如果从国库拿银子,那朝廷的公务员队伍岂不是要扩充近十倍了?朝廷权衡利弊,最终还是要求新官上任不要给组织提要求、添麻烦。所以,明清时期的官员们咬咬牙,就是借高利贷也是要凑起一队家丁,拿着棍子刀枪,护送老爷上任。
唐僧父亲赴任被杀案的重点是强人杀了真官后,胆敢冒充官员上任。他们就不怕被人戳穿吗?不是强人们不怕,也不是他们胆子大,而是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身份证或者网络,验证官员真伪很复杂、很难。往往是,一个年轻人拿着一纸官凭,就说自己是某某某,新任某某官。对方最多看看那纸上的朝廷大印是不是真的,上面有没有错别字,对这个年轻人是否就是某某某则无法当场验证。如果有怀疑,你可以跑到京城的吏部去查证,可吏部见过某某某的相关人等也只能给你描述该人大致长相。如果冒充者不是体形相貌明显不对或者真人有特殊长相(比如身高两米、左手七个手指头、脑门有个“官”字之类),骗局很难被揭穿。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冒充官员的强人能做好官吗?
如果不会当官,把政务搞得一团糟,冒充的强人们立马自我暴露。可这些人做官做得好好的,非但没有出什么纰漏,各方面关系处理得都没问题,有的还干出了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夸奖。《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正史不会记载这类让官府丢脸的事情),康熙初年新任池州知府郭某在赴任途中被强盗杀害,妻儿被强盗掳掠。强盗发现官凭后,也冒名到池州上任。冒牌官的日子过得舒服,就是不断有亲朋好友来池州拜访或者投奔。这些老郭家的亲友进了知府衙门就没有出来过――全被强盗杀死在内衙了。在外面,这强盗可能长得挺有一把手的样子,地方上挺信服他的。重要的是,人家把池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训起话、办起事情来头头是道,辖区下没有恶性案件发生、百业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年终考核的时候,上级给假知府评了“政理精明”。唯一让上级官员有点不满的是,池州府的钱粮收齐了,也看着存放在府衙里了,可就是迟迟不愿解送到省里来。
后来,老郭的一个小舅子发现身边的亲友一去池州不复返,觉得蹊跷,也跑到池州了。他比较精细,没有直接去见姐夫,而是在路上观察知府模样。池州知府竟然不是姐夫,肯定是假冒的。小舅子就寻机混入知府衙门,从被羁押的姐姐那里得知真相,赶紧跑到省里报案。
安徽省衙高度重视,调集重兵杀入池州,围住知府衙门,抓获了假知府真强盗。调查发现,池州府衙内存有白银八万两。据强盗交待,他准备收齐十万两税银后,卷款潜逃,过逍遥日子去,可惜在成功的前夜功亏一篑了。最后,这个很有行政能力的强盗被处决了。
假设真正的郭知府没在途中被杀,上任后能否取得假知府那样的行政成绩呢,又能否拥有假知府那样的声望呢?很难说。就像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如果没死,就任江州刺史后也不一定能宦海沉浮十八年,岿然不动。就冲他在遇害前表现出来的幼稚轻信、刚愎自用和虚荣懒散,陈光蕊能否当一个称职的刺史都是问题。古代读书人,尤其是科举制后的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全面发展。那时候也不兴什么素质教育,读书人光知道读书,不知道实践;光知道往上头跑,不知道下面的基本情况,捧着子曰诗云乱侃,花拳绣腿的多,真才实学的少。一旦遇到问题了,从书斋里出来的新官们还真不能解决好。强盗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毕业于社会大学,做强盗前做过贩夫走卒,知道社会实情,做了强盗后走南闯北,眼界大开,冒充起官员来把政务处理得好好的。还没在哪部明清作品中看到哪个强盗冒充上任后因为不会当官而被人戳穿的。
强盗能做好官,真官不一定做得比强盗好。
身份错乱,结果颠倒。强盗做官做得比真官强,这便是唐僧他爸赴任被杀案暴露出来的关键问题。追究下去,只能是官员选拔的标准出了问题。
摘自《给历史把脉之大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