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产业必然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载体。本文分析了本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承接京津农业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推进科技创新、保护绿色生态等政策建议,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精准扶贫工作。
一、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由于历史分工,河北省的大部分山区为限制性开发地区,因而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共有 29 个贫困县(区),其中燕山太行山片区县 22 个,片区外国定重点县(区)4 个、片区外省定重點县 3 个。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尽管河北省多年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新思路将对河北省省扶贫开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产业是精准扶贫的载体,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学术界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积累。总体来看,学者的研究或者以某个产业为切入点来探讨精准扶贫的路径,如曾昭航(2015)以赣州市油茶产业为例,探讨提出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帮扶方式、经营模式、扶贫措施等。或者以某省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如张笑芸等(2014)针对四川省扶贫工作存在的扶贫对象不清晰、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或者结合社会发展背景探讨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如刘解龙(2015)指出经济新常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影响精准扶贫,并提出新常态下推进精准扶贫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些成果对河北省农业产业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巨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河北省农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品类众多,包括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观光业等。其中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产业主要有迁西板栗、阜平大枣、平泉食用菇、安国道地药材、望都辣酱、蔚县小米、满城采摘园等。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有君乐宝乳制品、五得利面粉、绿林果业、承德露露股份等。农业产业是河北省贫困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农业产业的发展仍然有诸多制约因素。河北省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低,水资源供应不足也严重约束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河北省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质装备水平偏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缺乏科技创新的参与,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三、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
精准扶贫不仅要准确识别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更要创新扶贫模式将资源分配到户,以扶持贫困农户利用自身资源条件来发展产业。近年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河北省的贫困县的农业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效果有限,扶贫开发工作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市场信息的缺乏。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区,贫困农户文化素质较低,难于通过现代化手段获得准确、及时产业的市场信息,以致贫困农户不知道什么作物市场需求大,发展什么项目市场竞争力高。农户往往无所适从或者盲目跟风,浪费人力物力,少见收益。第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的缺乏。贫困农户和贫苦集体缺乏启动资金,财政资金也难以分配到位,缺乏信贷抵押也使得银行贷款乏力。第四,缺乏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贫困地区往往农业技术较差,受教育程度偏低,较少劳动力掌握先进农业产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及新型的经营模式。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不仅要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也要推动京津冀一体化。2016年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在新常态要探索更有效的扶贫模式,以尽快实现小康的目标。
(一)京津冀协同扶贫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国家应当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京津冀扶贫协同机制,在协调推动北京市和天津市对口帮扶、项目摆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环京津周边贫困县发展立县项目,引导资源要素向贫困县流动。推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河北省政府应当配合中央政府做好京津冀协同扶贫的顶层设计, 出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扶贫工作实施意见,以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扶贫工作的战略要求。
(二)农业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京津的产业溢出给河北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制造了契机。河北省的贫困县域大多具有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拓宽了贫困县农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要主动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以顺平县为例,顺平县以打造“京津蔬菜园”为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本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其中常兴蔬菜、尧顺果蔬、寰宇果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大型超市包括华联、惠友、沃尔玛等以及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等签定了长期供应协议,每年向北京供应蔬菜、果品逾2万吨,成功的实现了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为有效对接京津产业专业,政府应当拓宽农业产业的融资渠道,不仅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还应进行资金扶持,鼓励金融部门向示范性企业给予信贷戴倾斜。
(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即贫困地区结合特色资源禀赋优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发动贫困农户积极参与以实现增收的扶贫方式。河北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具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如平泉食用菇、满城水果、望都辣椒、青龙板栗等,并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和经营的格局。但是更多的产业是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种植企业或者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内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于有特色资源的贫困地区,应当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种植户”的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模式,并且要创新支持方式和经营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且要盘活财政资金,聚集社会资本,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四)创新产业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河北省农业产业的扶贫工作一直处于粗放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农业产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受到了深度改造,互联网也为农业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互联网+”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与技术,使得农业产品供求信息透明化、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能更好得挖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存量信息,有助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找到突破口。以望都县为例,购特网依托公益电商平台优势,结合望都农信社开发的特色信贷产品,整合包装县域内辣椒、制鞋、食用菌、粉丝等特产,对入驻购特网的商家免除平台入驻费和使用费,免费培训当地人开展网络经营,免费推广宣传县域产业和入驻企业,线上、线下联动,使望都优势产业和产品走向全国,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进全面扶贫的目标。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长期以来,河北省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方式主要为救济性和福利性的救助。但是河北省贫困地区大多存在着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农民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扶贫工作的要求。河北省贫困地区要尽快脱贫,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发展综合的农业的科技体系,提高特色种养技术和农业监测预警,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开发贫困农户的智力,强调科教兴农,再次要做好农产品检测预警技术服务,为农产品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和正确的市场信息,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性和商品性。
(六)关注绿色生态
生态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业产业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注重绿色生态工作的开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扶贫工作,其中既有生态保护的经验,也有环境破坏的教训。而在精准扶贫攻坚中不仅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户收入增加,更需要保护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扶贫工作中进行创新,即要避免扶贫开发中的损害环境,又要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作者单位为河北金融学院硕导)
作者简介:沈双生(1963-),男,河北唐山人,河北金融学院硕导,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投资。
赵丽娜(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金融扶贫。
王佳(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通讯作者:赵丽娜,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邮编071051
课题:本文是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京津冀协同背景下農业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视角”(项目编号201603020221)的结项成果。
一、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由于历史分工,河北省的大部分山区为限制性开发地区,因而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共有 29 个贫困县(区),其中燕山太行山片区县 22 个,片区外国定重点县(区)4 个、片区外省定重點县 3 个。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尽管河北省多年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但是贫困问题依然严峻。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新思路将对河北省省扶贫开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产业是精准扶贫的载体,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学术界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多积累。总体来看,学者的研究或者以某个产业为切入点来探讨精准扶贫的路径,如曾昭航(2015)以赣州市油茶产业为例,探讨提出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帮扶方式、经营模式、扶贫措施等。或者以某省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如张笑芸等(2014)针对四川省扶贫工作存在的扶贫对象不清晰、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或者结合社会发展背景探讨精准扶贫机制创新,如刘解龙(2015)指出经济新常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影响精准扶贫,并提出新常态下推进精准扶贫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些成果对河北省农业产业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巨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河北省农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品类众多,包括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休闲观光业等。其中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产业主要有迁西板栗、阜平大枣、平泉食用菇、安国道地药材、望都辣酱、蔚县小米、满城采摘园等。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有君乐宝乳制品、五得利面粉、绿林果业、承德露露股份等。农业产业是河北省贫困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农业产业的发展仍然有诸多制约因素。河北省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低,水资源供应不足也严重约束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河北省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物质装备水平偏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缺乏科技创新的参与,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三、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
精准扶贫不仅要准确识别需要扶持的贫困对象,更要创新扶贫模式将资源分配到户,以扶持贫困农户利用自身资源条件来发展产业。近年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对河北省的贫困县的农业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是效果有限,扶贫开发工作和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产业市场信息的缺乏。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山区,贫困农户文化素质较低,难于通过现代化手段获得准确、及时产业的市场信息,以致贫困农户不知道什么作物市场需求大,发展什么项目市场竞争力高。农户往往无所适从或者盲目跟风,浪费人力物力,少见收益。第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的缺乏。贫困农户和贫苦集体缺乏启动资金,财政资金也难以分配到位,缺乏信贷抵押也使得银行贷款乏力。第四,缺乏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贫困地区往往农业技术较差,受教育程度偏低,较少劳动力掌握先进农业产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及新型的经营模式。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着新要求:不仅要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也要推动京津冀一体化。2016年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在新常态要探索更有效的扶贫模式,以尽快实现小康的目标。
(一)京津冀协同扶贫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国家应当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京津冀扶贫协同机制,在协调推动北京市和天津市对口帮扶、项目摆放、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环京津周边贫困县发展立县项目,引导资源要素向贫困县流动。推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河北省政府应当配合中央政府做好京津冀协同扶贫的顶层设计, 出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扶贫工作实施意见,以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扶贫工作的战略要求。
(二)农业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京津的产业溢出给河北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制造了契机。河北省的贫困县域大多具有农业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拓宽了贫困县农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要主动对接京津产业转移。以顺平县为例,顺平县以打造“京津蔬菜园”为发展目标,不断推进本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其中常兴蔬菜、尧顺果蔬、寰宇果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大型超市包括华联、惠友、沃尔玛等以及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等签定了长期供应协议,每年向北京供应蔬菜、果品逾2万吨,成功的实现了农超对接、农校对接。为有效对接京津产业专业,政府应当拓宽农业产业的融资渠道,不仅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还应进行资金扶持,鼓励金融部门向示范性企业给予信贷戴倾斜。
(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即贫困地区结合特色资源禀赋优势,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发动贫困农户积极参与以实现增收的扶贫方式。河北省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具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如平泉食用菇、满城水果、望都辣椒、青龙板栗等,并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和经营的格局。但是更多的产业是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种植企业或者加工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内缺乏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于有特色资源的贫困地区,应当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种植户”的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模式,并且要创新支持方式和经营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且要盘活财政资金,聚集社会资本,撬动金融资金,助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四)创新产业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河北省农业产业的扶贫工作一直处于粗放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农业产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受到了深度改造,互联网也为农业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互联网+”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与技术,使得农业产品供求信息透明化、减少中间环节,同时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能更好得挖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存量信息,有助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找到突破口。以望都县为例,购特网依托公益电商平台优势,结合望都农信社开发的特色信贷产品,整合包装县域内辣椒、制鞋、食用菌、粉丝等特产,对入驻购特网的商家免除平台入驻费和使用费,免费培训当地人开展网络经营,免费推广宣传县域产业和入驻企业,线上、线下联动,使望都优势产业和产品走向全国,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进全面扶贫的目标。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长期以来,河北省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方式主要为救济性和福利性的救助。但是河北省贫困地区大多存在着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农民技术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发展迟缓等问题,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扶贫工作的要求。河北省贫困地区要尽快脱贫,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发展综合的农业的科技体系,提高特色种养技术和农业监测预警,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开发贫困农户的智力,强调科教兴农,再次要做好农产品检测预警技术服务,为农产品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和正确的市场信息,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农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后要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性和商品性。
(六)关注绿色生态
生态经济一体化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农业产业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注重绿色生态工作的开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扶贫工作,其中既有生态保护的经验,也有环境破坏的教训。而在精准扶贫攻坚中不仅要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户收入增加,更需要保护贫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在扶贫工作中进行创新,即要避免扶贫开发中的损害环境,又要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作者单位为河北金融学院硕导)
作者简介:沈双生(1963-),男,河北唐山人,河北金融学院硕导,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本投资。
赵丽娜(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金融扶贫。
王佳(1987-),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通讯作者:赵丽娜,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邮编071051
课题:本文是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京津冀协同背景下農业产业精准扶贫路径研究——基于河北省视角”(项目编号201603020221)的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