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但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和学生都称地理是“副课”。在职业学校,地理成了选修课,要让学生喜欢地理课,教学必须贴近生活。
一、地理教学要贴近学习生活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与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政治、美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这些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知识,会使他们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从而愿意去学。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关于地形、气候、地球自转、水循环等各方面都有。如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田野。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这首诗中可以发现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辽阔,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草原,农业生产为畜牧业;再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明了平原(人间)与山顶(大林寺)的气温差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我国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之分;毛主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地球的自转及其速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水循环时可以用来培养同学们批判质疑的精神。
学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可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如在乡宁人们每天8点上班,12点吃午饭,而在新疆乌鲁木齐一般是10点上班,14点吃午饭;学习喀斯特地貌和酸雨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还可引用一些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燕子低飞蛇溜道,不久大雨就来到”等。这样各学科互相联系,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努力学习的。
二、地理教学要贴近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把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喜欢地理。
1.衣
在学习“四季更替”时,可从同学们有哪些服饰来引入。如短袖衫、连衣裙什么时候穿?休闲装、羊毛衫何时穿?皮夹克、羽绒服何时穿?学习农业生产时可联系人类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长江流域以丝绸和麻布为主要衣着材料;牧区盛产羊毛与各种皮革,是生产羊毛衫与皮大衣的地方;新疆是我国长绒棉最重要的产地,因此棉布主要来自这里。另外还可向同学们介绍为何藏族牧民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阿拉伯人喜欢穿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蒙古人喜欢穿宽松的长袍而且还要戴上大沿帽。
2.食
学习水资源时可以从计算日常用水引入。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那么自己家里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自己的班级每天可节约多少千克水?全中国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同学们就深深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应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学习森林资源时可从一日三餐所用的筷子说起,向学生介绍我国一次性筷子生产厂家每年大量消耗木材,而所获外汇利润很低的事实。介绍日本人禁止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并且设立了“树木银行”——在修路过程中把遇到的树先保存到树木银行中,路修好后,再栽回原处。这样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能很好地明确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木材的道理。
3.住
城市是人类居住较密集的地方,其形成、发展都与地理有关。地形、气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学习这些时,可以乡宁为例。“南北两条梁,东西一条川”的乡宁县城,原来人们仅在北山的南坡凿有窑洞,或是盖有瓦房,而隔河的南山脚下很少有人居住。因为北山的南坡阳光充足,南山的北坡比较阴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商品房的积极开发与踊跃购买,成为城市经济与市民生活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商品房只能沿鄂河两岸东西发展,而且河(鄂河)北边的房子要比河南边的房子销售得快,并且价格高。
4.行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决定出发时间和交通方式,还要学会阅读地图,通过地图迅速熟悉环境。学习“交通”“旅游”等章节要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地理。
三、地理教学要贴近社会生活
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在《农业生产活动》教学中,从乡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入手,通过与南方主要农作物水稻进行比较,学习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的分布等。另外,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也可与当地实际联系,还可联系国内外时事,使教学与时代“同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乡宁县职业中学)
一、地理教学要贴近学习生活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与语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政治、美术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这些学生熟悉、喜闻乐见的知识,会使他们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从而愿意去学。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关于地形、气候、地球自转、水循环等各方面都有。如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田野。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这首诗中可以发现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辽阔,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草原,农业生产为畜牧业;再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明了平原(人间)与山顶(大林寺)的气温差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了我国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之分;毛主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地球的自转及其速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还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水循环时可以用来培养同学们批判质疑的精神。
学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可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如在乡宁人们每天8点上班,12点吃午饭,而在新疆乌鲁木齐一般是10点上班,14点吃午饭;学习喀斯特地貌和酸雨时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还可引用一些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燕子低飞蛇溜道,不久大雨就来到”等。这样各学科互相联系,学生肯定会兴趣盎然,努力学习的。
二、地理教学要贴近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善于动脑筋,把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喜欢地理。
1.衣
在学习“四季更替”时,可从同学们有哪些服饰来引入。如短袖衫、连衣裙什么时候穿?休闲装、羊毛衫何时穿?皮夹克、羽绒服何时穿?学习农业生产时可联系人类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长江流域以丝绸和麻布为主要衣着材料;牧区盛产羊毛与各种皮革,是生产羊毛衫与皮大衣的地方;新疆是我国长绒棉最重要的产地,因此棉布主要来自这里。另外还可向同学们介绍为何藏族牧民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阿拉伯人喜欢穿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蒙古人喜欢穿宽松的长袍而且还要戴上大沿帽。
2.食
学习水资源时可以从计算日常用水引入。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千克水,那么自己家里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自己的班级每天可节约多少千克水?全中国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同学们就深深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应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学习森林资源时可从一日三餐所用的筷子说起,向学生介绍我国一次性筷子生产厂家每年大量消耗木材,而所获外汇利润很低的事实。介绍日本人禁止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并且设立了“树木银行”——在修路过程中把遇到的树先保存到树木银行中,路修好后,再栽回原处。这样学生学习既有兴趣,又能很好地明确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木材的道理。
3.住
城市是人类居住较密集的地方,其形成、发展都与地理有关。地形、气候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学习这些时,可以乡宁为例。“南北两条梁,东西一条川”的乡宁县城,原来人们仅在北山的南坡凿有窑洞,或是盖有瓦房,而隔河的南山脚下很少有人居住。因为北山的南坡阳光充足,南山的北坡比较阴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商品房的积极开发与踊跃购买,成为城市经济与市民生活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商品房只能沿鄂河两岸东西发展,而且河(鄂河)北边的房子要比河南边的房子销售得快,并且价格高。
4.行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决定出发时间和交通方式,还要学会阅读地图,通过地图迅速熟悉环境。学习“交通”“旅游”等章节要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地理。
三、地理教学要贴近社会生活
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在《农业生产活动》教学中,从乡宁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入手,通过与南方主要农作物水稻进行比较,学习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农业的分布等。另外,学习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时也可与当地实际联系,还可联系国内外时事,使教学与时代“同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作者单位:山西省乡宁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