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更广大民众的需求受到漠视,无力消费,而房价仍然高企,其为城市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对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来说,房地产市场有太多当前的经济学解释不了的问题,甚至是与其相左的问题。比如,经济学说,供需关系决定交易价格。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减弱了,供应增加了,而房价却还是一路高歌猛进。
2006年3月15日,央行发布了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购房意愿降至新低。在未来3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人数仅占18.2%,较上一季度以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和3.8个百分点,在7个大城市中,居民购买住房的欲望,除重庆和西安外,均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地居民购房意愿尤低。
根据北京市的统计,2006年北京新盘供应量与2005年相比有大幅增长,仅3月份,就有30多个楼盘集中放量。且业内人士预测,今年新盘入市速度远快于去年。
同时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在2月份同比上涨了5.5%。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6.2%。北京的涨幅甚至为17.3%!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虽然下降,但价格没有明显回落的趋势发生。
这些数据表明的事实再清楚不过:一边,房价的居高不下将许多中低收入者排挤出房地产市场,居民购房意愿下滑。一边,商品住宅期房预售价格一路上涨。
这种现象不寻常。
是谁在购房,谁在为一路上涨的房价撑腰?
有专家说,需求还是很旺盛的。比如过快的金融开放带来外资对房地产的需求,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从相关机构的调查来看,外资进入北京主要面向商务地产以及投资性的高档公寓,较少投向纯住宅市场。
那么,是谁在购房需求降至最低的时候,仍让房价持续高涨?开发商自挺房价玩花活儿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然而,无论是开发商人为抬价,还是富人大力买房,透过这一现象看到的问题更令人担心。有分析师警告说,一边是高房价,一边是居民的低承受力,说明居民的消费意愿正在受到漠视,市场越来越不以居民消费意志为价格涨落的核心。
当更广大民众的需求受到漠视,无力消费,而房价仍然高企,其为城市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6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指出:受高投资和房价过高的影响,中国内地一些城市的竞争力正有所下降。
一个最外在的表现是,由房价高导致的商务成本增加,使一些企业不堪重负,最终选择离开。有一些人在不堪成为“房奴”甚至还没有条件成为“房奴”的凄惨境地里,也在离开和准备离开。还有那让人心惊的金融风险——
广州市长林树森近来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不让房地产商改造城市”,也许是看到了风险所在。
对民众来说,他们最搞不懂的是,为什么宏观调控进行了两年,又是控制土地,又是紧缩信贷,房价为何仍在往上走?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给民生一个交待?
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以帕累托假说作出解释:人多并不等于力量大。由少数人组成的有谋利冲动的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其力量往往超过“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利益分配的主导力量。
赵晓所说的帕累托假说是这样的:意大利经济、社会学家帕累托发现,如果“某个措施A将导致1000个人每人损失1法郎,而某一个人将得到1000法郎,则后者将会花很大力气来争取A,前者只进行微弱的抵抗,因此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试图确保通过A得到1000法郎的那个人将会获得胜利。”
这就是答案:复杂。对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专业人士说得更为精深:房价快速上涨所反映出来的,已不仅是供求之间的矛盾,而是长期以来诸多矛盾交织的集中体现,它所折射出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问题,更触及到了深层次的制度层面。
也就是说,当一个经济问题角色模糊,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既是一个行业问题,又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问题的时候,任何片面的质疑、解释和为此而采取的应对措施,都于事无补。
这就是房地产业一直以来处于争论的漩涡中,商人笑,百姓哭,政府两难,绵绵无休的原因所在。
对政府而言,没有什么手段和途径比房地产创造业绩更容易的了。既然土地已经成了地方政府支撑财政的造血工具,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利益,中央的很多政策也只能是隔靴搔痒、隔山打牛了。而对于银行来说,在一个景气周期里房地产贷款的烂账率很低,个人按揭贷款的安全性比较好,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地产市场的清淡场景。
于是,在地方政府和银行这两只有形之手的支撑下,所谓宏观调控实际上是逆向调控,不仅产品供给量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增大,反而给房地产商们制造恐慌、囤积居奇创造了机会。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房地产实际上已经成了众多利益集团的博弈场,包括开发商、投资商、政府官员、金融机构等等。面对这样一个牵涉众多利益主体的复杂难题,再就地产而谈地产,就行业而谈行业,继续用扬汤止沸、挖肉补疮的方式去宏观调控,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
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显然需要决策层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在一种客观、积极、健康的心态下,以全新的思路来破解这道难题。
这并非易事。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只要政府有担当,有信心去做,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与合作,是可以破题的。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种种努力: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透露,今年和未来五年内,政府将继续调整房地产业供给结构,并加大力度推进稳定房价的政策和措施。
北京正式出台2006年土地供应计划,计划住宅商品房用地将达到1600公顷,其中经济适用房土地放量200万平方米。这是政府采用土地放量来平抑房价上涨、平衡供需的重要举措,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封住不少开发商“地荒导致房价上涨”的口实。
国土资源部前不久透露,农村集体土地突破性试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农村集体土地可能直接入市并可用作房地产开发。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表示,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和允许农民入股,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如果是这样,房价肯定会跌。”
这些都是利好消息。但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以好的执行来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光出台好看的文件,光说些好听的话,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目前的主要工作也许不在于出台新的调控政策,而是落实既有政策,同时不断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既营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同时又为民生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