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2月19日,伊明海军在南部城市阿巴斯港为本国建造的舰艇“贾马兰”号举行了盛大的下水典礼,媒体对此进行了高规格的报道。19日当天,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依在海军高级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贾马兰”号,并在甲板发表重要讲话,批评美国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指责美国和以色列试图在伊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制造分裂,并暗示伊明对此是绝不会坐视的2月21日,媒体再次报道“贾马兰”号在波斯湾参加演练
伊朗问题的导火索是核伊朗除了在核问题上频频出招,在常规武器方面也是新闻多多,“贾马兰”号就是其中之一在评点“贾马兰”之前,有些疑惑还需先来解答。
首先,“贾马兰”号究竟是驱逐舰还是护卫舰?伊明在自己的电视台中将“贾马兰”号称为驱逐舰,虽然如今驱护舰的划分不是很严格,但要排水量仅1400吨的“贾马兰”号当起驱逐舰的称号实在是勉强点了吧。
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海军专家侯建军先生(以下简称侯)。
侯:按一般的想法,驱逐舰的排水量至少要在三四千吨以上,配备用于点防御或区域防御的舰空导弹、用于对海作战的反舰导弹、用于攻潜的反潜导弹和鱼雷等,因此外界媒体都不认可伊朗将其称为驱逐舰的说法《简氏年鉴》一直将它划归护卫舰。由于该舰仿制于英国早年研制的“沃斯泊”级(伊朗称“阿尔万德”级),英国《简氏舰船年鉴》2009~2010年版还将其列为该级舰的第4艘、不过对伊朗海军来说,该舰已经是吨位最大的水面舰艇了。伊朗最高领导人亲临庆典、将其称为驱逐舰等举动,则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它在伊朗海军力量中的地位
第二个问题,2月19日的仪式究竟是下水还是服役?
从常理来讲,舰艇下水之时只是一个仅安装了动力系统的空壳,还需要经过舾装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交付。鉴于2月21日“贾马兰”号就已经出现在演习现场,还又是火炮又是导弹地射了个痛快,新闻报道中的“launch”(下水)很让人费解。为此记者也做了一番调查,终于在尘封的档案中找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
[《简氏新闻周刊》2007年12月12日刊报道]伊朗在21)07年11月28日的伊朗海军节这一天,同时下水了一艘123吨名为“加迪尔”的“约诺”(Yono)级潜艇和一艘1350吨名为“贾马兰”(Ja-maran)的“阿尔万德”(Alvand)级护卫舰,这艘护卫舰是伊朗该级护卫舰中的第四艘。
名称与排水量相符,加上《简氏》对该舰的一贯归类法,更重要的是,以伊朗的造船能力,2007年底下水到2010年初服役,时间跨度是真实可信的,因此2月19日伊朗举行的应该是服役典礼。不要相信下水就能服役,那只是个传说
从哈梅内依参加典礼就可以凸现“贾马兰”号在伊朗海军中的地位,可是从外观看。它的确称不上是一艘现代化的舰艇。它的实际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侯:“贾马兰”号采取较为传统的外形和总体布置,未采用当今流行的隐身设计。上层建筑两侧有护板,可以起到一些保护作用,同时遮蔽了通道和一些设备,外观上也显得整洁。
从排水量结合人员编制来看。该舰自动化程度应该说不是很高,1400吨左右的小型舰居然配备了超过120人,可见许多工作是靠人来完成的,而非靠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监控设备和机械。
在“贾马兰”号的舰尾部也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不过没有机库。对于近海使用的轻型护卫舰,我个人认为没有机库影响也不大。直升机平时停在陆地机场,出海时临时上舰。仍然可以发挥其作用。在小于2000吨的舰艇上布置机库。会占据很大的宝贵空间。从伊朗公布的照片来看,停机坪上没有直升机助降设备,这样不利于直升机在高海情下使用。我没去过中东。那地方好像一年之中没有特别大的浪,特别是在海峡内风浪可能也不大。这大概是该舰不装助降装置的原因吧。
“贾马兰”号的主要武器有国产化的奥托76毫米主炮,据说是伊朗通过技术转让在本国生产的,射速高,性能稳定,具备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在舰桥前面左右两舷布置了2挺机枪,可以对付靠近的高速舟艇等小型舰船。在后部上层建筑上还有1座副炮。
在上层建筑顶部布置有2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采用垂直于舰中心的布置方式(题图)。我倒是认为小型舰艇还是应该朝舰首布置为好,这样在作战时更便捷,在海峡内使用更是如此。目标距离较近,直接对准目标发射,敌方反应的时间更少。不过,该舰体积较小,舰尾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用的地方很少。
该舰装备的由本国生产的“诺尔”反舰导弹,是在20世纪80年代“蚕”式反舰导弹基础上国产化研制的,并进行了一些改进。20多年来,“诺尔”反舰导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衍生出多个型号,在演习中多次亮相。
伊朗的导弹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我们不能否认它的血统,虽然流入的途径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那么该导弹在伊朗的实际作战效能如何呢?
侯:无论是“蚕”式,还是“诺尔”导弹,都不可小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曾向美国海军编队发射“蚕”式反舰导弹,未击中目标。这当然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可能就是恫吓,本来就没想打中。结果是美国海军编队放弃了对伊朗石油钻井平台的占领,后退了37海里。后来,伊朗因认为科威特支持伊拉克和美国,与伊朗为敌,随即向科威特的一个港口发射了两枚“蚕”式导弹,以打击科威特的油轮及港口设施。据说其中攻击码头的导弹击毁了停泊在港内的3艘船,另一枚打到岸上,造成19栋房屋被毁。2006年7月15日凌晨,黎巴嫩发射一枚岸舰导弹击中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哈尼特”号导弹护卫舰。该导弹突破了“哈尼特”号的防御系统,击中尾部停机坪。幸亏导弹击穿船体,未在船内爆炸,但也造成部分设施损坏。而黎巴嫩发射的就是由伊朗提供的“诺尔”反舰导弹。
不过讲到综合实力,该舰还是远不如以色列的“萨尔”5型护卫舰。“萨尔”5可说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排水量仅1200吨,可武器装备和电子设施一样也不缺。“鱼叉”导弹、“迦伯列”反舰导弹、“巴拉克”I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等,舰尾部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机库,可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很显然,“贾马兰”号是比不了的。
伊朗为什么选择仿制“沃斯泊”级?这样一艘看来并不先进的小型舰艇能否承担得起伊朗领导人如此厚重的期望呢?
以前伊朗对海军建设重视不够,在三军中海上力量最薄弱。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也曾计划扩充海军实力,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20世纪70年代初,伊朗从英国购进4艘“沃斯泊”级护卫舰,目前还有3艘在服役,它也在美国订购了4艘“基德”级驱逐舰,一种在“斯普鲁恩斯”级反潜驱逐舰的基础上改进的防空驱逐舰。不过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霍梅尼政权成立后,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上述4艘“基德”级建好后美军留用了一段时间,最后转卖给台湾。
侯:伊朗自身没有很强的研制能力,本国的工业基础也不 尽人意,国防装备多依赖进口。其实中东很多国家都一样,因为真主赋予了他们石油财富,没有必要再去生产、研制什么了,用石油可以换取任何想要的东西。
不过,经过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已无力进行海军装备建设,水面舰艇的建设举步维艰,致使装备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从英国购买的“沃斯泊”级护卫舰成为它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舰艇,因此伊朗要发展新舰时,根据以往的使用经验。在“沃斯泊”级基础上仿制是很自然的。舰上的主战装备在技术封锁的条件下,也以对引进装备进行国产化为主。这对其自身的工业也起到了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贾马兰”号的下水不仅仅是海军增添了新装备,更重要的是它向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宣示伊朗在造船工业方面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
至于它能否担起期望,就与它的战术使用有关了。
伊朗赋予海军的任务是利用“海上轻骑兵”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执行近海防御等任务。
霍尔木兹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之一,但它又非常脆弱,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才97千米,最狭处只有48.3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特别是其出海口呈倒“v”型,有霍尔木兹岛、格什姆岛等与本土之间构成天然的隐蔽所,而且与阿曼隔海相望,是该海峡最狭窄之处,非常适合小型舰艇和常规潜艇设伏,对过往舰船实施突然袭击。无论是导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留给敌方舰船做出反应的时间都非常短。
从排水量看,“贾马兰”号可以在海峡和近海遂行多种作战任务。霍尔木兹海峡面积本就不大,大型水面舰艇未必适合在该地使用,小型舰艇经济实用。
近年来,伊朗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动作很大,动静也不小。在核问题上伊朗一直持强硬态度。在常规武器方面,开始加速海军装备建设。并开始通过频繁参加或单独举行各种军事演习显示其在海湾地区的“重要军事地位”,引起世界关注。
这几年伊朗在海军建设方面有哪些动作?
为此我们电话连线了海军专家李红军先生(以下简称李)。
李:伊朗大力发展核常装备的目的无外乎在必要时对敌国实施核威慑、核打击,在危机和战时利用海军水面、水下兵力对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封锁。
伊朗在海湾地区算得上实力较强的海军国家,总兵力大约2万人,主要作战装备有3艘从俄罗斯购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3艘“阿尔万德”级和2艘“巴尔扬多”级轻型护卫舰,另外还有数十艘导弹快艇。此外还有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水下力量一直是伊朗海上力量发展的重点。继启动3艘“基洛”级877型潜艇的改装工作以来,伊朗正在考虑从俄罗斯采购更加先进的潜艇。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在2008年8月25日宣布,启动“卡伊姆”级潜艇生产线。该级艇为一型排水量约1000吨的海岸潜艇,能够携带鱼雷和水雷。此外,伊朗微型潜艇的发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09年6月1日,其自行建造的3艘“加迪尔”级微型潜艇在阿巴斯港服役。该型艇长29米,水下排水量为123吨,每艘艇上装备有2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管,主要用于在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浅水区实施作战。
水面舰艇是伊朗海上力量发展的另一突破口。“贾马兰”号的排水量尽管仅1400吨。但却是伊朗自主建造的最为复杂的国防产品。此外数型排水量仅几十吨的小型快艇也得到了批量建造,并被充实到伊朗海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海上部队中。
武器系统的发展也得到了伊朗海上力量的高度重视。除了早已亮相的“雷鸣”和“诺尔”反舰导弹之外,伊朗还于2006年9月27日开始一型名为“法耶尔”27的76毫米舰炮的批量生产。2006年4月2日,伊朗成功发射高速鱼雷。伊方称其速度是世界上除个别国家研发的鱼雷以外最快的。尽管舰船的防御系统能探测到该鱼雷,但由于它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一些军舰和潜艇不能避开它的攻击。
在与美国的争斗中,伊朗终于明白了金钱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国防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所以说,起点低不要紧,关键是技术要自己掌握。对于我们,比如说航母,何尝不是如此。
伊朗问题的导火索是核伊朗除了在核问题上频频出招,在常规武器方面也是新闻多多,“贾马兰”号就是其中之一在评点“贾马兰”之前,有些疑惑还需先来解答。
首先,“贾马兰”号究竟是驱逐舰还是护卫舰?伊明在自己的电视台中将“贾马兰”号称为驱逐舰,虽然如今驱护舰的划分不是很严格,但要排水量仅1400吨的“贾马兰”号当起驱逐舰的称号实在是勉强点了吧。
为此我们专门走访了海军专家侯建军先生(以下简称侯)。
侯:按一般的想法,驱逐舰的排水量至少要在三四千吨以上,配备用于点防御或区域防御的舰空导弹、用于对海作战的反舰导弹、用于攻潜的反潜导弹和鱼雷等,因此外界媒体都不认可伊朗将其称为驱逐舰的说法《简氏年鉴》一直将它划归护卫舰。由于该舰仿制于英国早年研制的“沃斯泊”级(伊朗称“阿尔万德”级),英国《简氏舰船年鉴》2009~2010年版还将其列为该级舰的第4艘、不过对伊朗海军来说,该舰已经是吨位最大的水面舰艇了。伊朗最高领导人亲临庆典、将其称为驱逐舰等举动,则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它在伊朗海军力量中的地位
第二个问题,2月19日的仪式究竟是下水还是服役?
从常理来讲,舰艇下水之时只是一个仅安装了动力系统的空壳,还需要经过舾装等一系列的过程才能交付。鉴于2月21日“贾马兰”号就已经出现在演习现场,还又是火炮又是导弹地射了个痛快,新闻报道中的“launch”(下水)很让人费解。为此记者也做了一番调查,终于在尘封的档案中找到了这样的一则消息。
[《简氏新闻周刊》2007年12月12日刊报道]伊朗在21)07年11月28日的伊朗海军节这一天,同时下水了一艘123吨名为“加迪尔”的“约诺”(Yono)级潜艇和一艘1350吨名为“贾马兰”(Ja-maran)的“阿尔万德”(Alvand)级护卫舰,这艘护卫舰是伊朗该级护卫舰中的第四艘。
名称与排水量相符,加上《简氏》对该舰的一贯归类法,更重要的是,以伊朗的造船能力,2007年底下水到2010年初服役,时间跨度是真实可信的,因此2月19日伊朗举行的应该是服役典礼。不要相信下水就能服役,那只是个传说
从哈梅内依参加典礼就可以凸现“贾马兰”号在伊朗海军中的地位,可是从外观看。它的确称不上是一艘现代化的舰艇。它的实际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侯:“贾马兰”号采取较为传统的外形和总体布置,未采用当今流行的隐身设计。上层建筑两侧有护板,可以起到一些保护作用,同时遮蔽了通道和一些设备,外观上也显得整洁。
从排水量结合人员编制来看。该舰自动化程度应该说不是很高,1400吨左右的小型舰居然配备了超过120人,可见许多工作是靠人来完成的,而非靠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监控设备和机械。
在“贾马兰”号的舰尾部也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不过没有机库。对于近海使用的轻型护卫舰,我个人认为没有机库影响也不大。直升机平时停在陆地机场,出海时临时上舰。仍然可以发挥其作用。在小于2000吨的舰艇上布置机库。会占据很大的宝贵空间。从伊朗公布的照片来看,停机坪上没有直升机助降设备,这样不利于直升机在高海情下使用。我没去过中东。那地方好像一年之中没有特别大的浪,特别是在海峡内风浪可能也不大。这大概是该舰不装助降装置的原因吧。
“贾马兰”号的主要武器有国产化的奥托76毫米主炮,据说是伊朗通过技术转让在本国生产的,射速高,性能稳定,具备较强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在舰桥前面左右两舷布置了2挺机枪,可以对付靠近的高速舟艇等小型舰船。在后部上层建筑上还有1座副炮。
在上层建筑顶部布置有2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采用垂直于舰中心的布置方式(题图)。我倒是认为小型舰艇还是应该朝舰首布置为好,这样在作战时更便捷,在海峡内使用更是如此。目标距离较近,直接对准目标发射,敌方反应的时间更少。不过,该舰体积较小,舰尾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用的地方很少。
该舰装备的由本国生产的“诺尔”反舰导弹,是在20世纪80年代“蚕”式反舰导弹基础上国产化研制的,并进行了一些改进。20多年来,“诺尔”反舰导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衍生出多个型号,在演习中多次亮相。
伊朗的导弹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我们不能否认它的血统,虽然流入的途径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那么该导弹在伊朗的实际作战效能如何呢?
侯:无论是“蚕”式,还是“诺尔”导弹,都不可小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曾向美国海军编队发射“蚕”式反舰导弹,未击中目标。这当然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可能就是恫吓,本来就没想打中。结果是美国海军编队放弃了对伊朗石油钻井平台的占领,后退了37海里。后来,伊朗因认为科威特支持伊拉克和美国,与伊朗为敌,随即向科威特的一个港口发射了两枚“蚕”式导弹,以打击科威特的油轮及港口设施。据说其中攻击码头的导弹击毁了停泊在港内的3艘船,另一枚打到岸上,造成19栋房屋被毁。2006年7月15日凌晨,黎巴嫩发射一枚岸舰导弹击中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哈尼特”号导弹护卫舰。该导弹突破了“哈尼特”号的防御系统,击中尾部停机坪。幸亏导弹击穿船体,未在船内爆炸,但也造成部分设施损坏。而黎巴嫩发射的就是由伊朗提供的“诺尔”反舰导弹。
不过讲到综合实力,该舰还是远不如以色列的“萨尔”5型护卫舰。“萨尔”5可说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排水量仅1200吨,可武器装备和电子设施一样也不缺。“鱼叉”导弹、“迦伯列”反舰导弹、“巴拉克”I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等,舰尾部还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机库,可搭载一架反潜直升机。很显然,“贾马兰”号是比不了的。
伊朗为什么选择仿制“沃斯泊”级?这样一艘看来并不先进的小型舰艇能否承担得起伊朗领导人如此厚重的期望呢?
以前伊朗对海军建设重视不够,在三军中海上力量最薄弱。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也曾计划扩充海军实力,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20世纪70年代初,伊朗从英国购进4艘“沃斯泊”级护卫舰,目前还有3艘在服役,它也在美国订购了4艘“基德”级驱逐舰,一种在“斯普鲁恩斯”级反潜驱逐舰的基础上改进的防空驱逐舰。不过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霍梅尼政权成立后,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上述4艘“基德”级建好后美军留用了一段时间,最后转卖给台湾。
侯:伊朗自身没有很强的研制能力,本国的工业基础也不 尽人意,国防装备多依赖进口。其实中东很多国家都一样,因为真主赋予了他们石油财富,没有必要再去生产、研制什么了,用石油可以换取任何想要的东西。
不过,经过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已无力进行海军装备建设,水面舰艇的建设举步维艰,致使装备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从英国购买的“沃斯泊”级护卫舰成为它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舰艇,因此伊朗要发展新舰时,根据以往的使用经验。在“沃斯泊”级基础上仿制是很自然的。舰上的主战装备在技术封锁的条件下,也以对引进装备进行国产化为主。这对其自身的工业也起到了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贾马兰”号的下水不仅仅是海军增添了新装备,更重要的是它向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宣示伊朗在造船工业方面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
至于它能否担起期望,就与它的战术使用有关了。
伊朗赋予海军的任务是利用“海上轻骑兵”扼守霍尔木兹海峡,执行近海防御等任务。
霍尔木兹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之一,但它又非常脆弱,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才97千米,最狭处只有48.3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特别是其出海口呈倒“v”型,有霍尔木兹岛、格什姆岛等与本土之间构成天然的隐蔽所,而且与阿曼隔海相望,是该海峡最狭窄之处,非常适合小型舰艇和常规潜艇设伏,对过往舰船实施突然袭击。无论是导弹攻击,还是鱼雷攻击,留给敌方舰船做出反应的时间都非常短。
从排水量看,“贾马兰”号可以在海峡和近海遂行多种作战任务。霍尔木兹海峡面积本就不大,大型水面舰艇未必适合在该地使用,小型舰艇经济实用。
近年来,伊朗在军队建设方面的动作很大,动静也不小。在核问题上伊朗一直持强硬态度。在常规武器方面,开始加速海军装备建设。并开始通过频繁参加或单独举行各种军事演习显示其在海湾地区的“重要军事地位”,引起世界关注。
这几年伊朗在海军建设方面有哪些动作?
为此我们电话连线了海军专家李红军先生(以下简称李)。
李:伊朗大力发展核常装备的目的无外乎在必要时对敌国实施核威慑、核打击,在危机和战时利用海军水面、水下兵力对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封锁。
伊朗在海湾地区算得上实力较强的海军国家,总兵力大约2万人,主要作战装备有3艘从俄罗斯购进的“基洛”级常规潜艇,3艘“阿尔万德”级和2艘“巴尔扬多”级轻型护卫舰,另外还有数十艘导弹快艇。此外还有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水下力量一直是伊朗海上力量发展的重点。继启动3艘“基洛”级877型潜艇的改装工作以来,伊朗正在考虑从俄罗斯采购更加先进的潜艇。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在2008年8月25日宣布,启动“卡伊姆”级潜艇生产线。该级艇为一型排水量约1000吨的海岸潜艇,能够携带鱼雷和水雷。此外,伊朗微型潜艇的发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09年6月1日,其自行建造的3艘“加迪尔”级微型潜艇在阿巴斯港服役。该型艇长29米,水下排水量为123吨,每艘艇上装备有2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管,主要用于在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浅水区实施作战。
水面舰艇是伊朗海上力量发展的另一突破口。“贾马兰”号的排水量尽管仅1400吨。但却是伊朗自主建造的最为复杂的国防产品。此外数型排水量仅几十吨的小型快艇也得到了批量建造,并被充实到伊朗海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海上部队中。
武器系统的发展也得到了伊朗海上力量的高度重视。除了早已亮相的“雷鸣”和“诺尔”反舰导弹之外,伊朗还于2006年9月27日开始一型名为“法耶尔”27的76毫米舰炮的批量生产。2006年4月2日,伊朗成功发射高速鱼雷。伊方称其速度是世界上除个别国家研发的鱼雷以外最快的。尽管舰船的防御系统能探测到该鱼雷,但由于它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一些军舰和潜艇不能避开它的攻击。
在与美国的争斗中,伊朗终于明白了金钱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国防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所以说,起点低不要紧,关键是技术要自己掌握。对于我们,比如说航母,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