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llj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融理论知识的学习于工作过程之中,围绕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本文从《经济法》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结合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经济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一、引言
  《经济法》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点众多,且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概括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对尚未投身社会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较大的。目前《经济法》程设置多以课堂讲授为中心,教师在上课时以法律基础理论为重点,很多时候学生的反应是学得茫然,而老师是教得孤独。因此,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经济法》课程教学亟需改革,其改革的关键点是以“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实困境
  (一)从教师方面看,经济法的教授过程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囿于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教学条件及现行评价教育机制、课时量等多方面的束缚,教师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手段多以黑板、粉笔加PPT的单一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上,以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思维、法律职业技能缺乏实践练习。教学与实践脱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从学生方面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经济法》缺乏学习兴趣。经济法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理论性、技术性较强,大部分法律规定在学生看来职能理解字面内容,无法真正掌握法律运用技术。这对于本身学习基础较差且不善于抽象理论学习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出现学生混课、睡课的现象,形成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愿听的恶性循环。要解决学生对学习没兴趣,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现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要素进行改革。
  (三)从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看,传统教育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方式。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闭卷书面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少考学生的应用能力。考卷的设置还停留在传统的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概念考核上,学生应对这样的考核就是“背多分”。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达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责任意识,以及运用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分析判断并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事务问题。
  (四)缺少实训内容,未能体现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其主要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根据课程特点,将实训内容融入课堂中,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务应用能力。然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法》课程,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之教师指导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的经验不足,使得在校內进行实习实训难度较大,导致任课教师对《经济法》课程的实习实训重视不够,学生实际运用法律能力低下。
  三、《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传统“填鸭”模式的理论讲授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经济法只能学不会用的囧境,即学生产生对法律知识“用”即“职业性”的困惑。要解决就应创设适合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模式,即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辟一条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型、实务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路径。
  (一)理论教学融入技能培养。高职教育要求知识传授须使学生形成某种能力,但这并不意味放弃理论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因为法律概念、原理、相关法律规定的掌握是法律运用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教师应重视理论讲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如在课程设置中囊括了经济法律纠纷解决方式的专题,能够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技能,而不是追求实践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法律知识学习的本质规律。
  (二)根据职业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经济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素材,运用案例能够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达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对案例的选取时,要注意到高职学生的基础薄弱,选取的案例不宜选择难度过大案情复杂的案件。需从简单的案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结合基本法律概念和原理进行讲解答疑,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次,还需要注意经管类学生的专业特性,在案例的引用不能照搬本科法学专业学生的案例,应结合其经管专业引入案例。
  (三)加强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有人认为高职院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只适合工科类的课程,其实是一种误解。不管是的工科类的课程还是文科类的课程,不管是基础理论课还是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应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不断提高实务能力,学以致用的目标。因此,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也应贯穿“一体化”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仿真模拟实训以真实案例为教学素材,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法律操作技能,独立的完成相关法律工作任务。如让学生以“工作服购销”为素材,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分别代表企业和服装厂,拟订一份服装买卖合同。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融教、学、做为一体,有效提高学生岗位实务能力的预期教学目的。
  (四)与实务部门搭建一体化教学平台。加强与商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参观调研、顶岗实习、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见习活动,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实务能力的提高,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可以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业务骨干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实习实训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讨论交流,从而不得巩固双方合作基础,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四、结语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凝炼发展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根据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学。一体化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形成师生良性互动,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本文系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4院级课题:高职法学教育“校企一体化”探索,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德国杜伊斯堡—爱森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北京代表处、中国台湾、香港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报刊媒体的110多位代表,围绕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05年12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三十四所高校的四十二位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前辈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的相关领导同志也与会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李景治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建设以及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纷纷献计献策,对于该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聪、活”等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和树木认养活动等。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小
【摘要】经调查统计发现有体性的人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并可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因此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主体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景,注重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积极进取的主动精神得到培养,更好地让学生自信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学生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
期刊
【摘要】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更多还原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
摘要:本文分析了能源审计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实践经验,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内容枯燥教条,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吸引力,以及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不合理等弊端,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实践能力锻炼,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实用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的生动多样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体系及增加考
摘要:《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課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文针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从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对《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焊接方法与设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改革  【分类号】TG43-4  1改革的背景意义  我国处于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高级
摘要:高中数学在高考和实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而三角函數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三角函数其实并不难,可是同学们却陷入了学习三角函数的困境,出现了种种问题,甚至有放弃学习函数的念头。三角函数和初中的函数还是区别很大的,它的思维跨度大,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时间,我们很难快速的掌握,这是很正常的。三角函数学不好直接关乎到我们以后数学的学习,导致我们对数学缺乏兴趣。对此,本文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成为世界性制造业大国,机械电子设备的生产制造及应用日益增多,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应用逐渐变得广泛。因为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是高职类院校培养机电类人才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对于高职院校一些如机制、模具、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更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