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选编的各种教学和学习材料,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最基本、最直观的工具,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教材建设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建设(师资建设、设备建设、教材建设)之一,它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略转型的保障。本文通过广泛调研,跟据目前国内高校教材建设已取得的成果,分析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深层次剖析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我国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教材建设;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素材,它不仅包含大众所熟知的正规装订成册的“教科书”,也包含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有关的所有课本、讲义、习题集、网络学习材料、影像资料等,都可称为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高校教学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1]。一直以来,教育部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并颁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给予支持。2007 年初,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文件中都提及要不断加强教材建设问题。特别是2010 年5月,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该《纲要》不仅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也重点强调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的要求。因此,高校教材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的素质水平和人类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战略发生重大变革,高校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等学校的教学需求,但考虑到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教材必须不断的做出调整,建立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以保证能够顺应时代的进步。
一、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不及时。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每个行业的各类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高校,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必须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将一些新的理论和知识编入到教材中,使得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新知识匮乏。教师授课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新的知识体系,尤其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这样导致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和授课内容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某些教材内容具有陈旧性和滞后性,与当前同行业知识水平不协调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陕西省某普通高等学校为例,学校教务处将教材建设和选用工作由各个院系承担,各院系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教材的征集和选用,从而完成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但很多院系对此工作不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将自己编写的课件为主讲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教师从网络上选择或沿用本院系最早选定的教材,历经几届学生一成不变,导致很多学生对手里所用教材颇有微词,严重制约了该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缺乏教材编写质量的管理和监控评价。从传统角度出发,纸质版教材在各高校教学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然而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已逐渐向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时代过渡,因此传统教材的局限性逐渐突显。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要求,各高校教师相继编写了电子版教材(课件)。但有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常用的电子课件,稍加修改便应用于课堂,并且部分课件很长时间不予更新,据学生反映以公修课和基础课电子教材尤为突出,这都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了高校教材建设的正常运行。甚至某些高校为了本科合格评估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片面追求教材的自编率,一味要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教材的重复率和相似度不断增加,导致不同高校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抄袭,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屡见不鲜[2]。由于高校对教材编写和运用方式的监管力度不够,更是加剧了教材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三)高校对教材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对于任何一所学校,学历高、资历深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各高校重视的对象,但相应的降低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即能培养出高端的人才。经调查研究证明,某些高校对教材建设重视力度不够,投入的专项资金非常有限,没有正规的教材建设研究小组,也不具备教材建设所需的各项物质条件,更缺乏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鼓励和奖励政策,仅是依靠部分教师的能力、阅历和学识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教材选用、编写和修订,使教材建设带有很大的自主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教材管理者也因缺乏经费而懈怠教材管理,消极对待本职工作,对各个教师提出的教材选用建议不做深入分析就直接采纳,这就更加不利于高校教材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脱离。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在教材建设改革过程中都提高了自编教材的比例,但编写教材的时候仍旧是按照传统思路,追求整套教材前后知识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技术性,强调的是整个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更多是继承和模仿,对其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这就违背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实习,对实践教学所用教材漠不关心,认为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和锻炼,过程中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和自主实习,这样就因缺乏专业的带队教师而未能及时发掘实践教学中的现实教材,学生也间接的丧失了部分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使实践教学空有其名,失去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加强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教材建设工作理念,从根本上重视教材建设。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思路,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①教材规划:高校每一个专业每一课程开设前,都必须依据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进行教材的规划。需要什么类型的教材,对教材内容有哪些基本和特殊要求,可以支持何种施教方式,要求使用哪个出版社的教材等,这些都是教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然后进行教材立项,还应征集各个院系教师的推荐和建议。②教材编写:传统上教材出版都是由出版社有周期性完成,但由于其更新速度和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数高校对教材讲究的是实效性和适用性,所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自编的讲义、课件、论文等形式进行教学,再辅以学校配发的教材共学生学习使用。自主编写教材应注意对教材的审核和修订,不能抄袭、模仿和随性发挥,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及运用,还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查新以便做出相应的修订和改动。③教材评优与选用:社会上各个出版社的出版物数不胜数,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带有很大的自主性,至于何种教材比较优秀、比较新颖、比较科学,高校必须慎重对待,应组织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现有教材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调查学生使用效果对其进行评优,最终选用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④教材评价:各高校每个院系的教材一旦选用,它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查新、调研、评价、审核,对一些过时的教材必须立即更新或更换。⑤教材经费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整个教材建设与管理体系的运行,对教材建设和管理人员给予合适的奖励或补偿,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本校教材的及时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围绕以上五项基本要求,高校须重视教材建设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才能对本校教材建设工作做出合力的调控,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材建设队伍管理,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每所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教材建设研究小组和管理机构,但由于学校本身的种种原因限制,教材建设工作未能行之有效的开展。因此,相关高校应加强对本校教材建设队伍的管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加强教材研究,提高教材建设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教材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充分了解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等,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熟悉教材编审、评价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并经常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对本校的教材建设,研究和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②以教材本身的质量为出发点,强制性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校所用教材进行校内外市场调查,听取教师、学生、专家、用人单位等意见,在进行统一的汇总研究之后,对教材的评价和选用做出准确判断;教材建设管理人员还应从多个方面剖析教材建设新的方法和策略,为教材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效推进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③从教材的选用管理机制方面出发,加强教材的选用管理,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多层次逐级申报。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坚持原则,严格审查和把关,把学生的需求和对教材的接受程度放在首位,努力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以确保所选教材的质量实用性。④大部分高校拥有专家级教师,可组织各个院系的专家、教师成立教材自编小组,建立教材自编程序和评审程序,鼓励高校编写适合本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类专业课教材,对相关参与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政策。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本校的学术水平、知名程度和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新要求下的教材建设发展。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我国高校教材的国际化建设。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摇篮,更是公认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全世界范围内,高校一直都代表着自身所在国家的学术水平。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国内每年都会有很多高校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研讨、联合办学或相互输出留学生,这期间,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必然是学术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推进我国高校教材与国际标准接轨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一些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境外优秀教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增添新活力、新内容,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我国高校学生阅历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能够全面的了解世界、探索世界,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可将一些国内优秀教材进行翻译,使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让世界了解我国学术文化内涵和相关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广泛传播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除此之外,通过和国外知名院校交流合作,能够学习他们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理论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教材编写方法和评审流程,结合我国高校的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水平。
(四)结合实践,建立新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随之多样化,一些新的专业和学科相继被引入,这就要求教材建设工作必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是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组建教材建设研究小组,将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教材的新要求进行剖析和论证,从教材的实用性入手,研究哪些学科、专业适合创新和改革教材,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集、实验指导以及文献等能否实现免费开放,电子版教材能否为学生接受、理解和运用,相关网络课程设置是否规范,最终将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统一归纳整理后,适时的创建并改革教材建设模式,找到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教材建设与管理之路;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比重正在下降,实践教学对高校教材建设作出了新的要求,“实践即教学、实践即培养、实践即教材”正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各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去发掘实践教学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及时发掘教材并对其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不仅成为教材的学习者和接受者,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教材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化、科技化的全新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略显落后,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更是迫切需要改革。各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深入研究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改变和改革现有教材建设方法,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形成一条有机的教材建设与管理路线,为高校的自身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世界标准接轨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永芬.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理性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5):P115—P116.
[2] 罗志彪.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7):P22.
关键词:教材建设;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素材,它不仅包含大众所熟知的正规装订成册的“教科书”,也包含课堂内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有关的所有课本、讲义、习题集、网络学习材料、影像资料等,都可称为教材。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高校教学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入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1]。一直以来,教育部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并颁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给予支持。2007 年初,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文件中都提及要不断加强教材建设问题。特别是2010 年5月,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该《纲要》不仅为中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绘制了蓝图,也重点强调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的要求。因此,高校教材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的素质水平和人类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战略发生重大变革,高校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基本上能够满足高等学校的教学需求,但考虑到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教材必须不断的做出调整,建立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以保证能够顺应时代的进步。
一、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不及时。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快速发展,每个行业的各类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高校,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必须不断的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将一些新的理论和知识编入到教材中,使得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新知识匮乏。教师授课过程中融入了很多新的知识体系,尤其涉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这样导致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和授课内容不相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某些教材内容具有陈旧性和滞后性,与当前同行业知识水平不协调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陕西省某普通高等学校为例,学校教务处将教材建设和选用工作由各个院系承担,各院系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教材的征集和选用,从而完成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但很多院系对此工作不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将自己编写的课件为主讲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教师从网络上选择或沿用本院系最早选定的教材,历经几届学生一成不变,导致很多学生对手里所用教材颇有微词,严重制约了该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缺乏教材编写质量的管理和监控评价。从传统角度出发,纸质版教材在各高校教学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然而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已逐渐向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时代过渡,因此传统教材的局限性逐渐突显。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要求,各高校教师相继编写了电子版教材(课件)。但有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常用的电子课件,稍加修改便应用于课堂,并且部分课件很长时间不予更新,据学生反映以公修课和基础课电子教材尤为突出,这都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了高校教材建设的正常运行。甚至某些高校为了本科合格评估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片面追求教材的自编率,一味要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教材的重复率和相似度不断增加,导致不同高校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抄袭,侵犯著作权的情况屡见不鲜[2]。由于高校对教材编写和运用方式的监管力度不够,更是加剧了教材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三)高校对教材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对于任何一所学校,学历高、资历深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各高校重视的对象,但相应的降低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即能培养出高端的人才。经调查研究证明,某些高校对教材建设重视力度不够,投入的专项资金非常有限,没有正规的教材建设研究小组,也不具备教材建设所需的各项物质条件,更缺乏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鼓励和奖励政策,仅是依靠部分教师的能力、阅历和学识对自己所承担的课程进行教材选用、编写和修订,使教材建设带有很大的自主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教材管理者也因缺乏经费而懈怠教材管理,消极对待本职工作,对各个教师提出的教材选用建议不做深入分析就直接采纳,这就更加不利于高校教材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脱离。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在教材建设改革过程中都提高了自编教材的比例,但编写教材的时候仍旧是按照传统思路,追求整套教材前后知识的逻辑性、连贯性和技术性,强调的是整个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更多是继承和模仿,对其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有限,这就违背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把它当成是简单的实习,对实践教学所用教材漠不关心,认为都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和锻炼,过程中任由学生去自由发挥和自主实习,这样就因缺乏专业的带队教师而未能及时发掘实践教学中的现实教材,学生也间接的丧失了部分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使实践教学空有其名,失去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加强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教材建设工作理念,从根本上重视教材建设。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改变传统思路,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①教材规划:高校每一个专业每一课程开设前,都必须依据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进行教材的规划。需要什么类型的教材,对教材内容有哪些基本和特殊要求,可以支持何种施教方式,要求使用哪个出版社的教材等,这些都是教材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然后进行教材立项,还应征集各个院系教师的推荐和建议。②教材编写:传统上教材出版都是由出版社有周期性完成,但由于其更新速度和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多数高校对教材讲究的是实效性和适用性,所以高校教师大多采用自编的讲义、课件、论文等形式进行教学,再辅以学校配发的教材共学生学习使用。自主编写教材应注意对教材的审核和修订,不能抄袭、模仿和随性发挥,要有科学的依据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及运用,还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查新以便做出相应的修订和改动。③教材评优与选用:社会上各个出版社的出版物数不胜数,高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带有很大的自主性,至于何种教材比较优秀、比较新颖、比较科学,高校必须慎重对待,应组织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现有教材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调查学生使用效果对其进行评优,最终选用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④教材评价:各高校每个院系的教材一旦选用,它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查新、调研、评价、审核,对一些过时的教材必须立即更新或更换。⑤教材经费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整个教材建设与管理体系的运行,对教材建设和管理人员给予合适的奖励或补偿,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本校教材的及时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围绕以上五项基本要求,高校须重视教材建设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才能对本校教材建设工作做出合力的调控,为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材建设队伍管理,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每所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教材建设研究小组和管理机构,但由于学校本身的种种原因限制,教材建设工作未能行之有效的开展。因此,相关高校应加强对本校教材建设队伍的管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①加强教材研究,提高教材建设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教材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充分了解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等,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熟悉教材编审、评价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并经常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对本校的教材建设,研究和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②以教材本身的质量为出发点,强制性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校所用教材进行校内外市场调查,听取教师、学生、专家、用人单位等意见,在进行统一的汇总研究之后,对教材的评价和选用做出准确判断;教材建设管理人员还应从多个方面剖析教材建设新的方法和策略,为教材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效推进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③从教材的选用管理机制方面出发,加强教材的选用管理,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程序,多层次逐级申报。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坚持原则,严格审查和把关,把学生的需求和对教材的接受程度放在首位,努力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以确保所选教材的质量实用性。④大部分高校拥有专家级教师,可组织各个院系的专家、教师成立教材自编小组,建立教材自编程序和评审程序,鼓励高校编写适合本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类专业课教材,对相关参与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政策。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本校的学术水平、知名程度和教学质量,更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新要求下的教材建设发展。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我国高校教材的国际化建设。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摇篮,更是公认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全世界范围内,高校一直都代表着自身所在国家的学术水平。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国内每年都会有很多高校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研讨、联合办学或相互输出留学生,这期间,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必然是学术交流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推进我国高校教材与国际标准接轨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一些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的境外优秀教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增添新活力、新内容,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我国高校学生阅历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宽广,能够全面的了解世界、探索世界,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可将一些国内优秀教材进行翻译,使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让世界了解我国学术文化内涵和相关科学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广泛传播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除此之外,通过和国外知名院校交流合作,能够学习他们的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理论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教材编写方法和评审流程,结合我国高校的自身特点,取长补短,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水平。
(四)结合实践,建立新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机制。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转变,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随之多样化,一些新的专业和学科相继被引入,这就要求教材建设工作必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是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各高校应积极组建教材建设研究小组,将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对教材的新要求进行剖析和论证,从教材的实用性入手,研究哪些学科、专业适合创新和改革教材,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集、实验指导以及文献等能否实现免费开放,电子版教材能否为学生接受、理解和运用,相关网络课程设置是否规范,最终将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统一归纳整理后,适时的创建并改革教材建设模式,找到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教材建设与管理之路;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比重正在下降,实践教学对高校教材建设作出了新的要求,“实践即教学、实践即培养、实践即教材”正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各高校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去发掘实践教学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及时发掘教材并对其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不仅成为教材的学习者和接受者,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教材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化、科技化的全新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全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略显落后,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更是迫切需要改革。各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作为目标,深入研究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改变和改革现有教材建设方法,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形成一条有机的教材建设与管理路线,为高校的自身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世界标准接轨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永芬.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理性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5):P115—P116.
[2] 罗志彪.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7):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