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形式主义新变种。“痕迹化管理”是全过程保存工作成果,体现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形式,科学、合理地设置“留痕”指标,既有利基层管理也方便上级检查考核。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实干家”却成了“材料匠”。一些部门在考核检查中偏离了“留痕”初衷,要求基层“处处留痕”“事事留迹”,基层干部为应付这些考核检查,往往在“留痕”上多用心,造材料、搞包装成了工作常态,“材料扫黑”“纸上除恶”“表格扶贫”“盒子党建”等现象在基层开始蔓延,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笔者认为,应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顽疾”,少让基层干部偏好“虚”功、“纸上谈兵”。一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干实事,在抓落实上用功用力,在苦干实干巧干中用心用脑,把工作重心从办公室挪到田间地头,让务实、肯干的作风成为基层干部常态。二是要以“实”论政绩,建立查实绩、看实招、验实效的考核机制,把考核检查的指标从“纸上”挪到实地现场、挪到群众家中、挪到工作日常,不以材料论“功过”。三是要持续精简会议和文件,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求“急功”,把主要精力和時间还给基层干部去抓好落实,去推动发展,让基层干部养成勤政担当、脚踏实地的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