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保肛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寻求预防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109例拟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低位保肛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共3组,进行1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追踪。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测量患者的客观肛门直肠压力、感觉指标,采用中文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价患者的肠道功能状况,比较3组患者客观的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和主观肠道功能状况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在干预结束时,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肛管高压带和肠道功能总分分别为(44.8±9.0)mmHg(1 mmHg=0.133 kPa)、(4.3±1.6)mmHg、(130.5±10.0)mmHg、(19.9±4.3)s、(32.7±5.0)ml、(74.3±8.3)ml、(188.4±12.7)ml、(5.7±1.2)ml/kPa、(3.31±0.96)cm和(68.1±6.4)分。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和肛管高压带5个指标变化的主效应为时间。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为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肠道功能总分,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个测量时间点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根治术后1个月、造口回纳术围手术期及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时显著高于盆底肌锻炼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能降低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P<0.05)。
结论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显著改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感觉指标,促进其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