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次我们要谈的话题,是关于“忘记”。
王家卫在电影《东邪西毒》里,借黄药师之口说出了那句独自:“当你不能再拥有,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记忆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依托于人的大脑,潜力似乎无穷无尽,可是我们真正能够记住的,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尤其是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电脑和手机都要设置提醒功能,但我们仍然在不停地忘东忘西。
这世上的林林总总,哪些重要的人和事是需要我们铭记的呢?
而我们,又为何会将他们一一忘记?
【例文一】
不南飞的大雁
林清玄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看大雁。
大雁的身躯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体庞大的雁聚在一起,场面令我十分震慑。
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绕在我们身边。那些大雁似有灵性,鸦鸦叫着向我们乞食。
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一面说:“从前到夏天快结束时,大雁就准备南飞了,它们会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飞回来,不过。这里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
为什么大雁不再南飞呢?
朋友告诉我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这海边喂食大雁,起先,只有两三只大雁,到现在有数百只大雁了,数目还在增加中。冬天的时候,它们躲在建筑物里避寒。有人喂食。就飞出来吃,冬天也就那样过了。
朋友感叹地说:“总有一天,全温哥华的大雁都不会再南飞了,候鸟变成留鸟,再过几代,大雁的子孙会失去长途飞翔的能力,然后再过几代,子孙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丢到空中,大雁咻咻地过来抢食。我心里百感交集,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为了一时的娱乐,而使雁无法飞行、不再南飞,实在是令人不安的。
已经移民到加拿大十七年的朋友说,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像,真怕子孙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因此常常带孩子来喂大雁,让他们了解,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
“你的孩子呢?”
“现在都在高雄的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呢!”朋友开怀地笑着。
我们把东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大雁还一路紧紧跟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巨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着。
(摘自《读者》2009年第23期)
大雁忘记南飞,忘记的是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对于自我的一种认知。这其实和太阳忘记升起、地球忘记转动是一样严重的。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感同身受。尤其是中国人,对于故土的牵念是特别浓烈的。如果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忘记了自己的根与魂,那又何其可悲!“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那些终日在地球的另一端奔波的脚步,什么时候会记得踏上故乡的热土呢?
【例文二】
真情如故
黄健生
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家里住着一位知青,是上海来的,叫刘小良。看到父亲对刘小良关怀备至,我还以为自己是父亲从路上捡来的呢。后来,刘小良走了,回了上海。
一晃几十年过去,刘小良在我们家中已被淡忘了。
前不久的一天,刘小良突然出现在我们家中。刘小良自我介绍了一番,并说是因为出差路过,顺便进来看看。父亲紧紧地抓住刘小良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父亲与刘小良叨唠的当儿。母亲走进了厨房。一个多小时后,母亲端上来蒸腊肉、煎霉鱼、炒鸡蛋、溜山药等一桌地道的农家莱,父亲吩咐我去取三年前自酿的封缸高粱酒。我提着装满酒的花瓷瓶过来时,刘小良两眼盯着花瓷瓶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什么,但终究没说。
酒属烈性酒。我们大家又都不太会喝,尽管酒喝得高兴,话说得投机,但却没有喝掉多少酒。席间,刘小良几次说,好酒呀好酒,就连茅台酒也不过如此。餐毕,父亲对刘小良说,既然是好酒,这剩下的你就带回去吧。刘小良很高兴,掏出500元钱要给父亲,父亲一急,唬着一张脸说,怎么,生分了不是,一缸自家制的酒,也值得给钱?话说到这份上,刘小良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刘小良提着酒要走的时候,父亲将刘小良一直送到了村口。当然,刘小良没有忘记与父亲交换电话号码,并一再邀请,有空去上海走走。
前几天,我们一家人看电视,在一档鉴宝节目中,竟然看到刘小良抱着一个花瓷瓶出现在现场。我们一家人盯着花瓷瓶看了一会儿,自然就都认了出来,这不就是我们家装酒用的花瓷瓶吗?父亲和母亲都非常肯定地说,错不了,一定错不了。后来,听专家点评并报价,这个花瓷瓶是元朝青花瓷瓶。存世量极少,价格在300万元以上。
看到这里,我们一家人都像吞了苍蝇。我们逐渐回味过来,刘小良赞酒是假,赞瓶是真。我们当即关了电视,但谁也不愿说话。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刘小良给父亲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刘小良急急地说,上次在我们家看到装酒的花瓷瓶时,总觉得是一个宝贝,但自己不是行家,不敢乱下结论,于是就用赞酒的方法,把花瓷瓶要了去,目的就是想找机会做个鉴定。刚才,终于在鉴宝节目中进行了鉴定,专家肯定地说,是元朝青花瓷瓶正品。节目一结束。就有人出价330万元。他现在打电话来。就是想问问父亲,是将花瓷瓶原原本本地送过来,还是出手后将钱送过来。
(摘自《燕赵晚报》)
在这个世间,有一种古朴的品德,叫做“相信”。可是随着现代化的高速推进,许多古朴的品质跟不上那么急促的步伐,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我们见到了最现实的物质利益,却忘却了本该持有的原则,我们学会了自我中心的防备与怀疑,却忘记了对他人的善意与信任。这篇文章在结尾处没有做任何的议论,仿佛戛然而止,可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真情如故”四个字,真让人感慨万千!一切真的都“如故”吗?
【例文三】
快乐的钥匙
洋洋
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朋友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着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我的孩子不听话。让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可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带给周围的人。
我们身处的地方,不论是环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响我们情绪,可是千万别忘了,决定快乐的钥匙,只在你自己手中!
(摘自《读者》2005年第11期)
其实“忘记”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转移”。这类似于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将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转移到其他的表象上面,然后告诉自己: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就像是掩耳盗铃般的有意遗忘。把不利于自己的因素统统遮掩起来,然后向旁人宣告自己毫无责任。但是生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当痛苦的呼告越积越多,只能不断地提醒痛苦,快乐是绝不敢靠近的。
传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所以哪怕在同一个鱼缸里游来游去,它们也会以为自己已经游到了不同的水域。既然上天赋予我们长久的记忆,那就一定要善用它,让我们对生活、对他人、对自我拥有更真诚的认知,让心与心更加靠近。
编辑 姚晟
王家卫在电影《东邪西毒》里,借黄药师之口说出了那句独自:“当你不能再拥有,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记忆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依托于人的大脑,潜力似乎无穷无尽,可是我们真正能够记住的,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尤其是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电脑和手机都要设置提醒功能,但我们仍然在不停地忘东忘西。
这世上的林林总总,哪些重要的人和事是需要我们铭记的呢?
而我们,又为何会将他们一一忘记?
【例文一】
不南飞的大雁
林清玄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看大雁。
大雁的身躯巨大出乎我的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体庞大的雁聚在一起,场面令我十分震慑。
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绕在我们身边。那些大雁似有灵性,鸦鸦叫着向我们乞食。
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一面说:“从前到夏天快结束时,大雁就准备南飞了,它们会在南方避寒。一直到隔年的春天才飞回来,不过。这里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
为什么大雁不再南飞呢?
朋友告诉我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这海边喂食大雁,起先,只有两三只大雁,到现在有数百只大雁了,数目还在增加中。冬天的时候,它们躲在建筑物里避寒。有人喂食。就飞出来吃,冬天也就那样过了。
朋友感叹地说:“总有一天,全温哥华的大雁都不会再南飞了,候鸟变成留鸟,再过几代,大雁的子孙会失去长途飞翔的能力,然后再过几代,子孙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丢到空中,大雁咻咻地过来抢食。我心里百感交集,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为了一时的娱乐,而使雁无法飞行、不再南飞,实在是令人不安的。
已经移民到加拿大十七年的朋友说,自己的处境与大雁很相像,真怕子孙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一回事,因此常常带孩子来喂大雁,让他们了解,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
“你的孩子呢?”
“现在都在高雄的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呢!”朋友开怀地笑着。
我们把东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大雁还一路紧紧跟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巨大,与广场上的鸽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着。
(摘自《读者》2009年第23期)
大雁忘记南飞,忘记的是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对于自我的一种认知。这其实和太阳忘记升起、地球忘记转动是一样严重的。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感同身受。尤其是中国人,对于故土的牵念是特别浓烈的。如果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忘记了自己的根与魂,那又何其可悲!“温哥华虽好,终非我们的故乡。”那些终日在地球的另一端奔波的脚步,什么时候会记得踏上故乡的热土呢?
【例文二】
真情如故
黄健生
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家里住着一位知青,是上海来的,叫刘小良。看到父亲对刘小良关怀备至,我还以为自己是父亲从路上捡来的呢。后来,刘小良走了,回了上海。
一晃几十年过去,刘小良在我们家中已被淡忘了。
前不久的一天,刘小良突然出现在我们家中。刘小良自我介绍了一番,并说是因为出差路过,顺便进来看看。父亲紧紧地抓住刘小良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父亲与刘小良叨唠的当儿。母亲走进了厨房。一个多小时后,母亲端上来蒸腊肉、煎霉鱼、炒鸡蛋、溜山药等一桌地道的农家莱,父亲吩咐我去取三年前自酿的封缸高粱酒。我提着装满酒的花瓷瓶过来时,刘小良两眼盯着花瓷瓶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什么,但终究没说。
酒属烈性酒。我们大家又都不太会喝,尽管酒喝得高兴,话说得投机,但却没有喝掉多少酒。席间,刘小良几次说,好酒呀好酒,就连茅台酒也不过如此。餐毕,父亲对刘小良说,既然是好酒,这剩下的你就带回去吧。刘小良很高兴,掏出500元钱要给父亲,父亲一急,唬着一张脸说,怎么,生分了不是,一缸自家制的酒,也值得给钱?话说到这份上,刘小良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刘小良提着酒要走的时候,父亲将刘小良一直送到了村口。当然,刘小良没有忘记与父亲交换电话号码,并一再邀请,有空去上海走走。
前几天,我们一家人看电视,在一档鉴宝节目中,竟然看到刘小良抱着一个花瓷瓶出现在现场。我们一家人盯着花瓷瓶看了一会儿,自然就都认了出来,这不就是我们家装酒用的花瓷瓶吗?父亲和母亲都非常肯定地说,错不了,一定错不了。后来,听专家点评并报价,这个花瓷瓶是元朝青花瓷瓶。存世量极少,价格在300万元以上。
看到这里,我们一家人都像吞了苍蝇。我们逐渐回味过来,刘小良赞酒是假,赞瓶是真。我们当即关了电视,但谁也不愿说话。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刘小良给父亲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刘小良急急地说,上次在我们家看到装酒的花瓷瓶时,总觉得是一个宝贝,但自己不是行家,不敢乱下结论,于是就用赞酒的方法,把花瓷瓶要了去,目的就是想找机会做个鉴定。刚才,终于在鉴宝节目中进行了鉴定,专家肯定地说,是元朝青花瓷瓶正品。节目一结束。就有人出价330万元。他现在打电话来。就是想问问父亲,是将花瓷瓶原原本本地送过来,还是出手后将钱送过来。
(摘自《燕赵晚报》)
在这个世间,有一种古朴的品德,叫做“相信”。可是随着现代化的高速推进,许多古朴的品质跟不上那么急促的步伐,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我们见到了最现实的物质利益,却忘却了本该持有的原则,我们学会了自我中心的防备与怀疑,却忘记了对他人的善意与信任。这篇文章在结尾处没有做任何的议论,仿佛戛然而止,可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真情如故”四个字,真让人感慨万千!一切真的都“如故”吗?
【例文三】
快乐的钥匙
洋洋
专栏作家哈理斯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朋友答:“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着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我的孩子不听话。让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可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把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带给周围的人。
我们身处的地方,不论是环境、人、事、物都很容易影响我们情绪,可是千万别忘了,决定快乐的钥匙,只在你自己手中!
(摘自《读者》2005年第11期)
其实“忘记”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转移”。这类似于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将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转移到其他的表象上面,然后告诉自己: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就像是掩耳盗铃般的有意遗忘。把不利于自己的因素统统遮掩起来,然后向旁人宣告自己毫无责任。但是生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当痛苦的呼告越积越多,只能不断地提醒痛苦,快乐是绝不敢靠近的。
传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所以哪怕在同一个鱼缸里游来游去,它们也会以为自己已经游到了不同的水域。既然上天赋予我们长久的记忆,那就一定要善用它,让我们对生活、对他人、对自我拥有更真诚的认知,让心与心更加靠近。
编辑 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