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就词语教学的多重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词语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词语,而且应重视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如果词语教学仅视为让学生理解词义,那等于学生只是知道这些“零件”叫什么,有什么作用而已。因为学生还必须知道,这些零件是按什么结构装配起来的,它们与机器本身有何内在的联系,是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的。
词语与文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课文《跳水》中的“风平浪静”这个词语,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往往会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条件因素制约着事件---文章本身的存在。因为如果不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机会,猴子不可能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帽子会飘落下来)。即使挂得住,孩子也不敢“丢开桅杆,走上横木”,险情不会出现,文章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见,文章中有些词语是作为必不可少的“机器零件”出现的,它们与机器本身——文章息息相关。教学时应揭示这种联系。
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义,有板有眼,惟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能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著的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来表明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二、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词语教学是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讲解“万籁俱寂”是怎样的境界;讲解“忐忑不安”时,可让学生想像人物会有什么样的神态举动;讲解“负荆请罪”时,让学生推测廉颇当时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让学生通过说说、议议、写写,对这些景象、情景、心理进行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词语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以下练习:参照带点词语的意思,把人物的语言写出来。如:惊讶地说“ ”;斩钉截铁地说:“”;敌人疯狂地喊叫:“ ”。如果学生对带点词语“惊讶”、“斩钉截铁”、“疯狂”不懂,或一知半解,那他写出来的人物语言就不会沾边,或走了样。这不仅能了解学生对词语理解的程度,而且又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演去理解词语。借助有效的表演让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通过形象地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地“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精彩的文章总是凭借一些生动形象、凝练准确、富有情感的词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通过分析比较,想象体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忆铁人》中的“哦......咳”,其中的叹词“哦”,不仅表示深感惊愕的声音,而且表现铁人恍然大悟,如梦清醒的神态。“咳”这个叹词是铁人自责而发出的心声,再现了他百感交集、欲言又止的神态。这个叹词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主人公耿直爽朗的性格,知错就改的品质。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叹词换用人物的话来表现,学生感到听说的“话”做作,不符合铁人应有的性格,左思右想,更觉得这两个叹词用的巧妙。评价之余,美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在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这类词相当的多,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利因素。
四、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征。”因此,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一)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会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异义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在词语教学中,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去分析比较,想象体会,品味评价,这些传神的词语会给让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一旦形成鉴赏的习惯,更会激起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词语教学看似枯燥的,没有多重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中,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一、词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词语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词语,而且应重视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素。如果词语教学仅视为让学生理解词义,那等于学生只是知道这些“零件”叫什么,有什么作用而已。因为学生还必须知道,这些零件是按什么结构装配起来的,它们与机器本身有何内在的联系,是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的。
词语与文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课文《跳水》中的“风平浪静”这个词语,在教学中,部分老师往往会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特定的条件因素制约着事件---文章本身的存在。因为如果不是“风平浪静”,水手们没有机会,猴子不可能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帽子会飘落下来)。即使挂得住,孩子也不敢“丢开桅杆,走上横木”,险情不会出现,文章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见,文章中有些词语是作为必不可少的“机器零件”出现的,它们与机器本身——文章息息相关。教学时应揭示这种联系。
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义,有板有眼,惟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能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著的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来表明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二、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词语教学是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讲解“万籁俱寂”是怎样的境界;讲解“忐忑不安”时,可让学生想像人物会有什么样的神态举动;讲解“负荆请罪”时,让学生推测廉颇当时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让学生通过说说、议议、写写,对这些景象、情景、心理进行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词语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以下练习:参照带点词语的意思,把人物的语言写出来。如:惊讶地说“ ”;斩钉截铁地说:“”;敌人疯狂地喊叫:“ ”。如果学生对带点词语“惊讶”、“斩钉截铁”、“疯狂”不懂,或一知半解,那他写出来的人物语言就不会沾边,或走了样。这不仅能了解学生对词语理解的程度,而且又把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表演去理解词语。借助有效的表演让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通过形象地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地“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精彩的文章总是凭借一些生动形象、凝练准确、富有情感的词语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通过分析比较,想象体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忆铁人》中的“哦......咳”,其中的叹词“哦”,不仅表示深感惊愕的声音,而且表现铁人恍然大悟,如梦清醒的神态。“咳”这个叹词是铁人自责而发出的心声,再现了他百感交集、欲言又止的神态。这个叹词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主人公耿直爽朗的性格,知错就改的品质。让学生试着将两个叹词换用人物的话来表现,学生感到听说的“话”做作,不符合铁人应有的性格,左思右想,更觉得这两个叹词用的巧妙。评价之余,美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在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这类词相当的多,它们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利因素。
四、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征。”因此,词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一)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会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异义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在词语教学中,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去分析比较,想象体会,品味评价,这些传神的词语会给让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一旦形成鉴赏的习惯,更会激起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
词语教学看似枯燥的,没有多重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中,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