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论述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应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教会学生学习的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逻辑思维 训练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数学的学习方法.
[2]王仲春.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逻辑思维 训练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数学的学习方法.
[2]王仲春.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