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设计,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对不同方式的练习要做不同方式的处理,重视读一读、写一写的训练,把练习设计的成绩加入对学生语文成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新教材的练习设计要做到灵活处理,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 练习设计 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练习设计思路与以前教材的练习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顺利开展新教材的实验。练习是教材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透过这个环节,我们不难发现,练习中不见了繁杂的语法修辞训练,也不见了孤立的语言品味,代之以整体上的把握、深入浅出的理解、个性化的品位、创造性的欣赏,从而使练习更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许还可以窥见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新教材中练习设计思路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设计,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设计练习的本来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更好,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练习可以引导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是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的放矢;三是可以使他们根据课内所学举一反三,加强课外的语文自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上课——布置练习——做作业——批改打分——公布答案这一程式似乎天经地义,从来都是这样。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练习设计的观念绝不是这样。它与课文是一体的。因为练习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它对于课堂教学起指导作用。因此,教学中绝不可能这样做:课文教学是一件事,联系处理是另一件事,两者不相联系。我们希望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前,先仔细研读课文,再根据练习的设计思路,参考教师用书,设计出本课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当一篇课文学完时,学生对大部分练习自然基本上能够处理。反之,假如学习学完了一篇课文,对练习竟无从下手,这就说明课堂教学是失败的。
二、对不同方式的练习要以不同方式处理
对一般性练习,主要指那些针对课文本身的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练习,教师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根据练习内容预习课文,即带着练习中的某些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这就使练习内容有针对性,避免漫无目的地阅读。这样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问题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那些拓展性练习,由于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完成,则要事先布置,并规定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段,让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为了加强检测,拓展性练习最好要举办专门的交流会,教师要有一定的成绩记录。如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课后的练习三:“课外阅读艾·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又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一课的练习:“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展开交流。”这样的练习需要做专门的处理,而不能像一般的练习那样随便说说、写写就可以了,因为这种练习实际上相当于一次中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重视读一读、写一写的训练
对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我们要处理好,更要重视学生在词语的积累、掌握、运用方面的训练。读一读,写一写看似简单,无非是将课文中的生、难字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读写。其实不然,这读一读、写一写中真大有文章可作。首先是基础性练习,也就是注音、解释的工作。这个练习,主要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注音解释,因为这其中一些词语是学生已有所接触的,只能有所选择地做。其次是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进行分类。我们常说学生的作文词语贫乏,那是因为积累不够,可以将所有词语分成四大类: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笔者认为,能够正确分类是能正确使用的前提。最后是拓展性练习,就是从读一读,写一写中挑出三五个词语,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时可以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顺序,只要话通顺,流畅就行,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段话创设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语表现这个语境;第三步要求学生尽量写得长一些,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联想、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如果大部分练习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把少量的真正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练习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则可以大大克服过去练习处理上存在的弊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一方面,学生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为应付繁重的各科作业而开夜车,可以大大减轻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阅读更多的作品,自主研究自己有兴趣的问题。这样,真正使语文学习由书本内向书本外、由课堂内向课堂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生动活泼地开展语文学习。
四、把练习设计的成绩加入对学生语文成绩评价的指标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为我们进行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过去的评价最大的弊端是方式单一,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所以往往一张试卷“定终身”。新的练习设计为加强形成性评价做出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可以让学生设一个拓展练习的练习本,学生围绕某些问题而搜集的资料,采访的记录,研究的成果,或阅读课外作品而做的读书笔记,而写的阅读心得,或研讨与练习中所写的片段作文,等等,都可以尽收其中,记录在案。一个学期结束,教师可将这些练习本收上来,逐一评阅,作为综合考查学生的重要依据,借此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这种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个体在一个阶段进步情况的历时考查,而要淡化学生之间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的长足进步。
最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做到了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并且不同地区的水平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处理,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评论,2010(02).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 练习设计 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练习设计思路与以前教材的练习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顺利开展新教材的实验。练习是教材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透过这个环节,我们不难发现,练习中不见了繁杂的语法修辞训练,也不见了孤立的语言品味,代之以整体上的把握、深入浅出的理解、个性化的品位、创造性的欣赏,从而使练习更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许还可以窥见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新教材中练习设计思路的变化,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设计,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设计练习的本来目的不是要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更好,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练习可以引导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是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有的放矢;三是可以使他们根据课内所学举一反三,加强课外的语文自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上课——布置练习——做作业——批改打分——公布答案这一程式似乎天经地义,从来都是这样。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练习设计的观念绝不是这样。它与课文是一体的。因为练习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它对于课堂教学起指导作用。因此,教学中绝不可能这样做:课文教学是一件事,联系处理是另一件事,两者不相联系。我们希望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前,先仔细研读课文,再根据练习的设计思路,参考教师用书,设计出本课教学方案和教学步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当一篇课文学完时,学生对大部分练习自然基本上能够处理。反之,假如学习学完了一篇课文,对练习竟无从下手,这就说明课堂教学是失败的。
二、对不同方式的练习要以不同方式处理
对一般性练习,主要指那些针对课文本身的整体感知和局部把握的练习,教师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根据练习内容预习课文,即带着练习中的某些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这就使练习内容有针对性,避免漫无目的地阅读。这样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着问题教,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学。那些拓展性练习,由于需要花不少时间才能完成,则要事先布置,并规定一个大致的完成时间段,让学生主要在课外完成。为了加强检测,拓展性练习最好要举办专门的交流会,教师要有一定的成绩记录。如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课后的练习三:“课外阅读艾·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材料库。”又如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一课的练习:“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展开交流。”这样的练习需要做专门的处理,而不能像一般的练习那样随便说说、写写就可以了,因为这种练习实际上相当于一次中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重视读一读、写一写的训练
对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我们要处理好,更要重视学生在词语的积累、掌握、运用方面的训练。读一读,写一写看似简单,无非是将课文中的生、难字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读写。其实不然,这读一读、写一写中真大有文章可作。首先是基础性练习,也就是注音、解释的工作。这个练习,主要是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注音解释,因为这其中一些词语是学生已有所接触的,只能有所选择地做。其次是对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进行分类。我们常说学生的作文词语贫乏,那是因为积累不够,可以将所有词语分成四大类: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笔者认为,能够正确分类是能正确使用的前提。最后是拓展性练习,就是从读一读,写一写中挑出三五个词语,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写时可以让学生随意安排词语顺序,只要话通顺,流畅就行,但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段话创设特定的语境,规定用挑选的三五个词语表现这个语境;第三步要求学生尽量写得长一些,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联想、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如果大部分练习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把少量的真正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练习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则可以大大克服过去练习处理上存在的弊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一方面,学生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为应付繁重的各科作业而开夜车,可以大大减轻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阅读更多的作品,自主研究自己有兴趣的问题。这样,真正使语文学习由书本内向书本外、由课堂内向课堂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生动活泼地开展语文学习。
四、把练习设计的成绩加入对学生语文成绩评价的指标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为我们进行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过去的评价最大的弊端是方式单一,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所以往往一张试卷“定终身”。新的练习设计为加强形成性评价做出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可以让学生设一个拓展练习的练习本,学生围绕某些问题而搜集的资料,采访的记录,研究的成果,或阅读课外作品而做的读书笔记,而写的阅读心得,或研讨与练习中所写的片段作文,等等,都可以尽收其中,记录在案。一个学期结束,教师可将这些练习本收上来,逐一评阅,作为综合考查学生的重要依据,借此对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这种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个体在一个阶段进步情况的历时考查,而要淡化学生之间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的长足进步。
最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做到了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并且不同地区的水平不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处理,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评论,2010(02).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