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学习是当今外语教师教育中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前期我国教师学习研究的文献,揭示其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特点;同时指出研究前瞻,为今后的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教师学习是实现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对教师学习研究的关注为更好地理解教师发展提供一个重要入口。
关键词: 教师学习 研究特点 研究前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兴起了教师认知研究,包括教师决策、教师知识、教师发展等多个研究主题,教师学习研究一直内嵌其中[1]。“教师学习”主要指一定人为努力下或外部干预下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生长变化[2]。时至今日,教师学习已经成为西方教育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周燕[3]则明确指出教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学习也随之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教师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特点,同时指出研究前瞻,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
一、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特点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师学习研究。
文秋芳、任庆梅[4]在对1999到2009十年间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情况的述评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教师理念的升华、能力的提升与瞬间万变的课堂息息相关,应该将教师学习与教师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李志厚[5]也指出,由于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潜力限制,教师学习研究应该更加关注课堂实践、课程与教学改革及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对教师问题研究的深入,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学习逐渐受到关注。王俊菊[6]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入手,探讨外语教师作为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程文华[7]通过对两名高校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跟踪研究,探讨她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情况。郭遂红[8]研究发现:在基于课堂、网络等环境的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外语教师发展了对学习和自我身份的认知,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郝晶晶[9]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研究发现教学反思和师生交流对教师学习有重要启示意义并对今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有学者对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具体教学环节或是师生关系情境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探究。张莲、王艳[10]从情景认知论的视角出发,发现课堂话语分析可以促成有效教师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和路径。王俊菊、朱耀云[11]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情境下的教师学习能使教师获得知识建构和智慧情志的发展。
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对教师学习的探究已经渐渐地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将教师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寻找师生共同进步的最佳契合点,这是研究教师学习的重要意义,也是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
(二)更加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学习方式研究。
教师学习是获得共同体身份感的社会化过程[12],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参与的实践共同体对其学习进程具有关键作用。Shulman和Shulman[13]则进一步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模式,学界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热情因而有增无减。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很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学习和教师成长的意义。金黛莱[14]为高中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适应高中英语新课标改革要求提供理论支持。朱淑华、伍思静[15]通过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容和模式建构的介绍,指出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理论层面的探讨最终还是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价值,不少学者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之于教师学习的意义进行了实证研究。孙钦美、郑新民[16]以学习共同体为视角,考察教师与自我的互动、教师通过共同体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郭燕、徐锦芬[17]以华中地区某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案例,研究发现共同体建设确实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研究者们从理论上论证共同体的特征及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价值及策略,从实证角度验证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学习的促进意义,并对于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为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学习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质的研究方法仍受重视,混合研究方法开始显现。
随着对教师问题研究的深入思考,一方面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质的研究方法,并且将其广泛地运用到教师学习的研究上,如叙事探究、个案探究等,另一方面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也开始受到关注。
叙事探究关注教师内心的声音,贴近教师的真实体验,非常契合教师学习研究贴近日常实践和个体经验的趋向[18],所以众多外语教师教育者运用其探究教师的学习。崔琳琳[19]采用了叙事探究的方法,通过大量课堂观察、访谈及教案、反思日志等方法,探究一名新手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如何做教师”的历程。柳淑瑛[20]采用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外语教师的日常学习。王俊菊[6]采用多例个案和叙事探究的方法研究了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外语教师学习情况。王俊菊、朱耀云[11]使用叙事探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师生关系情境中作为学习者的情况。
目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正受到学者的青睐。初胜华、张卫东[21]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研究发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郭燕,徐锦芬[17]则运用定量(问卷)和定性(日志、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徐忆[22]采用量化与质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手段来探究英语教师的职场学习过程、特征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职场学习有助于英语教师掌握教学和研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拓宽教师认知。 质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研究领域广受推崇,因为它能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解读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感受教师的成长与变化,为更深入地研究教师学习提供了可能,但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对象范围的有限性;量化的研究能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对教师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并驾齐驱,进而能更全面地解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二、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前瞻
(一)研究对象上需多元化。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发现: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在职的高校教师,或是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普通大学英语教师,或是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很少。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应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丰富教师学习领域研究成果。
(二)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应多样化。
实践中的反思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努力发展其知识与技能,进行经验的建构,帮助教师遴选重要的经验,使经验得到理性升华、价值提升并对经验或信息进行重新组织[22],是教师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却少有学者对实践反思之于教师学习的意义进行实证研究。教师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获得自我发展,也是值得研究者们思考的。所以,对于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应该多样化,可为教师获得发展提供更多途径。
三、结语
通过梳理近年来教师学习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教师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重大发展。研究者将教师学习置于课堂环境中,多关注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研究者探讨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并提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的实证类研究明显增多,且多为质性研究,主要探究教师学习的学习内容、特点等。前期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关注在职高校英语教师的学习情况,研究对象过于单一;对于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教师如何通过自身反思进行学习的研究并不多见。教师学习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学习研究的关注能为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视角。
参考文献:
[1]刘学惠,申继亮.教师认知研究回溯与思考:对教师教育之意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6):46-49.
[2]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与研究现状[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54-58.
[3]周燕.教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294-296.
[4]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5]李志厚.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8):3-10.
[6]王俊菊.外语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学习研究[J].中国外语,2012,9(1):56-63.
[7]程文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专业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6):912-925.
[8]郭遂红.基于教学情境的外语教师非正式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外语界,2014,(1):88-96.
[9]郝晶晶.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4):25-30.
[10]张莲,王艳.通过课堂话语分析促进外语教师学习:一项实证案例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36-41.
[11]王俊菊,朱耀云.师生关系情境中的教师学习——基于叙事日志的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287-292.
[12]Lave,J.
关键词: 教师学习 研究特点 研究前瞻
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兴起了教师认知研究,包括教师决策、教师知识、教师发展等多个研究主题,教师学习研究一直内嵌其中[1]。“教师学习”主要指一定人为努力下或外部干预下的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生长变化[2]。时至今日,教师学习已经成为西方教育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周燕[3]则明确指出教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学习也随之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教师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特点,同时指出研究前瞻,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
一、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特点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师学习研究。
文秋芳、任庆梅[4]在对1999到2009十年间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情况的述评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教师理念的升华、能力的提升与瞬间万变的课堂息息相关,应该将教师学习与教师的课堂实践结合起来。李志厚[5]也指出,由于我国教师教育机构的潜力限制,教师学习研究应该更加关注课堂实践、课程与教学改革及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对教师问题研究的深入,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学习逐渐受到关注。王俊菊[6]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入手,探讨外语教师作为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程文华[7]通过对两名高校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跟踪研究,探讨她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情况。郭遂红[8]研究发现:在基于课堂、网络等环境的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外语教师发展了对学习和自我身份的认知,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郝晶晶[9]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研究发现教学反思和师生交流对教师学习有重要启示意义并对今后教学实践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有学者对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具体教学环节或是师生关系情境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探究。张莲、王艳[10]从情景认知论的视角出发,发现课堂话语分析可以促成有效教师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和路径。王俊菊、朱耀云[11]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情境下的教师学习能使教师获得知识建构和智慧情志的发展。
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对教师学习的探究已经渐渐地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将教师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以寻找师生共同进步的最佳契合点,这是研究教师学习的重要意义,也是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重大进步。
(二)更加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学习方式研究。
教师学习是获得共同体身份感的社会化过程[12],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参与的实践共同体对其学习进程具有关键作用。Shulman和Shulman[13]则进一步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模式,学界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热情因而有增无减。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很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学习和教师成长的意义。金黛莱[14]为高中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适应高中英语新课标改革要求提供理论支持。朱淑华、伍思静[15]通过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内容和模式建构的介绍,指出构建学习共同体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理论层面的探讨最终还是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价值,不少学者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之于教师学习的意义进行了实证研究。孙钦美、郑新民[16]以学习共同体为视角,考察教师与自我的互动、教师通过共同体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郭燕、徐锦芬[17]以华中地区某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案例,研究发现共同体建设确实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研究者们从理论上论证共同体的特征及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价值及策略,从实证角度验证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学习的促进意义,并对于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为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学习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质的研究方法仍受重视,混合研究方法开始显现。
随着对教师问题研究的深入思考,一方面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质的研究方法,并且将其广泛地运用到教师学习的研究上,如叙事探究、个案探究等,另一方面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也开始受到关注。
叙事探究关注教师内心的声音,贴近教师的真实体验,非常契合教师学习研究贴近日常实践和个体经验的趋向[18],所以众多外语教师教育者运用其探究教师的学习。崔琳琳[19]采用了叙事探究的方法,通过大量课堂观察、访谈及教案、反思日志等方法,探究一名新手中学英语教师“学习如何做教师”的历程。柳淑瑛[20]采用观察、访谈、实物收集、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外语教师的日常学习。王俊菊[6]采用多例个案和叙事探究的方法研究了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外语教师学习情况。王俊菊、朱耀云[11]使用叙事探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师生关系情境中作为学习者的情况。
目前,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正受到学者的青睐。初胜华、张卫东[21]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研究发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郭燕,徐锦芬[17]则运用定量(问卷)和定性(日志、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徐忆[22]采用量化与质性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手段来探究英语教师的职场学习过程、特征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职场学习有助于英语教师掌握教学和研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拓宽教师认知。 质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研究领域广受推崇,因为它能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解读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感受教师的成长与变化,为更深入地研究教师学习提供了可能,但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研究对象范围的有限性;量化的研究能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对教师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并驾齐驱,进而能更全面地解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二、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前瞻
(一)研究对象上需多元化。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发现: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关注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在职的高校教师,或是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普通大学英语教师,或是优秀大学英语教师,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很少。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应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丰富教师学习领域研究成果。
(二)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应多样化。
实践中的反思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努力发展其知识与技能,进行经验的建构,帮助教师遴选重要的经验,使经验得到理性升华、价值提升并对经验或信息进行重新组织[22],是教师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却少有学者对实践反思之于教师学习的意义进行实证研究。教师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求自身发展的途径,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获得自我发展,也是值得研究者们思考的。所以,对于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应该多样化,可为教师获得发展提供更多途径。
三、结语
通过梳理近年来教师学习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教师学习在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重大发展。研究者将教师学习置于课堂环境中,多关注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研究者探讨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方式,并提出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的实证类研究明显增多,且多为质性研究,主要探究教师学习的学习内容、特点等。前期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多关注在职高校英语教师的学习情况,研究对象过于单一;对于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教师如何通过自身反思进行学习的研究并不多见。教师学习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学习研究的关注能为更深入地理解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视角。
参考文献:
[1]刘学惠,申继亮.教师认知研究回溯与思考:对教师教育之意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6):46-49.
[2]刘学惠,申继亮.教师学习的分析维度与研究现状[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54-58.
[3]周燕.教师是外语教学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294-296.
[4]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5]李志厚.西方国家教育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8):3-10.
[6]王俊菊.外语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学习研究[J].中国外语,2012,9(1):56-63.
[7]程文华.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专业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6):912-925.
[8]郭遂红.基于教学情境的外语教师非正式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外语界,2014,(1):88-96.
[9]郝晶晶.高校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30(4):25-30.
[10]张莲,王艳.通过课堂话语分析促进外语教师学习:一项实证案例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36-41.
[11]王俊菊,朱耀云.师生关系情境中的教师学习——基于叙事日志的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287-292.
[12]Lav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