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党组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出主题。新时代,我们提出的“组织力”,主要是指基层党组织凭借自身的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社会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
【关键词】党组织组织力;思考
一、“组织力”溯源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关于“组织力”的直接论述,但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践中,事实上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生动实践。明确提出“组织力”,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中提出过“政治组织力”这一概念,后来党的文献中基本没有再使用“组织力”这一概念。直到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又一次提出了“组织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功能不强。具体表现在,一些社区党委会或者支部委员会核心作用不显著,特别是书记的政治意识、政治站位需要提升,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使命感、责任感不够,抓班子的政治建设缺少敏感,抓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缺少担当,抓群众的教育引导缺少动力。
(二)专业人才不足。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在人才。从现在社区党组织成员的实际情况看,“夕阳红”“娘子军”居多,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移,社区居民差异化急剧加大,一方面是居住集中化,另一方面是需求多元化,能够适应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趋势,善于运用新方式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三)阵地空间不够。不少社区党组织没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窗口、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固定场所、满足居民集体活动需求的物理空间,党的形象、党的声音彰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组织功能发挥,影响组织吸引力。
(四)服务水平不高。当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团结带领党员服务居民仍然只停留在满足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上,面对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精准服务、专业服务、个性服务等高质量社区服务存在诸多短板。
(五)社会资源不多。社区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困难,社区社会资本力量薄弱,制约社区党组织进一步链接更广阔资源。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三、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组织政治功能。社区党组织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政治明白人。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坚决反对“四风”,做好社区群众的“贴心人”。要进一步严肃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要选好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通过基层选拔、社会招聘、组织委派、退休返聘等多种渠道,选好社区书记。建立好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全覆盖开展专项轮训。着力培养使用育强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探索吸引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党员大学毕业生、退休党务干部、党员复员军人到社区做党建工作。采用选人、招聘等方式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空间阵地建设。按照城市相关标准,社区服务空间、阵地不足的,要积极争取部门、街道等支持,采用腾退、租用、划拨、置换等方式,整合辖区公共空间资源,建成一定数量满足群众需求的活动场地、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阵地。已经具备条件的社区,党组织要坚持群众需求引领,遵循“亲民化、大改造、可进入、可参与”理念,运用社区营造、项目包裝和美学运用思路,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建设,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联系、服务、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公共空间、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
(四)着力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党组织要注重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组织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党代表、“双报到”单位党员等定期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领域的志愿服务。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的先锋示范作用。结合社区实际,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优先发展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方式,探索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五)探索区域化党建创新。社区党组织要主动统筹社区内各类主体,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组织架构,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区域化协商和信息沟通机制,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找准互利互赢利益联结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签订服务项目书,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激励考核落实落细。
【关键词】党组织组织力;思考
一、“组织力”溯源及内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关于“组织力”的直接论述,但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践中,事实上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生动实践。明确提出“组织力”,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中提出过“政治组织力”这一概念,后来党的文献中基本没有再使用“组织力”这一概念。直到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又一次提出了“组织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功能不强。具体表现在,一些社区党委会或者支部委员会核心作用不显著,特别是书记的政治意识、政治站位需要提升,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使命感、责任感不够,抓班子的政治建设缺少敏感,抓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缺少担当,抓群众的教育引导缺少动力。
(二)专业人才不足。组织力提升的关键在人才。从现在社区党组织成员的实际情况看,“夕阳红”“娘子军”居多,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移,社区居民差异化急剧加大,一方面是居住集中化,另一方面是需求多元化,能够适应城市社区发展治理趋势,善于运用新方式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三)阵地空间不够。不少社区党组织没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窗口、开展党员组织生活固定场所、满足居民集体活动需求的物理空间,党的形象、党的声音彰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的组织功能发挥,影响组织吸引力。
(四)服务水平不高。当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团结带领党员服务居民仍然只停留在满足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上,面对社会基本矛盾发生变化的新时代,精准服务、专业服务、个性服务等高质量社区服务存在诸多短板。
(五)社会资源不多。社区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困难,社区社会资本力量薄弱,制约社区党组织进一步链接更广阔资源。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三、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组织政治功能。社区党组织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政治明白人。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坚决反对“四风”,做好社区群众的“贴心人”。要进一步严肃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建设专业人才队伍。要选好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通过基层选拔、社会招聘、组织委派、退休返聘等多种渠道,选好社区书记。建立好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全覆盖开展专项轮训。着力培养使用育强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探索吸引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党员大学毕业生、退休党务干部、党员复员军人到社区做党建工作。采用选人、招聘等方式配备社区专职工作者,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空间阵地建设。按照城市相关标准,社区服务空间、阵地不足的,要积极争取部门、街道等支持,采用腾退、租用、划拨、置换等方式,整合辖区公共空间资源,建成一定数量满足群众需求的活动场地、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阵地。已经具备条件的社区,党组织要坚持群众需求引领,遵循“亲民化、大改造、可进入、可参与”理念,运用社区营造、项目包裝和美学运用思路,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建设,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联系、服务、凝聚党员和群众的公共空间、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
(四)着力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党组织要注重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组织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党代表、“双报到”单位党员等定期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特定领域的志愿服务。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的先锋示范作用。结合社区实际,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优先发展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法律服务类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方式,探索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五)探索区域化党建创新。社区党组织要主动统筹社区内各类主体,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组织架构,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区域化协商和信息沟通机制,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找准互利互赢利益联结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积极推行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签订服务项目书,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双向压实责任,双向激励考核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