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忽略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示范性的特征,课程指導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评价模式等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和建设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为学前体育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培养人才的课程是不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应该按照特性进行调整: 明确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探索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倡导“快乐健身”、“学园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考评模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CNKI优秀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学生在幼儿园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和开展状况,对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提出合理科学化的建议如下分析。
1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出现偏差。课程指导理念是指导课程内容、方法、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是否遵循了课程的指导理念。调查问卷中体育课程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情况,结合不紧密的学生占到了72%,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缺乏和学生专业方向的联系,没有把学生体育学习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没有设置专业特色的体育健身课。1)课程设置内容缺乏科学性与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发展的需要,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针对性与广泛适应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要会用,会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到教育中。幼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身体活动能力,学习的过程与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学前教育的体育课程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不能适应将来的幼教工作[5]。
1.2课程设置体系不全面。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把体育课程定位为“公体课”,课程设置面比较狭窄。
1.3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评价是保持教学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对学生课程学习后的一种学习评价。目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考试方法主要以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空间等没有涉及。
2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2.1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性,除了在依照《健身纲要》的理念下指导体育教学,完成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要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指导体育课程。课程目标既要能达到坚持“健康第一”,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需要,也要能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围绕学生将来从事的幼教职业开设体育健身课程,体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的多元化。让学生“快乐健身”的同时,也要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学前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学前体育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目标不光要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技能发展、感情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的五个领域的要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的健身能力、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等。
2.3课程体系设计。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类构成。公共基础课设置安排:体育理论、幼儿体育保健、形体训练、健身专业技能等项目。专业基础课设置安排: 形体操、幼儿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体育舞蹈等。实践课程类设置安排: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创编、游戏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施等。选修课主要围绕体育健身活动和学前教育这两方面领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所长来开设,将有一定难度和层次的健身项目放在选修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教學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鉴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公平、公正的衡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考核与评价方法:1) 身体素质评价: 对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参照《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来进行评价。2) 学习态度评价: 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努力程度、迟到、早退等,对这些表现适量打分,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3)课程内容评价: 每学期每个教学阶段针对课堂所授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评价。如幼儿健身操、体操类、武术类等均采用技评的方法。4) 教学实践能力评价: 针对教学内容中要求的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等采用达标考核的模式。根据被测学生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达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通过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的改进与调整,契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求,也贴合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很好地促进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合格优秀、综合素养高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宏浩.. 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
[2]吴岳衡. 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2015(2) .
[3]李晶.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社会需求与课程设计的研究[D]. 沈阳: 沈阳体育学院,2014.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培养人才的课程是不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应该按照特性进行调整: 明确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探索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倡导“快乐健身”、“学园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考评模式,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CNKI优秀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互联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学生在幼儿园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和开展状况,对课程的设计与建设提出合理科学化的建议如下分析。
1 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
1.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出现偏差。课程指导理念是指导课程内容、方法、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建设要考虑是否遵循了课程的指导理念。调查问卷中体育课程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情况,结合不紧密的学生占到了72%,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的锻炼需要,缺乏和学生专业方向的联系,没有把学生体育学习与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没有设置专业特色的体育健身课。1)课程设置内容缺乏科学性与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是否合理,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发展的需要,内容设置上缺乏科学针对性与广泛适应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师范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要会用,会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用到教育中。幼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身体活动能力,学习的过程与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学前教育的体育课程缺乏幼儿体育、健身教法的学习,不能适应将来的幼教工作[5]。
1.2课程设置体系不全面。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的,把体育课程定位为“公体课”,课程设置面比较狭窄。
1.3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评价是保持教学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对学生课程学习后的一种学习评价。目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考试方法主要以技术评定、能力评定、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空间等没有涉及。
2 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2.1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性,除了在依照《健身纲要》的理念下指导体育教学,完成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建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还要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指导体育课程。课程目标既要能达到坚持“健康第一”,满足学生身体、心理的需要,也要能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围绕学生将来从事的幼教职业开设体育健身课程,体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理念的多元化。让学生“快乐健身”的同时,也要适应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2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学前体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学前体育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目标不光要满足素质教育对学生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技能发展、感情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获得综合提升的五个领域的要求,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的健身能力、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等。
2.3课程体系设计。本研究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主要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程类构成。公共基础课设置安排:体育理论、幼儿体育保健、形体训练、健身专业技能等项目。专业基础课设置安排: 形体操、幼儿操、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体育舞蹈等。实践课程类设置安排: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创编、游戏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开展、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施等。选修课主要围绕体育健身活动和学前教育这两方面领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所长来开设,将有一定难度和层次的健身项目放在选修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教學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鉴定,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公平、公正的衡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考核与评价方法:1) 身体素质评价: 对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参照《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来进行评价。2) 学习态度评价: 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努力程度、迟到、早退等,对这些表现适量打分,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3)课程内容评价: 每学期每个教学阶段针对课堂所授教学内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来进行评价。如幼儿健身操、体操类、武术类等均采用技评的方法。4) 教学实践能力评价: 针对教学内容中要求的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等采用达标考核的模式。根据被测学生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达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通过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的改进与调整,契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的需求,也贴合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很好地促进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合格优秀、综合素养高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宏浩.. 基于职业性与师范性的学前专业体育课程改革[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
[2]吴岳衡. 湖南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四川体育,2015(2) .
[3]李晶.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社会需求与课程设计的研究[D]. 沈阳: 沈阳体育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