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提问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小学语文相比较,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更加综合性与实用性,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了初中生自主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笔者研究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主要是基于核心素养能力发展来说的。所谓核心素养发展,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创新素养、坚韧的学习意志等等。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原则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获得良好的反馈效果,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就是对所学知识点有所运用,问题的由来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老师对知识点经过提炼以后产生的结果。第二就是能够扩展学生知识面与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为高中语文学习打基础。鉴于上述两点要求,在提问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两点设计原则。
  1.问题的设计要有趣且有用
  笔者在研究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语文教师设计问题都能够把握住一个基本要求,那就是与已教的知识点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很多时候初中生都能够根据自己学会的知识对之进行回答,但是这并不是初中语文课堂设计的唯一原则,除了问题的设计要有“用”之外,有趣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课文中,有一篇《咏雪》的文言文,在日常教课过程中,老师会结合课文中“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话进行提问,让学生联想生活,还有什么什么类似雪花?这种提问只是突出了“有用”,在“有趣”方面并没有凸显出来,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引用其他古诗,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对比,让学生回答两者之间形容雪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不同意境下古人的心情不同,所描绘的风景也会有所不同,在扩展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添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使问题更加有趣,值得思考,其实这种提问方法非常符合核心素养中对“高雅的言谈举止”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在表达自己心情时,根据不同情景选择不同的措辞。
  2.问题设计用语要具有鼓励性
  虽然核心素养教育已经被很多学校与老师所接受,并且采取了很多教学方法进行相应,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初中、高中的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造成了很多时候问题的设计都是针对考试设计的,这种机械性的提问,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鼓励,一旦学生没有回答出来,老师就会认定其学习效果不好,长久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因此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问题设计的鼓励性。
  以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苏州园林》为例,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与其他记叙文相比较,这篇课文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其中包含的信息也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抓到重点,这时候的问题设计就不能过于困难,尽可能通过“字”和“关键词”的寻找为主,鼓励学生寻找关键信息,比如:“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课文中。标本’一次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理解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就感,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提问设计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相关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提升语文课堂提问效果呢?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1.语文教学提问层次设计法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一套层次型教学理念,被誉为“跳一跳、摘到桃”,这种理念的原型是以猴子实验对象,如果将桃子放在它能容易拿到的地方的话,猴子就会对“桃子”失去兴趣,如果放在一个高柜子上,猴子需要通过一些努力才能得到,那么就会提升它对“桃子”的兴趣。这个原理运用到教学提问方法中,就是老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教师要对自己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了解,问题设置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最好是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语文教学提问层次设计法。
  这里以初中课文《观沧海》为例,对具体的问题层次设计法的应用做出分析。众所周知,观沧海是我国东汉著名诗人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之后,途徑海边,登山观海所作。所以在学习完这篇诗歌之后,按照层次法的理论,首先是要求学生对诗歌里面的生词进行查阅,比如“碣石”“澹澹”等词语,对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生僻且对理解诗歌有重要意义的。在完成第一个问题设计后,就要抛出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同学根据诗歌,总结诗中都对那些风景进行了描写”。这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对整体诗歌的内容学习进行考察。最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再次阅读诗歌,说说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至此,教学问题以及提升至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学生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反复朗读课文,这其实就是核心素养培育中所提倡的“语言积累能力”培养。
  2.语文教学提问引导设计法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创新要从语文教学的重点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以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设计具有引导性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提问也是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语文提问要以教学目标的准则,有效的课堂问题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里,以中学课文中非常著名的由朱自清写作的《背影》为例,对引导性提问设计法应用进行说明,《背影》之所以会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是因为作者没有进行过多的感情渲染,而是通过“父亲”在送“我”上火车的一些细小动作体现出“父爱如山”的这个主题的。所以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从文本细节以及生活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含义。如问题一“整篇课文,父亲总共说了几句话,分别是什么”。通读《背影》这篇文章,出自父亲口中的话总共四句,但是却反映出了父亲坚毅、细心多种性格,所以让学生寻找这几句话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程度。再如问题二“《背影》这篇文章中,笔者多次提到自己落泪,但是父亲却没有流泪,请分析一些原因”。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背影》这篇文章从父亲的角度阐述出了“父爱”的深沉,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传统,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是学生更加体会到真正的关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动上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通过中考,更多的是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提升中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以及文学思维。而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层面考虑,问题设计既可以是基本知识的总结,同样也可以是从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做好问题设计,能够保证学生在基本问题学习的基础上培养自身阅读、语言积累以及表达多方面的素养能力,拔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她本是一个年轻能干,勤劳质朴,热爱生活,家庭虽遭多次变故,但仍然对未来抱有幻想的农村劳动妇女,在那个受封建夫权、族权、神权、政权等多重精神枷锁的摧残和压迫下,最终落得个生活无依无靠,孤独地惨死在寒冬腊月的悲惨结局,而小说以《祝福》为题,鲁镇人都在欢天喜地的爆竹声中忙碌地准备着过大年的祝福礼时,祥林嫂却走完了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今天,我们在诅咒那个吃人社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看到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不由想到秦德龙的微型小说《车的问题》。  秦德龙《车的问题》获得2016年“林中凤凰”杯全国微型小说比赛一等奖。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俊生和他退休前的上级——李部长两次巧遇的故事。中间插叙李部长父亲去世时,让俊生派车,司机记错了发车的地方,李部长非常生气处理司机的事件。小说以清明节俊生
主持人语:今天,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变革的时代强烈吁求和催生着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哲学,作为思想中被把握到的时代,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作为报
初中学生大多认为语文课程无趣,不仅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按照刻板的规律答题以求得到高分;语文除了教会学生认识一些字词,教会一些道理便没有其他了,因此导致学生的语文
目的: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缩减后出现新发肿瘤的几率。设计:前瞻性非随机的单中心病例系列。环境: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大学Wills眼科医院眼肿瘤部,联合
目的:为了研究脑性视觉损伤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儿童的视力发育。
目的:研究人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凋亡。方法:研究死后的AMD视网膜及正常视网膜,用TUNEL检测死亡的细胞,以及用细胞特殊抗体的免疫细胞生化方法,确认杆细胞和锥细胞。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近年来,语文学界又归纳出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阅读与写作成为语文能力或技能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的输入过程,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输出的过程,所以读写教学从来都是相伴相生。为此,通过课堂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勇于面对的课题了。笔者正在尝试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读写融合”。
Elsas和Green对皮肤脂肪瘤的定义为“一种先天性的通常由非角化上皮或很少角化鳞状上皮覆盖的包含有皮肤样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学芽瘤’在几篇报道的病理学研究吵切除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