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分析』
《等比数列》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5中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之后安排的内容。等比数列是数列专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类似,但是区别明显,同为表述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关系,一个为比一个为差。通项公式均可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递推方式类似,可以模仿得出。利用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可以根据方程思想“知三求一”。通过本节课,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列知识及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对等差数列的特性及研究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为等比数列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分两个过程的教学:(1)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2)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大约需要1课时。
本班是高一年级的普通文科班,数学基础薄弱,归纳总结、思维能力较差。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比数列”自身的规律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探索发现,导入新课”
【课件投影】(同学们准备一张纸对折38次,独立思考数学家的话是否可行)
引例1:一位数学家说:“如果你能将一张纸对折38次,我就能今晚顺着它爬上月球。”
小实验:折一折 ,准备一张纸,不同对折,观察纸的层数的变化,厚度的变化。发现每折一次层数构成数列21,22,23,24,……,238
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04毫米,那么对折38次后总的厚度为0.04×10-3×238≈1.0995×107米,不可能折如此之厚。这体现了数学家的小聪明:你今晚肯定折不了这么厚,那我也就不必实现爬上月球的诺言了。
【设计意图】得到数列21,22,23,24,……,238
引例2: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字。
3 , ,27,-81,243
【设计意图】依据数列已给数字的变化特点得到数列3 , -9 ,27,-81,243,初次体验等比数列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把握实质”
【课件投影】
(一) 依旧引新,把握概念(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1、 将引例中三个数列集体出现,观察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①:每个数列中,前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为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做铺垫,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分析定义的异同,强调两个数列各自的特点。得到等比数列准确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被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作q.给出相应的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能够依旧得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对比,能准确把我定义的要点。
3、 探索等比数列的特性。提出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①:等比数列的首项可以等于0吗?q呢?某一项?琢n呢?
问题②: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也都是等比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探索等比数列的特有属性,深入理解等比数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 小组合作,探取新知
1、 小游戏:给出六个数字1,,25,125,,请你把它们排成一个等比数列,并指出q等于 多少?能不能算出它的第7项?第8项呢?第100项呢?第n项呢?
(白板中打出卡片形式,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演示,提出不同看法,全班性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所知的等比数列的特性会构造一个等比数列,并能会用定判断其正误。要求计算第100项和第n项,引导学生寻求简便方法,为探求通项公式作指引性的作用。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回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及推导过程:由定义出发进行迭代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完全归纳法的推导过程,体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形成过程。
3、 类比等差,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公式特点:共有四个量,可“知三求一”。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琢n=?琢1qn-1
【设计意图】掌握通项公式的结构,会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三、“体验反思,加深理解”
【课件投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助互查。教师黑板演示第三小题)
例1.(1)已知?琢1=2,q=3,?琢n=162,求n? (2)已知?琢1=3,q=-求?琢5?
(3)已知?琢9=,q=-,求?琢1?
【设计意图】体验方程思想“知三求一”,强化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规范解题步骤。
加深理解:在和之间插入三个数使之成为一个等比数列。
(独立思考完成,合作交流,形成讨论,共的结论)
【设计意图】属于例1的一个变式题目,作用有四:其一,条件和问题的转化实为已知?琢1=,?琢5=,求?琢2,?琢3,?琢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其二,解得q有两个,那么结果两组,多解,提示学生防止丢解;其三,q的结果中有一个为负,最后得到的数列是个摆动数列,为下一节中研究等比数列通项的指数特性,等比数列的单调性,埋下伏笔;最后一题多解,寻求简便方法,为下一节的等比中项的出现做铺垫。
细数收获,小结所学
作业:课后习题第1题
『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汇报课,感触颇丰,收获甚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和学习目标。诱思探究”的设计思路拓阔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思路,可以走进教材,同时也走出教材,变过去的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的记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带着好奇心主动去学习。注重了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小组合作探究,不仅使得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不仅拓宽了思路,还起到互相帮助、监督的作用。
其次,白板的使用,虽没有影画之类的填充,但是比较适合数学灵活多变的特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立体几何作用应该更大。可以很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的设计思路,比较灵活多变,摆脱了以往数学课给予人比较沉闷的感觉,当然如此设计得益于“诱思探究”的设计思路和白板提供的便利。化学生以往的被动听,被灌输,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化解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的弊病。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过去没有实践过小组教学这种模式,对小组内的讨论情况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想这需要以后坚持把小组合作在班内教学中推广下去,使得形成一种习惯,多方面了解,准确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对于白板的使用,仍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等比数列》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5中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之后安排的内容。等比数列是数列专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类似,但是区别明显,同为表述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关系,一个为比一个为差。通项公式均可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递推方式类似,可以模仿得出。利用通项公式的结构特点,可以根据方程思想“知三求一”。通过本节课,对学生系统掌握数列知识及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对等差数列的特性及研究方法有了一些了解和体会,为等比数列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分两个过程的教学:(1)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2)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大约需要1课时。
本班是高一年级的普通文科班,数学基础薄弱,归纳总结、思维能力较差。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比数列”自身的规律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探索发现,导入新课”
【课件投影】(同学们准备一张纸对折38次,独立思考数学家的话是否可行)
引例1:一位数学家说:“如果你能将一张纸对折38次,我就能今晚顺着它爬上月球。”
小实验:折一折 ,准备一张纸,不同对折,观察纸的层数的变化,厚度的变化。发现每折一次层数构成数列21,22,23,24,……,238
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04毫米,那么对折38次后总的厚度为0.04×10-3×238≈1.0995×107米,不可能折如此之厚。这体现了数学家的小聪明:你今晚肯定折不了这么厚,那我也就不必实现爬上月球的诺言了。
【设计意图】得到数列21,22,23,24,……,238
引例2:观察下面数列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字。
3 , ,27,-81,243
【设计意图】依据数列已给数字的变化特点得到数列3 , -9 ,27,-81,243,初次体验等比数列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把握实质”
【课件投影】
(一) 依旧引新,把握概念(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1、 将引例中三个数列集体出现,观察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①:每个数列中,前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为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做铺垫,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分析定义的异同,强调两个数列各自的特点。得到等比数列准确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是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被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作q.给出相应的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能够依旧得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对比,能准确把我定义的要点。
3、 探索等比数列的特性。提出两个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①:等比数列的首项可以等于0吗?q呢?某一项?琢n呢?
问题②: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也都是等比数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探索等比数列的特有属性,深入理解等比数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 小组合作,探取新知
1、 小游戏:给出六个数字1,,25,125,,请你把它们排成一个等比数列,并指出q等于 多少?能不能算出它的第7项?第8项呢?第100项呢?第n项呢?
(白板中打出卡片形式,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演示,提出不同看法,全班性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所知的等比数列的特性会构造一个等比数列,并能会用定判断其正误。要求计算第100项和第n项,引导学生寻求简便方法,为探求通项公式作指引性的作用。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回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及推导过程:由定义出发进行迭代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完全归纳法的推导过程,体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形成过程。
3、 类比等差,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析公式特点:共有四个量,可“知三求一”。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琢n=?琢1qn-1
【设计意图】掌握通项公式的结构,会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三、“体验反思,加深理解”
【课件投影】(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助互查。教师黑板演示第三小题)
例1.(1)已知?琢1=2,q=3,?琢n=162,求n? (2)已知?琢1=3,q=-求?琢5?
(3)已知?琢9=,q=-,求?琢1?
【设计意图】体验方程思想“知三求一”,强化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应用,规范解题步骤。
加深理解:在和之间插入三个数使之成为一个等比数列。
(独立思考完成,合作交流,形成讨论,共的结论)
【设计意图】属于例1的一个变式题目,作用有四:其一,条件和问题的转化实为已知?琢1=,?琢5=,求?琢2,?琢3,?琢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其二,解得q有两个,那么结果两组,多解,提示学生防止丢解;其三,q的结果中有一个为负,最后得到的数列是个摆动数列,为下一节中研究等比数列通项的指数特性,等比数列的单调性,埋下伏笔;最后一题多解,寻求简便方法,为下一节的等比中项的出现做铺垫。
细数收获,小结所学
作业:课后习题第1题
『课后反思』
通过这次汇报课,感触颇丰,收获甚多。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和学习目标。诱思探究”的设计思路拓阔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思路,可以走进教材,同时也走出教材,变过去的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的记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带着好奇心主动去学习。注重了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小组合作探究,不仅使得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通过互相的讨论交流,不仅拓宽了思路,还起到互相帮助、监督的作用。
其次,白板的使用,虽没有影画之类的填充,但是比较适合数学灵活多变的特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立体几何作用应该更大。可以很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的设计思路,比较灵活多变,摆脱了以往数学课给予人比较沉闷的感觉,当然如此设计得益于“诱思探究”的设计思路和白板提供的便利。化学生以往的被动听,被灌输,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化解了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的弊病。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过去没有实践过小组教学这种模式,对小组内的讨论情况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想这需要以后坚持把小组合作在班内教学中推广下去,使得形成一种习惯,多方面了解,准确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对于白板的使用,仍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