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比有形的制度、规范更能体现群体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大学教师与学生冲突的问题,在相应的文化视野中进行分析,更能准确地挖掘出其深层因素。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与类型
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方式的总和。因此,可以将教师文化定义为: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角色特征、行为特征、职业特征、教育理念。根据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文化类型分为封闭型、合作型和唯崇型三类。[1]借鉴这种分类,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行为特征、职能特征和教育理念,可对教师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见表1)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主导者,因此不同的教师文化类型对师生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文化的不同类型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行为特征、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方式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影响着学生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师生冲突。
二、师生冲突的文化必然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直接与学生的文化特征发生作用。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从内在的价值观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互动使学生理解教育意义,接受教育内容,教师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彼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相吻合,或者不能相互理解,就会引起双方的冲突,从而远离教育目的。根据本文关于教师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无论哪种类型的教师文化所表现的角色意识、行为特征和教育理念都与当前学生主流文化存在不相适应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差异,在相互作用中势必导致冲突,所以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1.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角色特征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行为特征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意识上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职能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类型的教师文化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相互适应的内容较多,在师生交往中,学生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学生对教师文化的态度是喜欢、尊重与合作,在师生文化相互作用中更多地表现为适应。但是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因素,比如这样的教师文化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强,过分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缺乏意志力的培养,在强调民主、合作的同时减少了竞争意识的锻炼。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这种差异,是不容易显现的深层差异,它同样会导致师生的冲突。
2.封闭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封闭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坚持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忽视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这一类型的教师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差异很大,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流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及张扬个性等特点的发挥,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从表面上看,学生保持着对教师的敬畏,保持着统一规范的行为,但实际上容易对教育采取不合作的消极态度。因此在师生文化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冲突很大;冲突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是根源在于文化的不适应。
3.唯崇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唯崇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认为教师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向某一确定的方向或模式发展,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其确定的模式相符合,便得到认可和尊重,否则就会受到限制。这一类型的教师文化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它同样限制了学生主流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及张扬个性等特点的发挥,学生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但是学生文化的开阔性与教师文化的思维定势仍然存在较大的冲突。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既有相互适应的因素,也有不相适应的因素。不相适应的因素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冲突。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师生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
三、教师文化在师生冲突中的完善
师生之间的冲突表现可分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两种形式,显性冲突即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双方公开或直接的行动表现出来,如言语伤害,甚至殴打等;而隐性冲突是冲突的一方通过静默、曲解指令或在冲突之外的事件的歪曲执行等方式表现出来。高校师生间的文化冲突经常发生,但一般表现为后者,即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消极抵制,影响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则表现为上课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欠佳。师生冲突直接后果是教育过程偏离了教育目的,但是从教师文化具有发展性的观点来认识,师生的文化冲突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教师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环境,因此教师文化在与学生文化相互冲突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见表2)
冲突是表象,文化是根本。因此无论是显性冲突还是隐性冲突,都会引起教师群体对文化的反思,从而调整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行为方式和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向能够与学生主流文化相吻合的方向发展。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相互作用是教育过程的必然形式,互动就要有冲突,冲突的必然结果就是调整与重建。
教师文化的重建并不是靠制度或指令,而是在与学生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教师群体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通过个体的、部分的调整最后形成群体意识。从表2中可以看出,正在调整变化的是教师文化中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部分。
高校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冲突,使教育结果偏离教育的目标,当两种文化完全不能吻合,也就是冲突最激烈时,自然会引起主导文化即教师文化的重建和调整,使之能够适应学生的主流文化,从而使教育结果趋近于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师文化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的同时,也是教育结果不断围绕教育目标波动的过程。
总之,认识师生冲突的原因,就能理解师生冲突的常发性;认识教师文化与师生冲突的关系,不但有利于避免严重冲突的发生,而且能够实现教师文化的重建与发展。
注释:
[1]吴中平.冲突与融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25.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朱蒙)
一、教师文化的内涵与类型
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方式的总和。因此,可以将教师文化定义为: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角色特征、行为特征、职业特征、教育理念。根据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文化类型分为封闭型、合作型和唯崇型三类。[1]借鉴这种分类,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行为特征、职能特征和教育理念,可对教师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分析。(见表1)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主导者,因此不同的教师文化类型对师生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文化的不同类型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行为特征、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教学态度和行为方式会引起学生的不同反应,影响着学生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师生冲突。
二、师生冲突的文化必然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直接与学生的文化特征发生作用。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从内在的价值观念到外在的行为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互动使学生理解教育意义,接受教育内容,教师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彼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相吻合,或者不能相互理解,就会引起双方的冲突,从而远离教育目的。根据本文关于教师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无论哪种类型的教师文化所表现的角色意识、行为特征和教育理念都与当前学生主流文化存在不相适应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差异,在相互作用中势必导致冲突,所以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文化冲突是必然存在的。
1.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角色特征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领路人;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行为特征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意识上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职能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类型的教师文化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相互适应的内容较多,在师生交往中,学生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的特点能够得到发展。所以学生对教师文化的态度是喜欢、尊重与合作,在师生文化相互作用中更多地表现为适应。但是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因素,比如这样的教师文化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强,过分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缺乏意志力的培养,在强调民主、合作的同时减少了竞争意识的锻炼。合作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这种差异,是不容易显现的深层差异,它同样会导致师生的冲突。
2.封闭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封闭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坚持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忽视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这一类型的教师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差异很大,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流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及张扬个性等特点的发挥,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从表面上看,学生保持着对教师的敬畏,保持着统一规范的行为,但实际上容易对教育采取不合作的消极态度。因此在师生文化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冲突很大;冲突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是根源在于文化的不适应。
3.唯崇型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师生冲突
唯崇型教师文化的特征是认为教师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向某一确定的方向或模式发展,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其确定的模式相符合,便得到认可和尊重,否则就会受到限制。这一类型的教师文化与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它同样限制了学生主流文化中民主、自由、平等及张扬个性等特点的发挥,学生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但是学生文化的开阔性与教师文化的思维定势仍然存在较大的冲突。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文化与学生主流文化既有相互适应的因素,也有不相适应的因素。不相适应的因素相互作用必然导致冲突。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师生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
三、教师文化在师生冲突中的完善
师生之间的冲突表现可分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两种形式,显性冲突即师生间的矛盾通过双方公开或直接的行动表现出来,如言语伤害,甚至殴打等;而隐性冲突是冲突的一方通过静默、曲解指令或在冲突之外的事件的歪曲执行等方式表现出来。高校师生间的文化冲突经常发生,但一般表现为后者,即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消极抵制,影响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则表现为上课情绪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欠佳。师生冲突直接后果是教育过程偏离了教育目的,但是从教师文化具有发展性的观点来认识,师生的文化冲突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教师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环境,因此教师文化在与学生文化相互冲突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见表2)
冲突是表象,文化是根本。因此无论是显性冲突还是隐性冲突,都会引起教师群体对文化的反思,从而调整教师的角色定位,改变行为方式和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向能够与学生主流文化相吻合的方向发展。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相互作用是教育过程的必然形式,互动就要有冲突,冲突的必然结果就是调整与重建。
教师文化的重建并不是靠制度或指令,而是在与学生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教师群体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通过个体的、部分的调整最后形成群体意识。从表2中可以看出,正在调整变化的是教师文化中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部分。
高校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冲突,使教育结果偏离教育的目标,当两种文化完全不能吻合,也就是冲突最激烈时,自然会引起主导文化即教师文化的重建和调整,使之能够适应学生的主流文化,从而使教育结果趋近于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师文化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的同时,也是教育结果不断围绕教育目标波动的过程。
总之,认识师生冲突的原因,就能理解师生冲突的常发性;认识教师文化与师生冲突的关系,不但有利于避免严重冲突的发生,而且能够实现教师文化的重建与发展。
注释:
[1]吴中平.冲突与融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25.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