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孔娜(1979年12月—)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公认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工作要求对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评价反馈机制等教学设计环节进行重新分析和设置。《剑桥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为指引,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为依据,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为整个教学活动服务。
关键词:工学结合剑桥商务英语 教学设计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方向, 也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开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各专业课程均应围绕这一核心来设计和开展教学。《剑桥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参与课改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通过科学务实的课程教学设计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每位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者所应着重研究的问题。
1《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1.1 知识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际授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应对未来商务工作的必要的知识和语言储备。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商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情境中出现的专业英语常见表达方法;了解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异同点及商务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重要影响;具备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熟悉各个商务任务的基本操作规程和方法等。
1.2 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应使学生具备自如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能有效运用英语完成商务工作中涉及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革新、商务交际、公共关系、对外贸易、金融财会等工作项目,并能妥善沟通和处理实际操作中的突发事件;能贯彻实践商务礼仪和商务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应用策略和技巧。
1.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身份转变,能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跨文化的交流意识,注重对外贸易交往的礼节;具有良好的对外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保证任务完成的组织和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2《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定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定位在“综合性”、“职业性”、“任务型”上。
2.1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就如同英语精读课对纯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是这个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果把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谈判英语口语、商英写作和商英翻译等课程看作是一整套商务语言能力培养项目中不同的“分解动作”的话,剑桥商务英语课就是“全身运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地把握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训练的平衡和配比,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运用和交际能力。
2.2该课程是“课证融合”的课程
这里的“课”即指剑桥商务英语课程,而“证”指的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命题、阅卷和颁证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考生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由于该项考试的权威性,BEC证书业已成为在所有举办该考试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就中国学生而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对考证的准备应是方向相同、相互融合的。该项证书对考生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证明作用与该课程对学生语言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内容一致、互为证明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符合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又必须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2.3 该课程是训练学生使用语言工具完成具体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就诸如该课程一类的应用型英语课而言,教与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身,而应注重训练学生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更好地完成工作中的具体任务,使语言工具为工作实际和为岗位需求服务。
3《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贯穿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工学结合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精神,在对外经贸从业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载体确定为商务工作中所包含的真实工作项目,并以此设计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革新、商务交际、对外贸易、金融财会六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设多个实践训练项目。在设计具体的实训项目时,遵循“任务型”教学设计理念,使每一个课堂实训项目的推进均是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得以实现的。这些教学过程中目的非常明确的任务均是日常商务交际过程的再现,是学生为了完成某件具体的商务任务而使用英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这种设计方式强调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合一,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商务任务而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形成一定水平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工作实施能力。
4《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材料设计
“商务英语”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在商务环境下使用的英语,就可以被当作课堂训练的项目和话题。鉴于该课程“课证融合”、“服务岗位实际”的特点和定位,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材料应既能涵盖商务工作相关岗位的各个具体工作任务,以便学生在正式上岗前接受最直接的模拟实训,又能与BEC考试的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核项目密切相关,以便学生通过BEC证书的取得来证明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职业能力。
基于这一双重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时应打破以往一门课程使用一本固定教材的常规做法,编写和使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中所提倡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以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推荐的《剑桥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为蓝本,先将这些教材中涉及的能够体现商务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提炼出来,再按照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顺序及其设置要求,将符合需要的内容重新整合,最后大量补充不足的缺口。教材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的完成形式均应转换为BEC考试的考试题型,使学生在工作训练的同时强化考前训练。同时,应在对教材的实际使用中适时加入和更新最新的商务工作前沿信息,使得校本教材真正成为符合“工学结合”改革要求、适合实际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率的教学材料。
5《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如上所述,该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把握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平衡和配比,这就涉及不同阶段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训练的兼顾和侧重问题。从学习规律来看,输入(听和读)是第一性的,输出(说和写、译)是第二性的。学生只有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内化并巩固语言知识,才能在交际中输出规范的语言,提高交际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应以在同一训练项目下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训练“成对儿”进行的方式来推进。输入环节是对完成下一个输出环节所需商务知识、语言表达、任务操作方法的储备和铺垫,而输出环节则是对上一储备环节所学内容的实践和检验。有了合格的输入质量和数量,各项输出目标的实现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成为完善和收获的阶段。
在输入训练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惯常模式是教师先就本堂课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和基本词汇进行介绍及讲解,然后通过板书的形式给出相关的功能性句式,最后进行相关语篇的听解或阅读训练。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能体现语言技能学习的根本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乐学”、“会学”、高效学习。在“听”、“读”课上,应将课堂输入训练设计为新课导入——初步训练及归纳——深入训练及归纳——总结重点及难点四个核心步骤。在新课导入中,选取紧贴主题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引入具体的主题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及探究欲望。在初步训练及归纳环节,选取包含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中低等难度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能力训练操作要求及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语言储备;训练之后,以学生为主,总结归纳本环节训练的基本点和关键点,教师仅给予点拨和补漏,以此训练学生捕捉和归纳关键要点的能力。在深入训练及归纳中,选取包含深层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中高等难度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能力训练操作要求及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语言储备;这次训练之后,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度归纳关键要点,提高训练的层级。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和总结本次课的行进脉络及每项任务所包含的重点、难点,巩固和加深对关键要点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回顾及自身表现的反思。
对于输出训练环节,在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中,它仅是输入训练后的附带环节,教师仅会在输入课之后将学生的反复操练布置为作业,待到下一堂课时用课前短暂的提问时间选择几个组来做任务展示,展示后帮学生改正一些语言错误并记下平时成绩。而改革后的输出训练则被独立放到最重要的一堂语言输出课来进行。这样设计之后,绝不是对以往提问环节在时间和参与人数上的简单延长,而是将输出训练作为每个实训项目中最重要的、终极的环节来研究和实施。输出课的课堂核心步骤应设计为储备反馈——教师的专业性指导——学生的当堂操练及任务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在储备反馈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来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输入环节涉及重难点的复习情况,检验他们是否已具备完成本次实战训练所需的知识、语言、工作方法的储备,为本次课的实战做好铺垫。在教师的专业性指导环节,教师所说的话不是对已学要点的简单重复,而要侧重于针对今天的具体任务,详尽说明需要完成什么具体任务、达到什么样的完成要求、如何有效完成这一任务,并在必要时给予具体示范,以此来使学生直观认识任务的完成模式,为他们自己的模仿展示做好铺垫。学生的当堂操练及任务展示环节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占用的时间也是课长的3/5左右,在这期间,课堂这一方舞台被真正交付给了学生,学生充当演员角色,通过当堂的实景模拟操练,以分组演练、角色扮演、多媒体辅助、道具辅助等方法,展示自己完成具体任务的全过程,锻炼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环节,教师及其他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任务的特点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效果逐一进行点评,对暴露的问题提出修改性建议,使每组学生都能了解自己在完成任务时的亮点和不足,得到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为课后完善及上交完整的成果做好铺垫。
6《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鉴于该课程及其相关考试的特性要求,应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无论是平时成绩的给予,还是阶段性测验或结课考试的方式设计,都要改变“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水平”的模式,采取听、说、读、写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的模式,由考核静态知识水平过渡为考核动态技能水平。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分别展示得到四个分项的平时成绩和一个平时总评成绩。在阶段性测验及期末考试时,安排笔试和口试各一场。在一张笔试试卷上设计听、读、写三大项考核内容,各项均占25分,每项下的各小项则根据实际检验需要设计难度、题型。在笔试之后单独安排口试,要求学生通过完整地完成模拟真实工作中的任务来展示自己执行具体任务、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争取剩下的25分。最后在学期末,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在该门课上的一连串表现,给予每人一个总体评价成绩,这一成绩是由平时总评成绩占25%,阶段性测验成绩占30%,期末或结课考试成绩占45%组成的,成绩后附各分项考核的小分。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既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又能体现他们在各分项上的优劣势,更加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对《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上述设计实际上是将传统综合性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与“工学结合”改革要求相背离的那些部分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变革之后的课程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工”在“学”中的体现,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的特点和对学生语言能力、工作水平、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林.工学结合模式下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王月峰.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原则.英语教师.2010.
[3]李海欢.论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
[5]张大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上海市商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课题组.2008.
摘要: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公认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工作要求对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评价反馈机制等教学设计环节进行重新分析和设置。《剑桥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为指引,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为依据,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为整个教学活动服务。
关键词:工学结合剑桥商务英语 教学设计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方向, 也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开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各专业课程均应围绕这一核心来设计和开展教学。《剑桥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参与课改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何通过科学务实的课程教学设计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每位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者所应着重研究的问题。
1《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1.1 知识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实际授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应对未来商务工作的必要的知识和语言储备。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商务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情境中出现的专业英语常见表达方法;了解不同国家商务文化的异同点及商务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重要影响;具备基本的商务礼仪知识;熟悉各个商务任务的基本操作规程和方法等。
1.2 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应使学生具备自如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能有效运用英语完成商务工作中涉及的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革新、商务交际、公共关系、对外贸易、金融财会等工作项目,并能妥善沟通和处理实际操作中的突发事件;能贯彻实践商务礼仪和商务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应用策略和技巧。
1.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身份转变,能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拥有跨文化的交流意识,注重对外贸易交往的礼节;具有良好的对外沟通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保证任务完成的组织和决策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精神。
2《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定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定位在“综合性”、“职业性”、“任务型”上。
2.1该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就如同英语精读课对纯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是这个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果把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谈判英语口语、商英写作和商英翻译等课程看作是一整套商务语言能力培养项目中不同的“分解动作”的话,剑桥商务英语课就是“全身运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科学合理地把握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训练的平衡和配比,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运用和交际能力。
2.2该课程是“课证融合”的课程
这里的“课”即指剑桥商务英语课程,而“证”指的是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命题、阅卷和颁证的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是一项水平考试,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考生在商务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由于该项考试的权威性,BEC证书业已成为在所有举办该考试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就中国学生而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对考证的准备应是方向相同、相互融合的。该项证书对考生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证明作用与该课程对学生语言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内容一致、互为证明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既要符合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又必须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2.3 该课程是训练学生使用语言工具完成具体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就诸如该课程一类的应用型英语课而言,教与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身,而应注重训练学生如何通过使用语言这一沟通交流的工具更好地完成工作中的具体任务,使语言工具为工作实际和为岗位需求服务。
3《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的设计理念贯穿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工学结合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精神,在对外经贸从业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载体确定为商务工作中所包含的真实工作项目,并以此设计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技术革新、商务交际、对外贸易、金融财会六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设多个实践训练项目。在设计具体的实训项目时,遵循“任务型”教学设计理念,使每一个课堂实训项目的推进均是在完成具体任务中得以实现的。这些教学过程中目的非常明确的任务均是日常商务交际过程的再现,是学生为了完成某件具体的商务任务而使用英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这种设计方式强调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合一,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商务任务而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形成一定水平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工作实施能力。
4《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材料设计
“商务英语”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它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在商务环境下使用的英语,就可以被当作课堂训练的项目和话题。鉴于该课程“课证融合”、“服务岗位实际”的特点和定位,选择和设计的教学材料应既能涵盖商务工作相关岗位的各个具体工作任务,以便学生在正式上岗前接受最直接的模拟实训,又能与BEC考试的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核项目密切相关,以便学生通过BEC证书的取得来证明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职业能力。
基于这一双重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材料时应打破以往一门课程使用一本固定教材的常规做法,编写和使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中所提倡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以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推荐的《剑桥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为蓝本,先将这些教材中涉及的能够体现商务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内容提炼出来,再按照具体工作项目的实施顺序及其设置要求,将符合需要的内容重新整合,最后大量补充不足的缺口。教材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的完成形式均应转换为BEC考试的考试题型,使学生在工作训练的同时强化考前训练。同时,应在对教材的实际使用中适时加入和更新最新的商务工作前沿信息,使得校本教材真正成为符合“工学结合”改革要求、适合实际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率的教学材料。
5《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如上所述,该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把握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平衡和配比,这就涉及不同阶段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训练的兼顾和侧重问题。从学习规律来看,输入(听和读)是第一性的,输出(说和写、译)是第二性的。学生只有获得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内化并巩固语言知识,才能在交际中输出规范的语言,提高交际能力。因此,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应以在同一训练项目下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训练“成对儿”进行的方式来推进。输入环节是对完成下一个输出环节所需商务知识、语言表达、任务操作方法的储备和铺垫,而输出环节则是对上一储备环节所学内容的实践和检验。有了合格的输入质量和数量,各项输出目标的实现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成为完善和收获的阶段。
在输入训练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惯常模式是教师先就本堂课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和基本词汇进行介绍及讲解,然后通过板书的形式给出相关的功能性句式,最后进行相关语篇的听解或阅读训练。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能体现语言技能学习的根本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乐学”、“会学”、高效学习。在“听”、“读”课上,应将课堂输入训练设计为新课导入——初步训练及归纳——深入训练及归纳——总结重点及难点四个核心步骤。在新课导入中,选取紧贴主题的内容、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引入具体的主题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及探究欲望。在初步训练及归纳环节,选取包含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中低等难度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能力训练操作要求及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语言储备;训练之后,以学生为主,总结归纳本环节训练的基本点和关键点,教师仅给予点拨和补漏,以此训练学生捕捉和归纳关键要点的能力。在深入训练及归纳中,选取包含深层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中高等难度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更深层次的能力训练操作要求及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语言储备;这次训练之后,教师指导和带领学生深度归纳关键要点,提高训练的层级。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和总结本次课的行进脉络及每项任务所包含的重点、难点,巩固和加深对关键要点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回顾及自身表现的反思。
对于输出训练环节,在改革前的课堂教学中,它仅是输入训练后的附带环节,教师仅会在输入课之后将学生的反复操练布置为作业,待到下一堂课时用课前短暂的提问时间选择几个组来做任务展示,展示后帮学生改正一些语言错误并记下平时成绩。而改革后的输出训练则被独立放到最重要的一堂语言输出课来进行。这样设计之后,绝不是对以往提问环节在时间和参与人数上的简单延长,而是将输出训练作为每个实训项目中最重要的、终极的环节来研究和实施。输出课的课堂核心步骤应设计为储备反馈——教师的专业性指导——学生的当堂操练及任务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在储备反馈环节,教师向学生提问,来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输入环节涉及重难点的复习情况,检验他们是否已具备完成本次实战训练所需的知识、语言、工作方法的储备,为本次课的实战做好铺垫。在教师的专业性指导环节,教师所说的话不是对已学要点的简单重复,而要侧重于针对今天的具体任务,详尽说明需要完成什么具体任务、达到什么样的完成要求、如何有效完成这一任务,并在必要时给予具体示范,以此来使学生直观认识任务的完成模式,为他们自己的模仿展示做好铺垫。学生的当堂操练及任务展示环节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占用的时间也是课长的3/5左右,在这期间,课堂这一方舞台被真正交付给了学生,学生充当演员角色,通过当堂的实景模拟操练,以分组演练、角色扮演、多媒体辅助、道具辅助等方法,展示自己完成具体任务的全过程,锻炼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环节,教师及其他学生根据每一个具体任务的特点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展示小组的展示效果逐一进行点评,对暴露的问题提出修改性建议,使每组学生都能了解自己在完成任务时的亮点和不足,得到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为课后完善及上交完整的成果做好铺垫。
6《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鉴于该课程及其相关考试的特性要求,应采取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无论是平时成绩的给予,还是阶段性测验或结课考试的方式设计,都要改变“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水平”的模式,采取听、说、读、写分项考核、综合评价的模式,由考核静态知识水平过渡为考核动态技能水平。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分别展示得到四个分项的平时成绩和一个平时总评成绩。在阶段性测验及期末考试时,安排笔试和口试各一场。在一张笔试试卷上设计听、读、写三大项考核内容,各项均占25分,每项下的各小项则根据实际检验需要设计难度、题型。在笔试之后单独安排口试,要求学生通过完整地完成模拟真实工作中的任务来展示自己执行具体任务、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争取剩下的25分。最后在学期末,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在该门课上的一连串表现,给予每人一个总体评价成绩,这一成绩是由平时总评成绩占25%,阶段性测验成绩占30%,期末或结课考试成绩占45%组成的,成绩后附各分项考核的小分。通过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既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又能体现他们在各分项上的优劣势,更加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对《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上述设计实际上是将传统综合性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与“工学结合”改革要求相背离的那些部分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变革之后的课程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工”在“学”中的体现,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能力本位”教育的特点和对学生语言能力、工作水平、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林.工学结合模式下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王月峰.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原则.英语教师.2010.
[3]李海欢.论剑桥商务英语课程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
[5]张大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上海市商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课题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