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现代渔业持续提升。青岛成功获批全国第一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球首艘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签约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6处,约占全国1/9。青岛全市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海洋制造业加速提质。青岛诞生了多个世界最大、中国第一的海洋工程装备,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建成交付。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药物“GV-971”成功上市、在研抗肿瘤药物BG136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青岛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22.4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1/5。围绕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全市海洋领域产业联盟达到5个。
海洋服务业快速发展。青岛组建了总规模110亿元的3支海洋产业基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均成立了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事业部,提供各类融资支持超过200亿元。大力发展海洋文旅产业,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凤凰岛(金沙滩)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海洋节会享誉国内外,“十三五”期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以上。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青岛每年滚动推进100多个涉海重点项目,海洋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市1/4左右。2020年1月至11月,134个涉海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达到年度计划投资的102%。同时,围绕总投资330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600亿元的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总投资300亿元的中鲁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和配套渔港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及中药材贸易产业集聚区等重大项目,以及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深海装备制造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青岛海洋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青岛瞄准百亿级大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制定出台了《青岛市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攻坚方案》,梳理了10条海洋领域重点产业链条,与戴德梁行、上海宝茂集团等专业化招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2020年1月至11月,青岛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98个,计划总投资2097亿元,其中2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的新加坡Tuff海工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在加快引进落地。
加快汇聚优质海洋创新要素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前列
顶尖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期,超算升级项目落户。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号”“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入列。海洋领域首个冷冻电镜中心环境适配系统建成。
海洋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项目、赤潮灾害处置等11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载人深潜器等国家大型科技设施群项目顺利推进,万米级水下滑翔机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
產学研协同创新迈出新步伐。2019年,青岛完成涉海技术交易67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1亿元,增长15.6%。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加快推进在青岛组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构建“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在青岛打造海工装备领域国内离岸人才基地和研发中心。同时,青岛积极推进北大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在青岛设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均已有明确意向,正在加快推进。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作用更加凸显
航运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港在A股上市。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预计2020年,青岛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200万标箱,“十三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3.8%和4.8%。
集疏运能力不断增强。设立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截至2019年底,青岛港已开辟海上航线173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箱量138万箱,同比增长20.7%,连续5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青岛成功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际邮轮母港区加快建设。青岛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引进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海事律所等高端航运服务机构,截至目前落地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620亿元。
更高水平推动海洋领域对外开放青岛在“双循环”格局中的“双节点”优势更加突出
国际海洋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间,青岛累计建成各类企业海外研发中心48家、海外联合实验室5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9家。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代海洋产业路演、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等活动和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亚海洋博览会等高端展会。
“两区”成为海洋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等产业作为重点,19项海洋领域试点任务70%已落地实施;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快速起势,总投资100亿元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总投资13亿元的香港港青大健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设。 建設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
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青岛制定出台《青岛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构建完善湾长制等各类制度体系,自然岸线保有率已达40%。高质量完成海岸线调查修测试点任务。
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显著。青岛实施“蓝色海湾”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持续打好浒苔处置攻坚战,积极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开展源头治理,创新实施关口前移、航道外线打捞等措施,千方百计消灭浒苔于海上,海陆清理比例由2015年的1:1提高到2020年的30:1,浒苔上岸量创2008年以来最低。
坚决打击海洋违法行为。青岛坚持守海有责、谋海为民,实施有奖举报、联合执法、执法全程记录等措施,强化执法过程,丰富执法手段,2020年共查获伏休违规渔船380多艘,没收涉渔“三无”船舶100余艘,伏季休渔和海上执法管理秩序大幅提升。
5年来,青岛瞄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加大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的动力活力持续激发。在新的起点上,青岛将着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深海资源开发能力,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Qingdao adhered to coordinated land and sea development and sped up the building of world-class seaports, a perfect modern marine industrial system, and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us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marine economy. In particular, since 2019, the CPC Qingdao Committee has launched the initiative to boost marine development, which aims to scale new heigh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by focusing on the formidable tasks covering six areas of marine industry, marine ports,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ening-up, marine ecology, and marine cultur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city’s marine output value increased by 5.5% or so in 2020, accounting for 29.3% of the regional GDP.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Qingdao’s marine economy registered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of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