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淮南市泵站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全市泵站工程现有的建管体制,针对新形势下的泵站建设管理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泵站;建设管理现状;发展思路;安徽淮南
中图分类号 TV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56-02
灌溉排水泵站作为农村水利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新时期治水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灌溉排水泵站建设和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目的,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在认真总结泵站建设管理与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泵站建设管理的改革发展思路。
1 淮南市泵站建设与管理现状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地处安徽省中北部,国土面积2 596.4 km2,其中耕地面积11.6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1万hm2。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2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降雨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并且自南向北递减。据统计,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886.5 mm,大水年1954年最高达1 567 mm,枯水年1978年仅为483 mm,还不足1991年降水量的1/3,年际差达3.0~3.5倍。汛期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淮河横贯全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使沿淮地势低洼地区易受淮河洪水顶托,涝水不能自排,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淮河以南丘陵区的地面高程超过30 m、年蒸发量多大于年降雨量,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泵站建设与管理,提高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意义十分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减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淮南市境内修建了多座泵站,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泵站为骨干、大中小型泵站相结合,提排与自排、提灌与自灌、提水与蓄水相结合的排灌体系。全市现有固定电力排灌站1 181处,装机2 173台套12万kW,其中国营管理单位16处,装机216台套5万kW。这些泵站为确保城乡和工矿、交通的防洪安全,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业抗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淮南市泵站管理机构设置:市、县(区)设有泵站专管机构,市水利局设有市排灌总站,负责全市的泵站指导、监督。县(区)水利部门设有县(区)排灌总站,负责县(区)内的泵站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机电排灌站按照市、县(区)、乡(镇)、村分级管理。
2 泵站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淮南市排灌泵站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运行时间长,更新改造建设欠帐太多,工程失修、设备老化十分普遍,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行问题相当严重,泵站故障多、能耗高、效率低,并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加之目前各泵站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抗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明显下降,同时部分沿淮洼地至今未新建排涝泵站,现有的排涝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亟待加快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排涝能力不足。随着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现有泵站的排涝能力明显不足,已不能满足该市防洪排涝保安要求,特别是西淝河和高塘湖流域无大型排涝泵站,每逢大水年份,受淮河高水位顶托,经常出现关门淹,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二是设计标准低。全市现有农业排灌泵站大部分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泵站设计标准偏低,工程建设仓促,不少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许多泵站存在设计不合理,建筑质量差、机泵选型不当的缺陷,泵站效率普遍较低。三是设备老化。全市大部分泵站自建站以来均担负着繁重的排涝和灌溉任务,年运行时间长,许多泵站都在超期服役,不少泵站出现了拼设备、拼工程的局面。主机组和电气设备老化严重,不少机泵和电气设备均已成淘汰产品,隐患缺陷较多,故障频繁发生,安全运行没有保证,在抵御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出了自身的许多弱点。四是水费征收难。全市大部分灌溉泵站的主要收入是靠征收水费,但多年来各泵站灌溉水费征收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致使很多基层泵站的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各县区间水费征收到位率存在不平衡,同一县区内不同灌区之间征收到位率也不等,大多在50%~70%。
3 加强泵站建设管理的发展思路
3.1 全力推进项目工作
一方面,加强前期工作,力争西淝河洼地治理、朱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批准实施。西淝河洼地项目涉及西淝河和高塘湖新建2座大型排涝泵站。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在大水年份西淝河和高塘湖2流域的排涝问题。朱集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列入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计划,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淮南市南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泵站灌溉能力,保障该地区粮食生产稳产、增产。另一方面,加快项目实施,开工建设凤台县凤凰湖新区城北湖排涝站,做好焦岗湖、西淝河、架河洼地治理世行项目建设,该项目涉及永幸河泵站、乔口站等4座泵站。
3.2 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2个1号文件、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充分调动县(区)、乡镇、村积极性,采用“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按照《淮南市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和《淮南市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及市水利“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力争用3~5年时间将现有未实施更新改造的泵站改造一遍,排涝标准从现在的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彻底解决目前泵站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1-2]。
3.3 加强泵站管理,提高泵站管理水平
多年来,在泵站管理上重建轻管、管理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以及责权不明、制度不严、负担沉重、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已不适应新时期泵站现代化管理要求。目前,全市的泵站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各县区之间,市管泵站与县(区)管理泵站及乡(镇)管理的泵站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村级泵站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一现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泵站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对泵站管理的目标考核工作。“十二五”期间硬件上乡营泵站应达到3级以上标准,国营泵站应达到2级以上标准。管理上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探索小型泵站管理模式,建立良性管护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泵站单位的投入力度,足额到位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灌溉水费征收力度,实现泵站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3-4]。
3.4 加强泵站行业能力建设
随着淮南市今后相继新建几座大型泵站以及现有泵站的改造升级,泵站行业的自身能力建设必须超前谋划。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泵站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吸收泵站专业方面的高校大学生,充实泵站单位的技术人员,解决当前泵站现有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基层泵站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水利领导干部、水管职工的培训,努力提高泵站职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泵站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保障泵站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泵站的灌溉和排涝作用,更好地为粮食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 参考文献
[1] 张云望.泵站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初探[J].山西水利,2011,27(4):44-45.
[2] 胡肖姬,胡毓麟.浅谈泵站工程的目标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31):34.
[3] 白胜辉,蔡元明.浅谈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1(24):65.
[4] 陈汉新,戴建平,刘晨烨.常州市农村小型泵站运行管理的调查和思考[J].江苏水利,2011(12):22-24.
关键词 泵站;建设管理现状;发展思路;安徽淮南
中图分类号 TV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56-02
灌溉排水泵站作为农村水利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新时期治水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灌溉排水泵站建设和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目的,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核心,在认真总结泵站建设管理与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泵站建设管理的改革发展思路。
1 淮南市泵站建设与管理现状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跨淮河两岸,地处安徽省中北部,国土面积2 596.4 km2,其中耕地面积11.65万hm2,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1万hm2。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2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降雨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并且自南向北递减。据统计,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886.5 mm,大水年1954年最高达1 567 mm,枯水年1978年仅为483 mm,还不足1991年降水量的1/3,年际差达3.0~3.5倍。汛期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淮河横贯全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使沿淮地势低洼地区易受淮河洪水顶托,涝水不能自排,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淮河以南丘陵区的地面高程超过30 m、年蒸发量多大于年降雨量,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泵站建设与管理,提高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意义十分深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减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淮南市境内修建了多座泵站,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泵站为骨干、大中小型泵站相结合,提排与自排、提灌与自灌、提水与蓄水相结合的排灌体系。全市现有固定电力排灌站1 181处,装机2 173台套12万kW,其中国营管理单位16处,装机216台套5万kW。这些泵站为确保城乡和工矿、交通的防洪安全,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业抗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淮南市泵站管理机构设置:市、县(区)设有泵站专管机构,市水利局设有市排灌总站,负责全市的泵站指导、监督。县(区)水利部门设有县(区)排灌总站,负责县(区)内的泵站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机电排灌站按照市、县(区)、乡(镇)、村分级管理。
2 泵站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淮南市排灌泵站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偏低,运行时间长,更新改造建设欠帐太多,工程失修、设备老化十分普遍,超期服役或带病运行问题相当严重,泵站故障多、能耗高、效率低,并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加之目前各泵站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抗洪涝、干旱灾害的能力明显下降,同时部分沿淮洼地至今未新建排涝泵站,现有的排涝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亟待加快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排涝能力不足。随着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现有泵站的排涝能力明显不足,已不能满足该市防洪排涝保安要求,特别是西淝河和高塘湖流域无大型排涝泵站,每逢大水年份,受淮河高水位顶托,经常出现关门淹,洪涝灾害损失惨重。二是设计标准低。全市现有农业排灌泵站大部分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泵站设计标准偏低,工程建设仓促,不少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许多泵站存在设计不合理,建筑质量差、机泵选型不当的缺陷,泵站效率普遍较低。三是设备老化。全市大部分泵站自建站以来均担负着繁重的排涝和灌溉任务,年运行时间长,许多泵站都在超期服役,不少泵站出现了拼设备、拼工程的局面。主机组和电气设备老化严重,不少机泵和电气设备均已成淘汰产品,隐患缺陷较多,故障频繁发生,安全运行没有保证,在抵御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出了自身的许多弱点。四是水费征收难。全市大部分灌溉泵站的主要收入是靠征收水费,但多年来各泵站灌溉水费征收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致使很多基层泵站的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各县区间水费征收到位率存在不平衡,同一县区内不同灌区之间征收到位率也不等,大多在50%~70%。
3 加强泵站建设管理的发展思路
3.1 全力推进项目工作
一方面,加强前期工作,力争西淝河洼地治理、朱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批准实施。西淝河洼地项目涉及西淝河和高塘湖新建2座大型排涝泵站。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在大水年份西淝河和高塘湖2流域的排涝问题。朱集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列入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计划,该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淮南市南部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泵站灌溉能力,保障该地区粮食生产稳产、增产。另一方面,加快项目实施,开工建设凤台县凤凰湖新区城北湖排涝站,做好焦岗湖、西淝河、架河洼地治理世行项目建设,该项目涉及永幸河泵站、乔口站等4座泵站。
3.2 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2个1号文件、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充分调动县(区)、乡镇、村积极性,采用“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按照《淮南市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和《淮南市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及市水利“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力争用3~5年时间将现有未实施更新改造的泵站改造一遍,排涝标准从现在的3~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彻底解决目前泵站设备老化、运行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1-2]。
3.3 加强泵站管理,提高泵站管理水平
多年来,在泵站管理上重建轻管、管理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和手段落后,以及责权不明、制度不严、负担沉重、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已不适应新时期泵站现代化管理要求。目前,全市的泵站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各县区之间,市管泵站与县(区)管理泵站及乡(镇)管理的泵站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村级泵站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一现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泵站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对泵站管理的目标考核工作。“十二五”期间硬件上乡营泵站应达到3级以上标准,国营泵站应达到2级以上标准。管理上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创新,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探索小型泵站管理模式,建立良性管护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泵站单位的投入力度,足额到位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加大灌溉水费征收力度,实现泵站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3-4]。
3.4 加强泵站行业能力建设
随着淮南市今后相继新建几座大型泵站以及现有泵站的改造升级,泵站行业的自身能力建设必须超前谋划。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泵站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吸收泵站专业方面的高校大学生,充实泵站单位的技术人员,解决当前泵站现有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基层泵站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水利领导干部、水管职工的培训,努力提高泵站职工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泵站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保障泵站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泵站的灌溉和排涝作用,更好地为粮食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 参考文献
[1] 张云望.泵站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初探[J].山西水利,2011,27(4):44-45.
[2] 胡肖姬,胡毓麟.浅谈泵站工程的目标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31):34.
[3] 白胜辉,蔡元明.浅谈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1(24):65.
[4] 陈汉新,戴建平,刘晨烨.常州市农村小型泵站运行管理的调查和思考[J].江苏水利,2011(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