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教师从传统教本课堂中的主导角色中解放出来,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角,打造学本课堂,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高三语文成绩的突破,依靠的是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学生小组合作。
关键词:团队高三语文学本课堂
“一个好汉三个帮”,现今,无论在哪个领域,团队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小到个人,大到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大的突破,离不开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应该是“团结”,团结下的分工合作,合作之中的同学间的探讨补台。
传统的教本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掌控者,学生永远都处于被动的,即使是问答也是单一的对话,强调的还是个人的智慧,偶尔有讨论和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停留在表层,仅是热闹之下的伪学习。学本课堂,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利用团队精神解放老师,将小组中的学生推到前台,课堂中的真正主人是学生,用韩立福教授的话讲教师职能是潜伏,是《潜伏》中的余则成,是站在学生背后的。教师和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关系是大同学和小同学的关系,打破严格的教师和学生之分,大家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学本课堂的教育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教育目的。与教本教育侧重于“师向生传递知识”相比,学本教育更强调“师与生建构知识”。这一核心内涵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等都将发生变化。我认为学本课堂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团队建设的理念:“走出不好意思;走向素质人生;个人优秀不是辉煌,团队优秀才是辉煌。”要求:团队建设一盘棋,一个团队内部建立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绿色学习,合作学习,无私学习生态氛围和秩序。一个团队建立课内、校内校外都能践行“会不会,我帮你”的全程评价机制;一个团队建立实现人人真学习,人人实现高成就的团队合作机制。以往我们学生症结:害羞,不敢展示自我,害怕自己说错,被同学笑话,即缺少自信心;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习惯差,教师上课稍不留神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高三学本课堂就是向课堂上学生的顽疾宣战,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告别害羞,勇敢展示自我。
学生团队建设即学习小组的合作,一般以6人为单位,小组成员配上男女比例,实际讲的是合作的协调性。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愿景、每一科高考要实现的考试目标、组歌,同时,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学科长、行政组长,学科长负责小组成员的“会不会”;行政组长负责“学不学”,随时监管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合作表现:一方面,师生的合作,问题的设置导向。在学本课堂中,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成为教与学活动的主线,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先学后导”教学思维,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教师通过结构化备课预设问题,将师生问题整合后进人“导”的阶段。在“导”的阶段,先是学生通过“生本联导”来自主探究问题,不能解决的通过“生生互导”来解决,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相导”来解决。二是问题的讨论。学生在先自主学生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形成共识,组内派代表上讲台展些或展讲,其他组可以对上台展讲或展写的问题可以补充完善,最后全班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在我们的243班诗歌单元回归评价课上和能力提升拓展课堂上,从主持人开始到小组的展讲,没有一位同学怯场,学本课堂的魅力是学生学习轻松,学生更加自信,用同行专家的话讲:“你们自己的答案就是参考答案甚至是标准答案”,真正只有将平时的复习课堂考场化,学生的能力才会被训练出来,学生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转变观念,转变凡事都依赖老师的心理,丢掉老师这根拐杖,自己迈开步子大胆去走,才会走出自己的路子。三是教师的角色转变。尤其是课堂中在的师生关系方面,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人文、和谐、发展的“大小同学”式关系,而不是上对下的长幼关系和辈分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大小同学”的共同合作、对话交流、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情感丰富、潜能挖掘、促进发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在成长,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及时大力鼓励,不吝啬赞美之词。四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或说教式方法的范式,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习为主的建构式学习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展示对话法、问题生成法、高级思维训练法等。教师尽可能少采用提问题教学法,多采用有利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组间展评提问法。教师应该做的事情闭嘴,强化课堂中的巡视,可以单独对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变成“导”“催化”的作用。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倡导和实施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坚决反对采用“一对多”的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多对多”的、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合作成长、和谐发展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学生由奴隶变将军”,教师回归到学生中间,身份变成了“大同学”,隐身在学生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在学本教育视野下,学生即教师,教师即学生,教师是“大同学”,师生关系是“大小同学”关系,所以严格地说没有学生观、教师观和师生观。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教师被尊崇为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本教育视野下,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虽然教师是成年人,学生未成年,他们的认知程度、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程度都存在差异,但在学本课程中,师生一体,都是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的主人,“大小同学”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共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师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学习目标。教师改变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回归到学生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高三语文学本课堂的打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在教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时间加汗水,最后考试的结果还是达不到社会、家长的期望,为什么我们还是要抱着旧有的坛坛罐罐不愿放。世间万物的发展莫不遵循规律,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起始、发展、高潮、消亡的过程。到末尾消亡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穷”。那么就说明这一个过程结束了,就要思考创新、变革、才会有新的生机、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世间万物的循环过程。改变肯定会带来痛苦,如果一阵子的痛苦能换来一辈子的幸福,那何乐而不为呢?敢想敢干,虽然,高三语文学本课堂的五种课型如何上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只要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生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无论怎样艰难,我都愿意做。 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教师观往往把教师视为“完人”,有人还鼓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学生观往往把学生视为待教育、待发展、待成长的“不完善”的人;在学本教育视野下,学习者发展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富有无限潜能的、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学习者、成长者。由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不是一个“完人”,不过是年龄稍大的先知者,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有待完善和发展的人。这种认知,才是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学本教育的是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发展,甚至能够促进其他参与者的发展,因为在学本视野下的主体还包括其他直接参加或间接参加的主体,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成员等。
打造高三语文学本课堂,教师应该坚持全面的课程观,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抓手”。学本教育强调全面课程观,全面课程主要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形课程;隐性课程主要包括道德课程、情感课程、精神課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无形课程。显性课程是有限的,有边界的,而隐性课程是是无限的,无边界的。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我们过分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恰好忽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的人,在人文关怀上是做得不够的。而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落后,显性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没有实现。在学本教育视野下,科学落实显性课程基本目标,用先进的学本教育理念、科学的学本课堂学习方法完成显性课程目标。创新显性课程,当学习者学会自主合作学习以后,学习者将超越国家指定课程范畴和内容,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来整合课程资源,创新出学习者需要的系统化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学习者根据国家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来挖掘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设计隐性课程目标,师生共同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具体开发道德课程、情感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学习者能力发展的视野,搭建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平台。提高课程执行力,学习者在充分认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全面实践这种全面课程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三语文学本课堂也需要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完美结合,教师眼中不能紧盯试卷上的分数,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本课堂中,学生展示的时间,就是学生成长的时候,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看在眼中,该表扬的时候毫不犹豫表扬。我相信一点,鼓励和表扬比你交给学生多少学习的方法都有效果。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回报你阳光的自我;给学生一个赞扬,学生给你创造一个奇迹;给学生一分关心,学生给你一分理解。教师在学本课堂中应该追求的三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实现了三种境界,那么学本课堂的春天真离我们就不远了。
高三语文学本课堂,要的就是团队的力量,建设充满激情,富有学习力的团队,回归教材,夯实学科基础学力,复习备考中大胆取舍,全组上下拧成一根绳,分工协作, 在专家团队的潜心指导下,通过全组的用心实践,真信、真学、真做、真会,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成绩在现有基础上有突破不是梦!
参考文献:
[1]《教育新视野:学本教育》韩立福《人民教育》2014.9.
[2]《高三有效复习成功策略》课件 韩立福 2016年7月23日.
[3]《高三复习课型流程——导学艺术》 韩立福 2016年8月5日.
关键词:团队高三语文学本课堂
“一个好汉三个帮”,现今,无论在哪个领域,团队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小到个人,大到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大的突破,离不开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应该是“团结”,团结下的分工合作,合作之中的同学间的探讨补台。
传统的教本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掌控者,学生永远都处于被动的,即使是问答也是单一的对话,强调的还是个人的智慧,偶尔有讨论和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停留在表层,仅是热闹之下的伪学习。学本课堂,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利用团队精神解放老师,将小组中的学生推到前台,课堂中的真正主人是学生,用韩立福教授的话讲教师职能是潜伏,是《潜伏》中的余则成,是站在学生背后的。教师和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关系是大同学和小同学的关系,打破严格的教师和学生之分,大家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者。学本课堂的教育过程就是学习者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教育目的。与教本教育侧重于“师向生传递知识”相比,学本教育更强调“师与生建构知识”。这一核心内涵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等都将发生变化。我认为学本课堂的终极目的就是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团队建设的理念:“走出不好意思;走向素质人生;个人优秀不是辉煌,团队优秀才是辉煌。”要求:团队建设一盘棋,一个团队内部建立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绿色学习,合作学习,无私学习生态氛围和秩序。一个团队建立课内、校内校外都能践行“会不会,我帮你”的全程评价机制;一个团队建立实现人人真学习,人人实现高成就的团队合作机制。以往我们学生症结:害羞,不敢展示自我,害怕自己说错,被同学笑话,即缺少自信心;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习惯差,教师上课稍不留神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高三学本课堂就是向课堂上学生的顽疾宣战,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告别害羞,勇敢展示自我。
学生团队建设即学习小组的合作,一般以6人为单位,小组成员配上男女比例,实际讲的是合作的协调性。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愿景、每一科高考要实现的考试目标、组歌,同时,每个小组有自己的学科长、行政组长,学科长负责小组成员的“会不会”;行政组长负责“学不学”,随时监管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合作表现:一方面,师生的合作,问题的设置导向。在学本课堂中,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成为教与学活动的主线,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先学后导”教学思维,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教师通过结构化备课预设问题,将师生问题整合后进人“导”的阶段。在“导”的阶段,先是学生通过“生本联导”来自主探究问题,不能解决的通过“生生互导”来解决,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师生相导”来解决。二是问题的讨论。学生在先自主学生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形成共识,组内派代表上讲台展些或展讲,其他组可以对上台展讲或展写的问题可以补充完善,最后全班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在我们的243班诗歌单元回归评价课上和能力提升拓展课堂上,从主持人开始到小组的展讲,没有一位同学怯场,学本课堂的魅力是学生学习轻松,学生更加自信,用同行专家的话讲:“你们自己的答案就是参考答案甚至是标准答案”,真正只有将平时的复习课堂考场化,学生的能力才会被训练出来,学生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转变观念,转变凡事都依赖老师的心理,丢掉老师这根拐杖,自己迈开步子大胆去走,才会走出自己的路子。三是教师的角色转变。尤其是课堂中在的师生关系方面,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人文、和谐、发展的“大小同学”式关系,而不是上对下的长幼关系和辈分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通过“大小同学”的共同合作、对话交流、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建构、能力培养、情感丰富、潜能挖掘、促进发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在成长,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及时大力鼓励,不吝啬赞美之词。四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或说教式方法的范式,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习为主的建构式学习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展示对话法、问题生成法、高级思维训练法等。教师尽可能少采用提问题教学法,多采用有利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组间展评提问法。教师应该做的事情闭嘴,强化课堂中的巡视,可以单独对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变成“导”“催化”的作用。五是在教学组织方面,倡导和实施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坚决反对采用“一对多”的舞台式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多对多”的、能够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合作成长、和谐发展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学生由奴隶变将军”,教师回归到学生中间,身份变成了“大同学”,隐身在学生背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撑。在学本教育视野下,学生即教师,教师即学生,教师是“大同学”,师生关系是“大小同学”关系,所以严格地说没有学生观、教师观和师生观。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教师被尊崇为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本教育视野下,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虽然教师是成年人,学生未成年,他们的认知程度、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程度都存在差异,但在学本课程中,师生一体,都是实现同一个学习目标的主人,“大小同学”共同确立学习目标,共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师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学习目标。教师改变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回归到学生中,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
高三语文学本课堂的打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在教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时间加汗水,最后考试的结果还是达不到社会、家长的期望,为什么我们还是要抱着旧有的坛坛罐罐不愿放。世间万物的发展莫不遵循规律,每一件事物都有其起始、发展、高潮、消亡的过程。到末尾消亡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穷”。那么就说明这一个过程结束了,就要思考创新、变革、才会有新的生机、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世间万物的循环过程。改变肯定会带来痛苦,如果一阵子的痛苦能换来一辈子的幸福,那何乐而不为呢?敢想敢干,虽然,高三语文学本课堂的五种课型如何上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只要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生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无论怎样艰难,我都愿意做。 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教师观往往把教师视为“完人”,有人还鼓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学生观往往把学生视为待教育、待发展、待成长的“不完善”的人;在学本教育视野下,学习者发展观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富有无限潜能的、有待发展和完善的学习者、成长者。由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不是一个“完人”,不过是年龄稍大的先知者,也是发展中的人,也是有待完善和发展的人。这种认知,才是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学本教育的是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发展,甚至能够促进其他参与者的发展,因为在学本视野下的主体还包括其他直接参加或间接参加的主体,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成员等。
打造高三语文学本课堂,教师应该坚持全面的课程观,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抓手”。学本教育强调全面课程观,全面课程主要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形课程;隐性课程主要包括道德课程、情感课程、精神課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无形课程。显性课程是有限的,有边界的,而隐性课程是是无限的,无边界的。在教本教育视野下,我们过分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恰好忽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的人,在人文关怀上是做得不够的。而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落后,显性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没有实现。在学本教育视野下,科学落实显性课程基本目标,用先进的学本教育理念、科学的学本课堂学习方法完成显性课程目标。创新显性课程,当学习者学会自主合作学习以后,学习者将超越国家指定课程范畴和内容,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来整合课程资源,创新出学习者需要的系统化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学习者根据国家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来挖掘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设计隐性课程目标,师生共同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具体开发道德课程、情感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等,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学习者能力发展的视野,搭建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平台。提高课程执行力,学习者在充分认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全面实践这种全面课程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三语文学本课堂也需要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完美结合,教师眼中不能紧盯试卷上的分数,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本课堂中,学生展示的时间,就是学生成长的时候,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看在眼中,该表扬的时候毫不犹豫表扬。我相信一点,鼓励和表扬比你交给学生多少学习的方法都有效果。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回报你阳光的自我;给学生一个赞扬,学生给你创造一个奇迹;给学生一分关心,学生给你一分理解。教师在学本课堂中应该追求的三种境界:追“傻”求真;追“懒”求智;追“愚”求艺。实现了三种境界,那么学本课堂的春天真离我们就不远了。
高三语文学本课堂,要的就是团队的力量,建设充满激情,富有学习力的团队,回归教材,夯实学科基础学力,复习备考中大胆取舍,全组上下拧成一根绳,分工协作, 在专家团队的潜心指导下,通过全组的用心实践,真信、真学、真做、真会,我相信,我们的语文成绩在现有基础上有突破不是梦!
参考文献:
[1]《教育新视野:学本教育》韩立福《人民教育》2014.9.
[2]《高三有效复习成功策略》课件 韩立福 2016年7月23日.
[3]《高三复习课型流程——导学艺术》 韩立福 2016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