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研究了23例经活检证实的具典型皮肤特征的系统性硬化患者(19例有雷诺氏现象,4例无)和20名对照者.4例无雷诺氏现象的系统性硬化患者均有食道病变,1例有钙化,1例肺纤维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研究了23例经活检证实的具典型皮肤特征的系统性硬化患者(19例有雷诺氏现象,4例无)和20名对照者.4例无雷诺氏现象的系统性硬化患者均有食道病变,1例有钙化,1例肺纤维化.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一例38岁女性,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年,近2年使用强的松治疗,每日维持量15~30毫克,反应良好。半年前全身发生典型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皮疹,为瘙痒性表皮下大疱,口腔无损害,尼氏征阴性,低热、乏力、近心端肌力弱、全身淋巴结肿大。
以往对毛发红糠疹(PRP)和银屑病用有丝分裂指数(MI)和氚化胸腺嘧啶闪烁标记指数(FLI)测量时,均发现表皮增殖活力增高,但成人PRP和银屑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已有报告二者表皮增殖活力增高,但动力学有一些不同:与银屑病相比,PRP受累皮肤的MI和FLI较低,而细胞进入有丝分裂率却较高,本文对同一病人的受累皮肤和外观正常皮肤同时进行组织动力学测定,进一步研究了PRP和银屑病之间的关系.
嗜酸细胞增多性弥漫性筋膜炎(DEF)首次在1974年作为一种综合征而报导.当时报告了2例,有象硬皮病一样的皮肤改变,血沉增快、嗜酸细胞增多和高γ-球蛋白血症.组织病理检查,见有筋膜水肿、增厚和单一核细胞浸润.此病不同于硬皮病,皮肤不固定、能自由移动.脸、手和脚不受侵犯,雷诺氏征极少见,无内脏受累.对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效应.
日本内务省将麻风分为瘤型、斑疹型及神经型三型;马尼拉会议(1931)分为皮肤型、神经型及混合型三型;开罗会议(1938)分为神经型和瘤型两型.由于光田(1919)发现麻风菌素反应,Wade(1934)发现结核样型麻风,SouzaLima等(1941~1943)发现未定类麻风,Wade(1940)发现界线类麻风,所以在1953年召开的马德里会议上,决定将麻风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两型与界线类和未定类两类
芳香维甲酸(retinoid,简称R)治疗几种角化性疾病确有效果,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明.其作用靶细胞似乎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可能是免疫活性细胞,包括郎格罕细胞(LC).有丝分裂的郎格罕细胞(MLC)一般很少观察到.
血管扩张药敏乐啶(minoxidil)近来用于治疗难治的高血压病,它的皮肤过敏反应很少见.本文报告一例敏乐啶引起典型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为35岁男性,患有肾炎和高血压,一直用速尿和心得安治疗.加用敏乐啶和别嘌呤醇治疗后约半月,全身发生瘙痒性斑丘疹,考虑到药疹而停用别嘌呤醇,用类固醇治疗后病情仍继续发展,并发生严重的不适和高烧,红斑损害脱屑,掌?发生大疱,结合膜分泌物增多,颊
许多细胞毒药物(三醋酸氮尿嘧啶核苷、硫唑嘌呤、丙亚胺,6-巯基嗓呤、氨甲喋呤、霉酚酸及氮芥)治疗对其它疗法有抵抗的严重的银屑病是有用的。据作者所知长春花类生物碱尚未试用于此病。Vindesine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显著的效果,它的骨髓毒性作用比长春碱小,神经毒性作用比长春新碱小。作者观察一例77岁男性,常规胸透发现可疑的肺部损害,于1979年12月来此检查,诊断为肺部原发腺癌。
制革工人的皮肤病,占第一位的是化脓性皮炎,其次是过敏性皮炎和湿疹.大部分学者认为,对铬敏感性的提高是职业性皮肤病发生的常见原因.皮革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有皮革的浸泡、硝化染色、抻展、烘干、磨光和加工等.
由N-isopropyl-N'phenyl Para Phenylenediamine(IPPD),一种橡胶抗氧化剂引起的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并不少见.作者报导一例如下:患者男性45岁,双腕部发生瘙痒性皮炎,并扩展到腋和上胸部.当离开工作岗位,皮炎消失,再工作则复发.检查发现双腕和胸侧有淡紫色、角化性丘疹.当复发时,胸和颈部发生急性水疱性损害.患者从事安装车胎工作已6年.为半自动化操作,操作中未带防护
维生素甲缺乏伴有粘膜上皮的鳞状转化(类似于恶化前白斑病)。缺乏维生素甲的皮肤改变包括增生紊乱和过度角化,但发生皮肤的恶性变还未见到。Mayer等证明用于系统治疗的几种维甲酸(维生素甲及其同类物)可预防和治疗由化学剂引起的鼠皮肤肿瘤。也有报告维甲酸局部应用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这些以及许多其他的报告均表明维生素甲与上皮癌之间的关系。作者对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进行了研究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