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伊内瑞特一改自己以往严肃阴郁的风格,在《鸟人》中尝试以喜剧的方式探讨深奥的命题,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讲述一个中年男人在衰败过程中对自己的梦想进行二次追逐的故事,以及其对于家庭关系的和解,来阐明自己对于成功,对于梦想,对于人性的多层探讨。
【关键词】:中年;孤独;美国梦;情感;救赎
正文: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或许三十而立尚且容易,但五十岁时能看开一切的人就不多了。伊纳瑞特一贯喜欢用阴郁深沉的镜头去探讨人生存的问题与危机,但是同样是讲述一个中年男子的故事,《鸟人》和《美错》相比变得更加轻松和“喜剧”化了,导演似乎开始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更能够契合观众口味,被市场接收的方式,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值得中国内地文艺片导演进行借鉴的,或许在艺术与商业上获得双丰收的目的,本身就不纯粹,因而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影片讲述了一个曾经获得过巨大成功的男演员,一点点走向人生低谷时,想要通过导演戏剧来拯救自己的故事,其中夹杂着他与背后家庭成员的种种羁绊。
美国梦的二次燃烧
戴锦华在评价美国往事时曾经说过:“美国是梦幻与现实的混合。在美国,梦幻会不知不觉变成现实,现实也会不知不觉忽然成了一场梦。”伊内瑞特在《鸟人》中将这一观点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或许梦和现实的界线只是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相信什么,而不是这个世界存在什么。
本片围绕着男主人瑞根公想要创作一场戏剧,在好莱坞进行演出展开。好莱坞本身就被称作梦工厂,是许多人寄托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地方,因此导演所选取的场景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梦的意味。瑞根本身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他在年轻的时候获得过所谓的成功,可惜成功并不永远是一个褒义词,更多时候,成功的背后所隐藏的是失去、孤独和恐惧。显然,瑞根恰好经历着这一切。
片头在天空滑落的火球恰好就像是瑞恩生命的写照,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曾经的辉煌,但是却必然走向坠落。享受过成功的瑞恩不甘于接受自己一点点衰落下去的事实,作为一个妻子离开,女儿叛逆的中年男人,他渴望通过再次成功来维系自己的生命。什么是美国梦衡量成功的标准呢?是名气、是财富、是地位。财富与名气霸占了现代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霸占的简单粗暴,又理直气壮。片头镜子上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对成功标准的一个好的回答:“事物即事物本身,而并非人们口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说戏剧是导演自我的表达,那么《鸟人》中瑞根排演的戏剧除了向编剧本身致敬以外,或许也是他个人人生的写照。片中多次出现戏剧的最后一幕,在蓝色的舞台灯光下,似乎有麋鹿在舞蹈,有女人说:“我想我们的生活中总要做决定,并且继续下去。“随后后面的幕布拉开,蓝色灯光下,戏剧中的瑞根将妻子捉奸在床,并走向了自我毁灭,此时藍色的舞台上有两盏红色的灯。如果说麋鹿和蓝色是童话和梦幻的象征,那么红色就是这梦幻中的一个警示,梦想追逐的途中可能会有危险,甚至是走向自我毁灭。
结尾处,瑞根的演出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他实现了自己美国梦的二次燃烧,获得了现代社会衡量梦想的两大标准:金钱和名气。但是瑞根的选择是通过窗户逃走了,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飞翔也好,死亡也罢,结局已经不重要了。这本身也是对于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国梦提出的质疑,梦想实现的背后能给人带来的东西本身是否存在着为此放弃一切的价值。
道德下的情感救赎
影片开篇引用了雷蒙德·卡佛的《迟来的碎片》中的话:“找到此生想要的了吗?“”找到了。“”你想要什么?“”成为被爱的人,在地球上感受被爱。“ 瑞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梦想狂热者,这使他的形象多了许多与观众的共鸣点,但也成为了他的纠结所在。在梦想追逐的过程中,夹杂着与这个世界的许多情感上的关联和纠葛,他渴望自己得带女儿和妻子的爱与认同,这是他出状况的原因所在,却也恰恰成为了其继续下去的动力之一。
瑞根对自己的救赎,首先是对于女儿情感亏欠上的救赎。传统道德中对父亲的基本要求就是在孩子成长中扮演陪伴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但是瑞根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并没有能够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这造成了他内心对女儿的愧疚,也成为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十分叛逆的原因。
女儿在影片中与父亲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片头处,女儿对父亲所分配的买花任务极其不耐烦,粗暴的挂断电话,这是疏离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女儿爆发出自己的不满,点明自己眼中父亲的问题所在,导演用广角镜头对女儿进行近景拍摄,这不仅意味着女儿吸了大麻后的非正常状态,也是导演习惯性通过非正常状态的人点明真理的手法,女儿残酷的对父亲说:“这个世界的人都在外面争着刷存在感,而你却玩消失,在你视而不见的地方总有新东西诞生,你早该被忘记了。”“你这么做是因为和我们一样,害怕自己不重要。”女儿的叛逆是对父亲眼里不重视自己的恐惧,而父亲对成功的追逐也成为了获取女儿认可的手段。第三个阶段则是两个人矛盾消除的阶段,当麦克质问萨姆恨父亲的原因时,她发现所有的理由只是“缺乏陪伴”而已,于是,在结尾处,女儿手捧紫色的丁香花依靠在了父亲身上,这一阶段,父亲完成了自己对于女儿亏欠上的情感救赎。
另一条情感线是瑞根与妻子的,虽然没有女儿那条线表现的充分,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点名了他在第一次追逐成功的过程中,所走进的误区。瑞根不记得自己为什么和妻子分手,妻子的回答是:“你一直这样,你把崇拜当成了爱。”或许他们两个人从来就没有互相坦诚过,因此虽相爱,却无法切实的感受到。直到瑞根在自己戏剧开演前,对妻子坦诚自己在伤害妻子后想溺水自杀的事情后,他们才消除了误会。从这一点上来说,瑞根也给了妻子的感情一个满意答案,得到自身情感的释放。
或许瑞根在结尾处真的是成功的,这一成功并不单单取决于其美國梦的实现,还扎根于其与女儿和妻子感情上的和解,使其获得了道德上的救赎,甚至是系于其最后在窗前的一跃,让他摆脱掉了所有的困扰,获得了自由与解放,因为成功本身就是难以用标准衡量的。
【关键词】:中年;孤独;美国梦;情感;救赎
正文: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或许三十而立尚且容易,但五十岁时能看开一切的人就不多了。伊纳瑞特一贯喜欢用阴郁深沉的镜头去探讨人生存的问题与危机,但是同样是讲述一个中年男子的故事,《鸟人》和《美错》相比变得更加轻松和“喜剧”化了,导演似乎开始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更能够契合观众口味,被市场接收的方式,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值得中国内地文艺片导演进行借鉴的,或许在艺术与商业上获得双丰收的目的,本身就不纯粹,因而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解决办法。
影片讲述了一个曾经获得过巨大成功的男演员,一点点走向人生低谷时,想要通过导演戏剧来拯救自己的故事,其中夹杂着他与背后家庭成员的种种羁绊。
美国梦的二次燃烧
戴锦华在评价美国往事时曾经说过:“美国是梦幻与现实的混合。在美国,梦幻会不知不觉变成现实,现实也会不知不觉忽然成了一场梦。”伊内瑞特在《鸟人》中将这一观点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或许梦和现实的界线只是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相信什么,而不是这个世界存在什么。
本片围绕着男主人瑞根公想要创作一场戏剧,在好莱坞进行演出展开。好莱坞本身就被称作梦工厂,是许多人寄托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地方,因此导演所选取的场景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梦的意味。瑞根本身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他在年轻的时候获得过所谓的成功,可惜成功并不永远是一个褒义词,更多时候,成功的背后所隐藏的是失去、孤独和恐惧。显然,瑞根恰好经历着这一切。
片头在天空滑落的火球恰好就像是瑞恩生命的写照,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曾经的辉煌,但是却必然走向坠落。享受过成功的瑞恩不甘于接受自己一点点衰落下去的事实,作为一个妻子离开,女儿叛逆的中年男人,他渴望通过再次成功来维系自己的生命。什么是美国梦衡量成功的标准呢?是名气、是财富、是地位。财富与名气霸占了现代社会,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霸占的简单粗暴,又理直气壮。片头镜子上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成为对成功标准的一个好的回答:“事物即事物本身,而并非人们口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说戏剧是导演自我的表达,那么《鸟人》中瑞根排演的戏剧除了向编剧本身致敬以外,或许也是他个人人生的写照。片中多次出现戏剧的最后一幕,在蓝色的舞台灯光下,似乎有麋鹿在舞蹈,有女人说:“我想我们的生活中总要做决定,并且继续下去。“随后后面的幕布拉开,蓝色灯光下,戏剧中的瑞根将妻子捉奸在床,并走向了自我毁灭,此时藍色的舞台上有两盏红色的灯。如果说麋鹿和蓝色是童话和梦幻的象征,那么红色就是这梦幻中的一个警示,梦想追逐的途中可能会有危险,甚至是走向自我毁灭。
结尾处,瑞根的演出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认可,他实现了自己美国梦的二次燃烧,获得了现代社会衡量梦想的两大标准:金钱和名气。但是瑞根的选择是通过窗户逃走了,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飞翔也好,死亡也罢,结局已经不重要了。这本身也是对于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美国梦提出的质疑,梦想实现的背后能给人带来的东西本身是否存在着为此放弃一切的价值。
道德下的情感救赎
影片开篇引用了雷蒙德·卡佛的《迟来的碎片》中的话:“找到此生想要的了吗?“”找到了。“”你想要什么?“”成为被爱的人,在地球上感受被爱。“ 瑞根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梦想狂热者,这使他的形象多了许多与观众的共鸣点,但也成为了他的纠结所在。在梦想追逐的过程中,夹杂着与这个世界的许多情感上的关联和纠葛,他渴望自己得带女儿和妻子的爱与认同,这是他出状况的原因所在,却也恰恰成为了其继续下去的动力之一。
瑞根对自己的救赎,首先是对于女儿情感亏欠上的救赎。传统道德中对父亲的基本要求就是在孩子成长中扮演陪伴者和保护者的角色,但是瑞根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并没有能够尽到自己该尽的责任,这造成了他内心对女儿的愧疚,也成为了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十分叛逆的原因。
女儿在影片中与父亲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片头处,女儿对父亲所分配的买花任务极其不耐烦,粗暴的挂断电话,这是疏离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女儿爆发出自己的不满,点明自己眼中父亲的问题所在,导演用广角镜头对女儿进行近景拍摄,这不仅意味着女儿吸了大麻后的非正常状态,也是导演习惯性通过非正常状态的人点明真理的手法,女儿残酷的对父亲说:“这个世界的人都在外面争着刷存在感,而你却玩消失,在你视而不见的地方总有新东西诞生,你早该被忘记了。”“你这么做是因为和我们一样,害怕自己不重要。”女儿的叛逆是对父亲眼里不重视自己的恐惧,而父亲对成功的追逐也成为了获取女儿认可的手段。第三个阶段则是两个人矛盾消除的阶段,当麦克质问萨姆恨父亲的原因时,她发现所有的理由只是“缺乏陪伴”而已,于是,在结尾处,女儿手捧紫色的丁香花依靠在了父亲身上,这一阶段,父亲完成了自己对于女儿亏欠上的情感救赎。
另一条情感线是瑞根与妻子的,虽然没有女儿那条线表现的充分,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点名了他在第一次追逐成功的过程中,所走进的误区。瑞根不记得自己为什么和妻子分手,妻子的回答是:“你一直这样,你把崇拜当成了爱。”或许他们两个人从来就没有互相坦诚过,因此虽相爱,却无法切实的感受到。直到瑞根在自己戏剧开演前,对妻子坦诚自己在伤害妻子后想溺水自杀的事情后,他们才消除了误会。从这一点上来说,瑞根也给了妻子的感情一个满意答案,得到自身情感的释放。
或许瑞根在结尾处真的是成功的,这一成功并不单单取决于其美國梦的实现,还扎根于其与女儿和妻子感情上的和解,使其获得了道德上的救赎,甚至是系于其最后在窗前的一跃,让他摆脱掉了所有的困扰,获得了自由与解放,因为成功本身就是难以用标准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