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重点研究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的情况,分析了专业建设当中存在的困难。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42-03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中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石化、汽车、建材、钢铁、有色、纺织、医药等十个主导优势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优势明显,2010年11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 依托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以来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和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集团、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精成科技集团、湖北众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背景下,在“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下,探讨建立校企合作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1)聘请武汉烽火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刘华为本专业的楚天技能名师。
2)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3)成立了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高级工程师、楚天技能名师刘华担任组长,定期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交流活动。
4)2010年10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成立武汉高校首个“富士康工程师班”。
2012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三星工程师班”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精成科技集团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协议,开设“精成班“,培养质检和维修的工程师。
1)2013年5月,与烟台富士康集团共同设立“厂中校”。
2)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直接参与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制定,“工程师班”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建设。
3)企业参与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以及毕业设计任务的指导。
4)假期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新技术的开发。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武汉许多大型电子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如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长,特别适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使用的规格,是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通过走访相关企业人资部门和技术部门,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了企业调研报告,了解到企业每年所需的员工的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等,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课程设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同时,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工作,通过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企业的生产状况,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找到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最后我们确定了与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教育,培养的是电子产品的制造和检测的产线工程师。
在与企业共同制定“2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式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用的是“2 1工学结合学年制”,即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第一、二年按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实训基地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目标,培养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专业基础,并进行适度生产性实训,达到真实生产实践要求;第四学期末,企业到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订单选择;在第五学期结合订单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岗位计划,确定岗位关键能力,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执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结束后参加企业组织的考试,考试过关的学生正式为企业认证的“产线工程师”。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位置的课程,应该是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课程。
通过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岗位的对学生的需求,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选定了《单片机技术》、《综合电路实训》、《PROTEL电路设计》、《CPLD/FPGA》、《ARM技术及应用》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上,确定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架构,采用了更加贴近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开发配套的自编校本教材。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将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电工实训》五门课程进行的重新设置,成为综合课程,并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课程以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项目为驱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实践意义来讲,改变了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践中,是学生在做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判断检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以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目标。
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的成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彭伟老师完成的项目:高职电类专业电子、单片机及计算机接口技术阶梯式全仿真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 教材)获得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4 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评价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改革评价方式,将传统的数据式的成绩评价变为岗位技能的评价,将期末过关式的考试变成企业公开招考“生产线工程师”的考核。改革评价的内容,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列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倡导的是爱岗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它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评价内容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内涵,帮助学生树立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意识,培养职业认同。
评价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评价的主体由学校转换成企业。
2)评价的重点由侧重结果转变成看重过程。
3)评价的内容由单纯的岗位技能转变成态度 岗位技能。
质量监控体系
1)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重点完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2)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校自我监控与完善为核心,集企业监督与评价,第三方监督与测评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竞赛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的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
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四个校内实训室,七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共同建立校外实训的基础上,和烟台富士康集团合作,建立“厂中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培训功能,使之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在校内尝试开设“校中厂”,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一般性教学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正准备与精诚科技集团共同建设一个校内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的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人员、培训教材,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校中厂”既解决了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场所,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能为社会相关需求人员提供培训场所。
6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企业方的任课教师缺乏理论授课经验,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授课质量。
2)实训条件仍然需要扩充和增加,以满足教学需要。
3)让学生成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我该做什么,进而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课程以工作需求为依据,后续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方法上不断创新。
4)对专业老师的要求更为提高,老师的继续教育能力和深入一线项目的工作能力以及执教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和和创新能力的深度。
7 结束语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11月第一批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有助于我院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
[2] 苑清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向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E4081).
[3] 冯赫.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
[4] 王中林.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新课程研究,2009(10).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方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42-03
为积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中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石化、汽车、建材、钢铁、有色、纺织、医药等十个主导优势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优势明显,2010年11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首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背景下的高职专业建设和改革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 依托行业、企业开展专业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一直以来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和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集团、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精成科技集团、湖北众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背景下,在“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下,探讨建立校企合作多方联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1)聘请武汉烽火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刘华为本专业的楚天技能名师。
2)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3)成立了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高级工程师、楚天技能名师刘华担任组长,定期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交流活动。
4)2010年10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成立武汉高校首个“富士康工程师班”。
2012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三星工程师班”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精成科技集团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协议,开设“精成班“,培养质检和维修的工程师。
1)2013年5月,与烟台富士康集团共同设立“厂中校”。
2)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直接参与订单式培养方案的制定,“工程师班”教材的编写、实训基地建设。
3)企业参与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以及毕业设计任务的指导。
4)假期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的新技术的开发。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和改革创新
积极推进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武汉许多大型电子设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如武汉富士康集团、武汉烽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唯冠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第一线操作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长,特别适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使用的规格,是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通过走访相关企业人资部门和技术部门,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了企业调研报告,了解到企业每年所需的员工的数量、人才的类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等,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课程设置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同时,安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工作,通过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关企业的生产状况,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情况,找到学校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最后我们确定了与大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实施订单式教育,培养的是电子产品的制造和检测的产线工程师。
在与企业共同制定“2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式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用的是“2 1工学结合学年制”,即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第一、二年按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实训基地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目标,培养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专业基础,并进行适度生产性实训,达到真实生产实践要求;第四学期末,企业到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订单选择;在第五学期结合订单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岗位计划,确定岗位关键能力,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执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结束后参加企业组织的考试,考试过关的学生正式为企业认证的“产线工程师”。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是支撑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中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位置的课程,应该是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的课程。
通过进一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岗位的对学生的需求,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选定了《单片机技术》、《综合电路实训》、《PROTEL电路设计》、《CPLD/FPGA》、《ARM技术及应用》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上,确定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架构,采用了更加贴近生产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开发配套的自编校本教材。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将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电工实训》五门课程进行的重新设置,成为综合课程,并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课程以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项目为驱动,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实践意义来讲,改变了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践中,是学生在做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判断检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以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目标。
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的成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彭伟老师完成的项目:高职电类专业电子、单片机及计算机接口技术阶梯式全仿真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 教材)获得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4 评价机制,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评价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改革评价方式,将传统的数据式的成绩评价变为岗位技能的评价,将期末过关式的考试变成企业公开招考“生产线工程师”的考核。改革评价的内容,将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列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倡导的是爱岗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它体现的是质量、效益、品牌等价值观。评价内容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内涵,帮助学生树立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意识,培养职业认同。
评价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评价的主体由学校转换成企业。
2)评价的重点由侧重结果转变成看重过程。
3)评价的内容由单纯的岗位技能转变成态度 岗位技能。
质量监控体系
1)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检查、反馈、整改等工作,重点完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2)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校自我监控与完善为核心,集企业监督与评价,第三方监督与测评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制,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竞赛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的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指标。
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有四个校内实训室,七个校外实训基地,在共同建立校外实训的基础上,和烟台富士康集团合作,建立“厂中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培训功能,使之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在校内尝试开设“校中厂”,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一般性教学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型。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正准备与精诚科技集团共同建设一个校内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的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人员、培训教材,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校中厂”既解决了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场所,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能为社会相关需求人员提供培训场所。
6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企业方的任课教师缺乏理论授课经验,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授课质量。
2)实训条件仍然需要扩充和增加,以满足教学需要。
3)让学生成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我该做什么,进而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课程以工作需求为依据,后续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方法上不断创新。
4)对专业老师的要求更为提高,老师的继续教育能力和深入一线项目的工作能力以及执教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和和创新能力的深度。
7 结束语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10年11月第一批被列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有助于我院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鄂政发〔2012〕19号).
[2] 苑清敏.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向滨海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E4081).
[3] 冯赫.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
[4] 王中林.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新课程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