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摄影人绝大部分都是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数码相机可以非常准确便捷地记录下场景中的色彩。与以往的彩色胶片相比较,可以说数码系统为摄影人提供了一整套得心应手的装备。
彩色摄影条件如此之完备,黑白摄影还有必要考虑吗?从目前摄影人队伍中拍摄黑白作品的人数看,黑白摄影越来越向着“小众”形式发展。有不少喜欢欣赏黑白摄影的摄影人,并没有动手拍摄、制作黑白摄影作品。另一部分摄影人,为了“改改口味”,有时也会拍一些、发表一些黑白摄影作品。可他们并没有把黑白摄影创作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但是,最近我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经营摄影作品的人士谈起黑白作品,他们都会告诉我一个今天仍没有改变的现状,那就是在国外的图片市场中,黑白摄影作品仍旧唱着“主角”。他们所说的黑白摄影作品,除了一些历史照片外,绝大部分都是制作精良的高品质黑白图片。英文称此类图片为“Fine Print”。回过头来看看国内摄影人的现状,为什么很少有人投身到Fine Print的行列中呢。细细想来可能有几个认识误区使得发自内心喜爱黑白摄影的摄影人也望而却步了。
误区A 黑白胶片摄影是“贵族”的摄影方式
一直有不少摄影人认为,若想利用黑白胶片进行创作活动,必须拥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玩”得起。换言之,这些人认为黑白胶片摄影、高品质黑白图片制作的成本比彩色胶片、数码摄影要高出很多,不是一般摄影人可以承担得起的。
我通过自己的黑白摄影实践,可以和大家算一笔账。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可能算得太细,但是只要八九不离十,可能大家就会明白了。
先说黑白摄影器材。不言而喻,为了获得较好的图片效果,选用大尺寸的胶片会好一些,120胶片或4×5英寸散页片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仅举4×5双轨相机为例,市场上虽然有四五万元的“德国造”,同样四五千元的二手相机也很容易购到。这种相机的结构极为简单,一般的二手相机都可以满足使用需要,所以二手4×5英寸相机加上5个片盒,机身部分五六千元就完全可以搞定。这种相机的镜头,特别是标准镜头比135相机的要便宜许多,两千元左右就可以购得相当不错的二手“牛头”。这样一来,六七千元的投资就可以拍起来了。冲底片的器材比较简单,投入千元左右,就可以购得一流显影罐。
到这里的总金额,也就是一台中级数码相机机身的投入,而且在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内找到这样价格的相机,并不是件难事。
再来聊聊胶片。由于大画幅相机的胶片尺寸比较大,所以颗粒相对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利用国产的胶片完全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图片。目前国产的4×5英寸黑白散页胶片价格大约为2.40元一张。即使是拍摄量较大的摄影人,每个月拍100张胶片恐怕也有些难度。所以胶片部分每月的支出在一两百元左右。其他一些显影、定影等药品的价格,对今天的工薪族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以上的具体数字看,是不是可以下一个结论:拍摄黑白胶片,并不一定比使用数码相机投资大、成本高。
《沙漠观念》乔小兵用国产公元牌4×5英寸黑白散页胶片拍摄的作品
误区B 胶片具有“胶片味道”,数码难以超越
至今的确还有一部分人使用着黑白胶片,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很多摄影人把这种现象理解为黑白胶片有着它特有的“味道”。如果希望制作出高品质的黑白图片,那就必须使用黑白胶片。更有甚者还明确地说:黑白胶片“润”,而数码影像“干”。
我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比较,可以明确地说这种认识走入了一个误区。选择黑白胶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其一是许多多年拍摄黑白胶片的摄影人不会使用数码相机和数码后期处理,并且不愿意公开自己这个弱点;其二是目前可以与大画幅黑白胶片媲美的数码相机价格太高,不是一般摄影人可以接受的。
到底黑白胶片有没有它特有的“味道”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的原因是对仅仅掌握了数码摄影技术的摄影人来说,因为没有长期使用黑白胶片的实践经验,所以一时很难在数码后期过程中把握好黑白胶片的“味道”。说没有的原因是,如果有长期拍摄黑白胶片的实践经验,眼中已经有了一把“黑白尺”,会很容易在数码后期处理过程中,将原本的彩色数字文件处理成具有黑白“胶片味道”的文件。当然这个过程中除了眼中有“尺”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只是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这类书籍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这就需要摄影人自己反复实验找出避免数码照片“干涩”的方法。我经过多次实验,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锐化图层再柔化,并利用不透明度找到“胶片味道”那个度。
误区C 数码黑白不是真正的黑白摄影
近两年这种说法相对地少了一些,再早些时候甚至还有人明确提出数码黑白是“伪黑白”。今天细细想来这种说法的产生,是不是与那些所谓的黑白摄影大师为了确保自己的统领地位而提出的呢。正是这样的说法,把不少喜爱黑白摄影,但对胶片、相机认识不足的朋友拒之于千里之外。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数码摄影系统全面取代胶片系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就如同上个世纪胶片取代湿版、干版的历史现象完全相同。这是科技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的发展。这样的历史步伐绝不会因为一两个反对者而停滞不前。
如前所述,到了今天胶片与数码的区别对我们摄影人来说,只是幅面大小的问题。当然如果一定要使用传统的放大机进行图片放大制作的话,那也只能选择胶片了。而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摄影名家将胶片通过扫描而数字化,再用传统的银盐放大相纸,甚至是手工涂剂相纸通过数码输出制作成非常精美的高品质黑白图片。
日本著名摄影家、日本大学摄影教授原直久老师于2008年11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题为《时间遗产》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展出的60幅24英寸的精美图片全部被上海美术馆收为馆藏品。他的这些作品均是利用日本某公司生产的平价扫描仪将胶片数字化后,再利用数字技术输出“数码负片”,最终采用铂钯直接印像工艺制作的。在此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我亲眼见过原老师使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扫描仪是那个厂家前两代的非图片专用产品,而他用于输出数码负片的打印机也是前一代的老产品,但他的作品受到所有参观者的赞赏。(关于数码负片的情况,请参看《大众摄影》2009年第8期)
在这里我还想请大家看一幅由日本铂金印像专家西丸雅之老师亲手制作的铂钯图片。这是他为了说明问题而特意利用佳能公司官网上的样片文件制作的。这样优美的黑白影调都是出自网上的数字文件,大家可能就不难想象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只要经过一些处理,同样可以制作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高品质黑白摄影作品。
通过以上的实例和数据来看,数码摄影系统进行黑白创作为“伪黑白”的说法恐怕会不攻自破了吧。
误区D 非大画幅相机就拍不出高品质影像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黑白胶片与数码相机的关系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可能还会有人问,我自己用数码相机的确拍不出像安塞·亚当斯大师那样清晰的片子来呀。是不是要想获得那样清晰的影像,非大画幅相机所不能?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所以使许多摄影人产生了模糊的概念并走进了这样的误区。
数码相机的画幅问题,大家已经清楚了。但是目前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相机厂家都在拼比像素数量。似乎是在同样的面积前提下,哪家的产品像素高,就代表哪家的技术水平高。今天我们并不是讨论这个问题,而要说的是无论像素多么高,镜头的解析力是不会变的。更明确地说就是当镜头无法表现出每个独立像素点的话,画面中会出现大量相同的临近像素。这种情况下像素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更突出的表现了。所以若想获得更清晰影像,提高镜头解析力也是一个必然的功课。
那么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像安塞·亚当斯大师那样清晰的影像呢。许多摄影人找到了为己所用的“突破口”,那就是数码接片方式。清华大学有位物理学老教授,七十多岁的高龄,但对摄影的热情绝不低于年轻人。他曾任北京的F64学习小组的组长。他一生的物理学知识告诉他,不用胶片也可以拍摄出清晰的影像。这位张教授坚持多年的数码接片实践,收获颇丰。他用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配上100mm焦距定焦镜头,在北京西郊百望山森林公园的山顶上拍摄的作品《北京天际线》,真可谓是清晰得“吓人”。他还风趣地说,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他在清华宿舍家中的窗户。您可知道,从拍摄机位到清华宿舍相隔了将近十公里呀。
数码接片不但解决了像素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在一幅画面中镜头的解析力。例如横画面两幅接片,两幅之间重叠三分之一,与单幅拍摄的取景范围相同的话,长边的像素应当是单幅画面像素的三分之五。在这样的条件下,假定镜头的解析力为300线,那么接片后镜头的解析力将相当于500线。以此类推,三幅接片的镜头解析力将相当于700线,而四幅接片的话,将相当于900线。接片幅数越多,解析力越强。经过多幅接片拍摄出的影像,仅清晰度一项就颇有赏心悦目之感。
误区E 黑白摄影只适合传统题材
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相比,无疑是一种更传统的方式。如爱德华·韦斯顿、安塞·亚当斯那一代大师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黑白的。近些年全世界专门利用黑白方式进行摄影的大师为数不多了,在我们国内可见的大师级黑白作品也十分有限。因此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选择了黑白摄影,所拍摄的题材一定就是比较传统的。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亚当斯拍大山,那我们要是拍黑白风光,就要拍大山。理查·阿维顿拍白背景人像《西部人》,那我们要是拍黑白人像,也就要拍白背景人像。外国人把整身人像制作成与本人1∶1等大的图片,我们一些摄影家也照猫画虎地搞什么“等大人像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误区。特别是对一些刚刚接触黑白摄影的影友们来说。
目前国外的摄影大师利用黑白摄影方式拍摄现代题材的也有一些。而且还有取得极为成功的实例。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就是利用黑白胶片拍摄出若干个系列的观念摄影作品。为世人所注目的《剧院》、《海景》等系列名作,至今仍旧是收藏家的重点关注之一。
亚当斯的作品要学,阿维顿的作品也应当临摹,这些名家名作都是我们学习、练习黑白摄影的必修之课。但是一味地、单纯地模仿这样大师的作品,至多只能是利用我们国内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缝隙,来获得尚未了解国际艺术现状的读者们的掌声。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国人艺术眼光国际化,这样的“创作”方式迟早要被大家丢弃。
您可能已经是一位黑白摄影人了,您也可能明天将成为一位黑白摄影人。本文仅希望您在艺术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早日亲手制作出自己的高品质黑白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郭轶)
彩色摄影条件如此之完备,黑白摄影还有必要考虑吗?从目前摄影人队伍中拍摄黑白作品的人数看,黑白摄影越来越向着“小众”形式发展。有不少喜欢欣赏黑白摄影的摄影人,并没有动手拍摄、制作黑白摄影作品。另一部分摄影人,为了“改改口味”,有时也会拍一些、发表一些黑白摄影作品。可他们并没有把黑白摄影创作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但是,最近我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经营摄影作品的人士谈起黑白作品,他们都会告诉我一个今天仍没有改变的现状,那就是在国外的图片市场中,黑白摄影作品仍旧唱着“主角”。他们所说的黑白摄影作品,除了一些历史照片外,绝大部分都是制作精良的高品质黑白图片。英文称此类图片为“Fine Print”。回过头来看看国内摄影人的现状,为什么很少有人投身到Fine Print的行列中呢。细细想来可能有几个认识误区使得发自内心喜爱黑白摄影的摄影人也望而却步了。
误区A 黑白胶片摄影是“贵族”的摄影方式
一直有不少摄影人认为,若想利用黑白胶片进行创作活动,必须拥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才能“玩”得起。换言之,这些人认为黑白胶片摄影、高品质黑白图片制作的成本比彩色胶片、数码摄影要高出很多,不是一般摄影人可以承担得起的。
我通过自己的黑白摄影实践,可以和大家算一笔账。由于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可能算得太细,但是只要八九不离十,可能大家就会明白了。
先说黑白摄影器材。不言而喻,为了获得较好的图片效果,选用大尺寸的胶片会好一些,120胶片或4×5英寸散页片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仅举4×5双轨相机为例,市场上虽然有四五万元的“德国造”,同样四五千元的二手相机也很容易购到。这种相机的结构极为简单,一般的二手相机都可以满足使用需要,所以二手4×5英寸相机加上5个片盒,机身部分五六千元就完全可以搞定。这种相机的镜头,特别是标准镜头比135相机的要便宜许多,两千元左右就可以购得相当不错的二手“牛头”。这样一来,六七千元的投资就可以拍起来了。冲底片的器材比较简单,投入千元左右,就可以购得一流显影罐。
到这里的总金额,也就是一台中级数码相机机身的投入,而且在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城内找到这样价格的相机,并不是件难事。
再来聊聊胶片。由于大画幅相机的胶片尺寸比较大,所以颗粒相对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利用国产的胶片完全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图片。目前国产的4×5英寸黑白散页胶片价格大约为2.40元一张。即使是拍摄量较大的摄影人,每个月拍100张胶片恐怕也有些难度。所以胶片部分每月的支出在一两百元左右。其他一些显影、定影等药品的价格,对今天的工薪族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从以上的具体数字看,是不是可以下一个结论:拍摄黑白胶片,并不一定比使用数码相机投资大、成本高。
《沙漠观念》乔小兵用国产公元牌4×5英寸黑白散页胶片拍摄的作品
误区B 胶片具有“胶片味道”,数码难以超越
至今的确还有一部分人使用着黑白胶片,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很多摄影人把这种现象理解为黑白胶片有着它特有的“味道”。如果希望制作出高品质的黑白图片,那就必须使用黑白胶片。更有甚者还明确地说:黑白胶片“润”,而数码影像“干”。
我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比较,可以明确地说这种认识走入了一个误区。选择黑白胶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其一是许多多年拍摄黑白胶片的摄影人不会使用数码相机和数码后期处理,并且不愿意公开自己这个弱点;其二是目前可以与大画幅黑白胶片媲美的数码相机价格太高,不是一般摄影人可以接受的。
到底黑白胶片有没有它特有的“味道”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的原因是对仅仅掌握了数码摄影技术的摄影人来说,因为没有长期使用黑白胶片的实践经验,所以一时很难在数码后期过程中把握好黑白胶片的“味道”。说没有的原因是,如果有长期拍摄黑白胶片的实践经验,眼中已经有了一把“黑白尺”,会很容易在数码后期处理过程中,将原本的彩色数字文件处理成具有黑白“胶片味道”的文件。当然这个过程中除了眼中有“尺”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处理技巧。只是目前市面上可见的这类书籍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这就需要摄影人自己反复实验找出避免数码照片“干涩”的方法。我经过多次实验,找到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锐化图层再柔化,并利用不透明度找到“胶片味道”那个度。
误区C 数码黑白不是真正的黑白摄影
近两年这种说法相对地少了一些,再早些时候甚至还有人明确提出数码黑白是“伪黑白”。今天细细想来这种说法的产生,是不是与那些所谓的黑白摄影大师为了确保自己的统领地位而提出的呢。正是这样的说法,把不少喜爱黑白摄影,但对胶片、相机认识不足的朋友拒之于千里之外。
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数码摄影系统全面取代胶片系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就如同上个世纪胶片取代湿版、干版的历史现象完全相同。这是科技进步,也是社会文明的发展。这样的历史步伐绝不会因为一两个反对者而停滞不前。
如前所述,到了今天胶片与数码的区别对我们摄影人来说,只是幅面大小的问题。当然如果一定要使用传统的放大机进行图片放大制作的话,那也只能选择胶片了。而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摄影名家将胶片通过扫描而数字化,再用传统的银盐放大相纸,甚至是手工涂剂相纸通过数码输出制作成非常精美的高品质黑白图片。
日本著名摄影家、日本大学摄影教授原直久老师于2008年11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题为《时间遗产》的个人摄影作品展。展出的60幅24英寸的精美图片全部被上海美术馆收为馆藏品。他的这些作品均是利用日本某公司生产的平价扫描仪将胶片数字化后,再利用数字技术输出“数码负片”,最终采用铂钯直接印像工艺制作的。在此我想特别说明的是,我亲眼见过原老师使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扫描仪是那个厂家前两代的非图片专用产品,而他用于输出数码负片的打印机也是前一代的老产品,但他的作品受到所有参观者的赞赏。(关于数码负片的情况,请参看《大众摄影》2009年第8期)
在这里我还想请大家看一幅由日本铂金印像专家西丸雅之老师亲手制作的铂钯图片。这是他为了说明问题而特意利用佳能公司官网上的样片文件制作的。这样优美的黑白影调都是出自网上的数字文件,大家可能就不难想象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只要经过一些处理,同样可以制作出真正的、实实在在的高品质黑白摄影作品。
通过以上的实例和数据来看,数码摄影系统进行黑白创作为“伪黑白”的说法恐怕会不攻自破了吧。
误区D 非大画幅相机就拍不出高品质影像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对黑白胶片与数码相机的关系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可能还会有人问,我自己用数码相机的确拍不出像安塞·亚当斯大师那样清晰的片子来呀。是不是要想获得那样清晰的影像,非大画幅相机所不能?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所以使许多摄影人产生了模糊的概念并走进了这样的误区。
数码相机的画幅问题,大家已经清楚了。但是目前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相机厂家都在拼比像素数量。似乎是在同样的面积前提下,哪家的产品像素高,就代表哪家的技术水平高。今天我们并不是讨论这个问题,而要说的是无论像素多么高,镜头的解析力是不会变的。更明确地说就是当镜头无法表现出每个独立像素点的话,画面中会出现大量相同的临近像素。这种情况下像素再多也不会有什么更突出的表现了。所以若想获得更清晰影像,提高镜头解析力也是一个必然的功课。
那么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出像安塞·亚当斯大师那样清晰的影像呢。许多摄影人找到了为己所用的“突破口”,那就是数码接片方式。清华大学有位物理学老教授,七十多岁的高龄,但对摄影的热情绝不低于年轻人。他曾任北京的F64学习小组的组长。他一生的物理学知识告诉他,不用胶片也可以拍摄出清晰的影像。这位张教授坚持多年的数码接片实践,收获颇丰。他用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配上100mm焦距定焦镜头,在北京西郊百望山森林公园的山顶上拍摄的作品《北京天际线》,真可谓是清晰得“吓人”。他还风趣地说,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他在清华宿舍家中的窗户。您可知道,从拍摄机位到清华宿舍相隔了将近十公里呀。
数码接片不但解决了像素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在一幅画面中镜头的解析力。例如横画面两幅接片,两幅之间重叠三分之一,与单幅拍摄的取景范围相同的话,长边的像素应当是单幅画面像素的三分之五。在这样的条件下,假定镜头的解析力为300线,那么接片后镜头的解析力将相当于500线。以此类推,三幅接片的镜头解析力将相当于700线,而四幅接片的话,将相当于900线。接片幅数越多,解析力越强。经过多幅接片拍摄出的影像,仅清晰度一项就颇有赏心悦目之感。
误区E 黑白摄影只适合传统题材
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相比,无疑是一种更传统的方式。如爱德华·韦斯顿、安塞·亚当斯那一代大师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黑白的。近些年全世界专门利用黑白方式进行摄影的大师为数不多了,在我们国内可见的大师级黑白作品也十分有限。因此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选择了黑白摄影,所拍摄的题材一定就是比较传统的。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亚当斯拍大山,那我们要是拍黑白风光,就要拍大山。理查·阿维顿拍白背景人像《西部人》,那我们要是拍黑白人像,也就要拍白背景人像。外国人把整身人像制作成与本人1∶1等大的图片,我们一些摄影家也照猫画虎地搞什么“等大人像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误区。特别是对一些刚刚接触黑白摄影的影友们来说。
目前国外的摄影大师利用黑白摄影方式拍摄现代题材的也有一些。而且还有取得极为成功的实例。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就是利用黑白胶片拍摄出若干个系列的观念摄影作品。为世人所注目的《剧院》、《海景》等系列名作,至今仍旧是收藏家的重点关注之一。
亚当斯的作品要学,阿维顿的作品也应当临摹,这些名家名作都是我们学习、练习黑白摄影的必修之课。但是一味地、单纯地模仿这样大师的作品,至多只能是利用我们国内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的缝隙,来获得尚未了解国际艺术现状的读者们的掌声。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国人艺术眼光国际化,这样的“创作”方式迟早要被大家丢弃。
您可能已经是一位黑白摄影人了,您也可能明天将成为一位黑白摄影人。本文仅希望您在艺术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早日亲手制作出自己的高品质黑白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郭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