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灏在业内的印象不外乎“精于业务,务实低调”,这个专家型的管理者日常不是出观场,就是下基层,难得能在海救大楼办公室内与他不期而遇,也难得在传媒上看到他的言论。
跑海事的记者,一年中几次出入海救大楼,访问沈灏的念头始终有,毕竟上海打捞是国内历史最长、抢险打捞能力最强的国家专业队伍,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征程中,坚定迈向“大型化、深水化、国际化”,但了解他的为人,渐渐模糊了。近期,是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再次催动我的采访念想。受众想了解,针对一波三折的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海底油井泄漏污巢事故,国内打捞系统有何认识和良采?他们的技术蓉备、专业力量如何?正赶上上海打捞局参与渤海湾油污清理工作,又回想起沈灏曾组织指挥黄河小琅底应急打捞、长江口失事直升机、沙疆港灾后清航、“银锄”轮、“中昌118”轮、“奥圣65”轮等重大抢险打捞,记者自然精神头很足。2011年是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周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奉邑”的救捞人自然被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
沈灏儒雅内敛,不事张扬,思路清晰,举止随和,对记者的专家型管理者的称谓谦让再三,但是越是深谈,记者的这个机念越是深剥。
记者:沈局,受众感兴趣的问题,请您先为我们“解渴”,您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对前一阵子墨西哥湾海底油井泄漏污染事故有何高见?打捞事业的进步也与海洋环保防污染密切相关,打捞技术如何应对此类海事事故?
沈灏: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钻井船在墨西哥湾作业时发生事故,导致海底未完工油井发生井喷,大量原油泄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次事故的发生对世界各国的海上油田开发安全敲响了警钟,也给各国处理海域环境污染的部门提出了新课题。漏油事件发生后,我们作为承担国家公益性抢险打捞、财产救助及环境救助责任的专业单位,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与事故处理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局已有的打捞装备和技术进行换位思考。
我们以现有和即将拥有的打捞装备技术应对类似海事事故,主要应从海底和海面两方面处理。海底处理内容主要为运用水下遥控潜水器(Rov)、饱和潜水技术等协助海上油田作业公司进行海底井口原油泄漏点处理,海面处理主要清除泄漏至水面的油污。
海底泄漏点处理,这次英国石油公司的工程师们运用了各种方法,最初采用的重125吨钢筋混凝土控油罩,安装后由于甲烷结晶堵塞开口而失败,继而使用类似的钢制“大礼帽”也不成功。“堵”的方法行不通就换成“疏”,于是在21英寸的油井里安装了一根4英寸集油管,准备收集漏油后输往海面油轮,结果试下来还是不行,只能回到“堵”的老路,静灭法采用往油井里打泥浆和水泥混合物,结果由于油井压力太大而失败。灭顶法最终有了成效,到7月15日新型控油罩将油井封住完全止油,整个处理过程花了两个多月。
纵观整个油井堵漏过程,施工思路总是离不开利用深海施工遥控潜水器(ROV)或饱和潜水设备,根据海底油井具体情况,进行“堵”或“疏”。我们已经拥有的水下遥控潜水器(ROV)可以达到3000米水深,商业饱和潜水技术也可把潜水员送到300米水深作业,与之配套的动力定位潜水支持船也即将建造完成,在加上一些水下专用设备(如水下液压防爆开孔机、切割机、液压扳手等),可以说我们打捞装备已经拥有深水的作业能力,在应对这类事故方面有了技术设备基础。
在海面溢油清除方面,理论上主要有机械回收、人力回收、化学分解、现场焚烧和生物修补等五种处理方式,在我们的海上污染物清除应急预案中,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机械回收、人力回收和化学降解三种方式。我们已拥有了一整套专业溢油回收设备进行机械回收,包括围油栏、吸油器等,化学降解主要采用分散剂、消油剂,向水面原油喷射后将水面油污混合在水体中或降沉到水底,再让时间和水生物去降解、清除。
记者:您的分析给社会大众很大的信心,国内打捞系统具备并正在完善处理类似事故的技术基础,那就请您亮亮家底,在2011年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周年之际,上海打捞系统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在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沈灏:2011年,对于我们救捞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于我们上海打捞人来说更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新中国的救捞事业正是从我们上海起步发展起来的。回顾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年的历程,是在历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关怀下发展的,也是许多曾经和现在仍然战斗在救捞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发扬救捞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艰苦创业的历程,上海打捞局也从一艘小拖轮、几艘小驳船和几十人,发展到今天拥有几十艘不同类型的远洋拖轮和救捞工程船及其他设备。我局承担了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上海的海上救捞工作,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海上抢险打捞队伍,担负着责任海区的财产救助、环境救助和应急抢险打捞,同时也参与救捞系统内的跨海区联合应急抢险打捞的任务。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局累计施行各类应急救助任务1922次,救助遇险人员19473人,完成各类抢险打捞任务]079次。在环境救助方面,水下打捞重油2200多吨、轻油18000多吨,以及各种有毒化学品1400余吨。
我们长期有一支应急救助小分队和大吨位浮吊船24小时值班待命,一有应急抢险救助,可以马上出动至各个地方:有门类齐全、随时可用的应急救助器材和应急救助仓库,有各类应急预案;有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远洋拖航船队,拥有6艘10000马力以上的远洋拖轮,长期在世界各海区执行海洋石油平台、FPSO等重大件远洋拖航任务: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从事海洋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具有3000吨起吊能力的自航式及动力定位施工船,可以进行海上沉船打捞、深海项目施工等作业:拥有200米和300米饱和潜水设备,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零”的突破,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下潜到100米以深水深能力的单位:拥有国内一流、专门从事海上石油船舶服务的深圳华威公司,在国内海上油田服务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服务社会始终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先后参加了黄河小浪底沉船遇难人员的打捞、大连失事飞机黑匣子的打捞、“大舜”轮的打捞、黄浦江“银锄”轮的打捞、大连海区油污应急处理等服务于社会的工作。
记者:与国内、国际同行相比较,上海打捞的发展之路有何特色?
沈灏:上海打捞是国内历史最长、抢险打捞能力最强的国家专业队伍,承担了国家许多重大的任务,是在勇挑重担中成长,同时依托救捞系统“三位一体”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适应现代交通业发展要求,抢险打捞作为首要职责,形成队伍精干、技术精湛、装备精良,全方位的抢险救助打捞体系。
上海打捞具有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的综合一体化功能,可以应对水面 遇险船舶及人员,还可以对水下遇险船舶、物体、溢油污染源进行打捞和消除,具有别人没有的特色和优势。
同时,按照“做强主业,做精辅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势产业,装备人才技术统筹规划,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均衡衔接,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并重,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举”的基本要求,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油田船舶服务、拖航和重大件运输,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向高端要效益,向国际要空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大型化”、“深水化”和“国际化”。
记者:在交通运输部关于“围绕救捞三个‘三位一体’,加快打捞单位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上海打捞局正在实践的应对策略或即将采取的措施?
沈灏:救捞体制改革是新中国救捞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三个‘三位一体’是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也是现阶段提高海上(水上)应急反应能力和效果的有力举措。
对打捞来说,关键是要加强抢险打捞能力建设,其中人力资源是上海打捞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综合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了上海打捞事业的兴衰成败,上海打捞的可持续发展要靠人才来支撑。我们根据“十
Z”发展战略中的总体发展要求,专门制订了“上海打捞局‘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因为随着船舶和打捞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将需要大量的、年轻的、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并加强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使人力资源的结构和数量满足事业的需要。
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所管辖的中国沿海的海域是岛屿最多、海洋生物最丰富、通航密度最大的海区,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影响很大。为了做好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我们先后装备了海上溢油回收设备、大型涠油栏、大量的消油剂,这些设备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平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保养。为保证财产救助,我们长期有拖轮和救助工程船在上海港待命,以保证随时出动。我局的溢油回收设备和人员参加了此次大连港油污事件的清除工作,正在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装备技术。
记者:上海打捞在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救捞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后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以及拓展经营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沈灏:上海打捞作为国家专业抢险打捞队伍,理应在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航道和港口的保畅和重大溢油处置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快速地将搁浅或沉没在航道和港口中的大型船舶移离航道及快速打捞出水拖离航道以保障上海港航道的通畅,防止一船沉没,全港瘫痪。我们正在研发和建造先进的沉船打捞水下攻泥器,已研发出快速计算船舶搁浅量和拖绞力的软件系统,为快速抢险提供了保障。
下一个五年对上海打捞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在充分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研下制订了“十二五”发展纲要,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以及拓展经营方面主要有以下新举措:
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方面,以提高“大吨位”、“大深度”快速打捞和“大面积”溢油处置能力为重点,具备整体和分体打捞沉船的装备和工艺方法,整体打捞沉船载重8万吨(60米水深以浅)、一次溢油回收能力达到1000吨,具备大深度抽油等作业能力。继续加快打捞专业船舶与装备的投资建设。建造具有大吨位、大深度、大面积溢油回收能力的抢险打捞船舶。研制深水溢油回收系统,包括水下自动开孔抽油设备、深水抽油设备,引进配备用于大型船舶船体的切建储备大型驳船结合液压链式起重设备抬撬打捞技术。加强打捞技术研究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搞好预案演练。加强年轻救捞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救捞领军人才建设。
在远洋拖航运输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局进行了船舶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大马力远洋拖轮为主的船队结构。通过与国际著名拖航公司合作,将大马力远洋拖轮投入国际高端市场的经营运作,已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与优势。随着拖带的海上设施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海工拖航市场准入门槛和标准(船龄、保险、安全等的限制)将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发展以海上大型设备、石油平台和海上储油船(FPSO)、海上工程设备及大型无动力船拖航运输为主的国际化、大型化的船队,建造新的系柱拖力更大、航程更远的远洋拖轮,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建立的战略联盟,提升品牌效应,成为国际一流的拖航运输船队和主要承包商。
在海洋石油船舶服务方面,华威公司具有良好的品牌、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优质服务、品牌经营。开拓好市场,加快船舶结构调整,发展深水作业服务。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船舶结构,提升业务层次和专业化服务程度。购造具备深水作业能力的新型船舶,提高深水作业能力。
在海洋石油工程方面,“十一五”期间,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平台、海底管系、单点系泊系统等设施提供安装、检测、维修和拆除等工程服务,建造了以3000吨动力定位浮吊船、深潜水支持船为代表的技术装备及开发了饱和潜水技术等。“十二五”期间,立足国内,同时开拓国外海洋工程市场,发挥3000吨动力定位浮吊、深潜水支持船、饱和潜水系统、大功率ROV等装备的功能和技术优势,形成深水作业市场综合配套作业能力。继续加强装备建设与技术储备,争取获得IMCA潜水证书。提高工程装备和技术、自制能力。
在港作业务方面,“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由港入海,海油为主,港作为辅”的发展思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集中资源实施主营业务和船舶结构逐步转型与优化。
我局辅营业务主要是潜水装备制造、仓储、内部服务以及船员培训。除了传统的潜水装具产品外,近几年开发了饱和潜水逃生舱、移动式减压舱及出入水系统,船用干散货系统等产品,产品的市场已向救捞行业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扩展,部分产品销往国外。总体要求是调整、特色、做精,加强产品研发,由生产型向营销、生产、集成组装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培训工作由普通船员培训转变到以特色培训、技能培训为主。
在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要有长足的进步。
记者:您作为救捞专家,谈谈新形势下国内打捞市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国有和民营的比重,以及市场需求、专业力量、市场规范、存在的问题;谈谈国际打捞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沈灏:救捞专家不敢当,但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救捞战线上的一员,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打捞也有所了解。我认为国内打捞市场是与航运业的发展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关,但不管如何,零事故是难以做到的,况且我国航运业还处在大发展阶段,国有、民营航运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抢险打捞仍然是必不可少,有备无患。目前我国是以国家专业队伍为骨干,民营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我国从北到南有三支专业的国有打捞队伍(局),承担大、深、远、急、难、险的任务,民营打捞负责浅、近、小的打捞。我们上海打捞局从1980年至今在我国沿海及江河水域打捞起近50艘次沉船和沉物,也曾经赴新加坡海域打捞沉船,最大沉船打捞深度为62米,最大打捞沉船重量为5万吨级。民营打捞队伍主要从事沿海浅水和江河水域中较小的沉船打捞。目前,我国打捞市场还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和规范,即使有一些真正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没有资质、缺乏诚信的打捞队伍也参与进来,往往造成两次打捞,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另外,我国正在进行是否加入《国际海上残骸清除公约》的调研,我们认为如果开放我国沉船沉物打捞市场,有利方面是对于我国海洋环境和通航环境的保护,但对我国打捞行业的冲击和行使主权是必需考虑的,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外国打捞公司也有许多限制。
国际打捞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是商业打捞越来越少,而考古有增多趋势。另外,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加,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说英国IBP石油公司平台“深水地平线”在墨西哥湾的爆炸沉没,对我们打捞行业来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适应新的需求。
访谈结束前,沈灏一再强调,“打捞的发展离不开业界同仁和社会大众的长期帮助和支持,在此我想通过你们专业媒体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我也承诺上海打捞作为一支国家专业的抢险打捞队伍一定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按照现代交通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尽责,为社会尽力,为我国沿海的航道畅通和海洋环境的清洁而作出我们新的贡献。”沈灏的眼中闪烁着激情和智慧。
跑海事的记者,一年中几次出入海救大楼,访问沈灏的念头始终有,毕竟上海打捞是国内历史最长、抢险打捞能力最强的国家专业队伍,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征程中,坚定迈向“大型化、深水化、国际化”,但了解他的为人,渐渐模糊了。近期,是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再次催动我的采访念想。受众想了解,针对一波三折的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海底油井泄漏污巢事故,国内打捞系统有何认识和良采?他们的技术蓉备、专业力量如何?正赶上上海打捞局参与渤海湾油污清理工作,又回想起沈灏曾组织指挥黄河小琅底应急打捞、长江口失事直升机、沙疆港灾后清航、“银锄”轮、“中昌118”轮、“奥圣65”轮等重大抢险打捞,记者自然精神头很足。2011年是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周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奉邑”的救捞人自然被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
沈灏儒雅内敛,不事张扬,思路清晰,举止随和,对记者的专家型管理者的称谓谦让再三,但是越是深谈,记者的这个机念越是深剥。
记者:沈局,受众感兴趣的问题,请您先为我们“解渴”,您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对前一阵子墨西哥湾海底油井泄漏污染事故有何高见?打捞事业的进步也与海洋环保防污染密切相关,打捞技术如何应对此类海事事故?
沈灏: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钻井船在墨西哥湾作业时发生事故,导致海底未完工油井发生井喷,大量原油泄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次事故的发生对世界各国的海上油田开发安全敲响了警钟,也给各国处理海域环境污染的部门提出了新课题。漏油事件发生后,我们作为承担国家公益性抢险打捞、财产救助及环境救助责任的专业单位,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与事故处理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我局已有的打捞装备和技术进行换位思考。
我们以现有和即将拥有的打捞装备技术应对类似海事事故,主要应从海底和海面两方面处理。海底处理内容主要为运用水下遥控潜水器(Rov)、饱和潜水技术等协助海上油田作业公司进行海底井口原油泄漏点处理,海面处理主要清除泄漏至水面的油污。
海底泄漏点处理,这次英国石油公司的工程师们运用了各种方法,最初采用的重125吨钢筋混凝土控油罩,安装后由于甲烷结晶堵塞开口而失败,继而使用类似的钢制“大礼帽”也不成功。“堵”的方法行不通就换成“疏”,于是在21英寸的油井里安装了一根4英寸集油管,准备收集漏油后输往海面油轮,结果试下来还是不行,只能回到“堵”的老路,静灭法采用往油井里打泥浆和水泥混合物,结果由于油井压力太大而失败。灭顶法最终有了成效,到7月15日新型控油罩将油井封住完全止油,整个处理过程花了两个多月。
纵观整个油井堵漏过程,施工思路总是离不开利用深海施工遥控潜水器(ROV)或饱和潜水设备,根据海底油井具体情况,进行“堵”或“疏”。我们已经拥有的水下遥控潜水器(ROV)可以达到3000米水深,商业饱和潜水技术也可把潜水员送到300米水深作业,与之配套的动力定位潜水支持船也即将建造完成,在加上一些水下专用设备(如水下液压防爆开孔机、切割机、液压扳手等),可以说我们打捞装备已经拥有深水的作业能力,在应对这类事故方面有了技术设备基础。
在海面溢油清除方面,理论上主要有机械回收、人力回收、化学分解、现场焚烧和生物修补等五种处理方式,在我们的海上污染物清除应急预案中,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用机械回收、人力回收和化学降解三种方式。我们已拥有了一整套专业溢油回收设备进行机械回收,包括围油栏、吸油器等,化学降解主要采用分散剂、消油剂,向水面原油喷射后将水面油污混合在水体中或降沉到水底,再让时间和水生物去降解、清除。
记者:您的分析给社会大众很大的信心,国内打捞系统具备并正在完善处理类似事故的技术基础,那就请您亮亮家底,在2011年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周年之际,上海打捞系统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装备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在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沈灏:2011年,对于我们救捞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于我们上海打捞人来说更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新中国的救捞事业正是从我们上海起步发展起来的。回顾新中国救捞事业发展60年的历程,是在历届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关怀下发展的,也是许多曾经和现在仍然战斗在救捞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发扬救捞精神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艰苦创业的历程,上海打捞局也从一艘小拖轮、几艘小驳船和几十人,发展到今天拥有几十艘不同类型的远洋拖轮和救捞工程船及其他设备。我局承担了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上海的海上救捞工作,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海上抢险打捞队伍,担负着责任海区的财产救助、环境救助和应急抢险打捞,同时也参与救捞系统内的跨海区联合应急抢险打捞的任务。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局累计施行各类应急救助任务1922次,救助遇险人员19473人,完成各类抢险打捞任务]079次。在环境救助方面,水下打捞重油2200多吨、轻油18000多吨,以及各种有毒化学品1400余吨。
我们长期有一支应急救助小分队和大吨位浮吊船24小时值班待命,一有应急抢险救助,可以马上出动至各个地方:有门类齐全、随时可用的应急救助器材和应急救助仓库,有各类应急预案;有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远洋拖航船队,拥有6艘10000马力以上的远洋拖轮,长期在世界各海区执行海洋石油平台、FPSO等重大件远洋拖航任务:有一支国内一流的从事海洋工程施工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具有3000吨起吊能力的自航式及动力定位施工船,可以进行海上沉船打捞、深海项目施工等作业:拥有200米和300米饱和潜水设备,实现了我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零”的突破,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下潜到100米以深水深能力的单位:拥有国内一流、专门从事海上石油船舶服务的深圳华威公司,在国内海上油田服务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服务社会始终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先后参加了黄河小浪底沉船遇难人员的打捞、大连失事飞机黑匣子的打捞、“大舜”轮的打捞、黄浦江“银锄”轮的打捞、大连海区油污应急处理等服务于社会的工作。
记者:与国内、国际同行相比较,上海打捞的发展之路有何特色?
沈灏:上海打捞是国内历史最长、抢险打捞能力最强的国家专业队伍,承担了国家许多重大的任务,是在勇挑重担中成长,同时依托救捞系统“三位一体”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适应现代交通业发展要求,抢险打捞作为首要职责,形成队伍精干、技术精湛、装备精良,全方位的抢险救助打捞体系。
上海打捞具有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的综合一体化功能,可以应对水面 遇险船舶及人员,还可以对水下遇险船舶、物体、溢油污染源进行打捞和消除,具有别人没有的特色和优势。
同时,按照“做强主业,做精辅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势产业,装备人才技术统筹规划,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立足当前,适度超前,均衡衔接,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并重,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举”的基本要求,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发展海洋工程、油田船舶服务、拖航和重大件运输,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向高端要效益,向国际要空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大型化”、“深水化”和“国际化”。
记者:在交通运输部关于“围绕救捞三个‘三位一体’,加快打捞单位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上海打捞局正在实践的应对策略或即将采取的措施?
沈灏:救捞体制改革是新中国救捞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三个‘三位一体’是中国特色救捞发展之路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也是现阶段提高海上(水上)应急反应能力和效果的有力举措。
对打捞来说,关键是要加强抢险打捞能力建设,其中人力资源是上海打捞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综合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了上海打捞事业的兴衰成败,上海打捞的可持续发展要靠人才来支撑。我们根据“十
Z”发展战略中的总体发展要求,专门制订了“上海打捞局‘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因为随着船舶和打捞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将需要大量的、年轻的、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并加强现有人力资源开发,使人力资源的结构和数量满足事业的需要。
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所管辖的中国沿海的海域是岛屿最多、海洋生物最丰富、通航密度最大的海区,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影响很大。为了做好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我们先后装备了海上溢油回收设备、大型涠油栏、大量的消油剂,这些设备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平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保养。为保证财产救助,我们长期有拖轮和救助工程船在上海港待命,以保证随时出动。我局的溢油回收设备和人员参加了此次大连港油污事件的清除工作,正在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装备技术。
记者:上海打捞在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救捞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后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以及拓展经营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沈灏:上海打捞作为国家专业抢险打捞队伍,理应在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航道和港口的保畅和重大溢油处置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快速地将搁浅或沉没在航道和港口中的大型船舶移离航道及快速打捞出水拖离航道以保障上海港航道的通畅,防止一船沉没,全港瘫痪。我们正在研发和建造先进的沉船打捞水下攻泥器,已研发出快速计算船舶搁浅量和拖绞力的软件系统,为快速抢险提供了保障。
下一个五年对上海打捞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在充分研究和广泛的市场调研下制订了“十二五”发展纲要,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以及拓展经营方面主要有以下新举措:
在救助打捞能力建设方面,以提高“大吨位”、“大深度”快速打捞和“大面积”溢油处置能力为重点,具备整体和分体打捞沉船的装备和工艺方法,整体打捞沉船载重8万吨(60米水深以浅)、一次溢油回收能力达到1000吨,具备大深度抽油等作业能力。继续加快打捞专业船舶与装备的投资建设。建造具有大吨位、大深度、大面积溢油回收能力的抢险打捞船舶。研制深水溢油回收系统,包括水下自动开孔抽油设备、深水抽油设备,引进配备用于大型船舶船体的切建储备大型驳船结合液压链式起重设备抬撬打捞技术。加强打捞技术研究和应急预案的编制。搞好预案演练。加强年轻救捞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救捞领军人才建设。
在远洋拖航运输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局进行了船舶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大马力远洋拖轮为主的船队结构。通过与国际著名拖航公司合作,将大马力远洋拖轮投入国际高端市场的经营运作,已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与优势。随着拖带的海上设施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海工拖航市场准入门槛和标准(船龄、保险、安全等的限制)将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发展以海上大型设备、石油平台和海上储油船(FPSO)、海上工程设备及大型无动力船拖航运输为主的国际化、大型化的船队,建造新的系柱拖力更大、航程更远的远洋拖轮,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建立的战略联盟,提升品牌效应,成为国际一流的拖航运输船队和主要承包商。
在海洋石油船舶服务方面,华威公司具有良好的品牌、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优质服务、品牌经营。开拓好市场,加快船舶结构调整,发展深水作业服务。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船舶结构,提升业务层次和专业化服务程度。购造具备深水作业能力的新型船舶,提高深水作业能力。
在海洋石油工程方面,“十一五”期间,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平台、海底管系、单点系泊系统等设施提供安装、检测、维修和拆除等工程服务,建造了以3000吨动力定位浮吊船、深潜水支持船为代表的技术装备及开发了饱和潜水技术等。“十二五”期间,立足国内,同时开拓国外海洋工程市场,发挥3000吨动力定位浮吊、深潜水支持船、饱和潜水系统、大功率ROV等装备的功能和技术优势,形成深水作业市场综合配套作业能力。继续加强装备建设与技术储备,争取获得IMCA潜水证书。提高工程装备和技术、自制能力。
在港作业务方面,“十二五”期间要坚持“由港入海,海油为主,港作为辅”的发展思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集中资源实施主营业务和船舶结构逐步转型与优化。
我局辅营业务主要是潜水装备制造、仓储、内部服务以及船员培训。除了传统的潜水装具产品外,近几年开发了饱和潜水逃生舱、移动式减压舱及出入水系统,船用干散货系统等产品,产品的市场已向救捞行业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扩展,部分产品销往国外。总体要求是调整、特色、做精,加强产品研发,由生产型向营销、生产、集成组装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培训工作由普通船员培训转变到以特色培训、技能培训为主。
在人力资源管理、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要有长足的进步。
记者:您作为救捞专家,谈谈新形势下国内打捞市场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国有和民营的比重,以及市场需求、专业力量、市场规范、存在的问题;谈谈国际打捞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沈灏:救捞专家不敢当,但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救捞战线上的一员,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打捞也有所了解。我认为国内打捞市场是与航运业的发展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关,但不管如何,零事故是难以做到的,况且我国航运业还处在大发展阶段,国有、民营航运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抢险打捞仍然是必不可少,有备无患。目前我国是以国家专业队伍为骨干,民营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我国从北到南有三支专业的国有打捞队伍(局),承担大、深、远、急、难、险的任务,民营打捞负责浅、近、小的打捞。我们上海打捞局从1980年至今在我国沿海及江河水域打捞起近50艘次沉船和沉物,也曾经赴新加坡海域打捞沉船,最大沉船打捞深度为62米,最大打捞沉船重量为5万吨级。民营打捞队伍主要从事沿海浅水和江河水域中较小的沉船打捞。目前,我国打捞市场还缺乏法律法规支撑和规范,即使有一些真正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没有资质、缺乏诚信的打捞队伍也参与进来,往往造成两次打捞,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另外,我国正在进行是否加入《国际海上残骸清除公约》的调研,我们认为如果开放我国沉船沉物打捞市场,有利方面是对于我国海洋环境和通航环境的保护,但对我国打捞行业的冲击和行使主权是必需考虑的,国际上许多国家对外国打捞公司也有许多限制。
国际打捞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是商业打捞越来越少,而考古有增多趋势。另外,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增加,事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比如说英国IBP石油公司平台“深水地平线”在墨西哥湾的爆炸沉没,对我们打捞行业来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适应新的需求。
访谈结束前,沈灏一再强调,“打捞的发展离不开业界同仁和社会大众的长期帮助和支持,在此我想通过你们专业媒体向大家表示感谢!同时,我也承诺上海打捞作为一支国家专业的抢险打捞队伍一定不辜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按照现代交通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为国家尽责,为社会尽力,为我国沿海的航道畅通和海洋环境的清洁而作出我们新的贡献。”沈灏的眼中闪烁着激情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