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与茶都融入很多哲思。云克勤禅师曾经赠日本高僧珠光“茶禅一味”语句,很经典。当年,心浮气躁、放歌纵酒的我,阅读至此,并未过多留意。总觉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意境来得刺激。
直到双鬓染霜,直到身心被繁缛甚至难测的世事打磨得激情不再,重新端起茶来,便明显感到茶香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深意,内藏万千气象。于是,闲暇时,总爱独自到京西古迹中独自品茶,任思绪飘忽悠远,任晨昏花开花落。
在北京海淀区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我,除了在万山红遍时到颐和园苏州街“揽涛楼”品茶听曲,还愿意选择迎着春风,到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品一杯清泉泡制的绿茶,把这些体验当作人生一种享乐。
走入始建于辽、历代多有修葺的大觉寺,但见古殿依山而建,古塔抱松而立,千年银杏、300余年的古玉兰连同“鼠李寄柏”、“老藤寄柏”等“奇景八绝”随着我的步履延展一一呈现,由此,这处古迹显得厚重且神秘。寺后秀峰,有一泓清冽的泉水由远而近,环绕寺中,聚在“龙潭”之内,历代被称为“灵泉”。古寺曾有“清水院”、“灵泉寺”之名,或许与珍贵水资源不无关系。近年,这里茶事繁盛,自然也与灵泉之水密切相关。
品茶之前,理应先“赏泉”。 只见一位容貌秀美的茶艺师轻拈几枚硬币放在凸出杯面的泉水中,只见硬币稳浮于水面。我侧目细赏,灵泉之水在春阳映照下,折射出醉人的光彩。赏泉者无语,也不知清泉作何感知?
我在花香四溢的寺院中漫步,追想那些往来于此的访客:辽代咸雍年间,姓邓的善士来到清水院,见园容虽然清幽宜人,但僧舍有些残破,便慨然捐资“葺诸僧舍”,年复一年,寺院焕然一新,可谓一大功德。大觉寺虽然地处偏僻,但景色奇美,曾吸引辽君在此立碑、金章宗完颜璟常来光顾、明宣宗朱瞻基御赐“大觉”之名,就连“风流天子”乾隆帝也曾在此剃度受戒,数日后,因违戒被迦陵僧责打,由此走出寺门,仰天慨叹:“仙阙少缘分,凡尘属寡人!”可见“天雨无边,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只渡有缘之人。”
寺内玉兰院,缕缕清香沁人心脾,陶醉其中,难辨是玉兰花香还是新茶之香。院内及后山都有散落的茶座,明志轩、明思轩、知慧阁、敬慧阁、清慧阁、达慧阁等茶室幽静敞亮、清雅脱俗,穿行其中的茶女容貌纯净自然,连招呼都是低声细语、不卑不亢,与茶道文化内核相映成趣。
在这种环境中,我经常忘了自己该干些什么,茫茫然坐在院内藤椅上,飞鸟在报春?花瓣在解语?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神与花姿、泉声、茶香、竹影、松风融入一体,似乎诠释了禅宗著作中道悟禅师的几句话:“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向茶杯内注水的声音,让我重新定睛关注。茶道讲究,“茶、水、境、人、事、器”一项都不可疏漏。绿茶源自江南茶乡,空运而来,现场炒制、现场泡制,很得人气,让茶客未到江南,便饱享“苏杭之茶趣”。表演茶艺的江南女子基本不化妆,身着江南水乡情调的蓝底白花服饰,优雅的举止及形态大方得体。那种朴素美与灵泉名茶相得益彰,不仅给人“本色美”之感,或许还能净化品茶者的心灵。一位表演茶艺的女子,曾与山寺中的僧尼生活了一段时日,平静的表情、淡然的对答与轻柔的动作,恍若保留几许禅风。
绿茶入口,青涩感、清纯感连同淡淡的苦味儿相继呈现,继而,是舌尖儿“回甘”,这难道就是人生况味?我正思绪万千时,北面廊檐下的“禅茶表演”开始,但见禅茶演示者身着僧人穿的“海青”出现,在悠扬、庄重的佛乐声中,净手焚香,双手合十向宾客者致礼,继而,《念佛心曲》的音律回旋,演示者向看客出示几种“佛手印”姿势,而后,为客人斟茶,演示“高沏低收、煮沸端奉”,似乎把客人带入“禅林心悟”的大境界。
品茶之余获知,禅茶,不太讲究茶的品级及种类,更不注重茶的味道及形状。据闻,当年雪峰禅师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如蛇,他在木背上提了八字:“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禅茶之味”,大抵也如此。因禅宗不仅讲求“顿悟”而且有“不可说”的宗义,故而,禅茶演示者摆出多类佛手印,虽喻示一层深意(是仿敦煌壁画上的手姿),但观者只能心领神会,演示者基本上不回答各种问题。至于人们品出了什么“茶味”,那是每个人自身的事情。此刻,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深与浅,在庄重、深沉的佛乐中被一一详解,如朗月映于深潭。
禅茶的演示,还包括煮茶,区别于一般茶艺馆的泡茶。此种茶艺形式引得我回家后翻阅典籍,终于找到了一位名作家有关煮茶的描述:“今人吃茶多冲泡,唐人吃茶大体用火,所谓‘活水须将活水烹’是也。”陆羽《茶经》内也有煮茶的描述:“煮,水沸先如鱼目,微有声,次如涌泉连珠,再次为腾波鼓浪,虽说过此遍不可食,但就是这三沸,便使茶煮得‘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
300年玉兰树雪片般的娇瓣,在春风中绽放,游人坐满了寺内的雅室闲庭,或敲棋作画,或品茶闲谈,感受当今“压力山大”岁月中难得的一份超逸。佛教著作《五灯会元》一书中记述长沙景岑禅师的几句话:“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则向火。”平常、自然、朴素、随意实乃人生难得的经历。世人都知轻松、自然、随意是件惬意事,可有多少人,无目的性地来此品茶闲叙?
临别,想到了《茶院介绍》折页上的几句小诗,很有滋味:大觉云霁,天如洗。骑驴过春山,流泉古木,茶香如缕,更有玉兰花事,又被古寺钟催起……
直到双鬓染霜,直到身心被繁缛甚至难测的世事打磨得激情不再,重新端起茶来,便明显感到茶香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深意,内藏万千气象。于是,闲暇时,总爱独自到京西古迹中独自品茶,任思绪飘忽悠远,任晨昏花开花落。
在北京海淀区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我,除了在万山红遍时到颐和园苏州街“揽涛楼”品茶听曲,还愿意选择迎着春风,到京西大觉寺明慧茶院品一杯清泉泡制的绿茶,把这些体验当作人生一种享乐。
走入始建于辽、历代多有修葺的大觉寺,但见古殿依山而建,古塔抱松而立,千年银杏、300余年的古玉兰连同“鼠李寄柏”、“老藤寄柏”等“奇景八绝”随着我的步履延展一一呈现,由此,这处古迹显得厚重且神秘。寺后秀峰,有一泓清冽的泉水由远而近,环绕寺中,聚在“龙潭”之内,历代被称为“灵泉”。古寺曾有“清水院”、“灵泉寺”之名,或许与珍贵水资源不无关系。近年,这里茶事繁盛,自然也与灵泉之水密切相关。
品茶之前,理应先“赏泉”。 只见一位容貌秀美的茶艺师轻拈几枚硬币放在凸出杯面的泉水中,只见硬币稳浮于水面。我侧目细赏,灵泉之水在春阳映照下,折射出醉人的光彩。赏泉者无语,也不知清泉作何感知?
我在花香四溢的寺院中漫步,追想那些往来于此的访客:辽代咸雍年间,姓邓的善士来到清水院,见园容虽然清幽宜人,但僧舍有些残破,便慨然捐资“葺诸僧舍”,年复一年,寺院焕然一新,可谓一大功德。大觉寺虽然地处偏僻,但景色奇美,曾吸引辽君在此立碑、金章宗完颜璟常来光顾、明宣宗朱瞻基御赐“大觉”之名,就连“风流天子”乾隆帝也曾在此剃度受戒,数日后,因违戒被迦陵僧责打,由此走出寺门,仰天慨叹:“仙阙少缘分,凡尘属寡人!”可见“天雨无边,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只渡有缘之人。”
寺内玉兰院,缕缕清香沁人心脾,陶醉其中,难辨是玉兰花香还是新茶之香。院内及后山都有散落的茶座,明志轩、明思轩、知慧阁、敬慧阁、清慧阁、达慧阁等茶室幽静敞亮、清雅脱俗,穿行其中的茶女容貌纯净自然,连招呼都是低声细语、不卑不亢,与茶道文化内核相映成趣。
在这种环境中,我经常忘了自己该干些什么,茫茫然坐在院内藤椅上,飞鸟在报春?花瓣在解语?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神与花姿、泉声、茶香、竹影、松风融入一体,似乎诠释了禅宗著作中道悟禅师的几句话:“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向茶杯内注水的声音,让我重新定睛关注。茶道讲究,“茶、水、境、人、事、器”一项都不可疏漏。绿茶源自江南茶乡,空运而来,现场炒制、现场泡制,很得人气,让茶客未到江南,便饱享“苏杭之茶趣”。表演茶艺的江南女子基本不化妆,身着江南水乡情调的蓝底白花服饰,优雅的举止及形态大方得体。那种朴素美与灵泉名茶相得益彰,不仅给人“本色美”之感,或许还能净化品茶者的心灵。一位表演茶艺的女子,曾与山寺中的僧尼生活了一段时日,平静的表情、淡然的对答与轻柔的动作,恍若保留几许禅风。
绿茶入口,青涩感、清纯感连同淡淡的苦味儿相继呈现,继而,是舌尖儿“回甘”,这难道就是人生况味?我正思绪万千时,北面廊檐下的“禅茶表演”开始,但见禅茶演示者身着僧人穿的“海青”出现,在悠扬、庄重的佛乐声中,净手焚香,双手合十向宾客者致礼,继而,《念佛心曲》的音律回旋,演示者向看客出示几种“佛手印”姿势,而后,为客人斟茶,演示“高沏低收、煮沸端奉”,似乎把客人带入“禅林心悟”的大境界。
品茶之余获知,禅茶,不太讲究茶的品级及种类,更不注重茶的味道及形状。据闻,当年雪峰禅师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如蛇,他在木背上提了八字:“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禅茶之味”,大抵也如此。因禅宗不仅讲求“顿悟”而且有“不可说”的宗义,故而,禅茶演示者摆出多类佛手印,虽喻示一层深意(是仿敦煌壁画上的手姿),但观者只能心领神会,演示者基本上不回答各种问题。至于人们品出了什么“茶味”,那是每个人自身的事情。此刻,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深与浅,在庄重、深沉的佛乐中被一一详解,如朗月映于深潭。
禅茶的演示,还包括煮茶,区别于一般茶艺馆的泡茶。此种茶艺形式引得我回家后翻阅典籍,终于找到了一位名作家有关煮茶的描述:“今人吃茶多冲泡,唐人吃茶大体用火,所谓‘活水须将活水烹’是也。”陆羽《茶经》内也有煮茶的描述:“煮,水沸先如鱼目,微有声,次如涌泉连珠,再次为腾波鼓浪,虽说过此遍不可食,但就是这三沸,便使茶煮得‘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澹月’。”
300年玉兰树雪片般的娇瓣,在春风中绽放,游人坐满了寺内的雅室闲庭,或敲棋作画,或品茶闲谈,感受当今“压力山大”岁月中难得的一份超逸。佛教著作《五灯会元》一书中记述长沙景岑禅师的几句话:“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则向火。”平常、自然、朴素、随意实乃人生难得的经历。世人都知轻松、自然、随意是件惬意事,可有多少人,无目的性地来此品茶闲叙?
临别,想到了《茶院介绍》折页上的几句小诗,很有滋味:大觉云霁,天如洗。骑驴过春山,流泉古木,茶香如缕,更有玉兰花事,又被古寺钟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