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舜世升平,咸向圣朝沾雨露;帝业灿烂,应从史册绍渊源。”湖南省株洲市作为“五帝”之一的帝尧陶唐氏诞生之地,历经岁月沧桑,风物自成一格,为华夏文明增添了无数亮色。今天,株洲市攸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工程的稳步推进,又为这三湘大地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农情信息的“高速路”
基层远程教育站点的建立使广大农村的党员群众开阔了眼界,有了近距离接触科技知识的机会。但是随着学用活动的深入开展,集中学习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打破场地和资源的限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效果,成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05年,里旺村组织党员到远教站点开展冬训时,部分党员就反映:远教站点集中学习活动多,自主学习机会少,所学的北方课件多,能用的本土课件少,白天安排的学习时间多,晚上的时间则利用得少。他们建议将远教网络延伸到各家各户,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村党支部认真分析了这一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始筹措创办村级远教网站。一时间,“要脱贫致富,先网络入户”成为里旺村上下的共识。村党支部书记张向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搞远程教育,就是为了服务农村、农民,如果某种可行性手段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们就要坚决地去尝试,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2006年4月,里旺村率先在湖南省开通了村级网站,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联通了网络,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网络村”。
一花引来百花开。继里旺网站开通2个月后,江桥村网站陆续开通。2006年仲夏,江桥村远教站点首次对30多位村民进行电脑操作技能培训后,其中有19户村民相继购置了电脑,并接通了互联网。这些接受培训的村民如今都能够熟练地从网络上搜索、下载各类科技和市场信息,成为村民中的远教“明白人”。 2007年8月,当蓝耳病在周边乡村肆虐蔓延时,江桥村党员易文姑通过网络向畜禽专家进行咨询,很快得到了防控疫病的有效方法,她还主动召集村民到家里上网共同学习。由于预防及时,措施得当,江桥村创造了全村无一头猪感染蓝耳病的神话。
远教网络进村入户使江桥村民真正品尝到了信息时代的甜头。村党支部书记周桂林高兴地介绍说:“网络入户畅通了传递科技知识的信息高速路,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也非常显著。通过网络,我们了解到很多先进村都是依靠发展村办企业率先富裕起来的。因此,支村两委也开始积极利用村级网站,发动江桥籍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建设。倡议书在网上发布后,已经有13家企业落户江桥。”
和谐乡村的“连心桥”
倾听民声,有求必应,是广大村民对村级网站的一致评价。随着远教入户工程的深入,各试点镇、村党委纷纷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民心工程,更好地服务百姓。现在,打开各地的自建网站,“镇(村)机构”、“政务公开”、“远程教育”、“招商引资”等相关栏目磁铁般地吸引着基层群众的目光。2008年3月22日,北平村的村民文旭初像往常一样到镇政府所在地办理低保手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过程显得格外顺利。他说:“以前到政府办事,总是理不出个头绪,也不知该先到哪个部门,先去哪层楼。如今,在村远教室上政府网站就能够轻松查明办事的程序和原则,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
说起村级网站的作用,里旺村村民李建伟挑大拇指称赞这是为咱老百姓办的大实事。李建伟在村里办了个木材加工厂,他在网上反映了厂里的设备因电跳闸受损的情况,帖子刚在“留言建议”栏里发出13分钟,网站管理员就代表村委会进行了回复。两天后,困扰李建伟两年的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过去里旺村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赌博、迷信、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制约着经济发展。自扩展型站点建成并联通农户后, 村两委通过网络倡导开展的“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对于转变村风村貌、构建和谐新村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眼塘组70多岁的老人李书生有病在身,其子长期在外打工,无人照顾,村民组长、共产党员李友林将其接到自家照顾达三年之久,李友林被评为“孝敬老人之星”;桥边组村民董祝英,其子在深圳开出租车,她独自把两个孙子培养成牡丹江医学院和南昌中医学院的学生,被评为“爱幼之星”。这些源自身边的典型在网上登出后,村委会多次组织村民集中学习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同时村远教管理员还在网站上建立了QQ群,身居异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只要点击家乡的网站,就可以随时跟家里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交流。如今,里旺村邻里和睦,百业兴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三农政策的“直通车”
一村一站、一户一点的扩展型远教站点建设模式通过网络把党的惠农政策引向更加广泛具体的传播途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有志青年落户攸县,开创事业。
网岭镇涟滩村的村民文波1996年从武汉东湖大学毕业后,曾远赴福建厦门等沿海城市打工,后又回乡搞过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业,但种种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次,他在网上偶然看到村网站《投资指南》栏目里的奖励政策:“规模养殖年出栏1000头(禽类10000羽)以上的种养企业,除享受网岭镇政府的奖励外,村委会奖励现金2000元。”这让历经创业艰难的文波心头一热,他毅然决定返回村里投资养猪产业。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文波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养殖技术,引进了“外三元”杂交猪这一新品种。短短几年的时间,文波的养猪场已经发展成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的大企业,并拥有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证书》。回首这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文波感慨道:“多亏远教网络为我送来了好政策,我才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便利的远教网络不仅能够及时做到上情下达,更重要的是,它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了实施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通过网络,基层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评议。
2007年夏天,里旺村准备引资兴建年产5000吨的炼铅厂。消息在村网站公布后,引起了村民们的热烈讨论。“炼铅虽然不是国家限制项目,但它对环境的破坏力很大,我们不同意。”很多人都对这项提议投了反对票。踊跃的网络发言引起了村干部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研究,村两委在网站上公开承诺:如果该厂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我们坚决不办。这一回帖在网站的论坛区贴出后,村民们纷纷感叹这远教网络是民意的“传声筒”,是政策的“直通车”。
便利远程教育网,落户寻常百姓家。株洲市攸县扩展型远教站点建设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远教网络在向千家万户延伸,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型农业正依托远教平台比翼齐飞。
(作者为《湖南远教工作通讯》编辑)
农情信息的“高速路”
基层远程教育站点的建立使广大农村的党员群众开阔了眼界,有了近距离接触科技知识的机会。但是随着学用活动的深入开展,集中学习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打破场地和资源的限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效果,成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05年,里旺村组织党员到远教站点开展冬训时,部分党员就反映:远教站点集中学习活动多,自主学习机会少,所学的北方课件多,能用的本土课件少,白天安排的学习时间多,晚上的时间则利用得少。他们建议将远教网络延伸到各家各户,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村党支部认真分析了这一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始筹措创办村级远教网站。一时间,“要脱贫致富,先网络入户”成为里旺村上下的共识。村党支部书记张向东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搞远程教育,就是为了服务农村、农民,如果某种可行性手段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那么我们就要坚决地去尝试,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2006年4月,里旺村率先在湖南省开通了村级网站,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联通了网络,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网络村”。
一花引来百花开。继里旺网站开通2个月后,江桥村网站陆续开通。2006年仲夏,江桥村远教站点首次对30多位村民进行电脑操作技能培训后,其中有19户村民相继购置了电脑,并接通了互联网。这些接受培训的村民如今都能够熟练地从网络上搜索、下载各类科技和市场信息,成为村民中的远教“明白人”。 2007年8月,当蓝耳病在周边乡村肆虐蔓延时,江桥村党员易文姑通过网络向畜禽专家进行咨询,很快得到了防控疫病的有效方法,她还主动召集村民到家里上网共同学习。由于预防及时,措施得当,江桥村创造了全村无一头猪感染蓝耳病的神话。
远教网络进村入户使江桥村民真正品尝到了信息时代的甜头。村党支部书记周桂林高兴地介绍说:“网络入户畅通了传递科技知识的信息高速路,村民思想观念的改变也非常显著。通过网络,我们了解到很多先进村都是依靠发展村办企业率先富裕起来的。因此,支村两委也开始积极利用村级网站,发动江桥籍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力于家乡的发展建设。倡议书在网上发布后,已经有13家企业落户江桥。”
和谐乡村的“连心桥”
倾听民声,有求必应,是广大村民对村级网站的一致评价。随着远教入户工程的深入,各试点镇、村党委纷纷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民心工程,更好地服务百姓。现在,打开各地的自建网站,“镇(村)机构”、“政务公开”、“远程教育”、“招商引资”等相关栏目磁铁般地吸引着基层群众的目光。2008年3月22日,北平村的村民文旭初像往常一样到镇政府所在地办理低保手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过程显得格外顺利。他说:“以前到政府办事,总是理不出个头绪,也不知该先到哪个部门,先去哪层楼。如今,在村远教室上政府网站就能够轻松查明办事的程序和原则,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
说起村级网站的作用,里旺村村民李建伟挑大拇指称赞这是为咱老百姓办的大实事。李建伟在村里办了个木材加工厂,他在网上反映了厂里的设备因电跳闸受损的情况,帖子刚在“留言建议”栏里发出13分钟,网站管理员就代表村委会进行了回复。两天后,困扰李建伟两年的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过去里旺村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赌博、迷信、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制约着经济发展。自扩展型站点建成并联通农户后, 村两委通过网络倡导开展的“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对于转变村风村貌、构建和谐新村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眼塘组70多岁的老人李书生有病在身,其子长期在外打工,无人照顾,村民组长、共产党员李友林将其接到自家照顾达三年之久,李友林被评为“孝敬老人之星”;桥边组村民董祝英,其子在深圳开出租车,她独自把两个孙子培养成牡丹江医学院和南昌中医学院的学生,被评为“爱幼之星”。这些源自身边的典型在网上登出后,村委会多次组织村民集中学习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同时村远教管理员还在网站上建立了QQ群,身居异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只要点击家乡的网站,就可以随时跟家里人进行面对面的视频交流。如今,里旺村邻里和睦,百业兴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三农政策的“直通车”
一村一站、一户一点的扩展型远教站点建设模式通过网络把党的惠农政策引向更加广泛具体的传播途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和有志青年落户攸县,开创事业。
网岭镇涟滩村的村民文波1996年从武汉东湖大学毕业后,曾远赴福建厦门等沿海城市打工,后又回乡搞过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业,但种种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次,他在网上偶然看到村网站《投资指南》栏目里的奖励政策:“规模养殖年出栏1000头(禽类10000羽)以上的种养企业,除享受网岭镇政府的奖励外,村委会奖励现金2000元。”这让历经创业艰难的文波心头一热,他毅然决定返回村里投资养猪产业。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文波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养殖技术,引进了“外三元”杂交猪这一新品种。短短几年的时间,文波的养猪场已经发展成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的大企业,并拥有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证书》。回首这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文波感慨道:“多亏远教网络为我送来了好政策,我才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便利的远教网络不仅能够及时做到上情下达,更重要的是,它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了实施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通过网络,基层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政府的决策行为进行评议。
2007年夏天,里旺村准备引资兴建年产5000吨的炼铅厂。消息在村网站公布后,引起了村民们的热烈讨论。“炼铅虽然不是国家限制项目,但它对环境的破坏力很大,我们不同意。”很多人都对这项提议投了反对票。踊跃的网络发言引起了村干部们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研究,村两委在网站上公开承诺:如果该厂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我们坚决不办。这一回帖在网站的论坛区贴出后,村民们纷纷感叹这远教网络是民意的“传声筒”,是政策的“直通车”。
便利远程教育网,落户寻常百姓家。株洲市攸县扩展型远教站点建设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远教网络在向千家万户延伸,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和新型农业正依托远教平台比翼齐飞。
(作者为《湖南远教工作通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