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只有哺乳动物才会吃奶。但是,6月份有几个同学在议论说,怀化几大超市出现了吃奶的鱼,很多小孩和老人在超市给鱼喂奶。鱼吃奶?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是什么鱼?是经过训练的鱼还是没有接受过训练的鱼呢?这是学习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其他鱼也会这样吗?……带着很多的疑问,我们在丁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我们的探究之旅。
一、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实验工具等。
(二)实施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对鱼吃“奶”进行探究。
1. 观察鱼吃“奶”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优果市场,观察超市里的鱼到底是如何吃奶的。我们先看别人给鱼喂奶,发现鱼是蜂拥而上,并且我们发现,奶瓶里装的不是“奶”,而是鱼吃的饲料和水,超市里吃“奶”的鱼只有一种,即锦鲤。
2. 体验鱼吃“奶”
在观察完后,我们决定亲自体验一番。只需10元就可以用奶瓶喂一次鱼,在没有其他人饲喂的情况下,我们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体验观察:
(1) 将奶瓶悬在鱼池上方,观察鱼的反应。
(2) 将奶瓶靠近水面,观察鱼的反应。
(3)将奶嘴平放在水面,观察鱼的反应。
(4) 将奶嘴放在水底,观察鱼的反应。
(5) 用空奶瓶饲喂,观察鱼的反应。
3. 采访项目老板
为了进一步发现吃“奶”鱼吃“奶”的真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访了这个项目的老板。
(1) 这种鱼是什么鱼?
(2) 这种鱼有什么特点?
(3) 这种鱼是否经过了专门的训练?
(4)喂给这种鱼吃的食物是什么?往瓶中添加的水中还有什么成分?
(5)平时饲养这种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项目效益如何?
4. 去花鸟市场实验
我们来到怀化市三角坪花鸟市场,选了一家卖鱼的店铺(没看错,花鸟市场里有卖鱼的)里进行实验。我们把这些鱼吃的饲料放入奶嘴瓶里,加了一些水(水为鱼池里的水),取得老板的同意后对下面几种不同的观察鱼进行了实验。
(1) 直接放在地上小鱼池中的锦鲤。
(2)大鱼缸中放置时间长的黑花纹体色个体较大的鱼。
(3)大鱼缸中放置时间长的黄色个体较小的鱼。
观察将装有饲料的奶瓶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否过来?挤出了点儿饲料后鱼会怎样?奶瓶在水中放置较长时间会怎样。
5. 买来鱼在家里实验
我们又从菜市场买来黑鱼、鲫鱼、草鱼等鱼在家里进行实验。试着先挤出一点儿鱼饲料,然后将奶瓶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否会来咬奶嘴。
二、 研究结果
1. 超市里的吃“奶”鱼是什么鱼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及项目老板,我们确认这种吃“奶”鱼是锦鲤,又称“吃奶鱼”“富贵鱼”“心愿鱼”等,寿命比较长,体重可达400 g~700 g,体长可达20 cm~30 cm,大型寺庙、道观、各旅游景点、游乐场等处常有饲养,作为观赏、娱乐使用。
2. 吃“奶”鱼锦鲤吃的“奶”是什么
锦鲤吃的“奶”不是哺乳动物的奶水,只是鱼吃的饲料和水的混合物。
3. 超市体验吃“奶”鱼吃“奶”
5. 项目老板采访结果
我们通过对项目老板采访得知,他们是这个项目的加盟商,这些鱼都是训练了好几个月的,奶瓶里的“奶水”,除了饲料和水,实际上还添加了一种特殊的物质(老板说是商业秘密,不肯告诉我们,更不准我们拍摄他加水的装置)。在这水池中老板为了鱼的正常生活,防止锦鲤生病还会添加一些药水,其中含有醋和大蒜水。
6. 上网查询进一步知道吃“奶”秘密
吃“奶”鱼锦鲤不是天生就会咬奶嘴,是培育员利用鱼的习性,把鱼饲料拌在水里用奶瓶喂养训练出来的。其方法是:先用饵料喂养几天锦鲤,让其熟悉饵料的味道,然后再饿上几天,或者是停食后直接把饵料碾碎做成糊状,为了加快进程还添加一些垂钓用的诱食剂混合后装入奶瓶(奶嘴开口要稍大一些)。把奶嘴伸到水里,轻轻晃动或挤压奶瓶,使料糊慢慢流到水里,这样鱼就可以嗅到水里的飼料味引起食欲,并且找寻饲料的位置,初期不可使鱼受到惊吓,要有耐心,这样每天诱鱼差不多5次左右,几天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整个过程不超过半月就能让锦鲤用奶瓶吃食,从而变成了吃“奶”鱼。
三、 研究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及采访、上网查询,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市场上暂时没有会吃奶的鱼,吃“奶”鱼实际上是锦鲤,吃“奶”鱼锦鲤吃的“奶”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哺乳动物的奶,实际上只是鱼的饲料和水的混合物。
2. 锦鲤看见奶瓶会游过来要吃奶瓶里面的食物,从动物的行为来说是一种学习行为,从反射角度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花鸟市场和从菜市场买来的鱼,不管是奶瓶中有饲料还是没饲料,都不会看见奶瓶就游过来张口咬奶嘴。鱼吃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平时我们用鱼饵钓鱼,鱼去吃鱼饵而上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4. 将奶嘴稍微拿离水面锦鲤不但过来吃,而且还吃得很厉害,咬奶嘴的冲击力比较大,并且无论是平放还是斜着放,是放在空气里还是放入水中,我们发现锦鲤都会过来,在奶瓶里所有饲料和水都被吃完以后(空瓶饲喂),我们发现它还是会过来咬一下,但咬一下后会离开,说明吃“奶”鱼锦鲤对奶瓶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条件)反射,吃“奶”鱼锦鲤会咬奶嘴是学习行为,锦鲤看见奶瓶过来就是一种复杂反射。锦鲤吃“奶”这种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四、 收获和体会
经过近半个月的研究,我们不但搞清楚了吃“奶”鱼吃“奶”的秘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科学DV,这样可用于学弟学妹们8年级生物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从市场上的创业项目“奶瓶喂鱼”我们也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意义。
五、 致谢
本课题在怀化铁二中丁湘宁老师指导下完成,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优果超市吃“奶”鱼项目老板和怀化市三角坪花鸟市场的店主!
(指导教师 丁湘宁 编 辑 孙世奇)
一、 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实验工具等。
(二)实施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对鱼吃“奶”进行探究。
1. 观察鱼吃“奶”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优果市场,观察超市里的鱼到底是如何吃奶的。我们先看别人给鱼喂奶,发现鱼是蜂拥而上,并且我们发现,奶瓶里装的不是“奶”,而是鱼吃的饲料和水,超市里吃“奶”的鱼只有一种,即锦鲤。
2. 体验鱼吃“奶”
在观察完后,我们决定亲自体验一番。只需10元就可以用奶瓶喂一次鱼,在没有其他人饲喂的情况下,我们分成以下几个步骤体验观察:
(1) 将奶瓶悬在鱼池上方,观察鱼的反应。
(2) 将奶瓶靠近水面,观察鱼的反应。
(3)将奶嘴平放在水面,观察鱼的反应。
(4) 将奶嘴放在水底,观察鱼的反应。
(5) 用空奶瓶饲喂,观察鱼的反应。
3. 采访项目老板
为了进一步发现吃“奶”鱼吃“奶”的真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采访了这个项目的老板。
(1) 这种鱼是什么鱼?
(2) 这种鱼有什么特点?
(3) 这种鱼是否经过了专门的训练?
(4)喂给这种鱼吃的食物是什么?往瓶中添加的水中还有什么成分?
(5)平时饲养这种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项目效益如何?
4. 去花鸟市场实验
我们来到怀化市三角坪花鸟市场,选了一家卖鱼的店铺(没看错,花鸟市场里有卖鱼的)里进行实验。我们把这些鱼吃的饲料放入奶嘴瓶里,加了一些水(水为鱼池里的水),取得老板的同意后对下面几种不同的观察鱼进行了实验。
(1) 直接放在地上小鱼池中的锦鲤。
(2)大鱼缸中放置时间长的黑花纹体色个体较大的鱼。
(3)大鱼缸中放置时间长的黄色个体较小的鱼。
观察将装有饲料的奶瓶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否过来?挤出了点儿饲料后鱼会怎样?奶瓶在水中放置较长时间会怎样。
5. 买来鱼在家里实验
我们又从菜市场买来黑鱼、鲫鱼、草鱼等鱼在家里进行实验。试着先挤出一点儿鱼饲料,然后将奶瓶放在水中观察鱼是否会来咬奶嘴。
二、 研究结果
1. 超市里的吃“奶”鱼是什么鱼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及项目老板,我们确认这种吃“奶”鱼是锦鲤,又称“吃奶鱼”“富贵鱼”“心愿鱼”等,寿命比较长,体重可达400 g~700 g,体长可达20 cm~30 cm,大型寺庙、道观、各旅游景点、游乐场等处常有饲养,作为观赏、娱乐使用。
2. 吃“奶”鱼锦鲤吃的“奶”是什么
锦鲤吃的“奶”不是哺乳动物的奶水,只是鱼吃的饲料和水的混合物。
3. 超市体验吃“奶”鱼吃“奶”

5. 项目老板采访结果
我们通过对项目老板采访得知,他们是这个项目的加盟商,这些鱼都是训练了好几个月的,奶瓶里的“奶水”,除了饲料和水,实际上还添加了一种特殊的物质(老板说是商业秘密,不肯告诉我们,更不准我们拍摄他加水的装置)。在这水池中老板为了鱼的正常生活,防止锦鲤生病还会添加一些药水,其中含有醋和大蒜水。
6. 上网查询进一步知道吃“奶”秘密
吃“奶”鱼锦鲤不是天生就会咬奶嘴,是培育员利用鱼的习性,把鱼饲料拌在水里用奶瓶喂养训练出来的。其方法是:先用饵料喂养几天锦鲤,让其熟悉饵料的味道,然后再饿上几天,或者是停食后直接把饵料碾碎做成糊状,为了加快进程还添加一些垂钓用的诱食剂混合后装入奶瓶(奶嘴开口要稍大一些)。把奶嘴伸到水里,轻轻晃动或挤压奶瓶,使料糊慢慢流到水里,这样鱼就可以嗅到水里的飼料味引起食欲,并且找寻饲料的位置,初期不可使鱼受到惊吓,要有耐心,这样每天诱鱼差不多5次左右,几天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整个过程不超过半月就能让锦鲤用奶瓶吃食,从而变成了吃“奶”鱼。
三、 研究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及采访、上网查询,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市场上暂时没有会吃奶的鱼,吃“奶”鱼实际上是锦鲤,吃“奶”鱼锦鲤吃的“奶”并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哺乳动物的奶,实际上只是鱼的饲料和水的混合物。
2. 锦鲤看见奶瓶会游过来要吃奶瓶里面的食物,从动物的行为来说是一种学习行为,从反射角度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花鸟市场和从菜市场买来的鱼,不管是奶瓶中有饲料还是没饲料,都不会看见奶瓶就游过来张口咬奶嘴。鱼吃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平时我们用鱼饵钓鱼,鱼去吃鱼饵而上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4. 将奶嘴稍微拿离水面锦鲤不但过来吃,而且还吃得很厉害,咬奶嘴的冲击力比较大,并且无论是平放还是斜着放,是放在空气里还是放入水中,我们发现锦鲤都会过来,在奶瓶里所有饲料和水都被吃完以后(空瓶饲喂),我们发现它还是会过来咬一下,但咬一下后会离开,说明吃“奶”鱼锦鲤对奶瓶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条件)反射,吃“奶”鱼锦鲤会咬奶嘴是学习行为,锦鲤看见奶瓶过来就是一种复杂反射。锦鲤吃“奶”这种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
四、 收获和体会
经过近半个月的研究,我们不但搞清楚了吃“奶”鱼吃“奶”的秘密,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科学DV,这样可用于学弟学妹们8年级生物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乐趣,从市场上的创业项目“奶瓶喂鱼”我们也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意义。
五、 致谢
本课题在怀化铁二中丁湘宁老师指导下完成,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优果超市吃“奶”鱼项目老板和怀化市三角坪花鸟市场的店主!
(指导教师 丁湘宁 编 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