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耳聋,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渐进性听力下降,多伴耳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疾病如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咽部疾患如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耳部疾患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其他疾患如脑栓塞、颈椎病、高血压、糖尿病、环境嗓音、社会压力等是引起慢性耳聋的常见相关因素。以4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高,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或易加重。该病经常不为医师和患者重视,使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失去大部分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病区共收治慢性耳聋患者184例,男,124例,女60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伴恶心、眩晕12例。应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激素、中药等,痊愈82例,好转62例,无效40例。
2、护理措施
2.1 慢性耳聋的治疗
2.1.1 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听力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由于经常耳鸣,夜深人静时更加严重,常使患者失眠,大多患者非常苦恼。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和患者讲话要面带微笑,态度温和亲切,讲话时可适当提高音量,必要时可进行笔谈,向患者讲清该病的发病原因,病理过程,治疗过程,消除患者消极、不良的心境,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184例患者临床观察,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多患者受疾病长期困扰,经治医院多,对治疗信心不足,常有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十分重要,为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听取患者的陈述,缩短护患距离,并可借助手势、目光、动作、写字等方式进行心理沟通,找到适当切入点,引导患者使其心胸开阔,精神负担减轻,切忌流露出冷漠的目光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2.2 相关因素治疗:积极治疗与慢性耳聋相关的耳鼻喉科疾病。如有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做出相应治疗。
2.3 药物治疗:慢性耳聋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抗凝溶纤药物、中药制剂均可酌情选用,我病区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前列地尔、辅酶A、ATP、VitB12、麻黄汤、葛根芩连汤、防风通圣散。
2.4 健康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尽量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进入嗓音环境及长时间手机通话,日常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睡前忌饮浓茶、咖啡。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并拟订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并定期复查听力。
2.5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接触噪音和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应积极治疗。治疗无效者,有条件的患者可佩戴助听器。
3、体会:
慢性耳聋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可结合具体病情将慢性耳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治疗,相关因素治疗,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得到康复。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病区共收治慢性耳聋患者184例,男,124例,女60例,年龄28——78岁,平均56岁,伴恶心、眩晕12例。应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激素、中药等,痊愈82例,好转62例,无效40例。
2、护理措施
2.1 慢性耳聋的治疗
2.1.1 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听力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由于经常耳鸣,夜深人静时更加严重,常使患者失眠,大多患者非常苦恼。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和患者讲话要面带微笑,态度温和亲切,讲话时可适当提高音量,必要时可进行笔谈,向患者讲清该病的发病原因,病理过程,治疗过程,消除患者消极、不良的心境,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184例患者临床观察,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2.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大多患者受疾病长期困扰,经治医院多,对治疗信心不足,常有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十分重要,为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听取患者的陈述,缩短护患距离,并可借助手势、目光、动作、写字等方式进行心理沟通,找到适当切入点,引导患者使其心胸开阔,精神负担减轻,切忌流露出冷漠的目光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2.2 相关因素治疗:积极治疗与慢性耳聋相关的耳鼻喉科疾病。如有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做出相应治疗。
2.3 药物治疗:慢性耳聋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抗凝溶纤药物、中药制剂均可酌情选用,我病区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前列地尔、辅酶A、ATP、VitB12、麻黄汤、葛根芩连汤、防风通圣散。
2.4 健康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尽量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进入嗓音环境及长时间手机通话,日常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睡前忌饮浓茶、咖啡。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并拟订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并定期复查听力。
2.5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接触噪音和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应积极治疗。治疗无效者,有条件的患者可佩戴助听器。
3、体会:
慢性耳聋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可结合具体病情将慢性耳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治疗,相关因素治疗,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得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