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时每当老师让背诵这篇课文时,我总是趴在课桌上幻想着,我何时可以像它一样厚积薄发,搏击长空。当时还没当我幻想到张开双翅时,老师手中的黑板擦已经朝我扔了过来,在空中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准确地砸在我的脸上,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长方形印记,并呵斥道:“上课不许睡觉!给我出去站着。”看似潇洒的甩门离开,背后却充满了同学们毫无忌惮的哈哈大笑。
没错,这就是我高一的真实写照,既喜剧又略有讽刺。教室后排的一个专属座位是我的归宿,我也曾像鲁迅一样信誓旦旦地在课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并且告诉自己,如果再迟到,就一天不吃饭。事实上,那一次,我真的一天没有吃饭,因为起得太晚,宿舍大门被锁了,我在宿舍里睡了一天。
其实在初中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到了高中,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市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比以前在县城里的多,骨子里的那种贪玩劲儿也是水涨船高,整个人就变得懒惰和消极起来,总是感觉高考还离得很远,甚至都没有那个概念,整天打着“青春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旗号上课睡觉,下课在金庸的小说里仗剑走天涯,渴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鬼魅似的思想让我的成绩日益下降,开始时并不是多么明显,而且也没有太在意,到高一期中考试之后,成绩就像退了潮的海水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下坡路,那时一下子退到了班级20多名,满是红叉的卷子让我坐在座位上呆若木鸡,甚至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力挽狂澜,因为那些知识我从没有触及,更别提考试了。很多老师拿我错的题当成反面教材在班里怒斥道:“这道题已经讲过好几遍了,班里还有人做错。”虽然表面上我努力地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已五味杂陈。
用我们班主任的话就是:“人要脸,树要皮。”我当然要了,被成绩碾压到只剩一丁点的尊严,肯定不甘心它被同学的讥笑和讽刺吞噬,那一次班主任破天荒地找到了我,他就说了一句话:“要么努力,要么我就给你家长打电话把你领回家。”
那一次的确把我吓到了,因为如果爸爸知道了,肯定免不了一场“竹笋炒肉片”的痛苦,我一个人跑到了学校后山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灵光一现,更没有唯心主义的措辞,只是觉得我又不是傻子,再努力一次,万一成功了呢?这些想法如今回忆起来确实很可笑,但是在当时它却是一味解药,解开了我所有的彷徨与迷茫。
刚开始调整步伐时,氛围很紧张,总是慌里慌张的,把题目做得乱七八糟,所以不得不去找老师,那也是第一次我张开从没有问过题的嘴,老师更是很惊讶地说道:“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虽然他那样说,但还是很细心地给我讲解,更因为我的“特殊情况”,办公室的老师每每看见我来了,都热情地给我讲题,那时对于他们来说,我更像是一个“实验体”。
那时候,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迫,甚至狂妄地跟随学霸的作息时间,有时也会坚持不下去,不过每次我快坚持不下去时,就对自己说:“别人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你该不会真的是一个傻子吧?”自己侮辱自己着实痛快,每次都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在自我鞭策和“赎罪”的状态下,我的成绩也有了小幅度的上升,尽管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在我眼里就像初升的朝阳一样,尽管只是一丁点儿光芒,却可以染红半个天际。每次晚自习我都会强迫自己刷题,有时会被疲惫和懒惰再次吞噬,那时我总会条件反射一样,朝额上狠狠地弹一下,不想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题做得多了,镇定自若便取代了惊慌失措。时间的紧迫性也会不知不觉地刺激自己的大脑皮层,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敏捷,解题的正确率也越来越高,那时经常看《花开不败》里面有一个作者说:“凭什么让我放弃,我还没有选择投降。”这句话着实大快人心,我也在心里默念道:“别指望我认输,天生傲骨的我怎能低头。”确实是这样,我没有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不屈不挠,或者是“打不死的小强”。高三时,同桌老是讥笑我做题速度慢,于是我就跑楼下买了一个沙漏,血红的沙子,如同血液一样。每次我都在那限定的时间里斗志昂扬地挥兵砍将,慢慢地会感觉做题甚是痛快,如同将军在战场上挥刀冲刺一样,我甚至会沉浸其中。真正让我情不自禁意气风发的是越来越密集的对钩。
高三下学期时,逐渐上升的成绩遮盖了那段“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愚蠢历史。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迅速地流走。离高考还有100天的时候,教室里到处可见时间的流逝,周围也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浮躁气息,很多同学开始心烦意乱,而我依旧在热火朝天地征战题海。
一粒灰尘,赐给人就变成眼屎,赐给贝壳就变成了珍珠。那段苦楚的时光,我收拾了所有的不满情绪,把它狠狠地抛掷远去,因为既然来不及把那些“灰尘”变成“珍珠”,那我只能把它抹去,不让它蒙蔽我的双眼。整理好心情,一边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一边泡杯热茶,欣赏着一天的风景。早晨,万籁俱静,朝阳升起;傍晚,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所有曾不起眼的事物在那种时刻,都让我心生感动。
闲情逸致的半个月之后,高考如期来到,沒有电影中那样大雨倾盆,而是到处充斥着知了的鸣叫,班主任还开玩笑道:“听,它们在给你们吹冲锋号呢。”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很安静,就像一场如期而至的约会一样,《诗经》中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抿嘴一笑,蓦然回首,似乎真的和高考谈了一场热血的恋爱。
最后,我没有挤进全校的光荣榜,但也没有和本科大学失之交臂。我一直相信泰戈尔的一句话:“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高中三年,不是蓝天碧浪一帆风顺的航行,也不是晴空万里胸有成竹的翱翔,而是从一个坐在墙角的“颓废少年”到一个迈着大步走进大学校门的“梦想青年”。一切只是坚信:我不会认输,天生傲骨怎能低头!
没错,这就是我高一的真实写照,既喜剧又略有讽刺。教室后排的一个专属座位是我的归宿,我也曾像鲁迅一样信誓旦旦地在课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并且告诉自己,如果再迟到,就一天不吃饭。事实上,那一次,我真的一天没有吃饭,因为起得太晚,宿舍大门被锁了,我在宿舍里睡了一天。
其实在初中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到了高中,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市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比以前在县城里的多,骨子里的那种贪玩劲儿也是水涨船高,整个人就变得懒惰和消极起来,总是感觉高考还离得很远,甚至都没有那个概念,整天打着“青春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旗号上课睡觉,下课在金庸的小说里仗剑走天涯,渴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鬼魅似的思想让我的成绩日益下降,开始时并不是多么明显,而且也没有太在意,到高一期中考试之后,成绩就像退了潮的海水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下坡路,那时一下子退到了班级20多名,满是红叉的卷子让我坐在座位上呆若木鸡,甚至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力挽狂澜,因为那些知识我从没有触及,更别提考试了。很多老师拿我错的题当成反面教材在班里怒斥道:“这道题已经讲过好几遍了,班里还有人做错。”虽然表面上我努力地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已五味杂陈。
用我们班主任的话就是:“人要脸,树要皮。”我当然要了,被成绩碾压到只剩一丁点的尊严,肯定不甘心它被同学的讥笑和讽刺吞噬,那一次班主任破天荒地找到了我,他就说了一句话:“要么努力,要么我就给你家长打电话把你领回家。”
那一次的确把我吓到了,因为如果爸爸知道了,肯定免不了一场“竹笋炒肉片”的痛苦,我一个人跑到了学校后山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灵光一现,更没有唯心主义的措辞,只是觉得我又不是傻子,再努力一次,万一成功了呢?这些想法如今回忆起来确实很可笑,但是在当时它却是一味解药,解开了我所有的彷徨与迷茫。
刚开始调整步伐时,氛围很紧张,总是慌里慌张的,把题目做得乱七八糟,所以不得不去找老师,那也是第一次我张开从没有问过题的嘴,老师更是很惊讶地说道:“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虽然他那样说,但还是很细心地给我讲解,更因为我的“特殊情况”,办公室的老师每每看见我来了,都热情地给我讲题,那时对于他们来说,我更像是一个“实验体”。
那时候,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迫,甚至狂妄地跟随学霸的作息时间,有时也会坚持不下去,不过每次我快坚持不下去时,就对自己说:“别人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你该不会真的是一个傻子吧?”自己侮辱自己着实痛快,每次都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在自我鞭策和“赎罪”的状态下,我的成绩也有了小幅度的上升,尽管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在我眼里就像初升的朝阳一样,尽管只是一丁点儿光芒,却可以染红半个天际。每次晚自习我都会强迫自己刷题,有时会被疲惫和懒惰再次吞噬,那时我总会条件反射一样,朝额上狠狠地弹一下,不想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题做得多了,镇定自若便取代了惊慌失措。时间的紧迫性也会不知不觉地刺激自己的大脑皮层,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敏捷,解题的正确率也越来越高,那时经常看《花开不败》里面有一个作者说:“凭什么让我放弃,我还没有选择投降。”这句话着实大快人心,我也在心里默念道:“别指望我认输,天生傲骨的我怎能低头。”确实是这样,我没有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不屈不挠,或者是“打不死的小强”。高三时,同桌老是讥笑我做题速度慢,于是我就跑楼下买了一个沙漏,血红的沙子,如同血液一样。每次我都在那限定的时间里斗志昂扬地挥兵砍将,慢慢地会感觉做题甚是痛快,如同将军在战场上挥刀冲刺一样,我甚至会沉浸其中。真正让我情不自禁意气风发的是越来越密集的对钩。
高三下学期时,逐渐上升的成绩遮盖了那段“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愚蠢历史。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迅速地流走。离高考还有100天的时候,教室里到处可见时间的流逝,周围也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浮躁气息,很多同学开始心烦意乱,而我依旧在热火朝天地征战题海。
一粒灰尘,赐给人就变成眼屎,赐给贝壳就变成了珍珠。那段苦楚的时光,我收拾了所有的不满情绪,把它狠狠地抛掷远去,因为既然来不及把那些“灰尘”变成“珍珠”,那我只能把它抹去,不让它蒙蔽我的双眼。整理好心情,一边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一边泡杯热茶,欣赏着一天的风景。早晨,万籁俱静,朝阳升起;傍晚,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所有曾不起眼的事物在那种时刻,都让我心生感动。
闲情逸致的半个月之后,高考如期来到,沒有电影中那样大雨倾盆,而是到处充斥着知了的鸣叫,班主任还开玩笑道:“听,它们在给你们吹冲锋号呢。”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很安静,就像一场如期而至的约会一样,《诗经》中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抿嘴一笑,蓦然回首,似乎真的和高考谈了一场热血的恋爱。
最后,我没有挤进全校的光荣榜,但也没有和本科大学失之交臂。我一直相信泰戈尔的一句话:“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高中三年,不是蓝天碧浪一帆风顺的航行,也不是晴空万里胸有成竹的翱翔,而是从一个坐在墙角的“颓废少年”到一个迈着大步走进大学校门的“梦想青年”。一切只是坚信:我不会认输,天生傲骨怎能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