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我认输,天生傲骨怎能低头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f2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时每当老师让背诵这篇课文时,我总是趴在课桌上幻想着,我何时可以像它一样厚积薄发,搏击长空。当时还没当我幻想到张开双翅时,老师手中的黑板擦已经朝我扔了过来,在空中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准确地砸在我的脸上,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长方形印记,并呵斥道:“上课不许睡觉!给我出去站着。”看似潇洒的甩门离开,背后却充满了同学们毫无忌惮的哈哈大笑。
  没错,这就是我高一的真实写照,既喜剧又略有讽刺。教室后排的一个专属座位是我的归宿,我也曾像鲁迅一样信誓旦旦地在课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并且告诉自己,如果再迟到,就一天不吃饭。事实上,那一次,我真的一天没有吃饭,因为起得太晚,宿舍大门被锁了,我在宿舍里睡了一天。
  其实在初中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到了高中,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市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比以前在县城里的多,骨子里的那种贪玩劲儿也是水涨船高,整个人就变得懒惰和消极起来,总是感觉高考还离得很远,甚至都没有那个概念,整天打着“青春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旗号上课睡觉,下课在金庸的小说里仗剑走天涯,渴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鬼魅似的思想让我的成绩日益下降,开始时并不是多么明显,而且也没有太在意,到高一期中考试之后,成绩就像退了潮的海水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下坡路,那时一下子退到了班级20多名,满是红叉的卷子让我坐在座位上呆若木鸡,甚至没有丝毫的办法去力挽狂澜,因为那些知识我从没有触及,更别提考试了。很多老师拿我错的题当成反面教材在班里怒斥道:“这道题已经讲过好几遍了,班里还有人做错。”虽然表面上我努力地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已五味杂陈。
  用我们班主任的话就是:“人要脸,树要皮。”我当然要了,被成绩碾压到只剩一丁点的尊严,肯定不甘心它被同学的讥笑和讽刺吞噬,那一次班主任破天荒地找到了我,他就说了一句话:“要么努力,要么我就给你家长打电话把你领回家。”
  那一次的确把我吓到了,因为如果爸爸知道了,肯定免不了一场“竹笋炒肉片”的痛苦,我一个人跑到了学校后山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灵光一现,更没有唯心主义的措辞,只是觉得我又不是傻子,再努力一次,万一成功了呢?这些想法如今回忆起来确实很可笑,但是在当时它却是一味解药,解开了我所有的彷徨与迷茫。
  刚开始调整步伐时,氛围很紧张,总是慌里慌张的,把题目做得乱七八糟,所以不得不去找老师,那也是第一次我张开从没有问过题的嘴,老师更是很惊讶地说道:“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虽然他那样说,但还是很细心地给我讲解,更因为我的“特殊情况”,办公室的老师每每看见我来了,都热情地给我讲题,那时对于他们来说,我更像是一个“实验体”。
  那时候,我把时间安排得很紧迫,甚至狂妄地跟随学霸的作息时间,有时也会坚持不下去,不过每次我快坚持不下去时,就对自己说:“别人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你该不会真的是一个傻子吧?”自己侮辱自己着实痛快,每次都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在自我鞭策和“赎罪”的状态下,我的成绩也有了小幅度的上升,尽管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在我眼里就像初升的朝阳一样,尽管只是一丁点儿光芒,却可以染红半个天际。每次晚自习我都会强迫自己刷题,有时会被疲惫和懒惰再次吞噬,那时我总会条件反射一样,朝额上狠狠地弹一下,不想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题做得多了,镇定自若便取代了惊慌失措。时间的紧迫性也会不知不觉地刺激自己的大脑皮层,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敏捷,解题的正确率也越来越高,那时经常看《花开不败》里面有一个作者说:“凭什么让我放弃,我还没有选择投降。”这句话着实大快人心,我也在心里默念道:“别指望我认输,天生傲骨的我怎能低头。”确实是这样,我没有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不屈不挠,或者是“打不死的小强”。高三时,同桌老是讥笑我做题速度慢,于是我就跑楼下买了一个沙漏,血红的沙子,如同血液一样。每次我都在那限定的时间里斗志昂扬地挥兵砍将,慢慢地会感觉做题甚是痛快,如同将军在战场上挥刀冲刺一样,我甚至会沉浸其中。真正让我情不自禁意气风发的是越来越密集的对钩。
  高三下学期时,逐渐上升的成绩遮盖了那段“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愚蠢历史。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迅速地流走。离高考还有100天的时候,教室里到处可见时间的流逝,周围也弥漫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浮躁气息,很多同学开始心烦意乱,而我依旧在热火朝天地征战题海。
  一粒灰尘,赐给人就变成眼屎,赐给贝壳就变成了珍珠。那段苦楚的时光,我收拾了所有的不满情绪,把它狠狠地抛掷远去,因为既然来不及把那些“灰尘”变成“珍珠”,那我只能把它抹去,不让它蒙蔽我的双眼。整理好心情,一边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之中,一边泡杯热茶,欣赏着一天的风景。早晨,万籁俱静,朝阳升起;傍晚,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所有曾不起眼的事物在那种时刻,都让我心生感动。
  闲情逸致的半个月之后,高考如期来到,沒有电影中那样大雨倾盆,而是到处充斥着知了的鸣叫,班主任还开玩笑道:“听,它们在给你们吹冲锋号呢。”但是在我看来,一切都很安静,就像一场如期而至的约会一样,《诗经》中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抿嘴一笑,蓦然回首,似乎真的和高考谈了一场热血的恋爱。
  最后,我没有挤进全校的光荣榜,但也没有和本科大学失之交臂。我一直相信泰戈尔的一句话:“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高中三年,不是蓝天碧浪一帆风顺的航行,也不是晴空万里胸有成竹的翱翔,而是从一个坐在墙角的“颓废少年”到一个迈着大步走进大学校门的“梦想青年”。一切只是坚信:我不会认输,天生傲骨怎能低头!
其他文献
1.“狼来了”这句话小孩子说三遍就没人信了,可是“老师来了”这句话说多少遍听到的人都会心下一惊,现在你知道狼和老师哪个更恐怖了吧!  2.毕业聚会上,兄弟拍着胸脯对我说:“我要是以后混得不好,你就当没我这个兄弟。”  听了这话我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道:“这么多年的感情,不管你混得好不好,欠我的钱都要还呀! ”  3.当年高三我们班有一个哥们,白天睡觉,晚上自学,成绩一直保持前三名……结果高考的时候睡
期刊
食卵蛇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一种小型的蛇,体长不到一米,有短而纤细的身体及圆形的头部。虽然体形不大,它却能吞下比它头部大五六倍的鸟卵。由于此种蛇的主要食物是鸟卵,所以被当地人称之为食卵蛇。  草原上生活着很多鸟类,由于没有高大的树木,这些鸟类只能把窝建在草地上,在草地上简单铺一些干的草根就是鸟窝了,這样的鸟窝没有防御措施,把卵产在里面很容易被食卵蛇发现,因为食卵蛇有敏锐的嗅觉。由于鸟蛋很好找,能轻易
期刊
各位编辑:  你们好!  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听到语文老师说《花开不败》是她已经追了很久的书,她也是一枚花粉,从那时起,我就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感。上了高中,买了第一本《花开不败》,每一期杂志封面的底色都不一样,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封面上大红色的字“花开不败”也寓意着小花大卖,红红火火。  对于我来说,杂志内的文章意义非凡,给我的影响很深。因为一些原因,我总是会有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事。
期刊
时间过得好快,就在假期余额为零时,一大批为梦而战的学生们即将背上书包再次开启新学期之旅。因为这里,既是梦想的启航点,也是清零过去来一场全力以赴的蜕变。  童玮玮:9月份,我就要读高一了,听说高一都要军训,好气哦。我超级不喜欢军训的,因为军训不仅要在太阳下站军姿,还会很热很热的。我事先跟爸妈商量下,军训时可不可以帮我向老师申请不参加,爸妈果断拒绝了。其实,我学习成绩超好的,这次考入重点高中是全县前5
期刊
“你知道我会想念你的,在午夜的夕阳里,在凌晨的星空下,所有的星星都会舀水给你喝,所有的玫瑰都会开在你归来的路上。”  随着渐渐下落的飞机穿越云层,我的目光投放在了宝蓝色的海面,偶尔有信天翁飞过的痕迹。一出机场,便遇到了海鸥的狂欢,灰白色的夏羽海鸥恣意地经过我身边,陪我等在车站。  我蹲了下来,对着朝我举起双翼的海鸥打招呼:“我要去斯德哥尔摩大学,你也要一起去吗?”海鸥拍了拍翅膀,停在了指示牌上。站
期刊
在我家附近的时装店里,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位高级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在大学课堂上,有一位教授向同学问了一道思考题,说有一个聋哑人去五金商店买菜板,他向服务员伸出双手,做了一个长
期刊
《邪不压正》——中国动作喜剧电影  导演:姜文  七七事变前夕,华裔青年小亨德勒从美国远赴重洋,回到阔别十数年之久的北平从医。然而他真正的名字叫李天然,13岁那年曾亲眼目睹师父一家遭师兄朱潜龙和日本人根本一郎灭门。侥幸逃生的李天然被美国人亨德勒医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极其严苛的训练,而今他怀着绝密的任务踏上故土。亨德勒父子租住神秘男子蓝青峰的宅子,蓝是当年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他与现为警察局长的朱潜龙
期刊
南国的冬天太寂寞,它是被雪遗忘的王国;山林是寂寞的,旅人走后不会将喧嚣留给它;而人生大抵也是寂寞的,笑一程哭一程、苦一程甜一程,终了尘归尘。  清晨我们下山前向旅店的老板借了扫把和簸箕,在旅店的门前堆了一个很丑的雪人,然后我们在下山的长路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山路上阳光跳跃,树枝上滴滴答答地落下雪水,我想我们堆的雪人如果没有人清理的话也会消融在某一日温暖的阳光里,而我们留在雪地里的脚印也许今夜就会不
期刊
下学期,我们就上高三了,就要直面高考了。老师在黑板上用青色与淡粉色交织的粉笔写下大大的“三年”两个字,意蕴深藏,似乎要我们去凝望这三年的飞雪流光。  追梦年华里,有人用三年无悔的拼搏,进入理想的校园;有人用三年书香的积淀,将自己雕琢成玉。  三年不仅仅只有时间的意义,也许它还是一段征程。  于我们这些高中生而言,是唯有努力的三年。细雨惊蛰,七月流火,我们行走在其间,或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不过是这
期刊
当《北京东路的的日子》旋律响起,“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湿意在你的眼角悄悄凝聚,别人问你怎么了,你偏偏笑着说这歌好听。其实,感动已在无声蔓延,杂陈的五味亦在心底泛滥,你终于肯拾起那段遗忘在角落的时光海螺。  那年10月,午后的阳光吵醒了睡着的你,上午老师发下的试卷犹在眼前摊着,你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待回头一看,身边的同学早已赶完,开始了自己的额外任务,而你受刺激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