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才会把你当亲人。”这是正在托里县库甫乡江布勒村开展转服工作的谢诚,对农村工作最深切的体会。
今年2月26日,谢诚和他所在的新疆油田公司转服工作组成员带着为农村基层办好事、解难事,展示石油人良好形象的神圣使命,来到托里县库甫乡江布勒村,要展开一年的帮扶工作。
驻村以后,谢诚首先让自己完成了由新疆油田公司企业职工向农牧民的角色转变,决心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干,既然来到农村扶贫帮困,就要将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驻村伊始,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组首先展开了调研。用“解剖一只麻雀”的态度寻找江布勒村贫困原因,汲取教训,找到对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通过走家入户等方式,与该村村干部、村民广泛交流沟通,对该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务公开情况、畜牧生产情况、农业种植情况、村民家庭收入情况、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情况、村民居住及医疗卫生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与此同时,工作组重点对该村当前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困难家庭增收、贫困家庭孩子就学等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细致摸排。
工作组在行动,江布勒村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工作组成员晒黑了,变瘦了,村里变漂亮了,村民们也感受到转服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用辛苦指数换来村民幸福指数
3月18日下午,转服活动工作组在江布勒村工作时,一位哈萨克族村民前来村委会求助,急需借款1000元为其父亲办理转院手续。见此情形,转服活动工作组3人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当场拿出1000元通过村委会主任送到了村民手中,解决他燃眉之需。
3月下旬,结合前期走访了解到的情况,转服活动工作组对江布勒村8位患有重病的村民进行了探望,为他们送去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村民心中。
4月底,通过走访、摸底困难家庭情况,转服活动工作组在村中开展了“结对送温暖、帮困助学”活动,由工作组每名成员结对帮扶江布勒村两户贫困家庭,3名工作组成员帮扶了6户贫困家庭,解决贫困村民的生产生活、孩子就学、就医看病等实际困难。
当得知帮扶对象努尔泰家中由于缺钱无法为田地浇水和购买化肥时,转服活动工作组组长郭恩林及时为他家送去了500元现金,以解决其燃眉之急;工作组的艾地利在得知帮扶对象家里屋顶漏雨的消息后,迅速赶往托里县农贸市场,为该困难家庭购买质量较好的塑料布,在屋顶上将塑料布铺设好;针对帮扶对象由于家中缺钱,做手术后不能及时更换引流管的问题,谢诚立即为帮扶对象送去了500元现金……
截至目前,由工作组3名成员个人出资帮助6户困难家庭投入帮扶款已达3500元。与此同时,工作组还在江布勒村持续开展了“捐衣物 献爱心”活动,上半年累计捐献各类衣物220余件。
看到村委会的破旧面貌,工作组积极筹措资金,首先实施了江布勒村村委会改扩建工程,由新疆油田公司投入帮扶资金近50万元。工作组对村委会原有旧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并扩建180平方米的新房,同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
他们向库甫乡党委、政府积极申请一事一议和基层组织建设资金35万元,在村委会院内建设了集健身、纳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小广场。改扩建后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实现了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村民活动室、远程教育室、警务室、医疗卫生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在满足村委会和村民实际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江布勒村村委会的阵地建设,并成为了托里县60多个村委会当中的示范点。
工作组向新疆油田公司反映江布勒村村委会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的好消息后,新疆油田公司又为村民们送来了价值2600元的篮球、乒乓球拍、乒乓球等文体用品,用于丰富江布勒村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谢诚说:“要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
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把你当亲人
为提高困难家庭的收入,促进贫困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建立长效滚动发展机制,工作组与江布勒村村委会签订了《土豆种植帮扶约定》,争取新疆油田公司投入帮扶资金8万元,利用村集体土地100亩开展土豆种植帮扶工作,免费为20户困难家庭提供土豆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增加困难家庭收入的同时,提高其生活水平。
工作组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通过几个月来和江布勒村村民的朝夕相处,工作组成员和村民之间的了解在增进,友谊在加深。
村民们看到工作组早出晚归确实是在为他们办好事、解难事,他们将工作组的辛勤付出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份感激之情。
“记得刚驻村时,和工作组主动打招呼的村民不算多,现在隔得大老远的村民都会主动前来和工作组成员打招呼、唠家常,请工作组成员到家中小坐喝口奶茶、吃个便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谢诚说。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工作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你只要真心实意的为村集体着想,实实在在的为村民办事,就能赢得质朴的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印证了一句话——“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才会把你当亲人。”
为村民算农家账
谢诚经过与村干部、村民多次沟通调研,测算出该村农牧民5口之家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就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等基本需要。
比如,养20只生产羊,按照80%的生产率计算,一年可以生产16只羊羔。8月份,将16只羊羔养至半大时,自家留用3只、卖出13只,按目前羊市行情计算,可以收入12000元左右;种植20亩地,可以有5000~6000元的收入;一年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的合计收入是18000元左右。
从支出情况看,购买面粉需3000元、清油720元、零杂支出2500元、摩托车油料费、家庭通讯费等生活必须的支出3500元,为牲畜购买冬季草料支出6000元。
这样算下来,这个5口之家年终节余2000元左右。
然而,通过以上分析,谢诚得到这样的结论:第一、江布勒村农牧民家庭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需要是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第二、江布勒村农牧民在现有的草场、土地、水资源等条件下,农业和牧业增收十分有限,难以摆脱目前的贫困现状。
“解剖一只麻雀”找对策
江布勒村贫困现状根源何在?如何改变目前的贫困面貌?谢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面推行了养老、新农合等多项惠民政策以来,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的利益。但从另一面来看,现在三四口人家吃低保的收入一年也有4000~6000元,所以,在一些村民当中还有“共产党不会看着我们饿死的”等消极观念,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只要有馕和奶茶吃饱肚子就满足了,不去为如何“吃好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付诸于行动改变现在的贫困状况。
村民当中的年轻人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高,外出务工只能从事脏、苦、累、重的体力活。同时,由于汉语水平低,存在着与他人沟通上的困难,担心和害怕外出务工受到他人的欺负,所以,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外出务工挣钱。
江布勒村的村民都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的传统为牧业生产,村里缺乏擅长种植农作物人员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村民们掌握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有限。自然环境的恶劣,加之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低,所以该村来自农业种植的收入非常有限,遇有极端天气,甚至会造成土地绝收。村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来自牧业的收入。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看来,打破这种固有局面的办法,只能是依靠新鲜的血液、新鲜的思维、新鲜的理念。如果能在村里形成一支“永不离村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言传身教,哈萨克村民一定会逐步提高全村的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才能最终实现村中的农业增收。
今年2月26日,谢诚和他所在的新疆油田公司转服工作组成员带着为农村基层办好事、解难事,展示石油人良好形象的神圣使命,来到托里县库甫乡江布勒村,要展开一年的帮扶工作。
驻村以后,谢诚首先让自己完成了由新疆油田公司企业职工向农牧民的角色转变,决心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干,既然来到农村扶贫帮困,就要将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驻村伊始,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工作组首先展开了调研。用“解剖一只麻雀”的态度寻找江布勒村贫困原因,汲取教训,找到对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通过走家入户等方式,与该村村干部、村民广泛交流沟通,对该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务公开情况、畜牧生产情况、农业种植情况、村民家庭收入情况、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情况、村民居住及医疗卫生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与此同时,工作组重点对该村当前迫切需要帮助解决的村委会办公用房建设、困难家庭增收、贫困家庭孩子就学等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细致摸排。
工作组在行动,江布勒村一点点发生着变化。
工作组成员晒黑了,变瘦了,村里变漂亮了,村民们也感受到转服活动带来的新气象。
用辛苦指数换来村民幸福指数
3月18日下午,转服活动工作组在江布勒村工作时,一位哈萨克族村民前来村委会求助,急需借款1000元为其父亲办理转院手续。见此情形,转服活动工作组3人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当场拿出1000元通过村委会主任送到了村民手中,解决他燃眉之需。
3月下旬,结合前期走访了解到的情况,转服活动工作组对江布勒村8位患有重病的村民进行了探望,为他们送去大米、清油等慰问品,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村民心中。
4月底,通过走访、摸底困难家庭情况,转服活动工作组在村中开展了“结对送温暖、帮困助学”活动,由工作组每名成员结对帮扶江布勒村两户贫困家庭,3名工作组成员帮扶了6户贫困家庭,解决贫困村民的生产生活、孩子就学、就医看病等实际困难。
当得知帮扶对象努尔泰家中由于缺钱无法为田地浇水和购买化肥时,转服活动工作组组长郭恩林及时为他家送去了500元现金,以解决其燃眉之急;工作组的艾地利在得知帮扶对象家里屋顶漏雨的消息后,迅速赶往托里县农贸市场,为该困难家庭购买质量较好的塑料布,在屋顶上将塑料布铺设好;针对帮扶对象由于家中缺钱,做手术后不能及时更换引流管的问题,谢诚立即为帮扶对象送去了500元现金……
截至目前,由工作组3名成员个人出资帮助6户困难家庭投入帮扶款已达3500元。与此同时,工作组还在江布勒村持续开展了“捐衣物 献爱心”活动,上半年累计捐献各类衣物220余件。
看到村委会的破旧面貌,工作组积极筹措资金,首先实施了江布勒村村委会改扩建工程,由新疆油田公司投入帮扶资金近50万元。工作组对村委会原有旧房进行了维修改造,并扩建180平方米的新房,同时为各办公室配备了桌、椅、板凳等办公设施。
他们向库甫乡党委、政府积极申请一事一议和基层组织建设资金35万元,在村委会院内建设了集健身、纳凉、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小广场。改扩建后面貌一新的村委会,实现了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村民活动室、远程教育室、警务室、医疗卫生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在满足村委会和村民实际需要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江布勒村村委会的阵地建设,并成为了托里县60多个村委会当中的示范点。
工作组向新疆油田公司反映江布勒村村委会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的好消息后,新疆油田公司又为村民们送来了价值2600元的篮球、乒乓球拍、乒乓球等文体用品,用于丰富江布勒村年轻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谢诚说:“要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
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把你当亲人
为提高困难家庭的收入,促进贫困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并建立长效滚动发展机制,工作组与江布勒村村委会签订了《土豆种植帮扶约定》,争取新疆油田公司投入帮扶资金8万元,利用村集体土地100亩开展土豆种植帮扶工作,免费为20户困难家庭提供土豆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在增加困难家庭收入的同时,提高其生活水平。
工作组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通过几个月来和江布勒村村民的朝夕相处,工作组成员和村民之间的了解在增进,友谊在加深。
村民们看到工作组早出晚归确实是在为他们办好事、解难事,他们将工作组的辛勤付出看在了眼里,也记在了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份感激之情。
“记得刚驻村时,和工作组主动打招呼的村民不算多,现在隔得大老远的村民都会主动前来和工作组成员打招呼、唠家常,请工作组成员到家中小坐喝口奶茶、吃个便饭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谢诚说。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工作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你只要真心实意的为村集体着想,实实在在的为村民办事,就能赢得质朴的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印证了一句话——“你把村民当家人,村民才会把你当亲人。”
为村民算农家账
谢诚经过与村干部、村民多次沟通调研,测算出该村农牧民5口之家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就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等基本需要。
比如,养20只生产羊,按照80%的生产率计算,一年可以生产16只羊羔。8月份,将16只羊羔养至半大时,自家留用3只、卖出13只,按目前羊市行情计算,可以收入12000元左右;种植20亩地,可以有5000~6000元的收入;一年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的合计收入是18000元左右。
从支出情况看,购买面粉需3000元、清油720元、零杂支出2500元、摩托车油料费、家庭通讯费等生活必须的支出3500元,为牲畜购买冬季草料支出6000元。
这样算下来,这个5口之家年终节余2000元左右。
然而,通过以上分析,谢诚得到这样的结论:第一、江布勒村农牧民家庭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需要是种植20亩地、养殖20只生产羊。第二、江布勒村农牧民在现有的草场、土地、水资源等条件下,农业和牧业增收十分有限,难以摆脱目前的贫困现状。
“解剖一只麻雀”找对策
江布勒村贫困现状根源何在?如何改变目前的贫困面貌?谢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面推行了养老、新农合等多项惠民政策以来,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的利益。但从另一面来看,现在三四口人家吃低保的收入一年也有4000~6000元,所以,在一些村民当中还有“共产党不会看着我们饿死的”等消极观念,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只要有馕和奶茶吃饱肚子就满足了,不去为如何“吃好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付诸于行动改变现在的贫困状况。
村民当中的年轻人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高,外出务工只能从事脏、苦、累、重的体力活。同时,由于汉语水平低,存在着与他人沟通上的困难,担心和害怕外出务工受到他人的欺负,所以,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外出务工挣钱。
江布勒村的村民都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的传统为牧业生产,村里缺乏擅长种植农作物人员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村民们掌握的农作物种植技术有限。自然环境的恶劣,加之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低,所以该村来自农业种植的收入非常有限,遇有极端天气,甚至会造成土地绝收。村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来自牧业的收入。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看来,打破这种固有局面的办法,只能是依靠新鲜的血液、新鲜的思维、新鲜的理念。如果能在村里形成一支“永不离村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言传身教,哈萨克村民一定会逐步提高全村的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才能最终实现村中的农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