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阅读终端的不断更新,“微阅读”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学生群体更是成为“微阅读”的主力军。但是“微阅读”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微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利益最大化,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此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分析,从而为语文教师引导高中生进行积极“微阅读”提供正确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微阅读 语文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4
“微阅读”是指借手机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微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的主要阅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因此,对学生的“微阅读”进行积极引导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微阅读”内容照应文本,加深对课文理解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媒体公众账号会发布一些可信度很高的消息、文字。有些知识也正是现在高中生所欠缺的,高中生通过阅读这些短文,可以弥补一些原本需要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知识。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高一语文《相信未来》的课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师:“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紫葡萄、深秋的露水大家怎么理解?
生:紫葡萄象征着成果,深秋的露水象征失望的泪水。
师:这个理解算是一个高水平的理解了,但是老师想到以前自己在微信公众号看到过的一篇小短文,那篇短文介绍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葡萄月令》。我在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时候,那篇散文就给了我很大的灵感。我觉得读了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再来理解这一小节,我们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在接下来的诗歌鉴赏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葡萄 月令》的原文,由此,学生们得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诗歌审美。不可否认,“微阅读”在这一堂诗歌鉴赏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对于诗歌有了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因此,学生们关注“微阅读”,教师上课时适时地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微阅读”内容,会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二、“微阅读”方式贯通课内外,打破传统课堂模式
教师可以让“微阅读”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一般都只是呈现课文理解方面的内容,范围非常狭小,解读非常有限,学生由于自身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益的相关“微阅读”内容。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周一次的“微阅读”推荐课,在学生们进行自己兴趣方向的“微阅读”后,就自己所阅读的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就会更多,教师根据学生们推荐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编辑成册供全班学习。
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以及学生当前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日记的形式发布在“微阅读”平台上,学生在光顾平台的同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个课堂。
三、“微阅读”实践沟通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前高中生写作存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学生心中写作素材的极度匮乏。因此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万年不变、老得掉牙的素材:司馬迁遭宫刑仍完成史记;屈原救国无望自沉汨罗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成作家……每年高考总会有这些熟悉的古今中外名人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这反映了学生心中没有素材、没有语文的一种现状。语文老师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种现象。
“微阅读”的出现为学生写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微阅读”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需求。如此,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微阅读”进行“微训练”,从而进行实战演练。“微阅读”所反映的基本都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日趋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一些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都可以成为高考作文的材料,将这些“微阅读”内容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积累丰富作文素材,使作文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对于热点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而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微阅读”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符合高中语文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总之,“微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方式今后只会更加普及,它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也会越来越普及。我们要做的不是避开它所带来的影响,而是积极应对,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多元化阅读方式,提倡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这是对“微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教师也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更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微阅读”的实践策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关键词]微阅读 语文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4
“微阅读”是指借手机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近年来,“微阅读”越来越成为大众的主要阅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因此,对学生的“微阅读”进行积极引导是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微阅读”内容照应文本,加深对课文理解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媒体公众账号会发布一些可信度很高的消息、文字。有些知识也正是现在高中生所欠缺的,高中生通过阅读这些短文,可以弥补一些原本需要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知识。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高一语文《相信未来》的课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师:“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紫葡萄、深秋的露水大家怎么理解?
生:紫葡萄象征着成果,深秋的露水象征失望的泪水。
师:这个理解算是一个高水平的理解了,但是老师想到以前自己在微信公众号看到过的一篇小短文,那篇短文介绍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葡萄月令》。我在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时候,那篇散文就给了我很大的灵感。我觉得读了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再来理解这一小节,我们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在接下来的诗歌鉴赏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葡萄 月令》的原文,由此,学生们得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诗歌审美。不可否认,“微阅读”在这一堂诗歌鉴赏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对于诗歌有了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因此,学生们关注“微阅读”,教师上课时适时地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微阅读”内容,会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
二、“微阅读”方式贯通课内外,打破传统课堂模式
教师可以让“微阅读”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一般都只是呈现课文理解方面的内容,范围非常狭小,解读非常有限,学生由于自身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益的相关“微阅读”内容。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周一次的“微阅读”推荐课,在学生们进行自己兴趣方向的“微阅读”后,就自己所阅读的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就会更多,教师根据学生们推荐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编辑成册供全班学习。
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以及学生当前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日记的形式发布在“微阅读”平台上,学生在光顾平台的同时,还可以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另一个课堂。
三、“微阅读”实践沟通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前高中生写作存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学生心中写作素材的极度匮乏。因此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万年不变、老得掉牙的素材:司馬迁遭宫刑仍完成史记;屈原救国无望自沉汨罗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成作家……每年高考总会有这些熟悉的古今中外名人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这反映了学生心中没有素材、没有语文的一种现状。语文老师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改变这一种现象。
“微阅读”的出现为学生写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微阅读”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需求。如此,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微阅读”进行“微训练”,从而进行实战演练。“微阅读”所反映的基本都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日趋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一些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都可以成为高考作文的材料,将这些“微阅读”内容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积累丰富作文素材,使作文充满时代感和生命力,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对于热点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而由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微阅读”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符合高中语文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
总之,“微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方式今后只会更加普及,它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也会越来越普及。我们要做的不是避开它所带来的影响,而是积极应对,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多元化阅读方式,提倡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这是对“微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教师也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更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微阅读”的实践策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