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变迁记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科院有关专家日前通过新华社公布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自己的姓氏是否上榜,排名第几等等话题,为老百姓及专家津津乐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变迁,姓氏排名有什么变化,姓氏中蕴涵多少“天机”及“商机”等一系列有趣话题,引起人们关注。
  
  新百家姓与老《百家姓》相去甚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排出了当今新百家姓。但这个结果一出来,许多人都将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启蒙读物《百家姓》相比照。
  两位专家认为,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指出,老《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姓氏。
  能否以科学规则复原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人的姓氏排序?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人物最全的一部文献——《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和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同时还根据宋朝四次人口的统计值,以年份间隔为加权数计算宋朝的全国和各省平均人口数的比重,推算出了宋朝时期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按照同样的研究方法,袁义达还得到了元朝、明朝的百家姓排序。
  袁义达指出,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编制了“百家姓”或“千家姓”,但都不是以人口的多少排序,而是与当时的家族地位、或姓的读音有关,例如明朝的千家姓就是以皇帝的 “朱”姓开始,“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清朝的百家姓则以“孔”姓开始,以示尊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政、游夏文章……”
  
  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有两大特征
  
  中国人的姓氏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姓氏稳定地传递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得以相传。研究表明,“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现象”和“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是我国姓氏分布的两大特征。
  尽管岁月不断流逝、朝代不停更换,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始终是一些常见的姓。统计显示,从宋朝以来,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集中在“李、王、张、刘、陈、杨、赵、 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的人群中。在最新的调查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已分别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
  同姓人群地区分布也不均匀,我国每一个省区总会有自己特殊的高频率姓氏,如广东的梁姓和罗姓,广西的梁姓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姓和朱姓,浙江的毛姓和沈姓,江西的胡姓和廖性,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姓和郑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姓,内蒙古的潘姓,东三省的于姓。
  我国同姓人群形成的原因与我国的婚姻特征、同姓聚居以及修谱习俗密切相关。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群流动加大,以及人们婚姻半径的扩大,今后是否会影响到我国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的大格局的问题,袁义达认为,在我国,农村人口始终占据人口的重心,我国地域虽然广阔,但自从清道光年间我国人口达到4亿以后,可供人们生活的土地都已有人居住,各类同姓人群的分布在全国早已定局,今后,如无特殊情况,这种分布格局再发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迄今为止,袁义达共收集到中国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姓有23000多个,但根据这次调查,中国人现在正在使用的姓有4100个。 据介绍,奠定目前汉族使用姓氏基础的时间在秦、汉时期,很多复姓这时已被后人简化为单姓,所以大批复姓没被传下来,比如公子复姓改为公。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人混居,被同化,大批少数民族原有的姓氏也改为汉姓,比如北魏鲜卑族姓赤小豆氏,后改为豆;清朝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后改为宁或刘。因此,目前中国人正在使用的4100个姓多为单姓和双字姓。当然,从保护姓氏文化的角度看,对小姓的研究尤为迫切。
  
  盛世修谱在民间方兴未艾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祭祀祖宗、不断香火,被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的修谱联宗活动更是方兴未艾。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和人间亲情。
  此次与袁义达合作完成2.96亿人口姓氏调查的邱家儒先生,是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几年来,他投入1000多万元,亲自组织调查全国各地的邱(丘)姓人群聚集点,修编邱姓历史和系谱。目前已经完成了200多个县的邱姓的资料和系谱,并汇集成书。他的目标是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曾、颜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2003年,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姓氏分布与疾病分布在地理上相关性的研究》过程中,袁义达深感20年前的姓氏数据的样点和57万样本太小了,尤其深入到县一级时,姓氏的频率误差太大。他比较了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姓氏和系谱的情况,认为邱家儒先生所作的研究是当今中国家族史研究中的一种典范,因此他主动到深圳找到邱家儒,双方一见如故。合作中,邱家儒不仅提供了全部的固定资产设备,还提供了这一大批量调查60%的经费。
  “我们修谱,既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又顺应人们尊祖敬宗、爱国爱乡的意愿。”邱家儒说,“通过修谱,将海内外几百万宗亲团结起来,先富起来的宗亲帮助弱势宗亲,视兴教育为己任,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就能为社会的和谐、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更大贡献。”
  
  姓氏文化孕育巨大生产力
  
  此次新百家姓排行榜推出后,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耗费这么多精力和财力用在人口姓氏的排序上,是否值得?事实上,中国人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和流以及其他学科领域,都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
  袁义达曾提出过“百家姓里蕴涵着遗传密码”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把每一个姓氏看做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基因的遗传和分布。因为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基本上随父姓。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所以具有同一姓氏人群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很可能是一致的,百家姓可以给遗传学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外,姓氏文化本身也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寻根的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强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谐社会的基本。”今后将致力于姓氏文化产业的袁义达认为:“姓氏文化孕育着巨大的生产力,在国家和平繁荣发展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定会产生新型的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姓氏寻根的中文网站有200多个,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不下10多种,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还成立了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旅游等活动。
  袁义达认为,以姓氏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今后将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尤其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文化的地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潜力是很大的。随着产业的发展,必将会产生以姓氏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其中首要的知识产权,就是有科学研究权威发表的“新百家姓排序”和姓氏地图,只要有商业行为涉及“新百家姓排序”和姓氏地图,就是侵犯了这项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利。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微视频、微电影、微信等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课也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目前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论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学习目标、实践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经过实际的调研发现,使用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