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现代的教学课堂,数学本身就是包含数字文字的基础学科,学生需要依靠题海战术来巩固知识点,但是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不高的,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带进课堂,不仅能够转变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引言
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内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群策群力,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数学而言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合作小组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学习中,关键的一步是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教师安排数学学习合作小组的步骤有以下几个:第一,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和需要分的小组数来确定每个合作小组的最终人数。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多会不专心学习,课堂讨论也可能变为小组聊天;人数太少会令小组数量增加,教师管理起来难度加大,且小组人数太少无法集思广益,学生相互交流的内容也少。因此,合作小组的人数多少直接决定着小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通过多方面的数据调查,结合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四五位学生为最佳的小组人数,既能够促进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也方便教师管理。第二,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以及性格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数学合作小组分组时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等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所收获,且保障小组之间的讨论积极性都是高涨的。第三,小组成员取组名。每个数学学习小组都可以取组名,方便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登记,也能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还能提高分组的趣味性,让学生不排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小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利用有趣、紧张的合作情境,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心理铺垫。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晦涩难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因势利导,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情境,在欢声笑语中启迪小学生的智慧,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合作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感兴趣的探索内容,使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放松自我,施展才华,增强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面对熟悉的人、事、物,更容易产生话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会说得有劲,听得有味,产生更多思维的碰撞,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让小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小学生主动融入小组合作。
三、丰富合作形式,使课堂取得实质性进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和实质性,若是学习内容、学习程度、问题难度等方面都不同,但还是利用固定的合作模式,不仅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反而适得其反。学生的合作本就是思维的碰撞,就要求小组内的成员要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抛出自己的观点,和其他成员进行讨论,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由于一些地方因素的变化,学生合作的模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如组内有一个人主导为组长,承上启下,上与教师联系,下组织同学交流。这样的合作模式适用于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合作,由小组成员间选取组长,组织同学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后组长与教师联系汇报学习情况。还有针对学习任务较为困难的模式,小组内没有组长,由教师进行引导,每个成员一次将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最终得出最优解,教师再进行评价。多样的合作模式能应对不同的情况,不仅能实现小组间学生的思维交流,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刻认识。
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授课活动完成以后,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等作出细致的点评,以此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知晓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正视自己才能够彻底地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就需要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先自行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開展密切的交流和讨论,给出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作出点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一定要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他们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对他们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让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办法予以改正,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着充足的自信面对接下来的问题。因此,老师需要对此种方式的应用给予高度注重,并让自己的评价机制获得完善,用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注重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激励后进生得到进步,此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的改良与优化,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教学,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合作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总结,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利新.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之初探[J].求知导刊,2021(01):21-22.
[2]赖虹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38.
[3]黄晓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25):13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引言
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内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群策群力,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对小学数学而言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合作小组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学习中,关键的一步是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教师安排数学学习合作小组的步骤有以下几个:第一,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根据班级人数和需要分的小组数来确定每个合作小组的最终人数。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多会不专心学习,课堂讨论也可能变为小组聊天;人数太少会令小组数量增加,教师管理起来难度加大,且小组人数太少无法集思广益,学生相互交流的内容也少。因此,合作小组的人数多少直接决定着小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通过多方面的数据调查,结合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四五位学生为最佳的小组人数,既能够促进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也方便教师管理。第二,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以及性格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进行数学合作小组分组时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等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所收获,且保障小组之间的讨论积极性都是高涨的。第三,小组成员取组名。每个数学学习小组都可以取组名,方便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登记,也能增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还能提高分组的趣味性,让学生不排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创设合作情境,激发合作兴趣
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小学生学习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利用有趣、紧张的合作情境,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心理铺垫。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晦涩难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因势利导,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帮助小学生理解这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情境,在欢声笑语中启迪小学生的智慧,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合作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感兴趣的探索内容,使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放松自我,施展才华,增强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面对熟悉的人、事、物,更容易产生话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会说得有劲,听得有味,产生更多思维的碰撞,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让小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小学生主动融入小组合作。
三、丰富合作形式,使课堂取得实质性进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和实质性,若是学习内容、学习程度、问题难度等方面都不同,但还是利用固定的合作模式,不仅不能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反而适得其反。学生的合作本就是思维的碰撞,就要求小组内的成员要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抛出自己的观点,和其他成员进行讨论,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由于一些地方因素的变化,学生合作的模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如组内有一个人主导为组长,承上启下,上与教师联系,下组织同学交流。这样的合作模式适用于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合作,由小组成员间选取组长,组织同学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后组长与教师联系汇报学习情况。还有针对学习任务较为困难的模式,小组内没有组长,由教师进行引导,每个成员一次将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最终得出最优解,教师再进行评价。多样的合作模式能应对不同的情况,不仅能实现小组间学生的思维交流,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深刻认识。
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授课活动完成以后,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等等作出细致的点评,以此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知晓学习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正视自己才能够彻底地解决问题,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就需要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先自行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開展密切的交流和讨论,给出有效的方式让老师作出点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点评的时候,一定要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他们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对他们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让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办法予以改正,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着充足的自信面对接下来的问题。因此,老师需要对此种方式的应用给予高度注重,并让自己的评价机制获得完善,用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注重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激励后进生得到进步,此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的改良与优化,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教学,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合作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总结,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利新.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之初探[J].求知导刊,2021(01):21-22.
[2]赖虹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38.
[3]黄晓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2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