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教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中职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结构的一部分,在培养专业化、实用性人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职业意识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发展需求,学生职业意识较为薄弱,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职业意识的概念及构成入手,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及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新路径,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职业意识;培养策略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教学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课改对中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兼顾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课程——德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滞后性,使得我国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并不强,令人担忧。因此,加强对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及构成
职业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在具体工作中,基于对职业活动本质、规律等方面的认知而形成的对各类职业要素内在情感、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调整和控制职业行为的基础。
基于职业活动特点及程度,职业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低层次,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的,具有较为明显的感情色彩,职业意识具有感性、不确定性及片面性;其次,中层次,劳动者对职业角色本质的认知及接受,能够自觉、全面地行使自身权力,并认真履行义务;最后,高层次,劳动者更加关注自身在职业活动中的价值追求,兼顾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两方面,且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力,且自觉性较高,具有理性、系统及稳定等特点。结合中职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其职业意识主要包括学习、实践、创新、合作、诚信及责任等意识,学生具备这些职业意识,能够在未来就业中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多价值,促进个人及企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1.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德育作为中职教学的基础,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且我国教育相关制度对中职德育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不仅涉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还需要兼顾职业道德、生涯规划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核心。基于此,开展中职德育教学是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2.帮助学生构建全面意识体系
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具体内容的分析,中职德育课程目标囊括了自我认知及定位、职业认知及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覆盖了职业意识培养内容,在德育教学中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职业意识体系,为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师生对自身的认知
中职学生刚刚结束初中学习生活,角色突然转换,不仅难以快速适应新角色,且对自己缺少分析及定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教学课程中来,不仅能够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不仅如此,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观念、模式等已经无法实现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呼唤教师在各个方面调整和改革,切实落实职业意识培养内容,培养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最佳选择。
三、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部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不足,学习意识较为薄弱,且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够坚持自己所学的专业,好高骛远,职业意向不切实际,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其社会义务,受到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没有实际作用;缺少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另外,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缺少职业规划,职业意识薄弱。这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教师方面,受到观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律性较差,在德育教学中,不配合教师,拒绝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在实践中,应付了事,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了解,难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最终导致教师忽视职业教育新理念,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课程,缺对新课改精神的认识,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认知存在偏差,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使得德育教学的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多数德育教师采取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与教师缺少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促进中职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在未来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积极调整和优化德育教学十分必要。
四、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新路径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行为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原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位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鼓励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袒露出来,避免打击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独立精神。
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子,用心开导每个学生,激发学生原动力,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自己喜欢的事,落实因材施教。另外,中职教学不同于一般基础教学,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兼顾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运用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 2.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德育课程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出职业意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内容积极作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制定科学、针对性职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形成良好性格、品质等。
不仅如此,单纯依靠德育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而针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职业意识培养难度较大,如德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时,不仅需要本校就业部门联系企业,还需要学校财务部门给予一定支持,且部分学校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并不提倡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针对这一情况,要协调各学科教师、部门,共同制订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构建联动机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及行为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前提是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还是教学评价方面,都不能一概而论,要体现出差异性,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布置下去的教学任务进行仔细检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任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习,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专业相关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其中人物事迹作为榜样,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
职业选择是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关键,而正确的选择则是建立在现实条件及正确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由此,教师要加强对国家就业形势等方针、政策的宣传。例如: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未来就业形势,提高职业意向可行性。实践课程是中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在实践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另外,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严格纪律、奖罚分明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全面、系统地诠释职业道德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立足于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及合作探究教学等,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教学目标及内容等因素,选择代表性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相关情境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孔祥瑞案例视频资料,并提出“人才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等职业意识。
根据上文所述,职业意识是中职学生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才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转换角色,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效整合各部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德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程路.“回归生活世界”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之路[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03):259-261.
[2]柳国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全面创新高职校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5):12-14.
[3]王剑超.新时期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8):158-159.
[4]杨国富,代祖良,李耀平.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拓宽德育工作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4(1):265-267.
[5]姚芬.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工作特点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5):123-125.
[6]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7):456-457.
[7]刘峰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15(8):78-79.
[8]隋灵灵,刘国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职业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0(5):56-58.
[9]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8):12-14.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职业意识;培养策略
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教学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课改对中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兼顾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课程——德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滞后性,使得我国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并不强,令人担忧。因此,加强对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及构成
职业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在具体工作中,基于对职业活动本质、规律等方面的认知而形成的对各类职业要素内在情感、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调整和控制职业行为的基础。
基于职业活动特点及程度,职业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低层次,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的,具有较为明显的感情色彩,职业意识具有感性、不确定性及片面性;其次,中层次,劳动者对职业角色本质的认知及接受,能够自觉、全面地行使自身权力,并认真履行义务;最后,高层次,劳动者更加关注自身在职业活动中的价值追求,兼顾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两方面,且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力,且自觉性较高,具有理性、系统及稳定等特点。结合中职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其职业意识主要包括学习、实践、创新、合作、诚信及责任等意识,学生具备这些职业意识,能够在未来就业中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多价值,促进个人及企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职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1.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德育作为中职教学的基础,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且我国教育相关制度对中职德育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不仅涉及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还需要兼顾职业道德、生涯规划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核心。基于此,开展中职德育教学是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2.帮助学生构建全面意识体系
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具体内容的分析,中职德育课程目标囊括了自我认知及定位、职业认知及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全面、系统地覆盖了职业意识培养内容,在德育教学中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职业意识体系,为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师生对自身的认知
中职学生刚刚结束初中学习生活,角色突然转换,不仅难以快速适应新角色,且对自己缺少分析及定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教学课程中来,不仅能够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还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不仅如此,新课改对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观念、模式等已经无法实现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目标,呼唤教师在各个方面调整和改革,切实落实职业意识培养内容,培养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最佳选择。
三、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部分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不足,学习意识较为薄弱,且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够坚持自己所学的专业,好高骛远,职业意向不切实际,过度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其社会义务,受到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没有实际作用;缺少基本的爱岗敬业精神,责任心不强;另外,对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缺少职业规划,职业意识薄弱。这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教师方面,受到观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律性较差,在德育教学中,不配合教师,拒绝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在实践中,应付了事,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了解,难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最终导致教师忽视职业教育新理念,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课程,缺对新课改精神的认识,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认知存在偏差,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使得德育教学的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多数德育教师采取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与教师缺少互动,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促进中职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在未来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积极调整和优化德育教学十分必要。
四、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新路径
1.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行为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教师只有意识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原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位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鼓励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袒露出来,避免打击学生,培养学生创新、独立精神。
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子,用心开导每个学生,激发学生原动力,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自己喜欢的事,落实因材施教。另外,中职教学不同于一般基础教学,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兼顾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运用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夯实专业基础。 2.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德育课程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出职业意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内容积极作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制定科学、针对性职业发展规划,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形成良好性格、品质等。
不仅如此,单纯依靠德育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而针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职业意识培养难度较大,如德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体验真实工作环境时,不仅需要本校就业部门联系企业,还需要学校财务部门给予一定支持,且部分学校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并不提倡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针对这一情况,要协调各学科教师、部门,共同制订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构建联动机制,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正确引导学生,纠正学生错误观念及行为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前提是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还是教学评价方面,都不能一概而论,要体现出差异性,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布置下去的教学任务进行仔细检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项任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习,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专业相关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并将其中人物事迹作为榜样,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
职业选择是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的关键,而正确的选择则是建立在现实条件及正确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由此,教师要加强对国家就业形势等方针、政策的宣传。例如: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未来就业形势,提高职业意向可行性。实践课程是中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在实践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定期组织专业技能比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另外,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严格纪律、奖罚分明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全面、系统地诠释职业道德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立足于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德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及合作探究教学等,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教学目标及内容等因素,选择代表性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相关情境中,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孔祥瑞案例视频资料,并提出“人才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等职业意识。
根据上文所述,职业意识是中职学生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才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转换角色,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个人价值。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效整合各部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德育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程路.“回归生活世界”高职院校德育的创新之路[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03):259-261.
[2]柳国昌.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全面创新高职校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5):12-14.
[3]王剑超.新时期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8):158-159.
[4]杨国富,代祖良,李耀平.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拓宽德育工作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一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14(1):265-267.
[5]姚芬.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工作特点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5):123-125.
[6]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7):456-457.
[7]刘峰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研究[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0,15(8):78-79.
[8]隋灵灵,刘国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职业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0(5):56-58.
[9]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