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珍藏的老照片中,其中2张见证了一段被尘封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我所在的铁道兵13师63团于1965年9月26日跨過友谊关,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我们团担负克太铁路(克夫至太原的铁路)的修建任务。克太铁路有一段长8公里的路程需横跨沧河,这就需要在沧河河面修建一座由3个19米高的桥墩、两个桥台组成的铁路大桥。这座大桥是克太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团首长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所在的2营8连。
为履行好国际主义义务和维护好祖国的安全,全连指战员不顾敌机的轰炸袭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网难,到1966年4月上旬,3个19米高的桥墩已傲然矗立在沧河之中,两个桥台及护坡也同时竣工。我们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了50多天完成任务。
接着,由63团l营1连和3连组成的克太铁路铺轨队,开始对全线铺轨、架桥。1966年9月22日,克太铁路全线通车。看到一列列火车从我们亲手修起的大桥上通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骄傲与喜悦。
克太铁路通车后,不断遭到敌机的轰炸。1967年1月18日,10余架美军飞机轮番轰炸沧河大桥。驻防在大桥附近的我军部队奋起迎敌,终因敌机攻击過猛,大桥的第2孔桥梁被敌军火箭击中,桥梁被击断(见照片1)。
我所在的2营8连指战员怀着对敌军的满腔怒火,奉命进行抢修。抢修期间,敌机频繁轰炸袭扰,我和战友们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坚守在战斗岗位上,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经過4昼夜的紧张抢修,1月22日凌晨,大桥恢复通车。通车后的第3天,在清扫抢修现场时,团部宣传干事来到施工现场。在抢修好的沧河大桥下,为我照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见照片2)。
有32万中国军人参战、历时5年的援越抗美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保卫了我们祖国的安全。为此,有1400多名中国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遗骸至今仍被安葬在越南的40座陵园中。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我一直魂牵梦萦地怀念着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时常回忆起那段难以忘却的战争经历。
2012年4月中旬,我作为中国援越老战士赴越观光访问团的团员,重返曾经的越南战场,来到沧河大桥。经過40多年的岁月变迁,大桥的钢梁已锈迹斑斑,桥面两侧人行道上的木板也荡然无存,枕木高度腐烂,在桥面上行走,只能小心翼翼。此情此景,不免令我們这些当年在战火中的修建者,感到阵阵心酸。战友们用录像机和照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我们8连的4名老战士也在大桥下合影留念(从左至右分别是:作者、庄维金、陈炳坤、汤吉水)。
离开沧河大桥的当晚,我在河内作了一首《重返沧河大桥有感》:
重聚沧河畔,心潮更激荡。
当年鏖战景,依然记心上。
钢桥频被炸,冒险抢修忙。
世事多变迁,沧虹仍旧样。
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我所在的铁道兵13师63团于1965年9月26日跨過友谊关,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我们团担负克太铁路(克夫至太原的铁路)的修建任务。克太铁路有一段长8公里的路程需横跨沧河,这就需要在沧河河面修建一座由3个19米高的桥墩、两个桥台组成的铁路大桥。这座大桥是克太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团首长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所在的2营8连。
为履行好国际主义义务和维护好祖国的安全,全连指战员不顾敌机的轰炸袭扰,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网难,到1966年4月上旬,3个19米高的桥墩已傲然矗立在沧河之中,两个桥台及护坡也同时竣工。我们比上级规定的时间提前了50多天完成任务。
接着,由63团l营1连和3连组成的克太铁路铺轨队,开始对全线铺轨、架桥。1966年9月22日,克太铁路全线通车。看到一列列火车从我们亲手修起的大桥上通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骄傲与喜悦。
克太铁路通车后,不断遭到敌机的轰炸。1967年1月18日,10余架美军飞机轮番轰炸沧河大桥。驻防在大桥附近的我军部队奋起迎敌,终因敌机攻击過猛,大桥的第2孔桥梁被敌军火箭击中,桥梁被击断(见照片1)。
我所在的2营8连指战员怀着对敌军的满腔怒火,奉命进行抢修。抢修期间,敌机频繁轰炸袭扰,我和战友们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坚守在战斗岗位上,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经過4昼夜的紧张抢修,1月22日凌晨,大桥恢复通车。通车后的第3天,在清扫抢修现场时,团部宣传干事来到施工现场。在抢修好的沧河大桥下,为我照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见照片2)。
有32万中国军人参战、历时5年的援越抗美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保卫了我们祖国的安全。为此,有1400多名中国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遗骸至今仍被安葬在越南的40座陵园中。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我一直魂牵梦萦地怀念着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时常回忆起那段难以忘却的战争经历。
2012年4月中旬,我作为中国援越老战士赴越观光访问团的团员,重返曾经的越南战场,来到沧河大桥。经過40多年的岁月变迁,大桥的钢梁已锈迹斑斑,桥面两侧人行道上的木板也荡然无存,枕木高度腐烂,在桥面上行走,只能小心翼翼。此情此景,不免令我們这些当年在战火中的修建者,感到阵阵心酸。战友们用录像机和照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我们8连的4名老战士也在大桥下合影留念(从左至右分别是:作者、庄维金、陈炳坤、汤吉水)。
离开沧河大桥的当晚,我在河内作了一首《重返沧河大桥有感》:
重聚沧河畔,心潮更激荡。
当年鏖战景,依然记心上。
钢桥频被炸,冒险抢修忙。
世事多变迁,沧虹仍旧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