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实施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电子档案袋评价,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思想,改变陈旧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电子档案袋教育教学评价信息技术课从理论上来说,相应于不同的教育教学评价分类视角,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评价表现形式。比如,从功能分类视角来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从参照对象分类视角来看,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从评价者分类视角来看,有他评和自评。另外,从评价实施度量方式的不同,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等。就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來说,有诊断、改进和导向等主要功能和作用,从这点来说,目前教育教学评价正在由注重评价功能的终结性结果评价方式走向越来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作用和功能,于是有跟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表现形式出现。
李雁冰(2000)是较早引入档案袋评价的学者之一,他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思想基础、意义、类型和构成以及评价标准与信度的问题,为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打开了质性评价方式的大门。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电子档案袋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档案技术的结合,全面地收集、保存、查阅、分析、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信息,实现对学生形成性评价、多元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他把电子档案袋评价看成是信息技术和档案技术的结合,所体现的理念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实现对学生的真实性评价。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是国内较早专门、系统撰文阐述有关电子学档的学者。黎教授关注的焦点是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会通过“电子作品”体现出来。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若干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汇集被称为“作品集(portfolio)”,其中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存贮、传输、演示、应用的数字化的作品集被称为“电子作品集(e-portfolio)”。黎教授认为,电子作品集评价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思维技能。他把电子作品看成是一类教学软件,通过与课件、积件的对比来分析阐述电子作品的应用前景。
研究电子档案袋多年的巴莱特教授将电子档案袋概括为,“电子档案袋应用电子技术,允许档案袋开发者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档案袋内容(音频、视频、图片、文本)”。该定义反映了电子档案袋不仅是传统档案袋的一种数字化表现形式,而且收集的过程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美国有不少的高校都在进行电子档案袋评价项目的实施,其中加州柏克莱(Berkeley)大学所进行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实施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LDPe-Portfolio Report对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描述为:电子档案袋是高度个性化化、可定制的、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档案袋能够展现随时间推移学生的成长、学习、业绩的个性化和协作两个方面的情况,电子档案袋对人生事业规划、个人履历形成传播、学术计划、学术评价与鉴定有支持作用,另外电子档案袋还可以作为反思工具。
J.巴顿(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联合编著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教育工作者手册》一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档案袋评价已经初具规模,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科领域,从幼儿园到高校,从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科到数学、化学等理科学科。
在电子档案袋中,很多作品都是按照时间进行组织的。通过评价每个学生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看到他们成长的过程。评价表要包括对电子档案袋建设情况的评价。由档案袋结构、作品数量和质量的评价组成。(1)评价电子档案袋的结构。本研究的电子档案袋是通过文件夹法实现的,该方法对文件夹的隶属关系、文件夹的命名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做到清晰准确,会令浏览档案袋的人迷失在一堆杂乱无序的电子文件中,最终影响作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影响评价的结果。(2)评价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个体自身信息素养不同、努力程度不同,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在作品数量上、质量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数量上应该区分己完成的作品和未完成的数量。对质量上的评判难度较大。如果按照作品评价标准,对每个作品进行逐一的评价,将非常费时、费力。因此,在此评价项目上设计了两个模糊标准,“作品的质量在逐渐提高”和“存在其它创新作品”。前者是评价人在浏览完档案袋内所有作品后的总体感觉,以此代替具体的量化评价,简化评价过程。后者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捕捉灵感,应用所学内容创作其它作品。
国内外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与行动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相对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则国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档案袋评价观念视野认识上有很大差距;国内多数还是仅仅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纪录,几乎没有上升到终身学习、学习环境建设层次。对电子档案袋评价研究方式中社会力量协作整合程度与方式有很大差距;国内在这方面的习惯没有形成,这就使得社会整体心智能力难以形成和不能发挥。对电子档案袋评价推进到实践中的应用行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就国内高校来说,其电子档案袋系统还没有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系统也还在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杜云.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07).
[2]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3]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4]赵秋萍,张麦侠.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
电子档案袋教育教学评价信息技术课从理论上来说,相应于不同的教育教学评价分类视角,存在不同的教育教学评价表现形式。比如,从功能分类视角来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从参照对象分类视角来看,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从评价者分类视角来看,有他评和自评。另外,从评价实施度量方式的不同,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等。就教育教学评价的作用來说,有诊断、改进和导向等主要功能和作用,从这点来说,目前教育教学评价正在由注重评价功能的终结性结果评价方式走向越来越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作用和功能,于是有跟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表现形式出现。
李雁冰(2000)是较早引入档案袋评价的学者之一,他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什么是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思想基础、意义、类型和构成以及评价标准与信度的问题,为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打开了质性评价方式的大门。
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吉庆教授认为电子档案袋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档案技术的结合,全面地收集、保存、查阅、分析、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信息,实现对学生形成性评价、多元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他把电子档案袋评价看成是信息技术和档案技术的结合,所体现的理念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实现对学生的真实性评价。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是国内较早专门、系统撰文阐述有关电子学档的学者。黎教授关注的焦点是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会通过“电子作品”体现出来。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若干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汇集被称为“作品集(portfolio)”,其中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存贮、传输、演示、应用的数字化的作品集被称为“电子作品集(e-portfolio)”。黎教授认为,电子作品集评价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思维技能。他把电子作品看成是一类教学软件,通过与课件、积件的对比来分析阐述电子作品的应用前景。
研究电子档案袋多年的巴莱特教授将电子档案袋概括为,“电子档案袋应用电子技术,允许档案袋开发者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档案袋内容(音频、视频、图片、文本)”。该定义反映了电子档案袋不仅是传统档案袋的一种数字化表现形式,而且收集的过程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美国有不少的高校都在进行电子档案袋评价项目的实施,其中加州柏克莱(Berkeley)大学所进行的电子档案袋评价实施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LDPe-Portfolio Report对电子档案袋评价功能描述为:电子档案袋是高度个性化化、可定制的、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档案袋能够展现随时间推移学生的成长、学习、业绩的个性化和协作两个方面的情况,电子档案袋对人生事业规划、个人履历形成传播、学术计划、学术评价与鉴定有支持作用,另外电子档案袋还可以作为反思工具。
J.巴顿(James Barton)和A.柯林斯(Angelo Collins)联合编著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教育工作者手册》一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外档案袋评价已经初具规模,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学科领域,从幼儿园到高校,从语文、英语等文科学科到数学、化学等理科学科。
在电子档案袋中,很多作品都是按照时间进行组织的。通过评价每个学生电子档案袋中的内容,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看到他们成长的过程。评价表要包括对电子档案袋建设情况的评价。由档案袋结构、作品数量和质量的评价组成。(1)评价电子档案袋的结构。本研究的电子档案袋是通过文件夹法实现的,该方法对文件夹的隶属关系、文件夹的命名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做到清晰准确,会令浏览档案袋的人迷失在一堆杂乱无序的电子文件中,最终影响作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影响评价的结果。(2)评价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个体自身信息素养不同、努力程度不同,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在作品数量上、质量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数量上应该区分己完成的作品和未完成的数量。对质量上的评判难度较大。如果按照作品评价标准,对每个作品进行逐一的评价,将非常费时、费力。因此,在此评价项目上设计了两个模糊标准,“作品的质量在逐渐提高”和“存在其它创新作品”。前者是评价人在浏览完档案袋内所有作品后的总体感觉,以此代替具体的量化评价,简化评价过程。后者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捕捉灵感,应用所学内容创作其它作品。
国内外电子档案袋评价的研究与行动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相对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则国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档案袋评价观念视野认识上有很大差距;国内多数还是仅仅将其作为学习过程的纪录,几乎没有上升到终身学习、学习环境建设层次。对电子档案袋评价研究方式中社会力量协作整合程度与方式有很大差距;国内在这方面的习惯没有形成,这就使得社会整体心智能力难以形成和不能发挥。对电子档案袋评价推进到实践中的应用行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就国内高校来说,其电子档案袋系统还没有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系统也还在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杜云.电子档案袋在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07).
[2]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9,(06).
[3]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2).
[4]赵秋萍,张麦侠.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