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查阅文献,从减轻神经机械压迫、改善局部血供、调控疼痛敏化、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概述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R5A167); 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A-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阅文献,从减轻神经机械压迫、改善局部血供、调控疼痛敏化、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概述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出针刺激痛点治疗腰痛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患者手术后满意度的心理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3例LS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后6个月使用苏黎世跛行问卷(ZCQ)的满意度维度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满意组(ZCQ≤2.5)和不满意组(ZCQ>2.5),术前采用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麻木VAS评分
新时期,设计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和发展动力,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系统的政策体系支撑和更加合理的政策资源配置。借鉴国外设计产业政策实践经验,建议我国要把设计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战略层面明确设计产业管理协调机构,研究制定设计产业发展路线图,在设计思维与技术创新应用、重点细分领域、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塑造国家设计品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出台更加细化且
目的 观察亚急性和慢性腰腿疼患者进行中医多模式干预联合瘀血痹片的治疗效果和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亚急性和慢性腰腿痛患者66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A透药加手法加瘀血痹片组(22例)、B透药加针灸组(22例)、C西药对照组(22例),3组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后3个月3组电话随访,比较3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3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腰痛患者功能活动的心理因素及其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5至11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80例慢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资料的采集和相关量表的评定,包括Oswestry残疾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questionnaire,ODI)、恐惧-回避信念问卷(fear-avoidance beliefs questionnaire,FABQ)、
为了解决丙烯腈在硫氰酸钠水溶液中聚合生产腈纶的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在线测定,根据物料和热量平衡建立了计算单体转化率的数学模型。选用IBMPC/XT为主机,WGK-03型数据处理机,根据在线巡检的工艺参数,可在线测定单体的转化率。测定值与人工分析值误差小于3%,巡检的工艺参数与仪表误差小于1%。
中医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跌仆闪挫导致腰部气血阻滞,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腰脊或脊旁两侧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中医腰痛概念涵盖了西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扭伤、腰肌劳损等疾病。山西中医药大学王轩教授主张方药与理筋正骨手法相结合,内调外理,标本兼治。他认为腰痛外感不外乎风、寒、湿三邪致病,又因为腰为肾之府,其病必本于肾,常因肾气亏虚,肾精不足,腰部失于濡养致病,另或因跌仆、闪挫外伤导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康复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其具体病理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张海峰主任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根据非特异性腰痛的疾病特点,认为其多是以人体体用关系失和所致。人体以一元之气为“体”,脏腑经络的外在功能为“用”。脾肾亏虚,运化失职,气化失常,气血不充,一元之气虚衰,不荣则痛,发为腰痛;气虚血瘀,阻滞经络,又或再受邪气侵犯,寒湿阻滞,不通则痛,而成本虚标实之证。张主
督灸又称铺灸、蒜泥铺灸,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消瘀散结、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的作用,中医上常用于治疗顽痹、虚劳等。目前的研究发现,督灸在治疗腰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此文从腰痛的分类、督灸治疗的起效原因、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现状总结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学理论体系蕴含着大量心理学思想,认为七情内伤是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提倡采取“身心同调”的治疗措施。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肿瘤心理学多学科团队以及配套的医护培训体系,中医特色优势无法在肿瘤心理治疗中彰显。本文通过溯源中医对肿瘤心理的历史认知,展示基于医学人文关怀的中医临床实践现状,期待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优化并富有特色的中医心理治疗。
近年来,本团队在传承中医学整体观念、疾病观、基本治则的基础上,结合癌毒病机理论,创立针对肿瘤治疗的“抗癌复衡”理论。抗癌复衡理论强调扶正抗癌与祛邪抗癌在肿瘤治疗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明确治疗目标是恢复肿瘤局部与整体的平衡,即通过补益气血阴阳之亏虚,调补脏腑功能之不足,祛除特异性病邪和非特异性病邪,恢复肿瘤局部内环境和机体整体脏腑、气机、血液、津液、虚实、阴阳的平衡。“抗癌复衡”理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