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地方语言体系的内涵十分丰富,文化历史久远。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对于文化历史遗产的语言标准化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而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语言生态保持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教育机制,并积极倡导地方语言深层教育,通过教育理念有效发挥地方語言教育功能,引导人们多角度地充分了解地方语言的真实价值与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普通话和地方语言的平衡发展,还可促使全民语言素养实现全方位提升。总而言之,地方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据此,本文以陕北为例,对语言生态视域下的地方语言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语言生态 陕北 地方语言 教育教学
课题:2018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8JK0892);2016年榆林市产学研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6CXY-08)。
语言生态学概述
所谓语言生态学实际上就是在种族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面向语言与环境间的彼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虽然生态语言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时期较晚,但是生态语言观念早已出现,生态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在很久以前就表明了语言的有机特性与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德国语言学家指出,所有语言都属于有机体,语言是人类作为有机生命体在感性与精神活动层面的呈现,因此其也具备有机生命体的本质特性。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之间存在大量相同之处,语言发展规律与生物进化进程相一致,同时还以生物学的植物分类法对语言历史亲属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深层揭示了语言体系所蕴藏的生态规律。基于多数学者以生态语言观认识语言,现今许多学者不断提出了各种新生态语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语言学的成熟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完善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地方语言教育功能分析
1.有助于纠正地方语言意识误区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人们对于地方语言的意识误区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语言属于落后乡野语言,需要摒弃;二是地方语言是没文化的表现,在意识层面抵触地方语言。有些具有地域口音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因为自身带有浓厚地方语言音色的普通话而感到自卑,从根源和认识上抵触地方语言,长此以往便不再愿意讲家乡话。造成地方语言认识误区的关键在于地方语言教育的严重缺失,这就要求各教育阶段的学校就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地方语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地方语言及其真实价值,帮助其纠正地方语言意识层面的误区,从而树立正确语言观。
2.有助于了解地方语言与普通话的密切关联
对于现阶段语言生态发展现状来讲,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地方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十分关键。地方语言与普通话都是实际存在的语言,二者都来源于古汉语,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普通话词汇的丰富与健全,需要以地方语言为载体,吸收其营养与精华。很多词典中的普通话新词汇都是以地方方言为根源衍生的,所以说地方语言就普通话而言不仅是基础,还是完善丰富的重要载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语言才得以逐步壮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3.有助于了解地方语言价值与文学性
地方语言历史悠久,传承了各个地域的文化、风俗、民情,可谓是最具文化底蕴的“活化石”。地方语言教育可帮助人们了解地方语言的真正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地方文化的思想情感表述和地域文化等,而且地方语言还具有丰富的本土化情感价值,是人们对于地域性身份与文化的一种认可。此外,地方语言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功能,大量古诗词以普通话的形式阅读无法体现出入声和韵脚,反而会影响韵律的鉴赏。但凡是热爱家乡的作者,都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一些地方语言的印迹,以形成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格。只要是民族所独特拥有的,便都会逐步走向世界,例如,鲁迅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语言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
4.有助于认识地方语言多元文化特色
我国的地方语言地域分布非常广泛,类型也十分复杂,差异性显著。相同的词语在不同地方语言中的说法表达方式各不相同。而正是这些类型繁杂的地方语言共同构成了我国语言的多元文化特色,而且地方语言词汇的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其中饱含丰富且多元化的文化精髓。地方语言多元化特色是有效保障人类语言生活日趋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关键。人类的发展需要以多元文化并存发展为辅助,而传承发扬地方语言,则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语言生态视域下陕北地方语言教育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地方语言思想观念
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其获取并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阵地也是主要载体,家长是帮助孩子形成语言的首任教师。地方语言教育应由家庭着手,以纠正父母对于地方语言的意识误区为出发点。受地方语言家庭教育误区影响,很多父母在意识层面便抵触地方语言,且不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在学说话时有意回避使用地方语言,以避免孩子模仿家长讲地方语言,导致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地方语言。据此可知,人对于地方语言的正确思想观念在地方语言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不可忽视。而且观念是先导者,对行为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并纠正地方语言意识误区。地方语言观念的形成与家乡情怀息息相关,热爱家乡与亲人便会顺其自然地热爱世代相传的地方语言,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定的地方语言观念。
家庭教育延续于人的血脉中,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其他所有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地方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通过父母相传,作为地方语言习得及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阶段若是错失地方语言自然习得过程,后续再以教学途径获取,不仅会大量消耗教育成本,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习重担。就学理层面而言,普通话属于教学语言,人们在学校的时候才会学习讲普通话,而地方语言属于自然习得语言,不需要通过教学方式掌握,但是若家长缺乏地方语言意识,不理解地方语言深层内涵,拒绝向孩子传输语言知识,便会错过地方语言自然习得的最佳时间。所以必须加强对地方语言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孩子在出生地与居住地自然习得地方语言,以此为后续学校开展地方语言教育奠定基础。 2.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引进地方语言
作为地域变体,地方语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饱含丰富文化底蕴的载体。传承与保护地方语言,便是保存文化,这就为地方语言教育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學校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地方语言学相关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地方语言知识。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地方语言,不仅要设置地方语言课程,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语言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地方语言实际应用环境。在课堂外可通过地方语言进行交流,以促使地方语言在多场合使用,真正意义上实现地方语言教育目标。
首先,陕北地方语言教育应注重地方语言本体教学,由家庭教育角度向学生传输地方语言,提供讲地方语言的环境,并与普通话对比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同时学习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并基于普通话学习巩固地方语言的听与说。其次,在陕北地方语言教育中,以乡土文化角度,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陕北地域文化,尤其是人文、风土人情等。可在语文教学中适度添加一些陕北民歌鉴赏活动,由多元文化视角,全面认知了解地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地方语言与地方文化间的有机联系,大力倡导语言与文化多元化,从而促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化的同时,养成一定的地方语言文化认可意识。再次,地方语言教育可利用语文教学与地方语言学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层了解地方语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陕北地方语言独特性,为进一步巩固地道方言与普通话学习所服务,从而实现对学生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双语能力培养的目标。最后,地方语言教育应注重地方语言能力培养。通过利用地方语言学理论,通过国际音标详细记录地方语言,从而担当起传承地方语言的使命。在深入理解地方语言与普通话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陕北地方语言特性,为后续相关专业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应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融入陕北地方语言,制订地方语言教育计划,保障地方语言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开展。各个层级的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方言教育教师培养机制,确保陕北地方语言教育走向正轨。
3.基于政策与媒介保障地方语言教育顺利进行
对地方语言教育工作而言,相关政策是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应科学合理调整语言政策,将大力推行普通话和保护地方语言放置在同一层面,采取普通话与地方语言健康和谐并存的柔性政策。国家由2008年开始构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负责调查并采集我国地方语言及具备地方特色的普通语言等实际形态,以期能够通过保护民族文化、民族记忆、民族历史等,实现地方语言保护的意义与价值。而学校则应严格遵循政策的导向性变化,确保地方语言教育与时俱进。只有基于政策保护并传承地方语言,确保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和谐并存,才能够使语言始终保持稳定状态。此外,地方语言难以通过书面形式得以传播发扬,但是却需要通过媒体传播方式创造地方语言教育的环境氛围。陕北地区人民群众使用地方语言的意识比较强,讲地方语言的氛围浓厚,对陕北人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地方语言教育作用。
4.全面推动地方语言培训机构常规化
构建地方语言培训机构,以社会力量创办地方语言培训班,帮助人们深入学习陕北地方语言,是开展地方语言教育的重要举措。现阶段社会逐步涌现了各种自发式的地方语言教育机构,也充分调动了学习陕北地方语言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从细化培训安排、践行诚实守信、规范收费管理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高地方语言培训机构的规范性。
结 语
就目前陕北地方语言消退与弱化的现象,如果太过依赖社会团体的自发式方言保护行动,很容易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而地方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传承、保护地方语言,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挥作用,面向陕北人民开展地方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维.陕北方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探究——评《陕北语大词典》[J].中国教育学刊,2019(6):后插32.
[2]孟万春.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陕北方言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44-48.
[3]戴丽.路遥《人生》方言日译的语言学解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2):61-67.
[4]赵则玲.语言生态背景下方言教育的功能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1):56-6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榆林
[关键词]语言生态 陕北 地方语言 教育教学
课题:2018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8JK0892);2016年榆林市产学研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6CXY-08)。
语言生态学概述
所谓语言生态学实际上就是在种族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面向语言与环境间的彼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虽然生态语言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时期较晚,但是生态语言观念早已出现,生态文化思想始终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在很久以前就表明了语言的有机特性与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德国语言学家指出,所有语言都属于有机体,语言是人类作为有机生命体在感性与精神活动层面的呈现,因此其也具备有机生命体的本质特性。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有机体与自然有机体之间存在大量相同之处,语言发展规律与生物进化进程相一致,同时还以生物学的植物分类法对语言历史亲属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深层揭示了语言体系所蕴藏的生态规律。基于多数学者以生态语言观认识语言,现今许多学者不断提出了各种新生态语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语言学的成熟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完善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地方语言教育功能分析
1.有助于纠正地方语言意识误区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人们对于地方语言的意识误区大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语言属于落后乡野语言,需要摒弃;二是地方语言是没文化的表现,在意识层面抵触地方语言。有些具有地域口音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因为自身带有浓厚地方语言音色的普通话而感到自卑,从根源和认识上抵触地方语言,长此以往便不再愿意讲家乡话。造成地方语言认识误区的关键在于地方语言教育的严重缺失,这就要求各教育阶段的学校就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地方语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地方语言及其真实价值,帮助其纠正地方语言意识层面的误区,从而树立正确语言观。
2.有助于了解地方语言与普通话的密切关联
对于现阶段语言生态发展现状来讲,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地方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密切联系十分关键。地方语言与普通话都是实际存在的语言,二者都来源于古汉语,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普通话词汇的丰富与健全,需要以地方语言为载体,吸收其营养与精华。很多词典中的普通话新词汇都是以地方方言为根源衍生的,所以说地方语言就普通话而言不仅是基础,还是完善丰富的重要载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语言才得以逐步壮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3.有助于了解地方语言价值与文学性
地方语言历史悠久,传承了各个地域的文化、风俗、民情,可谓是最具文化底蕴的“活化石”。地方语言教育可帮助人们了解地方语言的真正价值,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地方文化的思想情感表述和地域文化等,而且地方语言还具有丰富的本土化情感价值,是人们对于地域性身份与文化的一种认可。此外,地方语言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功能,大量古诗词以普通话的形式阅读无法体现出入声和韵脚,反而会影响韵律的鉴赏。但凡是热爱家乡的作者,都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一些地方语言的印迹,以形成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格。只要是民族所独特拥有的,便都会逐步走向世界,例如,鲁迅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语言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
4.有助于认识地方语言多元文化特色
我国的地方语言地域分布非常广泛,类型也十分复杂,差异性显著。相同的词语在不同地方语言中的说法表达方式各不相同。而正是这些类型繁杂的地方语言共同构成了我国语言的多元文化特色,而且地方语言词汇的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其中饱含丰富且多元化的文化精髓。地方语言多元化特色是有效保障人类语言生活日趋多样化的主要因素,也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关键。人类的发展需要以多元文化并存发展为辅助,而传承发扬地方语言,则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语言生态视域下陕北地方语言教育策略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地方语言思想观念
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其获取并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阵地也是主要载体,家长是帮助孩子形成语言的首任教师。地方语言教育应由家庭着手,以纠正父母对于地方语言的意识误区为出发点。受地方语言家庭教育误区影响,很多父母在意识层面便抵触地方语言,且不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在学说话时有意回避使用地方语言,以避免孩子模仿家长讲地方语言,导致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地方语言。据此可知,人对于地方语言的正确思想观念在地方语言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不可忽视。而且观念是先导者,对行为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并纠正地方语言意识误区。地方语言观念的形成与家乡情怀息息相关,热爱家乡与亲人便会顺其自然地热爱世代相传的地方语言,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坚定的地方语言观念。
家庭教育延续于人的血脉中,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其他所有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地方语言的习得主要是通过父母相传,作为地方语言习得及其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幼儿阶段若是错失地方语言自然习得过程,后续再以教学途径获取,不仅会大量消耗教育成本,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习重担。就学理层面而言,普通话属于教学语言,人们在学校的时候才会学习讲普通话,而地方语言属于自然习得语言,不需要通过教学方式掌握,但是若家长缺乏地方语言意识,不理解地方语言深层内涵,拒绝向孩子传输语言知识,便会错过地方语言自然习得的最佳时间。所以必须加强对地方语言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孩子在出生地与居住地自然习得地方语言,以此为后续学校开展地方语言教育奠定基础。 2.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引进地方语言
作为地域变体,地方语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饱含丰富文化底蕴的载体。传承与保护地方语言,便是保存文化,这就为地方语言教育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學校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地方语言学相关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融入地方语言知识。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融入地方语言,不仅要设置地方语言课程,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语言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地方语言实际应用环境。在课堂外可通过地方语言进行交流,以促使地方语言在多场合使用,真正意义上实现地方语言教育目标。
首先,陕北地方语言教育应注重地方语言本体教学,由家庭教育角度向学生传输地方语言,提供讲地方语言的环境,并与普通话对比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同时学习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并基于普通话学习巩固地方语言的听与说。其次,在陕北地方语言教育中,以乡土文化角度,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陕北地域文化,尤其是人文、风土人情等。可在语文教学中适度添加一些陕北民歌鉴赏活动,由多元文化视角,全面认知了解地方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地方语言与地方文化间的有机联系,大力倡导语言与文化多元化,从而促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化的同时,养成一定的地方语言文化认可意识。再次,地方语言教育可利用语文教学与地方语言学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层了解地方语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陕北地方语言独特性,为进一步巩固地道方言与普通话学习所服务,从而实现对学生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双语能力培养的目标。最后,地方语言教育应注重地方语言能力培养。通过利用地方语言学理论,通过国际音标详细记录地方语言,从而担当起传承地方语言的使命。在深入理解地方语言与普通话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陕北地方语言特性,为后续相关专业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应在学校教育中适度融入陕北地方语言,制订地方语言教育计划,保障地方语言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可持续开展。各个层级的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方言教育教师培养机制,确保陕北地方语言教育走向正轨。
3.基于政策与媒介保障地方语言教育顺利进行
对地方语言教育工作而言,相关政策是其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教育职能部门应科学合理调整语言政策,将大力推行普通话和保护地方语言放置在同一层面,采取普通话与地方语言健康和谐并存的柔性政策。国家由2008年开始构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负责调查并采集我国地方语言及具备地方特色的普通语言等实际形态,以期能够通过保护民族文化、民族记忆、民族历史等,实现地方语言保护的意义与价值。而学校则应严格遵循政策的导向性变化,确保地方语言教育与时俱进。只有基于政策保护并传承地方语言,确保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和谐并存,才能够使语言始终保持稳定状态。此外,地方语言难以通过书面形式得以传播发扬,但是却需要通过媒体传播方式创造地方语言教育的环境氛围。陕北地区人民群众使用地方语言的意识比较强,讲地方语言的氛围浓厚,对陕北人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地方语言教育作用。
4.全面推动地方语言培训机构常规化
构建地方语言培训机构,以社会力量创办地方语言培训班,帮助人们深入学习陕北地方语言,是开展地方语言教育的重要举措。现阶段社会逐步涌现了各种自发式的地方语言教育机构,也充分调动了学习陕北地方语言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从细化培训安排、践行诚实守信、规范收费管理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高地方语言培训机构的规范性。
结 语
就目前陕北地方语言消退与弱化的现象,如果太过依赖社会团体的自发式方言保护行动,很容易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而地方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传承、保护地方语言,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挥作用,面向陕北人民开展地方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维.陕北方言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探究——评《陕北语大词典》[J].中国教育学刊,2019(6):后插32.
[2]孟万春.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陕北方言探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44-48.
[3]戴丽.路遥《人生》方言日译的语言学解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2):61-67.
[4]赵则玲.语言生态背景下方言教育的功能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9(1):56-6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榆林